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最后十年,从太史令变为中书令,典章枢机,随侍圣驾。与此同时,他为后世留下了划时代的《史记》。剧本《中书令司马迁》讲述这段历史,不过并非这位忍辱负重的伟大历史学家的传记,也不是对雄才大略又性格复杂的汉武帝的批判,而是在司马迁人生的抉择中展现历史的变化,激发我们思考每天所面对的现实。
□
《中书令司马迁》不但是历史剧而且是话剧史的一个大突破——从戏剧史的视野里看,我们的话剧很久没有这样的突破了。
——李 陀
这个剧本的文字很典雅,又不是故作典雅,有很多生动的表述,对话写得非常生动。特别好的是倡优的唱词,有一点史诗的感觉,大家手笔。
——汪 晖
《中书令司马迁》写得很有才气,里面有些段落很有诗意——这个诗意不是那种简单的抒情的诗意。
——西 川
这部作品结构完整而匀称,人物对话自然而有韵味,尤其是倡优角色的设置,极有想象力。这是近年来十分优秀的剧作,我期待它早日在舞台上公演。
——格 非
这个剧本有我期待的真正的丰富性。
——杨立华
##什么时候找几个人演一下,有点意思
评分##研讨会上几位老师的解读都很出彩,但作为一部戏剧,很多的讨论空间要在真正被搬上舞台之时才能打开啊~~太期待什么时候能够上演了。也不得不再次感慨天妒英才啊。
评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以史为鉴,终见司马迁之心。
评分##这算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读一个剧本,那种真实的基于人性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或许,两千年前汉武帝跟司马迁大概就是这样交锋的。
评分##一个更细致,更动人的司马迁,也是更动人的汉武帝。
评分##研讨会上几位老师的解读都很出彩,但作为一部戏剧,很多的讨论空间要在真正被搬上舞台之时才能打开啊~~太期待什么时候能够上演了。也不得不再次感慨天妒英才啊。
评分##《中书令司马迁》中有两个司马迁,一个是大众较为陌生的“中书令”,那个汉武帝身边的近臣和侍从,另一个则是半隐在后的那个“太史公”。在这出不算长的戏剧里,作者把司马迁置于多重矛盾之中,司马迁与汉武帝、司马迁与女儿、司马迁与庸吏的对峙,是人生价值观的对峙。最终在和汉武帝的正面冲突中司马迁明白,自己不是别的,而是且永远是太史令,那个“用一支笔,记下这个变动的时代,为蒙难之人送葬守灵”的人。
评分##剧本提到了另一种矛盾:作为中书令的司马迁与作为太史公的司马迁之间的矛盾。为了完成史记的撰写,司马迁忍受了许多耻辱,但最大的一点没在矛盾在于:为了完成这部书,眼睁睁看着许多历史事件在发生而无法进行干预的愧疚。难道记录历史真的比改变当下一些人的命运更加重要吗?这个问题如此尖锐,或许正因如此,司马迁的形象也因而变得更加丰富了起来。
评分##真好。我能看出的唯一缺点就是司马迁与女儿的矛盾缺乏力度,没有逻辑,应该删去。看后记里各位大佬也是差不多的意见,顿时感觉自己鉴赏力还是在线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