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菜馆、烟馆、旅馆,为何会在沦陷后的苏州愈加兴盛?这些繁荣表象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沦陷区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那动荡的八年?对伪政权统治沦陷区又该如何进行评价?
本书对焦沦陷区城市中的普罗大众,揭示战争阴霾与畸形繁荣交织下的城市生活真相。
【图书简介】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个过去被视为人间最富庶的天堂,在中国对日抗战期间遭受摧残,已不再是过去的景象。这动荡的八年,身处沦陷区的苏州百姓是如何度过的?
本书透过苏州的茶馆、菜馆、旅馆与烟馆等四种休闲行业的研究,呈现抗战时期苏州“畸形繁荣”的城市生活,扭转了过往对沦陷区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工商与金融萎缩等的既定印象。同时从大时代的城市看人民的日常生活,亦从畸形的繁荣见民众的消费习惯与集体心态。此外,作者通过对沦陷区的城市史研究,试图扩大抗战史的研究视野,从普通市民大众及沦陷区百姓的生活生命体验的角度,揭示不同面向的抗战历史。
【本书看点】
1.城市史、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的新近力作,少有的沦陷区城市生活史,为观察20世纪中国的沦陷区城市特征提供了一扇窗户。
台湾著名明清史专家巫仁恕先生聚焦身处沦陷区百姓动荡的八年生活,通过对沦陷区的城市史研究,试图扩大抗战史的研究视野,从普通市民大众及沦陷区百姓的生活生命体验的角度,揭示不同面向的抗战历史。
2.以小见大,视角独特,从公共生活的常变兴衰,再现长期为人忽略的沦陷区百姓生存面貌。
从社会文化史以及市民大众的角度出发,透视茶馆、酒菜馆、旅馆及烟馆这些具体而微的物质空间,揭露沦陷区城市“畸形繁荣”的风貌,挑战长期以来读者对沦陷区城市的既定认识。
3.史料丰富扎实,视野广阔。
作者以大量的档案公文、新闻报道、地方文献、口述史料为基础,综合当地知识分子的私人日记,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4.一部眼光向下的民众生活史,让我们看到抗战时期苏州城的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变迁,并留下深刻的思考。
##台湾学者巫仁恕关于抗战沦陷期间苏州城市生活史研究的一部学术佳作,以茶馆、菜馆、旅馆、烟馆这“四馆”为中心,展现城市中上层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与中下层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并存的畸形城市生活样态。作者的论述,注重分析政治背景与时代环境之于城市生活的重大影响;在兼用媒体报道、口述回忆、商会档案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文化史视角的历史场景还原与社会经济史视角的行业分析、组织分析双管齐下进行研究;且兼顾面上的城市运作生态分析与点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聚焦。尽管也存在媒体史料和商会档案史料的各自来源相对集中、渠道不够多元,在史料文本细读的深度与历史现场还原的细致度等方面,跟王笛、罗威廉等学者的城市史研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等缺憾,但整体而言,是一部简明清晰、流畅细读而不乏新意的城市史研究作品,值得关注。
评分##台湾学者巫仁恕关于抗战沦陷期间苏州城市生活史研究的一部学术佳作,以茶馆、菜馆、旅馆、烟馆这“四馆”为中心,展现城市中上层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与中下层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并存的畸形城市生活样态。作者的论述,注重分析政治背景与时代环境之于城市生活的重大影响;在兼用媒体报道、口述回忆、商会档案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文化史视角的历史场景还原与社会经济史视角的行业分析、组织分析双管齐下进行研究;且兼顾面上的城市运作生态分析与点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聚焦。尽管也存在媒体史料和商会档案史料的各自来源相对集中、渠道不够多元,在史料文本细读的深度与历史现场还原的细致度等方面,跟王笛、罗威廉等学者的城市史研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等缺憾,但整体而言,是一部简明清晰、流畅细读而不乏新意的城市史研究作品,值得关注。
评分##对沦陷时期苏州茶菜旅烟“四馆”经营状况的考察叙述构成了本书主线,作者似乎期望以此展现沦陷区城市民众的日常生活状况。但就个人感觉,这一目标实在难说实现:四馆的畸形繁荣确乎呈现了苏州因战争及人口流动导致的非常态社会结构(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及某种特殊心理状况(在极度苦闷之中,自寻乐趣而已),由此衍生的对于汪伪治理能力及其性质的分析亦可以说十分有趣;但受使用的材料所限,其真正希望展现(亦是读者真正希望读到)的沦陷区城市生活图景实在是片面和笼统的,以至于作者自己也承认对于民众生活的面相,书中仅有“一些蛛丝马迹”——确如卜正民所言,反映沦陷区社会状况的史料本就稀少,本书的不足,无可奈何的因素更多一些。 顺便一说,本书的体例未免太过“标准”,恍惚间像在读学位论文。不过好处也很明显啦——读起来相当丝滑~
评分##对沦陷时期苏州茶菜旅烟“四馆”经营状况的考察叙述构成了本书主线,作者似乎期望以此展现沦陷区城市民众的日常生活状况。但就个人感觉,这一目标实在难说实现:四馆的畸形繁荣确乎呈现了苏州因战争及人口流动导致的非常态社会结构(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及某种特殊心理状况(在极度苦闷之中,自寻乐趣而已),由此衍生的对于汪伪治理能力及其性质的分析亦可以说十分有趣;但受使用的材料所限,其真正希望展现(亦是读者真正希望读到)的沦陷区城市生活图景实在是片面和笼统的,以至于作者自己也承认对于民众生活的面相,书中仅有“一些蛛丝马迹”——确如卜正民所言,反映沦陷区社会状况的史料本就稀少,本书的不足,无可奈何的因素更多一些。 顺便一说,本书的体例未免太过“标准”,恍惚间像在读学位论文。不过好处也很明显啦——读起来相当丝滑~
评分##提到富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北京、西安、南京、开封……这些城市必然榜上有名,当然,除了这些曾经是古都的时候,必然有苏州与杭州,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也。然而数千年历史的延续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现在的这情境,将视线拉近到现代,你会发现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对中国的深刻影响,抗日战争时期遭受了摧残的这个景象让我们记忆深刻但是又实在让人叹息不已。如果从现代史的角度来看人民的日常生活,而所谓的“四馆”分别为茶馆、菜馆、旅馆以及鸦片烟馆,从这“四馆”的变迁里,你会看到那个时代里的百姓的生活依然繁荣,只是底层百姓生活的惨痛和凄凉,却让人实在不胜唏嘘。如果你来看《抗战沦陷后的苏州城市生活》,你也会感慨这《劫后“天堂”》已经不仅仅只是历史感慨了。
评分##很有意思有很重要的主题,但真的很单薄,十页就可以写完了吧。
评分##身为苏州人,看得很亲切
评分##太浅了点,前后重复内容过多,视角不错但无新鲜解读和观点,一篇论文足矣
评分##评分过分浮夸,台版评分比较真实。畸形繁荣与今朝有酒今朝醉,算平民取向么?私以为尚不可以说四馆完全是,提供了一个沦陷城市的视角。一个地方的天堂,多非平民所能享,一个地方的天堂,周边往往便是地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