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數位早已不是新聞,而是一種常態。因此,從事藝術和設計工作的朋友,必須放棄在科技層麵鑽牛角尖的叛逆和喧譁,重新迴到人的層麵做思考,這就是後數位時代(Post-digital Age)的概念。互動設計之所以會在近幾年受到重視,就是因為它超越技術性,以人的需求和經驗為中心考量,創造齣科技與人類之間完美的連結。它的重點,並不在於追求最新的科技、也不是在於如何去創造美觀的構圖,而是運用智慧來讓科技真正去服務人類的一種創造過程。
本書作者葉謹睿,於2001年起投身互動設計的教育工作,現任教於紐約州 FIT 設計學院與普瑞特藝術學院,教授互動設計及數位藝術相關課程。在本書的三章十五小節之中,作者刻意脫去瞭學術用語的艱澀,以生動活潑的文字,完成瞭第一本由國內學者執筆的互動設計專書,為國內的數位藝術及設計之相關研究,提齣瞭深入淺齣的論述。
##在颱灣讀的,寫的不錯,可以通過此書瞭解一些交互設計的基本原則,圖也有助於理解。
評分##在颱灣讀的,寫的不錯,可以通過此書瞭解一些交互設計的基本原則,圖也有助於理解。
評分##我覺得是入門或初級交互設計師必讀的一本書,內容豐富,知識點很多!受用!
評分##在颱灣讀的,寫的不錯,可以通過此書瞭解一些交互設計的基本原則,圖也有助於理解。
評分##很力推,藉瞭看完後準備入手一本。很淺顯瞭告之什麽是互動設計,其中有效歸納瞭許多相關的知識點,都是經典,具有高強延用有效性。
評分##蕙茹老師給的參考書之一。 (一)關於Post-digital Age裡的Interaction Design: 01-Bussiness-Viability 02-Technology-Feasibility 03-People-Desirability 其中,3是最為值得去被繼續探討和改進的 (二)關於設計師的Design Thinking: 必須以「解決問題的策略傢」自居,而不是以視覺藝術傢自居。 (三)關於「藝術」與「設計」的區別: 第一節課上,賴老師就發下來紙本讓我們思考,然後寫下這個問題的答案。 設計,可以不隱含設計師的哲學觀念和生活狀態,但它解決瞭「人」的問題。而藝術=心境狀態+世界觀(哲學理念+宗教)+創作質料的挑選組閤。 設計,要讓你懂他的意思。 藝術,可能故意隱藏自己。
評分灣灣的書,基本都是交互設計的乾貨,AF3的乾貨已經很多瞭。又花瞭精力看瞭一本不是我要的互動的書。
評分灣灣的書,基本都是交互設計的乾貨,AF3的乾貨已經很多瞭。又花瞭精力看瞭一本不是我要的互動的書。
評分##在颱灣讀的,寫的不錯,可以通過此書瞭解一些交互設計的基本原則,圖也有助於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