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 世纪中叶开始,曾经属于中国的库页岛,就变成了沙俄的萨哈林,变成了俄国监禁犯人的苦役岛;而直到今天,其在许多国人心中仍有一份特别的纽结牵连,一种挥之不去的复杂与沉重。
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选题,从库页岛的历史出发,钩沉几千年来东北地区与中原内地的交往历史,更聚焦近五百年来中国、俄国以及日本在黑龙江流域的进退与战和。作者充分利用中文、满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资料,对库页岛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他通过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萨哈林之行,横向截取了1890年库页岛历史面貌的片断,又通过库页岛几千年的历史演进,纵向勾勒出库页岛与华夏历代王朝之间的关系,既有现场感,又有历史感。通过作者的描述,读者对那一片故土有了认识或者是有了重新的认识。作者在文前开列“主要人物小传”,附录中撰集“库页岛历史纪年”,极大地方便读者阅读。
##唯一不谈自古以来的中华旧土。
评分##希望这书不要成为第一本也不要成为最后一本
评分##书中对于清廷在库页岛丢失所负有的责任,进行了深入分析,值得深刻反思。
评分##很好奇一点:作者写作之前有没有去过库页岛?
评分##题材加一星。总体来说后半部分好于前半部分,材料太少是一个原因,材料少却又要得出结论,就只能强行攀附了。后半部分使用俄方材料较多,也比较清晰。穆拉维约夫的传记利用率较高。库页岛的“自古以来”,各个涉及国家都能扒拉一下,当然,肯定是我们的最多。
评分##提个不足之处,就是前后文译文常见不同意,比如沙俄的“美洲”号,后面又叫“亚美利加”号,还有“阿尼瓦湾”,有时又写成“阿尼尔湾”
评分##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却应摒弃那种顾盼自雄或自怨自艾,而深自省察,反求诸己,大约才是获得鉴戒、振作复兴的径路。
评分【7.5】堂前遗粟犹未伤…
评分##掩卷叹息,书名虽然讲的是库页岛,实际上更为可惜的是黑龙江下游地区和乌苏里江以东。本书副标题原为“对一块故土的历史和文化追寻”,为避免敏感而做了改动,更充满了现实的讽刺意味。对这个贪婪而狡猾的北邻,无论历朝历代都应充满警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