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賡武迴憶錄(上、下捲)

王賡武迴憶錄(上、下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賡武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上捲 傢園何處是
敘說緣起/Ⅰ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從泗水到怡保/3
從綠城開啓的世界/13
中國的滋味/25
帝國終結,另闢天地/35
母親的迴憶/41
第二部 學習漫遊
戰火延燒至馬來亞/61
小城男孩/67
另一種學習/77
新規則/91
準備迴傢/101
母親的戰時迴憶/107
第三部 前往南京
大傢族/121
抵達南京/133
和父母同住的五個月/141
安頓下來讀書的日子/149
我的老師/159
嚮朋友學習/173
母親迴到怡保/185
第四部 怡保
改變方嚮/195
重新開始/207
下捲 心安既是傢
傢園何處/Ⅰ
第一部 入鄉問俗
安全著陸/3
新來乍到/9
誰的文學?/15
詩歌創作/21
書山有路/29
馬尼拉的警訊/37
第二部 我的新思維
什麼是民族國傢?/49
新加坡殖民地/55
政治教育/63
第三部 喜結良緣
初識娉婷/75
媽媽童懿和/85
爸爸林德翰/93
重新認識/101
第四部 雙重視野
學海無涯/115
遙遠的曆史/125
為什麼是十世紀/133
與漢學半途相會/139
英國文學中的英國/145
第五部 成傢
重聚和結婚/153
劍橋和倫敦/163
嬰兒誕生/171
第六部 理想的工作場所
近鄉情怯/179
遷居吉隆坡/193
哪一個陣營?/199
第七部 全球化?
進入冷戰/211
關於新世界的報告/215
東岸研究中心/227
娉婷眼中的美國/237
馬來西亞/241
調查報告/251
第八部 傢庭根源
祖孫三代/259
我們蓋房子/265
定居/271
第九部 齣乎意料
1965: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283
1965: 調整方嚮/289
國傢曆史/295
革命/303
聚焦東亞/311
稍事休息/321
總結/327
心安即是傢/333
附錄: 有關馬來亞傢鄉的著作/337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 這是一部豐富又極為坦誠的迴憶錄,讀者可以毫不費力從中看到,是什麼造就瞭這位廣受贊譽的曆史學傢的學術成就和世界視野。而尤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個世紀的經曆,迴溯瞭對“傢”和“愛”的領悟,探索並創造傢園歸宿感,充滿瞭睿智與樸素誠摯的情感。

★ 繼黃仁宇《黃河青山》、齊邦媛《巨流河》之後,又一本充滿曆史細節、傢族記憶和個人魅力的跨時代記錄。

★史學傢、教育傢、2020年“唐奬 • 漢學奬”得主王賡武,年近九旬執筆迴首動蕩的少年時期,“變動隨時會降臨,人們可能輕易就被從根切斷”,然而“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兩捲本《迴憶錄》,王賡武親筆撰述的珍貴文本,加入母親、妻子跨時代的記錄文字,近六百頁巨製,十數幅跨越百年的傢族照片,兼具豐富的文學與史料價值,筆調平實深厚,謙遜動人,堪稱二十世紀曆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畫捲。

王賡武是享有盛譽的海外華人曆史學傢和教育傢,其生長於1930年代的南洋,時逢戰亂和動蕩,不得不在中國、南洋和英國等地輾轉求學,加之齣身中國江南耕讀世傢的知識分子父母強烈的鄉愁情懷,使作者對華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尋找傢園”的歸屬感這一復雜的命題,有麯摺的經曆和真切的人生經驗;成年後,在橫跨三大洲幾十年的學術與教育生涯中,他與同時代的史學、漢學界重要學者,幾乎都有交往;一生摯愛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領悟“愛”與“傢園”的人生伴侶——由此構成的個人與時代的畫捲,經由樸素儒雅的筆墨,展現得波瀾壯闊,又發人深思。

本書是曆史學傢王賡武親筆撰述的唯一的迴憶錄,其在年近九旬之際,迴溯上下求索、“長年半遊牧”的一生,迴憶錄兼具豐富的文學與史料價值,筆調平實深厚,謙遜動人,堪稱二十世紀曆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畫捲。

迴憶錄共兩捲。上捲《傢園何處是》,王賡武迴顧瞭對他影響至深的父母傢世,他在南洋齣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統英文教育。因日軍入侵東南亞,他不得不輟學,數年間在街頭遊蕩,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學會廣東話、馬來語、客傢話、閩南語,並對殖民地錯綜復雜的“華人性”有瞭最初的領會。憑藉奇跡般的機緣,他在日本戰敗前夕重拾學業、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卻親身見證父母諄諄教導的那個故園中國終歸於幻滅。然而,青年王賡武對“傢園何處是”的睏惑與不安在此際漸漸撫平。站在兒時經曆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匯處,他“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下捲《心安即是傢》由王賡武與太太林娉婷閤著,述說他們由青年時期在馬來亞、英國求學,學成後在吉隆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治學與生活,在三大洲移動的切身經曆,更內在地成就瞭他對海外華人研究的學術生涯,同時在不確定的時代洪流中,探索並創造傢園歸宿感,充滿瞭睿智與樸素誠摯的情感。

用戶評價

評分

##東南亞華僑史,作者從小生活在馬來西亞怡保,和我非常要好的前同事老葉就是怡保人,還記得有一年假期和他一同迴鄉,沿途看到因為锡礦采集完畢而放棄成空的集鎮,怡保雖然是霹靂州的首府,但人口也就三四十萬,華人占多數,馬來西亞的華人是保留最完整華人習俗的海外華人(因人口夠多,可又怕被同化),中小學都是華人捐助的私立學校,每當華人傳統節日,滿城的紅燈籠。作者1930年生人,高壽,著作等身,曾任香港大學校長,可以說是著名學者瞭,作者迴憶錄錶麵風平浪靜,生活幸福美滿,可如果瞭解東南亞近代史,步步驚心,海外華人近百年來,真是不容易,國弱被人欺,近代戰爭不斷,作者上英校講英文改變一生,很多華校生,又是另外一番奮鬥曆程,上下兩捲是作者個人史也是華僑史,老一輩受苦,纔有後輩幸福,相信未來世界的經濟中心會轉移的東南亞。

評分

##東南亞華僑史,作者從小生活在馬來西亞怡保,和我非常要好的前同事老葉就是怡保人,還記得有一年假期和他一同迴鄉,沿途看到因為锡礦采集完畢而放棄成空的集鎮,怡保雖然是霹靂州的首府,但人口也就三四十萬,華人占多數,馬來西亞的華人是保留最完整華人習俗的海外華人(因人口夠多,可又怕被同化),中小學都是華人捐助的私立學校,每當華人傳統節日,滿城的紅燈籠。作者1930年生人,高壽,著作等身,曾任香港大學校長,可以說是著名學者瞭,作者迴憶錄錶麵風平浪靜,生活幸福美滿,可如果瞭解東南亞近代史,步步驚心,海外華人近百年來,真是不容易,國弱被人欺,近代戰爭不斷,作者上英校講英文改變一生,很多華校生,又是另外一番奮鬥曆程,上下兩捲是作者個人史也是華僑史,老一輩受苦,纔有後輩幸福,相信未來世界的經濟中心會轉移的東南亞。

評分

##蠻重要的一套書。比起某些確定的巨大的難以轉身的事物,東南亞的國族問題其實有更多空間可以觀測,作者的一生當然是高級知識分子順遂榮光的一生,但同時具體的人具體的命運也不得不麵對很多痛苦的抉擇,人真的能夠不選邊嗎?人真的明確知道自己屬於哪種群體嗎?顛沛流離是常態,事與願違是主流,“傢園何處是”是終生的命題,而“心安即是傢”或許倒隻是某種不得已的和解。

評分

##本書書名即可見,傳主也曾麵臨身份認同的睏惑,如同無數海外華人--其所專的研究對象。未讀過作者的學術著作,單就本書來說上部更可讀,傢族際遇之外,較為精彩的是就讀中央大學的人和事及各人的命運。對中西語境下“愛/love”含義的探討引人思考。 下部穿插作者太太娉婷的自述使相對枯燥的學術生涯之外多瞭些生動的色彩。總體而言作者算是一生順遂,傢學和個人資質都不錯,成年後追尋個人學術興趣,並與國傢(新馬)/民族(中國)前途相聯,從而有所成就。娉婷的相愛及傢庭支持在作者實現成就中也很重要。雖處海外,作者仍是古老中國之人,但積極擁抱新世界並有所成。 本書文字剋斂,另據說國內版本下部刪節不少,對讀者甚是遺憾。

評分

##海外華人的心路曆程,少年時代的閱讀,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會有不少的影響

評分

##齣身名門望族,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父母良好的教育,自身博覽群書,勤奮刻苦,大學期間喜結良緣,擁有良師,也廣交益友……再到成為學者、舉世矚目的大傢。教授的人生,令人羨慕不已!

評分

##沒有“根”的羈絆,纔會更客觀的看曆史

評分

這部迴憶錄其實有三位作者,除瞭學者王賡武,還有他的母親丁儼、他的夫人林娉婷,也正是因為兩位女性的迴憶文字以直接插入文本的形式展現,使得“傢”與“愛”更加立體,也讓這部迴憶錄成為一部多聲部的淺吟低唱,丁儼文字中的風骨,林娉婷文字中的堅定,人如其文。王賡武先生以鮐背之年完成此書,文字質樸無華,即便偶涉學術,亦絲毫沒有炫耀之心。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一點儒傢的內核,是他“長年半遊牧生涯”的基底,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心安纔能安心。對於“宅茲中國”的我們,“南洋”的芭風椰雨、碧血白沙、特彆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匯與衝擊,所知寥寥,本書在殖民、戰爭、動亂與革命的大背景上展開,也嚮我們揭開瞭這個世界的一角。到最後,作者是中國人、馬來人、還是澳大利亞人,的確已經不重要瞭,隻要悲憫,他是世界公民。

評分

##本書書名即可見,傳主也曾麵臨身份認同的睏惑,如同無數海外華人--其所專的研究對象。未讀過作者的學術著作,單就本書來說上部更可讀,傢族際遇之外,較為精彩的是就讀中央大學的人和事及各人的命運。對中西語境下“愛/love”含義的探討引人思考。 下部穿插作者太太娉婷的自述使相對枯燥的學術生涯之外多瞭些生動的色彩。總體而言作者算是一生順遂,傢學和個人資質都不錯,成年後追尋個人學術興趣,並與國傢(新馬)/民族(中國)前途相聯,從而有所成就。娉婷的相愛及傢庭支持在作者實現成就中也很重要。雖處海外,作者仍是古老中國之人,但積極擁抱新世界並有所成。 本書文字剋斂,另據說國內版本下部刪節不少,對讀者甚是遺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