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太极拳概述,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等。
内容简介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色彩纷呈。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构思特异,独树一帜。它以技击和健身两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得以推广普及。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特色,深受拳界青睐,享誉中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 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
陈氏太极拳门规戒律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作用
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陈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
关于图解的几点说明
陈氏太极拳的手型和步型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及缠丝劲练习
第二编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图解
第三编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图解
第四编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图解
第五编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图解
第六编 陈氏太极推手法
陈氏太极推手概述
陈氏太极五种推于法
陈氏太极推手实用法举例
第七编 陈氏太极拳散手用法
陈氏太极拳散于概述
陈氏太极拳散手用法举例
第八编 太极拳内气浅论与经络学说
太极拳内气与经络的关系
太极拳内气的练习方法
经络学说
常用腧穴
第九编 陈氏太极拳论
拳经总歌陈王廷
太极拳经谱陈鑫
太极拳拳谱陈鑫
太极拳十大要论陈长兴
用武要言和战斗篇陈长兴
太极拳论分类语录陈长兴陈鑫
附录陈氏太极拳家传略
作者履历简述
精彩书摘
(六)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练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基之意,也就是下盘。《太极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肢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种说法是“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但在配合呼吸上不能恰当自然和细腻。在第一至第四阶段,由于动作姿势的僵硬不协调,及内气外形不结合,要求动作配合呼吸是做不到的。到了第五阶段,虽然周身相随,内外结合一致,但在动作加速、疾变,或者快慢相间时,动作与呼吸就难以配合。在这一阶段练习时,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必须严密配合。要特别指出,此阶段的腹式呼吸形式与医学上的腹式呼吸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呼吸方式和过程,是由肺、胸膜、肋间内外肌、膈肌等来参与完成的。主要表现以胸式呼吸为主,同时在腹肌配合下完成。在胸腔脏器病变时,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则代偿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强。这种腹式呼吸的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膈肌收缩,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部向外凸出;呼气时膈肌舒缓,腹腔脏器上移回位,腹壁收敛。太极拳中的“腹式逆呼吸”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其表现为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外凸,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由于腰肾旋转,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就结合一致。发劲时呼吸的配合,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在呼吸配合一致以后,除了正常的套路练习外,还要加练些辅助功。如练站桩,采用大马步、弓步、丁步都行,练拳前后坚持20分钟,练习稳固桩步,呼吸行气,发展力量和耐力;练抖杆子,用后尾直径6厘米—8厘米,长3米的白蜡木杆,每天用拦、拿、扎的方法抖100下。另外还要把拳式内的单势发劲分别抽出练习,以增加在根基稳固、内气充实情况下的蓄发力。
……
前言/序言
前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色彩纷呈。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构思特异,独树一帜。它以技击和健身两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得以推广普及。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特色,深受拳界青睐,享誉中外。
余自幼随伯父照丕公学习陈长兴系统的老架一、二路和刀、枪、剑、棍等器械,以及推手和拳术理论。1972年伯父去世后,又随堂叔父照奎公学新架(叔祖发科公晚年所订)一、二路和推手、擒拿等技巧,并对余拳理有所深化。余有幸跟随二位先辈学艺20余载,基本掌握各种套路、器械练法。后又与同门师兄弟共同切磋交流、探讨研究,才稍悟奥妙。
1982年,国家提出抢救中华武术,抓紧搞好挖掘整理工作。在此之前,陈家沟的陈鑫、陈子明、陈照丕等先辈都相继著书立说,但均为拳术方面的论述,理论精奥,初学者不易看懂。陈氏太极拳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都亟需要系统地、较为通俗地整理成书,余早有此愿,惟感力不从心,故迟迟不敢动笔。后在省、县体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朋友的热诚帮助下,终于于1992年完成了《陈氏太极拳械汇宗》一、二、三册的书稿(但没有陈氏太极拳新架)。此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多次提议,希望将陈氏太极拳新架整理成书。为此,余从去年5月份开始,根据堂叔父照奎公的亲传和笔录着手编写新架书稿。为让读者尽快了解和掌握新架的特点及练法,在编写过程中结合理论指导,对动作要求作了比较细致的叙述,并插入必要的过渡动作图片。但对拳势呼吸法、肉劲运行法、技击作用诸方面不像老架一路那样叙述得详细。因为习练者练太极拳有一定基础后,已对太极拳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太极拳要求的是整体性、根本性,并不刻意追求一招一势,所以,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功力,这才是登堂入室的正确途径。
本书除新架一、二路外,原出版的老架一、二路,经过重新整理、修改、充实的理论概述部分,推手及增加的一些技击实用法,对散手技击实用法的简单介绍和举例等,一并收编入内。至于陈氏太极器械,将于以后整理出版。
在整理和编写过程中,得到河南省体委、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到路丽丽、崔广博、张学成、陈娟、陈斌等同志的热心帮助。值此书出版之际,一并深表谢意。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同好指正。
陈正雷
1998年5月于郑州
精粹武学,传承有序——《陈氏太极拳术》 《陈氏太极拳术》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武术入门读物,它是一部凝聚了家族数百年心血、深邃内涵的武学秘典。本书内容详实,条理清晰,以严谨的态度,将陈氏太极拳的精髓一一呈现,旨在为有志于研习此拳的同道提供一份完整而权威的指导。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根基。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始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由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先生所创。数百年间,历经多代先贤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拳法体系。本书在介绍拳法的同时,亦会简要提及这一发展脉络,让读者在学习拳术之时,更能体会到其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其次,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陈氏太极拳技法的系统性阐释。它不会仅仅罗列招式名称,而是深入剖析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内涵及其在实战中的运用。陈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缠丝劲”和“发劲”闻名于世,本书将对此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一、基本功的奠基 任何一门精妙的武学,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本书将首先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包括: 桩功:站桩是陈氏太极拳内外兼修的关键。本书会详细介绍不同桩法的要领,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屈膝坐腕”等,以及站桩时应注意的呼吸与意念的配合。理解并掌握好桩功,是后续动作练习的根基,能够帮助习练者建立稳固的下盘,培养沉稳的气质,并为内气的运行打下基础。 基本步法:太极拳的步法轻灵沉稳,进退自如。本书将讲解陈氏太极拳特有的进、退、撤、换、顾、盼、定等步法,以及如何做到“步随身动,身随步动”,做到“进退有据,落步稳实”。 腰胯的训练:腰胯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太极拳更是强调“腰为主宰”。本书将通过一系列专门的腰胯训练方法,帮助习练者体会“转腰”、“折叠”、“合劲”等动作,从而实现全身协调,劲力贯通。 二、套路精讲与拆解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围绕陈氏太极拳的主要套路展开,并进行详尽的讲解与拆解。 陈氏太极拳一路(老架一路):作为陈氏太极拳的精华所在,老架一路动作舒展大气,劲力刚柔并济,充分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螺旋劲、缠丝劲、炸劲等特色。本书将对老架一路的每一个式子进行详细的图文解析,包括: 动作名称与要点:清晰列出每个动作的名称,并针对动作的起势、运行轨迹、手型、眼神、身法、步法等进行逐一讲解,强调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与过渡。 劲力运用分析:深入分析每个动作中蕴含的劲力特点,如“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太极四正四隅劲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螺旋运动形成“缠丝劲”。 呼吸与意念的配合:指导习练者如何配合呼吸吐纳,以及在动作中如何运用意念引导劲力,做到“意在气先,气在形随”。 实战含义解读:在讲解动作的同时,会结合陈氏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分析该动作在实战中的应用,揭示其技击价值。 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捶):二路(炮捶)是在一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刚劲与发力,动作更加紧凑,爆发力更强,是陈氏太极拳刚劲风格的集中体现。本书同样会对二路套路进行系统性的讲解,侧重于: 爆发力的训练: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腰胯的带动,配合呼吸与肢体动作,实现如同炮捶般的爆发力。 发劲技巧:深入阐释“发劲”的原理与方法,包括“起势发”、“按势发”、“缠丝发”、“顺势发”等,以及如何做到“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刚柔相济的体现:强调二路并非一味蛮力,而是在刚劲中融入柔化,做到刚柔并济,力道刚中带柔,柔中含刚。 三、技击原理与应用 本书将不仅仅局限于套路演练,更会深入探讨陈氏太极拳的技击原理,让习练者理解“为何而练”。 “缠丝劲”的奥秘:详细阐述“缠丝劲”在陈氏太极拳中的核心地位,解释其是如何通过身体的螺旋运动,实现“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本书会提供多种练习“缠丝劲”的方法,帮助习练者找到感觉。 “三节论”与“九节论”:解释陈氏太极拳关于人体结构与运动协调的理论,如“节节贯穿”、“以身为轴”等,帮助习练者建立全身一体的运动概念。 “听劲”与“懂劲”:探讨如何通过接触对方的劲力,感知对方的意图,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即“听劲”。并进一步阐述如何将“听劲”转化为“懂劲”,达到“人不知我,我先知人”的境界。 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列、肘、靠”:系统讲解太极拳的八种基本劲力,以及它们在不同动作中的具体运用,并提供相应的练习方法。 进退攻防的策略:结合实际对练场景,分析陈氏太极拳在进攻与防守中的策略,如何通过步法、身法、手法的配合,实现灵活多变的攻防转换。 四、内功心法与养生之道 陈氏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技击之术,更是一门高深的内功心法,对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 内功的修炼:本书会指导习练者如何通过呼吸、意念的调节,配合动作的练习,来达到培元固本,养气蓄力的目的。 “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强调意念在内功修炼中的核心作用,如何通过意念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太极拳的养生价值:阐述陈氏太极拳在调理身体、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缓解压力等方面的养生功效。本书将为读者提供一套科学的锻炼方案,帮助习练者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和谐状态。 五、练习的注意事项与进阶指导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为习练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强调习武需要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建议习练者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由浅入深,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练习。 如何克服常见困难:针对习练者可能遇到的动作僵硬、劲力不畅、呼吸不调等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和练习方法。 对练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与师长或同道进行对练,可以更快地检验练习成果,发现不足,并在实践中提升技艺。 武德的培养:作为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也会提及武德的重要性,倡导习武者应具备谦逊、仁爱、谨慎的态度。 《陈氏太极拳术》是一本集理论、实践、技击、养生于一体的武学著作。它不仅是陈氏太极拳爱好者的宝贵参考,更是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一次深邃的展现。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严谨的逻辑,致力于让读者真正领悟陈氏太极拳的精髓,踏上这条博大精深的武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