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温铁军团队继《八次危机》后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记录了我国应对第1次通胀危机的真实经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既要应对民国延续下来的长期高通胀,又要处置经济发展所内生的新矛盾,正如作者所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中国共产党靠土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靠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压低城市物价,成功吸纳了过量增发的货币,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中国靠乡村土改缓解了通胀危机,而大多数没有开展土地革命的发展中国家至今仍难以从“发展陷阱” 中自拔。这些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在经济上却又陷入了困境。对比中国经验,探寻如何应对此前半殖民地经济遗留下来的高通胀,归纳其经验和机制,对深化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导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甚至指导世界各国应对通胀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八次危机前传》????
评分##实物锚定货币机制实质有着管子的古老哲学,通过实物收购与投放平抑物价,实则维持货币的稳定。与西方的金本位有着本质的差异。 二元分化的乡村与城市起着防火墙作用,与后来的房产限购有着同样的思想与传统。 春节前看完,今天凭印象做个笔记。中国经济的内在思路,需要看这类书????,才能透彻。社会的变革,实质是经济底层力量成功。
评分编号:A-12。温大爷团队的书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术语。结合当下经济形势来看,全书其实可以简要的归纳为一句话:“石油美元,粮食人民币。”
评分##《八次危机前传》????
评分##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主义,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从何而来;接过国民政府的“烂账”和“通胀”,开国便迎来朝鲜战争,如何权衡大规模财政支出、赤字和超高通胀的压力?民间资本天然存在的投机趋利冲动下,如何稳定市场秩序?这本书里的故事是历史书寥寥带过,但极具启发性的一笔。这里固然有集权下的规模化、类军事化调配优势,但更有依靠广大农村对货币的吸纳、对粮食的贡献、天然稳定结构的特点。温铁军是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和那些动辄讲求工业、产业升级的专家相比,自然有不同视角。
评分##理直气壮地说出了转嫁风险和剪刀差割韭菜的合理性。我CCP的财政策略是,一遇到通胀或者经济危机,立刻超发货币,用这些货币购买农民的粮食等其他必备物资,以此用来狙击城市投机资本。同时虽超发货币,但要抑制货币的流动性,老百姓卖掉东西得来的钱,仅仅成为银行里的一个数字。潜台词就是稳定没变,可下一波危机会更严重,按温的潜台词,那是西方霸权主义威胁形成的结果。
评分##实物锚定货币机制实质有着管子的古老哲学,通过实物收购与投放平抑物价,实则维持货币的稳定。与西方的金本位有着本质的差异。 二元分化的乡村与城市起着防火墙作用,与后来的房产限购有着同样的思想与传统。 春节前看完,今天凭印象做个笔记。中国经济的内在思路,需要看这类书????,才能透彻。社会的变革,实质是经济底层力量成功。
评分##275页的书,居然两个小时就阅读完了。书籍特点是留白很多,每页纸字数不多,书的内容引用的文字和公开报道非常多,我感觉至少占到书的内容一半。稍微有点水。最后谈观点,依然是三农救中国。。
评分##明公推荐,质量不必多说,虽然只有不到300页,但就内容来说堪称潢潢巨著,本书通过对国初经济危机的详细描述,再一次证明了如今被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市场经济理论并不能全面解释真实的历史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