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燈在一所二本院校從教,長期的課堂教學以及課後的師生交流,使她成為這群學生成長變化的見證者。《我的二本學生》相當於她的教學劄記,這裏麵有她15年一綫教學經驗的分享,對4500個學生的長期觀察和長達10年的跟蹤走訪,也有兩屆班主任工作的總結思考,更有近100名學生的現身說法,是黃燈嚮讀者描摹一群年輕人生活剪影的嘗試。
截至2020年6月,全國有3005所高等學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們熟知的985和211院校隻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學生麵目是有點模糊的。為瞭讓讀者真切瞭解二本學生這一群體的社會性現實,在書中,黃燈做瞭跨越時間的、空間的、地域文化的差異性對比,藉以考察時代變化、生源地、傢庭流動情況對學生就業去嚮和人生目標設定的影響。
書中最真切動人的,是一個個具體學生的采訪日誌。在這些用學生名字命名的章節中,訪談個體嚮讀者傾吐著他們對於高考的迴望、對於城市生活的生疏、對於畢業的迷茫以及就業的慌張。在這些傾訴中,你將瞭解他們彼此之間的社交距離、他們和這個社會的認識過程;他們與父母兄妹之間交流的阻暢、與故園鄉土的親疏;他們對於網絡文學和遊戲的認識、對於新媒體時代的適應和迷失;他們對於考公務員和考研之間的權衡,對於安穩和漂泊的抉擇。還有他們對自己人生還有父母、乃至國傢責任的擔當與跋涉。這每一個被當事人講述齣來的故事,都帶著看得見的呼吸、煙塵、腳步還有凝視。在這些極為細緻和具體的生命切片中,我們看到的已經不再是二本學生,而是八五後、九零後這一批年輕人,他們所有人。他們所遇到的睏惑和難題,並沒有將他們彼此區分很開,反而,成為他們共享的課題。
##不得不說,作者的結論有相當的真實性,符閤常識和公眾認知,但同時也比較喪。今年以來,甚至是985高校的畢業上都在豆瓣成立“廢物小組”,以“小鎮做題傢”的定位自嘲互嘲。這樣的結論意味著承認教育的局限和個人努力的局限,這或許是所謂“佛係”的根源吧。
評分##不得不說,作者的結論有相當的真實性,符閤常識和公眾認知,但同時也比較喪。今年以來,甚至是985高校的畢業上都在豆瓣成立“廢物小組”,以“小鎮做題傢”的定位自嘲互嘲。這樣的結論意味著承認教育的局限和個人努力的局限,這或許是所謂“佛係”的根源吧。
評分##看瞭不太舒服。仿佛聽到一個長輩反復在耳邊念叨:這個學生那個學生畢業後結婚瞭、買房瞭、生子瞭。覺得好煩。我認為作者不應該放太多個人立場、評判標準在其中。看待學生時仍然帶著標簽,先入為主。很多學生背景、經曆都是高度相似的,沒有必要反復寫,看得疲勞。
評分##作為一個民辦二本的老師,看這本書有很多啓發。雖然是本小書,但背後是作者對於教育和學生十數年的傾心付齣。教育是個良心活,要嚮作者學習。
評分##這個時代,看見,就是珍貴。
評分##挺失望的,明明是個這麼好的選題。作者除瞭羅列各屆學生的原生傢庭和個人經曆,就是感慨時代紅利下房地産對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對個體的觀察隻停留在錶麵,對這個議題的研究也不夠深入。感覺還不如幾期講這本書的播客。
評分##挺失望的,明明是個這麼好的選題。作者除瞭羅列各屆學生的原生傢庭和個人經曆,就是感慨時代紅利下房地産對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對個體的觀察隻停留在錶麵,對這個議題的研究也不夠深入。感覺還不如幾期講這本書的播客。
評分##文筆平庸,內容是大量學生案例的羅列。作者是文學專業齣身,缺乏社會學學養,帶著紀實文學和社會學研究報告的期待來讀,難免大失所望,建議大傢去讀項飚
評分##失望????浮光掠影地記錄瞭幾個學生原生傢庭的情況,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社會現狀,都沒有有意義、有深度的討論。價值觀刻闆單一,韆言萬語反反復復“有房真好”,看到後半本已經很不耐煩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