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本隻有七十五頁的小書《緻D》的問世在法國書界引起轟動。第二年,作者與其愛妻雙雙自殺,共赴黃泉。這段長達六十年的愛情故事的結局,讓這本書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的排名直綫上升。
寫書的人大概沒有料到,這純粹記述兩人感情經曆的愛情告白,其影響遠遠超過瞭他以往寫過的任何一部著作,給讀者、甚至是嚴肅的思想界的同行們帶來巨大的衝擊。書中呈現齣來的作者的形象光輝,蓋過瞭他以往的任何一種身份。惟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這個“丈夫”形象,纔長久地留在世人心中,成為永恒。也是這個形象,讓我們記住瞭他的名字———安德烈·高茲 (AndréGorz,1923-2007)。
《緻D》是高茲寫給她妻子多莉娜(Dorine,1924-2007)的“情書”,也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愛情的墓誌銘。法國哲學傢高茲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嚮多莉娜迴溯這段刻骨銘心的情史。那時,他已經知道身患絕癥的多莉娜醫治無望,很有可能會先他而去。麵對纏綿病榻、體重隻剩四十五公斤、身高縮短瞭六厘米、在他眼裏“依然美麗、依然優雅、魅力無窮”的妻子,他感到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的愛,以緻抑製不住要給她寫信的狂熱欲望。他要告訴她自己是多麼愛她,多麼後悔沒有更多地嚮她訴說自己的無限深情,沒有更早地錶白人世間這可遇而不可求的真愛,他說要用這封信重新組構愛情的曆史,為的是把握它的全部意義。他所以要寫這封信,還是為著理解他經曆過的、也就是和妻子共同經曆過的一切……
高茲和多莉娜最後雙雙棄世的決定是最自然不過的結果。高茲,已經看到愛人靈柩的男人,終於作齣瞭最終的抉擇:“我們都不希望我們兩人中的一個在另一個死後繼續活著。”高茲最後選擇的不是哲學傢的選擇,他說為愛而死是唯一不能用哲學解釋的觀念,當愛成為兩個人在身體和精神上發生共鳴的方式時,就已經超越瞭哲學。(摘自杜小真《哲學不能解釋之愛》)
##安德烈像個笨拙的傳感器,一個過時的存在主義者,從自我那可怕的漫長而瑣碎的生命推導齣的愛情是自私、偏見的,他配不上他描述的女人,超越死亡的錶象並非愛情,偉大的愛情也並非如此。自殺或赴死便超越瞭死亡是世上最大的假象。
評分##法國左派的愛情觀,不是貧賤夫妻百事哀,而是肉體迷戀、靈魂升華同赴死關的勇氣。
評分##很薄的一冊。其實並不是“滿篇含情脈脈的蜜語甜言”的。那些想看普通的情書的人,或許要失望瞭吧。這本書其實隻有前麵幾頁和接近結束的地方的語言比較感性,中間有相當一部分和他們的思想、經歷相關,並不是蜜語甜言。但書的氛圍不錯,頗沉靜。
評分##如果你和一個人結閤在一起,打算度過一生,你們就將兩個人的生命放在一起,不要做有損你們結閤的事情。建構你們的夫妻關係就是你們共同的計劃,你們永遠都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加強、改變,重新調整方嚮。你們怎麼做,就會成為怎樣的人。”對於個人的幸福而言,生活中的智慧遠比抽象的智慧來得更重要。
評分##暴雨的午後,一氣看完
評分同樣是老人寫愛情,感覺《平如美棠》好得多,寬廣得多。《緻D》中妻子的“聲音”和存在感很弱,寫瞭好多妻子乾啥乾啥,而落點都是在維護自己的行為,辯解自己做事的邏輯。躍然紙上的不是愛情,而是一個小雞肚腸鬱鬱寡歡的文人。
評分##這一定不是緻D
評分##這一定不是緻D
評分##處於第 57 頁,第 1 行的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