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六講

魯迅六講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郜元寶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自序
一 “為天地立心”——魯迅著作所見“心”字通詮
1. “心學”與“文學”的開始
2. 中西語言接觸之際的雙重誤讀
3. “心”與文學翻譯的理想
4. “國民性批判”、“鑒彆靈魂”與“深知民眾的心”
5. 萬惡之始:曆代文攻武衛的“治心”
6. 自白其心的創作
7. “吾願先聞其白心”:以心應世的法則
8. “心裏的尺”:探尋齣路的指針
9. “吐露本心”:“轉變”關口的支撐點
10. 餘論
二 神思之心和學之心——文學與學術的分途
1. “心”之源與晚清士人之風氣
2. 魯迅與章太炎
3. “冰”之喻:突破門牆
4. 文學·學術
5. 文學傢的根本立場
三 “心生而言立”——語言之路:同一與差異
1. “魯迅風”·“鬍適之體”
2. 通儒語言·專傢語言
3. “內涵”·“外發”
4. 煉字不苟,其美在骨
5. 善用不同的語言資源
6. 不同的主體定位
7. 動態的漢語本體
8. 現代漢語兩種原型的不同命運
四 “言立而文明”——從小說到雜文
1. 小引
2.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編》
3. 《野草》、《朝花夕拾》及其他
4. 雜文:概念·問題結構·智慧形態
五 自由“的”思想與自由“地”思想——魯迅與中國現代自由主義
1. 自由主義者與魯迅
2. 共同的文化營養
3. 察其言而顧其行
4. 自由主義的諷刺者的自由
5. “的”與“地”:根本分歧
6. 通過“文學”來錶達“自由”
7. 自由與平等
8. 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六 反抗“被描寫”——現代中國的自我錶達
1. 看電影時忽然想到
2. “被描寫”與被彆人描寫
……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魯迅六講》基本上是作者1999年在韓國高麗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所寫,或者也可以叫做寂寞之書吧。那時候,常常一個人關在後山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裏,上課之餘,就翻看隨身攜帶和在高麗大學能夠藉到的有限的幾本魯迅著作,有瞭感觸,便急切地寫成文章。年底迴上海,稍加修改,就交給上海三聯齣版社瞭。

2000年齣書之後,許多朋友都曾建議修訂。其中比較平庸的部分,更有人建議刪去。有好幾次,作者也幾乎動手這麼乾瞭,沒想到修改自己的文章竟如此睏難,好像非有颳骨療傷的勇氣不可,但作者非關雲長,大肆修改的計劃也就隻好取消。

原來的“六講”,正文一字不動,但為瞭醒目,把一些小標題提到目錄上來瞭。

作者想,新文章、舊文章,還中涇渭分明為好。舊作改來改去,弄得和新寫的差不多,不要說不尊重曆史瞭,即便以今日之我攻打昨日之我,誰敢保證就一定是明智之舉呢?

用戶評價

評分

##對魯迅整體的把握很到位,但具體篇目分析就很不到位。我一直認為魯迅是把自己放的很低的一個人,他的獨立與自由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是“可以利用但無法改變和摧毀”,而並不像郜元寶抬得那麼高貴冷艷。

評分

##對魯迅整體的把握很到位,但具體篇目分析就很不到位。我一直認為魯迅是把自己放的很低的一個人,他的獨立與自由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是“可以利用但無法改變和摧毀”,而並不像郜元寶抬得那麼高貴冷艷。

評分

##思想成體係,作者確實讀得廣,讀得細

評分

##魯迅相關,漢堡贈書

評分

##小灰灰的真愛。每次上課之前幾乎人手一本,很多篇啓發很大,不過傷逝的講讀不太認同。

評分

##終於有人認真思考“國民性”本身這個詞瞭

評分

##看完紅日風暴後讀瞭鬍風章節,隱微之處確有國師之風

評分

##郜老師對魯迅很多問題的看法還是非常深刻的。“僞士當去,迷信可存。”

評分

##終於有人認真思考“國民性”本身這個詞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