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草》研究,ISBN:9787301180075,作者:孫玉石 編著
##匆匆翻完,比較係統,但成書太早,“時代局限性”較明顯,連《野草》用瞭象徵主義、受瞭波德萊爾影響這麼簡單的事實都承認得小心翼翼,仿佛犯錯瞭似的——一代人隻能做一代人的事。後半部分的梳理較有價值。
評分##一見人麵,總是先拱手,然後便是哈哈哈。無論你講的是好或壞,美或醜,是或非,王君是絕不錶示贊成或否定的。總是哈哈大笑混過 去。我想不到,世上竟有以哈哈論過生活的 人。他的哈哈是贊成,又是否定。似不贊成,也似不否定。讓同他講話的人,如在無人之境。
評分##何止老套。讀到“對小青蟲撲火而死的崇敬”時就心生不滿,原文寫著“我以為那是真火”,明晃晃的是敘述者的聲音,火是有是無,亦或依傍於絕望的希望也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這不正是“抒情主體”在魯迅反抗絕望的哲學文學化中起到的話語結構作用麼?老先生讀書太不仔細遼,至於“崇敬”,再去讀讀原文,那可是“可愛”“可憐”和“祭奠”,唉。書末的研究概況和修改蠡測倒是很好,可以當工具書用。
評分##意識形態的入侵太明顯,讀這類書有種沙裏淘金的費力感。不過一些地方還是可以看齣論者審美能力的。另外研究思路是:産生背景—主題思想—藝術構思—語言美—藝術探源—《野草》與中國現代散文詩(關係)—《野草》研究綜述,清晰而全麵(雖然也似乎很老套)。
評分##魯迅不留情麵,孫先生看到瞭他的影子。另外我知道李少白老師說的“毒氣”和“鬼氣”原是齣自魯迅瞭,突然的連接讓我顫栗不已。
評分##每篇文章都有分析,這點很好。不過,受意識形態影響太重,而且還是努力把魯迅嚮“戰士”、“革命英雄”上麵塑造,沒有把他當成“詩人”或者說一個“先覺的彷徨者”來看待,這對於文章的理解會有很大影響。而且談及魯迅對國外象徵主義的藉鑒學習,始終在突齣魯迅政治上的正確性,好像象徵主義就必定使人頹廢、和無産階級格格不入似的。有一個例子必須舉一下,就是《墓碣文》,波特萊爾也有相似的散文詩,孫先生強調的是“新我”對於“舊我”的拋棄,這和文本錶達的完全不一緻,尤其是末句“我疾走,不敢反顧,生怕看見他的追隨。”很明顯這是一個正在猶豫彷徨的“新我”,怎麼可能一下子斬斷“舊我”。還是王景山的觀點和我的觀點比較接近——“死屍不再追隨我,則我將非我,魯迅也將不是魯迅。”
評分##述評好優秀
評分##可以對《野草》有簡單的認識,很有啓發性!
評分##老老實實做研究的典範。此書成書較早,不可避免有一些時代印記,後作者又寫有《野草重釋》,材料也增加瞭不少,可以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