2008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两天,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旗下历史最悠久的位于简斯维尔地区的简斯维尔配装厂走到了最后一刻。9000多名员工走出装配厂,大门挂上了锁链,工厂里一片漆黑。
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当地处美国中心地带的一个工业城镇的主要工厂关闭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当一个具有“敢干”精神的城市试图重新振作起来时,又发生了什么。
《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作品”、2018安东尼•卢卡斯图书奖、800 - CEO – READ“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华尔街日报》“2017年度最佳图书”、Business Insider“2017年度最佳图书”、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7年度最佳图书”。
##微信免费读的。厂镇,以厂兴而兴,以厂衰而衰。这是一部关于衰老的美国众生相。全面,但是不够深入。
评分##非常有意思。(1)经济衰退的时候,职业培训并不能提高失业者找到新工作的比例,(2)政治极化的过程,铁锈区从民主党向共和党的转向,(3)不能接受低工资和离家远的本地工人必然会被外来劳动力取代,那种一辈子为一家公司勤恳工作就能实现的美国梦是非常脆弱的。
评分##当下疫情经济衰退看这本真的还挺感慨的,写了失业人员和家人,社工还有上层阶级和政治家在当中的不同经历和想法做法,算是一个很详细的经济衰退对小镇影响的记录。然而只有怎么样,没有过多地探究为什么,可能作者也不想加入太多的个人观点吧。人不管在哪里都应该居安思危,有那么好的福利思考一下自己配不配,这是永远存在的吗?
评分##在这本书中能读到一个美国小城市的真实故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美国传统中产阶级工人没落的状况,以及为何“逆全球化”会如此甚嚣尘上。作者选择简斯维尔,用编年体写法忠实记录了在通用汽车装配厂关闭后的6年间(2008-2013),这个小镇大部分失业工人的悲惨处境,虽然并没有刻意去煽情,但那种失去工作后的无助和绝望感,以及生活的窘迫和压力,却让人能深切地感同身受。就阅读过程都能让心情变得阴郁,更别说真实经历这一切的人。原来温情脉脉的美国小镇被撕裂陷入恶性循环,这一切因何而起(制造业工作的消失)?这里有政客、商人、慈善工作者、再就业机构老师……但更多的是工人和他们的家庭的故事,这些人的众生相,多大程度反应了一个真实的美国呢?还是让我们对另一个美国(被全球化抛下的群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普通人对迫切掌握自己命运的徒然挣扎,全世界放在哪里都一样,一样令人悲伤又动容。难道非虚构的魅力真的仰赖于写作对象的丰富性么?毕竟本书写得相当一般,中间一度非常混乱。
评分##我想说写的真不怎么样。美国非虚构不行。
评分##翻译有点生涩,相似的故事在国企改制的中国发生过,市场对于没有资历的老人歧视严重。
评分##我想说写的真不怎么样。美国非虚构不行。
评分##非常有意思。(1)经济衰退的时候,职业培训并不能提高失业者找到新工作的比例,(2)政治极化的过程,铁锈区从民主党向共和党的转向,(3)不能接受低工资和离家远的本地工人必然会被外来劳动力取代,那种一辈子为一家公司勤恳工作就能实现的美国梦是非常脆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