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路易•阿尔都塞在给情人克莱尔的信中写道。
1984年,就在他写作那本著名的自传《来日方长》之前,这位犯了谋杀案的哲学家翻阅了许多被他留存在文档里的梦的记录,试图在其中找出那件不可挽回的行为的预兆,以便日后通过自传理解和解释为何他会在1980年时扼死了自己的妻子埃莱娜•利特曼。
这本书根据时间顺序收录了他在1941年到1967年间留下的关于梦的主要记录。他把这些梦称作“无尽的焦虑之梦”:“我从梦里醒来后,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喉间的木鞋声。只剩下了挥舞着的手,绝望地在空中划着轮廓……”
本书的结尾刊录了一篇惊人的文本:1985年,在那起谋杀案后,阿尔都塞假托其主治医师之名写的笔记——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篇笔记其实是他与自己的对话。
这位犯了谋杀案的哲学家,他在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命运,既吸引着人们,又让人困惑不已。
——比岱
梦背后的东西,在梦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阿尔都塞
梦是清醒生活的继续,它总是与我们最近意识中的观念不谋而合,只需要仔细观察,梦的内容可以在清醒生活中找到根源。
——弗洛伊德
##长期记录梦境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些记录十分随意,有些认真,丢失的物品、人际关系、身体、交通工具……琐碎中可窥见某种脉络与联结。最后一篇《笔记》也似梦境视角。
评分##呵呵
评分##书中记录下的梦境千奇百怪包罗万象,然究其根本还是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或许这些长短不一的梦代表的正是他日复一日的担忧与焦灼。只是能把梦境记载得如此详尽,似乎写故事那样的事无巨细,还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欢愉,抑或焦虑,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因为它是后者的征兆。
评分##书中记录下的梦境千奇百怪包罗万象,然究其根本还是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或许这些长短不一的梦代表的正是他日复一日的担忧与焦灼。只是能把梦境记载得如此详尽,似乎写故事那样的事无巨细,还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欢愉,抑或焦虑,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因为它是后者的征兆。
评分##呵呵
评分##书中记录下的梦境千奇百怪包罗万象,然究其根本还是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或许这些长短不一的梦代表的正是他日复一日的担忧与焦灼。只是能把梦境记载得如此详尽,似乎写故事那样的事无巨细,还是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欢愉,抑或焦虑,梦总是领先于生活的,因为它是后者的征兆。
评分##不要企图为死路找一个出口
评分##有几段梦已经是诗了
评分不太懂评论里那些戏谑着评价他危险又迷人的人,尤其还是女性。不管是阿尔杜塞的梦境还是日记《来日方长》,都明显表达了他对父亲-阳具的认同,他渴望自己成为符号秩序的制定者(“遵循这个规则就能拯救她”),不断通过一些厉害的名字(高师那帮人)的目光来证明自我的“全能”,给别人提供庇护的能力,以及别人对他特权的认同,无论在高师的机构环境里,还是社会中(别人帮他找行李等等)。父亲或阿尔杜塞认同的自己——一个萨德式的“高大军官”,“救世主”,“不许这一扮演的角色受到损伤”,这很能说明问题了。在现实中阿尔杜塞的父亲对母亲非常不好,很macho。然而因为幻想的全能终究是虚假的,他不能容忍任何女性的离开,逃脱他制定的规则。追逐焦虑。提醒:不要把关系内的凶手美化成“激情犯罪”,当受害者仅有名字被人知晓的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