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斯坦利·威斯坦因 等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杜希德与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的“典范大转移”——《剑桥中华文史丛刊》中文版缘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唐代前半期的佛教(618—762)
导言
高祖统治时期(618—626)
太宗统治时期(626—649)
高宗统治时期(649—683)
武后篡位时期(684—705)
中宗统治时期(705—710)
睿宗统治时期(710—712)
玄宗统治时期(712—756)
肃宗统治时期(756—762)
安禄山叛乱对佛教之影响
净土宗的发展
第二部分:唐代后半期的佛教(762—907)
代宗统治时期(762—779)
德宗统治时期(779—805)
顺宗(805)与宪宗(805—820)统治时期
穆宗(820—824)与敬宗(824—826)统治时期
文宗统治时期(826—840)
武宗灭佛时期(840—846)
宣宗统治时期的佛教复兴(846—859)
唐朝末年的佛教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唐代佛教》一书记述了佛教在其思想发展到了巅峰的唐王朝(618-907)的历史。唐朝三百年,见证了重要教理学派如法相与华严的形成,天台宗的巩固,密教从印度的传入,净土与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徒最主流的信仰与实践形式的涌现。

威斯坦因教授广泛利用各种世俗与佛教文献,对佛教的兴衰演变进行了编年式的研究。佛教界与唐王朝不断变化的关系是本书关注的焦点。具体讨论的议题包括为了裁抑佛寺权力所进行的各种尝试,对教界的行政管理,利用佛教来获得实际的政治利益,以及武宗的灭佛(840-846)与唐末帝王对佛教的复兴。

用户评价

评分

##准确地说,大概应该总结为“唐代历任皇帝与佛教的关系”,有一些微妙的校对错误……

评分

##会昌灭法特殊

评分

##虽然严谨,但也没什么意思。。。

评分

##概括性的梳理。书名确实有误导之嫌,翻成“唐代治下的佛教”也许会更妥当。

评分

##很好的文献梳理,关注唐代各个皇帝对佛教的态度差异,主要受到皇帝自身的喜好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政权对佛教态度的反复加之社会动乱,导致佛教学统难以长久延续,使得偏向学理的佛教宗派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身段更加柔软的禅宗、净土信仰。

评分

##對18位唐代皇帝統治時期的對佛教政策(旁及道教及三教鬥爭)進行介紹。唐代的宗教政策不全因為國力之盛而顯得寬容,相反,太宗與玄宗對佛教並不感興趣,試圖極力控制全國的僧眾,這讓我想起了基督教世界教皇與國王對宗教統治權的爭奪,而在唐代,毫無疑問皇帝的個人喜好會深刻地影響到佛教的境地,從武后佞佛與武宗滅法這兩個極端可以看出。同時民間的佛教信仰卻一直很興盛,淨土宗、禪宗憑藉它簡單易行的法門得到了廣大民眾的信服。而華嚴、天台、密宗、唯实等宗派缜密深奥的義理和它們對文字注疏的依賴直接導致了門派在會昌法難和唐末爭戰中的衰亡。

评分

##由于篇幅限制,这本书实际上是一部唐代政教关系史,观点稀松平常,没有超出前人研究的框架,或许这本书的翻译对于佛教史研究来说只有学术史上的意义了吧。而且,视角局限在唐代宫廷层面,没有深入民间信仰层面进行考察,对此作者本人也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中古史研究的基石就是对政治史线索的把握,这是值得强调的。

评分

##概括性的梳理。书名确实有误导之嫌,翻成“唐代治下的佛教”也许会更妥当。

评分

##虽然严谨,但也没什么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