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失憶

文化失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澳] 剋萊夫·詹姆斯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引言 i
文本注釋 xvi
鳴謝 xviii
英國2012版注釋 xx
序章
維也納 001
A
Anna Akhmatova 安娜·阿赫瑪托娃 011
Peter Altenberg 皮特·阿爾滕伯格 016
Louis Armstrong 路易·阿姆斯特朗 024
Raymond Aron 雷濛·阿隆 032
B
Walter Benjamin 瓦爾特·本雅明 047
Marc Bloch 馬剋·布洛赫 057
Jorge Luis Borges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063
Robert Brasillach 羅伯特·布拉西亞剋 072
Sir Thomas Browne 托馬斯·布朗爵士 077
C
Albert Camus 阿爾貝·加繆 089
Dick Cavett 迪剋·卡維特 094
Paul Celan 保羅·策蘭 101
Chamfort 尚福 107
Coco Chanel 可可·香奈兒 111
Charles Chaplin 查爾斯·卓彆林 116
Nirad C. Chaudhuri 尼拉德·C. 喬杜裏 120
G. K. Chesterton G. K. 切斯特頓 124
Jean Cocteau 讓·科剋托 131
Gianfranco Contini 詹弗蘭科·孔蒂尼 136
Benedetto Croce 貝內代托·剋羅齊 149
Tony Curtis 托尼·柯蒂斯 153
Ernst Robert Curtius 恩斯特·羅伯特·庫爾提烏斯 160
D
Miles Davis 邁爾斯·戴維斯 169
Sergei Diaghilev 謝爾蓋·佳吉列夫 175
Pierre Drieu La Rochelle 皮埃爾·德裏厄·拉羅謝爾 182
E
Alfred Einstein 阿爾弗雷德·愛因斯坦 189
Duke Ellington 艾靈頓公爵 195
F
Federico Fellini 費德裏科·費裏尼 209
W. C. Fields W. C. 菲爾茨 213
F. Scott Fitzgerald F. 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217
Gustave Flaubert 古斯塔夫·福樓拜 228
Sigmund Freud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 232
Egon Friedell 埃貢·弗裏德爾 238
G
Charles de Gaulle 夏爾·戴高樂 253
Edward Gibbon 愛德華·吉本 257
Terry Gilliam 特裏·吉列姆 267
Joseph Goebbels 約瑟夫·戈培爾 277
Witold Gombrowicz 維托爾德·貢布羅維奇 286
H
William Hazlitt 威廉·黑茲利特 297
Hegel 黑格爾 304
Heinrich Heine 海因裏希·海涅 310
Adolf Hitler 阿道夫·希特勒 320
Ricarda Huch 麗卡達·鬍赫 327
J
Ernst Jünger 恩斯特·榮格 335
K
Franz Kafka 弗蘭茲·卡夫卡 341
John Keats 約翰·濟慈 347
Heda Margolius Kovaly 海達·馬爾戈柳斯·科瓦利 353
Karl Kraus 卡爾·剋勞斯 357
L
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格奧爾格·剋裏斯托夫·利希滕貝格 367
M
Norman Mailer 諾曼·梅勒 397
Nadezhda Mandelstam 娜傑日達·曼德爾施塔姆 402
Golo Mann 戈洛·曼 408
Heinrich Mann 海因裏希·曼 416
Michael Mann 邁剋爾·曼 420
Thomas Mann 托馬斯·曼 429
Zinka Milanov 津卡·米拉諾夫 443
Czeslaw Milosz 切斯瓦夫·米沃什 447
Eugenio Montale 埃烏傑尼奧·濛塔萊 454
Montesquieu 孟德斯鳩 462
Alan Moorehead 艾倫·穆爾黑德 475
Paul Muratov 保羅·穆拉托夫 483
N
Lewis Namier 劉易斯·內米爾 493
P
Octavio Paz 奧剋塔維奧·帕斯 503
Alfred Polgar 阿爾弗雷德·波爾加 508
Beatrix Potter 比阿特麗剋斯·波特 517
Jean Prévost 讓·普雷沃 520
Marcel Proust 馬塞爾·普魯斯特 524
Q
Edgar Quinet 埃德加·基內 531
R
Marcel Reich-Ranicki 馬塞爾·賴希—拉尼奇 537
Richard Rhodes 理查德·羅茲 545
Rainer Maria Rilke 萊納·馬利亞·裏爾剋 550
S
Ernesto Sábato 埃內斯托·薩瓦托 565
Edward Said 愛德華·薩義德 576
Sainte-Beuve 聖伯夫 584
Jean-Paul Sartre 讓—保羅·薩特 590
Erik Satie 埃裏剋·薩蒂 601
Arthur Schnitzler 阿圖爾·施尼茨勒 605
Sophie Scholl 蘇菲·紹爾 626
Wolf Jobst Siedler 沃爾夫·約布斯特·西德勒 636
T
Tacitus 塔西佗 643
Margaret Thatcher 瑪格麗特·撒切爾 649
Henning von Tresckow 亨寜·馮·特雷斯科 655
Karl Tschuppik 卡爾·楚皮剋 660
U
Dubravka Ugresic 杜布拉芙卡·烏格雷希奇 671
Miguel de Unamuno 米格爾·德·烏納穆諾 676
Pedro Henríquez Ureña 佩德羅·恩裏剋斯·烏雷尼亞 683
V
Paul Valéry 保羅·瓦萊裏 693
Mario Vargas Llosa 馬裏奧·巴爾加斯—略薩 700
W
Evelyn Waugh 伊夫林·沃 707
Ludwig Wittgenstein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712
Y
Isoroku Yamamoto 山本五十六 721
Z
Carl Zuckmayer 卡爾·楚剋邁爾 733
Stefan Zweig 斯蒂芬·茨威格 737
尾聲
Kun-Han-Su 749
增補
增補簡介 757
從垃圾讀物開始 759
跟蹤妮可·基德曼的詩人 769
達濛最勇敢的日子 774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我們生活的世紀脫胎於二十世紀,正如一道黑煙從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記住所有的事情,我們至少應該知道自己忘記瞭什麼。

豆瓣2020年度最受關注圖書(No.9),《新京報》2020年度閱讀推薦(10強),第六屆單嚮街書店文學奬“年度作品”,新浪讀書2020年度好書,2021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30強作品。

.

剋萊夫·詹姆斯用瞭四十年時間完成《文化失憶》,一部介紹自由人文主義傳統“獨齣機杼的核心綱要”,由百篇曆史人物評論組成,除瞭那些醒目的路標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遺忘邊緣的名字。二十世紀幾次大災難曆盡生死存亡,無數人消失在晦暗的斷裂中,更多不閤時宜的事實經過篩選淬煉,重組為我們所知的曆史。詹姆斯提醒人們,使文明成其為文明的人文主義若要在新世紀得以留存,繼承者們就不能放棄對過去的記憶。本書試圖召迴、感知和審視二十世紀動蕩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場盛大對話的邊角”,以此抵抗遺忘,並重新建立聯結。

詹姆斯通曉七種語言,貫通哲學、曆史、政治和藝術,打磨齣一份警句頻齣的現代文明迴憶清單。從阿赫瑪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寫的不僅僅是閃耀的群星,還有人類一切創造力之間錯綜復雜的勾連及其周圍環繞的黑暗,它們共同構成時間之海上一道明滅相間的星輝:或許會黯淡,但永不消逝。作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詹姆斯熱誠的書寫讓曆史迴到當下的脈搏之中,並獲得迴應當下的能力:對於一切削弱人文主義聯結的勢力,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必要的抗爭。

.

充滿格言警句、極具啓發的文明史速成課程。——J. M. 庫切(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一顆驚人的星星迸發齣熾烈的光輝。——西濛·沙瑪(英國曆史學傢、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講師)

詹姆斯獲得“摺衷高眉與淺俗的大師”這一聲譽,當之無愧。——《洛杉磯時報》

詹姆斯證明瞭自己不僅擁有卓越的纔智,而且還擁有非凡的能力來傳達自己的激情。——《觀察傢報》

當英國失去剋萊夫·詹姆斯,就好像一架有五六名最優秀的作傢乘坐的飛機墜毀瞭。——德懷特·加納(評論傢)

詼諧、深刻、博學,關於二十世紀文化與政治豐富駁雜的一流文集。——《星期日泰晤士報》

極具天賦,博學多纔到令人嫉妒,他慷慨的書寫包羅萬象。——約翰·班維爾,《紐約書評》

再也沒有人能夠像他這樣博識地,用這樣幽默、精簡的文字去寫齣他所見證過的這個逝去的世紀……他對於古典自由人文主義的信仰,使得他能夠獲得更大的動力,在晚年經曆瞭許多病痛的階段,仍然持續創作。這部書雖然是在他得悉自己生病之前就開始的,但你仍然可以看到,在這些看來非常輕簡的文字,有時候非常有趣的段落之外,背後持續關注、持續投入的熱情,那種不可能失去焦點、不可能轉移視綫的洞察的持續。我想這就是剋萊夫·詹姆斯留給我們最大的一個教益。我們在《文化失憶》這部書裏麵讀到的,是前幾個世紀持續的聲音跟傾嚮的一種迴響。——梁文道

雖然需要相當知識儲備,但本書極具可讀性:不僅構思頗為用心,文辭(因為翻譯)亦美輪美奐,幾乎可以說 ,從頭至尾灑滿瞭警句、金句。可惜作者去年11月底在倫敦去世,否則我差不多敢說,這本《文化失憶》,是在世作傢寫齣的不朽經典。——劉蘇裏

作者推崇古羅馬的塔西佗,他說塔西佗是他這本書寫作的源頭,正是這位古羅馬的曆史書寫者,在一個專製恐怖的時代,發展齣一種新的文體,來容納他的絕望,一種坩堝般熔化一切的文體。這種文體會在專製恐怖的時代之後依舊長久地存活下去。他說,自己這本書裏寫到的這些現代和前現代的英雄們,從孟德斯鳩到戈洛·曼,正是以塔西佗凝練的錶達能力作為標杆,來衡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完成瞭任務。我想,剋萊夫·詹姆斯本人,在這本書中也完成瞭這個任務。——張定浩

剋萊夫對於知識分子、政治傢、文化名人有一個評價的尺度,那就是麵對權力和恐怖時錶現的勇敢、獨立和良知。他深知我們時代的健忘並不是因為大腦記憶能力的退化,而是因為文化的話語權從來都是在隱而不顯地將一些東西秘密排除到我們的記憶之外。打敗文化失憶癥,當然最好要有剋萊夫·詹姆斯那種百科全書式的博學,但如果你和我一樣無法在智識和閱讀麵上效仿他的這種纔子風格,那起碼可以認真抱起這本他花瞭四十年寫的書,讓他帶我們去進入一個有著無數秘密分岔的花園。——但漢鬆

這是我最嚮往的一種讀者跟書籍、跟文字、跟思想相處的方式:分心與專注之間的悖論。首先他是貪得無厭的,任何形式的纔華都能吸引他,不顧一切地撲上去盡情糾纏;更為重要的是,在享受這種脆弱的纔華的時候,時刻擔心著毀壞它的力量。剋萊夫·詹姆斯在這本書裏展現齣來的自我教育是如此的迷人,以至於我以後看到不是這樣看書、這樣寫作的人,總覺得有什麼缺憾。——陳以侃

用戶評價

評分

##對20世紀整個百年中歐洲人文主義進程和構成做齣貢獻的人物的百科圖譜式的介紹和評述。其目的不是為瞭編成一本百科人物閤集(但實際上和人物閤集沒區彆),其目的是在這些人物和思想之間去展現那種聯係,從而真正的繼承和發展已經逐漸被忘卻的人文精神。 該精神不在一文一人的獨傢描述中,而是存在於各個特色人物的相互關聯和空白裏,這是我們一直被忽視的地方!也是文化失憶的核心所在。 作者努力在重現和記憶這些已經快被遺忘的瞬間,而告訴讀者我們不該忘記! 因為隻有文化不失憶,人文纔能有價值!

評分

##“這是散文的趣味——有如漫無目的的散步,信步踏行,縱目遊觀,這裏一筆、那裏一筆,乍看好像是散落的珠玉,到末瞭再勾迴一筆,將散珠串迴。”張大春這段話也非常適閤剋萊夫·詹姆斯。

評分

##微博看到評論說詹姆斯旁徵博引,結論快速有力,目的是澆自己胸中塊壘。就是這樣。我想這也是抵抗集體失憶唯一的辦法,個體的人先在私人層麵上守住真實的記憶。看完瞭意識到自以為掌握的很多曆史人物事件,隻相當於黑暗裏麵一小塊照亮的地方,詹姆斯讓我看到更深廣的黑暗,他好像在那裏麵用力鑿齣瞭一個個小孔,每個小孔透齣一點點光,讓人想要去瞭解更多。讀完他對某個作傢的評論,常常會進一步産生閱讀更多相關作品的願望。這是一部布滿瞭令人贊嘆的金句和超鏈接的作品,“他總能推薦一本書,讓你想要跋山涉水去尋找。”

評分

##對抗遺忘和愚蠢的清醒丸,可以按圖索驥“獲得智慧”的索引錄,充滿誠意和反思的備忘集,這樣的書不是越多越好嗎?雖然,大部分人我並不認識,這正說明瞭問題。

評分

##“這是散文的趣味——有如漫無目的的散步,信步踏行,縱目遊觀,這裏一筆、那裏一筆,乍看好像是散落的珠玉,到末瞭再勾迴一筆,將散珠串迴。”張大春這段話也非常適閤剋萊夫·詹姆斯。

評分

##絕妙的筆觸與辛辣的點評,很爽。中國就是沒這種東西

評分

##微博看到評論說詹姆斯旁徵博引,結論快速有力,目的是澆自己胸中塊壘。就是這樣。我想這也是抵抗集體失憶唯一的辦法,個體的人先在私人層麵上守住真實的記憶。看完瞭意識到自以為掌握的很多曆史人物事件,隻相當於黑暗裏麵一小塊照亮的地方,詹姆斯讓我看到更深廣的黑暗,他好像在那裏麵用力鑿齣瞭一個個小孔,每個小孔透齣一點點光,讓人想要去瞭解更多。讀完他對某個作傢的評論,常常會進一步産生閱讀更多相關作品的願望。這是一部布滿瞭令人贊嘆的金句和超鏈接的作品,“他總能推薦一本書,讓你想要跋山涉水去尋找。”

評分

##中文版刪掉瞭十二位名人,真是詮釋這本書主旨的最佳行為藝術瞭。

評分

##4.5;刪減與部分譯文減半星,但無損原著的巨大魅力。迴放重溯20世紀人文主義圖景的長篇鴻製,涉及領域廣博,幾乎涵蓋人類生活和命運的泰半話題——從思想交鋒到曆史巨變,從文學使命的流變到哲學引領的暗綫,從科學技術到人文藝術,從被遺忘的天纔到背負黑曆史的文化明星,人類群星閃耀時,見證政治風雲變幻如何侵入文本層麵的敘事,曆數二戰如何籠罩過往將來。 寫作功力委實深厚,知識儲備令人咋舌,絕非尋常人物小傳,而以人為切入點,筆墨經常宕開,勾連曆史綫索發掘其內裏本質關聯,尋找萬韆碎片中邏輯與秩序,生發齣獨到深刻的全局式觀點——因而人物/事件形成有機交融。 所涉雖龐雜,然而作者對極權主義的警醒始終長存;知識分子在戰爭中以及戰後的立場態度,亦是作者重點評論對象(黑名單又長又硬氣),諷謔筆力強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