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5
作者簡介:
索倫·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麥宗教哲學心理學傢、詩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也是現代人本心理學的先驅。曾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後繼承巨額遺産,終身隱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費齣版。他的思想成為存在主義的理論根據之一,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反對黑格爾的泛理論,認為哲學研究的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個人的“存在”,哲學的起點是個人,終點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曆程。
譯者簡介:
京不特(馮駿,徵修)。Jimbut / Jun Feng。生平簡述:1965年生於上海。2000年丹麥國籍。現住柏林——哥本哈根。1986年上海師範大學數學係理學士。1999年歐登斯南丹麥大學哲學係文學士,2002年哲學碩士學位。
本書是《剋爾凱郭爾文集》的第七捲。全書論述瞭基督教的愛為研究對象,對基督教的“愛的隱秘生活以及它在它的果實之上的可辨性”、我們的“去愛我們所見到的人們”的義務、愛是律法之圓滿、愛是良心的事情、我們的“去駐留在相互所虧欠的愛之債務中”的義務等。本書寫作體現瞭作者作為基督教神學信仰者對基督教的批判。,也體現瞭基督教學者對基督教的反思精神。
愛的作為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愛的作為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基督教:鄰人之愛,絕不能與情欲之愛和友愛混淆。1.後者是偏愛,因而是自愛的一種。激情的根源其實在自身,具有排他性,而基督教的愛是非排他性的,是自我拒絕的愛(Selvfornegtelsen) 2.情欲之愛不是平等的。有崇仰的成分,但基督教的鄰人之愛是奠基在個體靈魂平等的基礎上的,"兩個精神永遠不會在自私的意義上閤成一個自我。" 3.情欲之愛是變化的,詩人對其的歌頌本質上是在追憶的黑暗深淵裏去觀察已遺失的星光。而鄰人之愛淩駕於一切變化性之上。 通嚮生命和永恒性的道路是從死亡和差異性的消除中通過,因此隻有對鄰人的愛是真正導嚮生命的。因為鄰人之愛提供的糧食是永恒的安慰,它"比任何現世的喜悅都古老,一旦這安慰來臨,它是帶著永恒之領先來的,並以某種方式吞噬下痛苦,因為痛處和喜悅之喪失是瞬間的東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一劑猛藥,療效顯著。某一刻意識到瞭站遠一點是好事。到最後我突然又懷疑起瞭自己過去的感受,那些人,那些書,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懷疑自己確實是沒救瞭。但也許不是這樣的。順便:這翻譯真舒適。
評分##「去愛」是義務啊!
評分##愛不是(現代)哲學的,愛是神學的。現代哲學隻說愛欲愛欲的對象之類的欲望張力,這跟愛根本是背道而馳。所以說現代哲學裏沒有愛的存身之地
愛的作為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