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的难题,是西方带来以“器”致富强的模式,和儒生传统的治国正道存在距离。郭嵩焘的历史意义,则在于他是中国人开始从“道”的层面正视西方、对待西方的时代思潮转捩点。这种眼光旨在化解其所处时代的难题,却也使得中西对抗从力量的抗衡上升为文明的竞争,从而开启了后世关于中西关系的诸多思想争论。本书从郭嵩焘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变化中,不单纯探讨一个人物如何“超时代”,更试图看到他如何在同时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形成了独特的解答思路。
##郭嵩焘早年由词章之学入理学、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心理变动、在湘赋闲数年修经史之学的通经致用之思三个部分写的真好,作者文笔也很凝练。
评分##【不好写的郭传】读后的感觉,作者尽量写得聚焦,有明确的主旨:处变观通,这与另外的两本郭传类似:【独醒之累】/【走向世界的挫折】等等,内容和主题从标题即可知之。本书写得深入,对郭著也有深的阅读和感受。当然,对一些具体人物、事件的考证因为不涉及核心,故未深入,从而出现一些贻误或疏漏。当然,这并不是作者的错误。有些错误,其来有自。本书主旨论述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从参考文献的类型,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师承、学术思维的轨迹和基本方法。
评分##以道器思路重新定位郭嵩焘
评分##前言异常精彩。真正的“了解之同情”。
评分##我觉得作者能够不落入三部曲线性叙事和进步/落后二元对立史观的窠臼倒不是什么特别之处,厉害的是他对时代语境和传主观念内涵及思想嬗变都能作出入情入理的透辟分析。不卖弄词藻,不炫以广博(从后记来看,他有这个知识水平),真正做到了以清还清、以郭还郭、以时人还时人。现在都在讲知人论世、同情之理解,但实践起来确实很难拿捏分寸感。郭嵩焘早就被塑造成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先知式人物,拿捏不好分寸的研究就会变成倒放电影的造神。
评分##选读,学习其扎实推陈出新的进路。作者先为历来评价郭“超时代先驱”祛魅,将之视为世风剧烈转变的方向标。进而以“道”为线索,指出近代中国思想界从从道器有别到道出于二存在中间空缺,郭以其西方亦有道=“道出于一”居于此特殊过渡期。近代“道”的时间割裂=三代不复实存与“道”的空间紧张=中西应是一道在郭的时代复合,对郭来说,这个问题的出口是求三代于西方,结果造成了道与西亲,与中疏,进而西胜于中的后果,成为近代文明竞争话语之一重要起点。ps:正文部分第一段直接引用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第21集xswl
评分##【不好写的郭传】读后的感觉,作者尽量写得聚焦,有明确的主旨:处变观通,这与另外的两本郭传类似:【独醒之累】/【走向世界的挫折】等等,内容和主题从标题即可知之。本书写得深入,对郭著也有深的阅读和感受。当然,对一些具体人物、事件的考证因为不涉及核心,故未深入,从而出现一些贻误或疏漏。当然,这并不是作者的错误。有些错误,其来有自。本书主旨论述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从参考文献的类型,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师承、学术思维的轨迹和基本方法。
评分##郭嵩焘早年由词章之学入理学、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的心理变动、在湘赋闲数年修经史之学的通经致用之思三个部分写的真好,作者文笔也很凝练。
评分##一部很好的传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