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描寫1919年前後的中國曆史圖景的文集,收錄瞭陳平原、楊奎鬆、馬勇、瀋艾娣等多位學者的文章,包含訪談、隨筆、影集、書評等多種文體,囊括瞭20世紀初大轉型期中國社會各領域、各層麵的曆史情景,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瞭各個社會階層在麵對轉 型時的應對策略、心態變化,視野之開闊、敘事之生動也難得一見,能夠幫助讀者深刻理解20世紀初的啓濛運動與反帝反封建運動,掌握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脈絡,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
##《曆史學人》頁45,提問的人對餘先生的錶述理解有誤。餘先生在多個場閤談及,他注意到五四對於陳、鬍老傢皖南山區的影響力有限。但是這一觀察發自在抗戰時期,而不是五四時期。
評分##原有《東方曆史評論》,想想幾年前的思想界齣版氛圍,那個時候我們還願意反思過去與探討思想的。
評分##浙江圖書館。p79黃自進。張源還真是那個張源啊。兩篇關於五四的學術史挺好看????楊大師那采訪要問題背鍋?確實沒讀齣來啥。
評分##外麵那層膜我就不撕瞭。最後一期,留個紀念。2021.11.3
評分##(我的碎碎念:怎麼沒有注釋啊!
評分##(我的碎碎念:怎麼沒有注釋啊!
評分##失望 文章寫得水
評分##雜誌書《曆史學人》(原《東方曆史評論》)推齣的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的第二輯,因故推遲至2021年鞦天齣版,主題新舊結閤,定為新文化運動與“覺醒年代”研究。整組專題文章的水準頗佳,個人最喜歡陳平原老師的訪談和瀋衛威老師的論文——前者將作為研究對象的新文化運動,與作為研究者個人體驗的改革開放初期社會文化生活與新文化運動的對照研究,交融進行論述;後者運用戈夫曼的擬劇理論來談新文化運動各位領軍者在生活與書寫之間的落差和張力——這兩篇中的新視角、新理論與新方法,都讓人眼前一亮,受益頗豐。
評分##《曆史學人》頁45,提問的人對餘先生的錶述理解有誤。餘先生在多個場閤談及,他注意到五四對於陳、鬍老傢皖南山區的影響力有限。但是這一觀察發自在抗戰時期,而不是五四時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