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两位截然不同的科学家突破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边界。1609年在威尼斯,伽利略·伽利雷透过望远镜观察星辰,并制作仪器和进行实验。在布拉格,科班出身的神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奠定了近代天体物理学的基础,并思考着宇宙的宏伟构造。托马斯·德·帕多瓦以至今较少受到关注却扣人心弦的通信往来为基础,讲述了这两位类型如此迥异的学者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在同样的时刻却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星辰的奥秘。在彼此的鉴照下,他们的远见与固执、睿智与无知得以呈现。这是一部介绍新科学的崛起以及近代来临之际的巨大变革的作品。
##在作者笔下,开普勒和伽利略是两种类型的科学家,前者对世界的和谐运动有一种信仰,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后者则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一位实践派的科学家。作者对后者似乎颇有微辞,但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 能够了解到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需要感谢作者和译者付出的辛勤劳动。但还有不足:(1)作者常常文笔思维跳跃过大,而且是不必要的跳跃,似乎是在自言自语;(2)译笔不是非常流畅,读来有点吃力。 20220616:不知道作者对于伽利略的成就出于功利心的论断是如何做出的,甚至说出了他“能够判断出其他人特别为科学的哪些方面所吸引”。如果有同时代人的评价做依据也好,感觉太多主观臆断,几乎处处都有阴阳怪气的表述。严重怀疑作者是捧一踩一,捧同为德国人的开普勒,贬意大利的伽利略。读到一半不打算再读了。
评分##史料堆砌比较明显,很多内容过于碎碎念了。
评分##史料堆砌比较明显,很多内容过于碎碎念了。
评分##没多少字的书因为装帧和排版弄成500多页的砖头 占地
评分##第一章杂乱无序,语焉不详,充满军事政治背景。第二章起才真正讲述两个科学家的理论研究。叙述重点找得太迟了。
评分##一本由探索星空所串连起的双人传记,一方是用望远镜观测星辰的观察者伽利略,一方是提出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论家开普勒,作者通过这两位独立又互有交集的科学家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早期天文学的发展与革新。 科学并非在笔直前进,而是一个渐进和扬弃的过程,这就如同第谷在哥白尼之后仍坚持地心说,伽利略在开普勒之后仍坚持行星的圆形轨道。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去,伽利略和开普勒的理论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但科学是一个寻求真理的动态体系,正是因为有了两人坚持多年的努力,百年之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艾萨克·牛顿才能成功发现两者的内在联系并汇集扩展为新理论。
评分##第一章杂乱无序,语焉不详,充满军事政治背景。第二章起才真正讲述两个科学家的理论研究。叙述重点找得太迟了。
评分##第一章杂乱无序,语焉不详,充满军事政治背景。第二章起才真正讲述两个科学家的理论研究。叙述重点找得太迟了。
评分今天收到样书,仍旧是小开本,不过使用了裸脊线装,阅读体验将明显改善。这本双重传记比《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写得更聚焦,更紧凑,阅读门槛更低,也更有趣。希望能给大家了解近代欧洲和科学革命提供一点启发,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