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跨文化艺术史命名的专著。作者集十年之功,跨越东西,纵横数万里,穿越美术、工艺、思想与文学等不同领域,以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图像分析,集中探讨欧亚大陆两端中国与波斯、意大利诸国之间的艺术与文化交流,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媒介竞争和跨媒介生成现象,具体演示了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本书提出“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文艺复兴”的观念,将意大利文艺复兴和现代世界的开端,视为一个与丝绸的引进、消费、模仿和再创造同步的过程;认为是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共同创造了本质上是跨文化的文艺复兴。本书还探讨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的可能性,即艺术史是一部围绕着艺术作品而展开的“微妙的历史学”和“有限的总体史”,也是一部以展览形式出现的“可视的。
##李军老师的文笔跟吴琼老师的文笔真的没法比,太多废话了,又不准确,看的我昏昏欲睡,不如前一本《可视的艺术史》观点新颖。但还是对教堂建筑有所启迪,尤其第一章,除此之外收获零星。
评分##对里面大部分文章都挺失望的,不过第一次看这种书,算是有些收获吧
评分##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跨文化艺术史命名的专著。
评分##没想象和豆瓣控评的好,虽然几个议题的切入点别具匠心,但更多是像“小聪明”。李军老师确实是涉猎广泛,但这本书太“跨越”——你们懂我意思
评分##2022/033
评分这是给导论+后记+阿西西+洛伦采蒂几章的评分。学科概念辨析和建构问题多多,批评他人学术也很不公允,洛伦采蒂那章接近于historical fantasy,延续甚至强化了上世纪形式主义研究里只依据图像来论证的危险,阿西西一章的所谓文化传播分析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也无法定论。此类研究的缺陷是很明显的,希望国内读者能多一些判断力,不然就像很多可疑的本土新著的捧杀现场一样,是“乱象、衰象”。
评分##其实看目录就该想到作者正是国博《无问西东》的策展人,但是阅读和观展到底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评分##继《可视的艺术史》后的又一个学术十年,不论是书中论文还是导论后记,都分量十足,读到最后甚是感动——背影们一个一个远去,纷纷把他们手上的舵交付给我们,和后来人。准备好了吗?
评分##或许,游刃有余地行走在story telling和具体的物性材料、行走在宏观学科建设问题(诸如图像怎么成为有效的历史证据)和中西形式元素的“同质性”这些看似“跨界”议题的能力,恰恰是学者笔力的一种证明。如果说这是一本开创性的著作,其成功也许一半都来自选材和理论间的巧妙接合(articulation),以及material- identification- culture这一理论模式在论述上的相对闭合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