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果实“结”在田间地头(代序) 一、饲料营养基础 1.什么是饲料和养分?饲料中一般含有哪些养分? 2.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的因素有哪些? 3.饲料中的蛋白水平是否越高越好? 4.氨基酸平衡在猪、鸡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5.饲料中的脂类物质对猪禽产品品质有何影响? 6.饲料中的脂类物质对牛、羊产品品质有何影响? 7.饲料粗纤维在猪饲料中有何作用? 8.能量对动物有什么作用?动物如何从饲料中获得能量? 9.饲料中的矿物质有哪些? 10.矿物质缺乏或平衡对畜禽有何影响? 11.电解质与畜禽营养有何关系? 12.高剂量铜、锌对猪有何影响? 13.畜禽发生异嗜癖的营养原因有哪些? 14.维生素的种类和来源有哪些? 15.维生素缺乏对畜禽有何影响? 16.什么是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一 17.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哪些营养指标? 18.饲料营养价值如何衡量? 19.饲料中含有哪些抗营养物质? 20.饲料营养对环境有何污染?如何防止? 二、饲料原料特性及其选用 21.饲料原料分哪几类? 22.玉米的营养价值有何特点? 23.如何高效利用麦麸和米糠? 24.大豆籽实及其副产物的营养价值特点有哪些? 25.如何高效利用饼粕类蛋白原料? 26.常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有哪些?各有什么营养特点?怎么饲喂? 27.肉粉和肉骨粉的营养价值? 28.鱼粉饲喂家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9.如何利用昆虫类蛋白饲料? 30.利用双低菜籽粕要注意哪些问题? 31.饲料需要煮熟饲喂吗?为什么? 32.如何调制精饲料? 33.如何高效利用青干草和青贮草产品? 34.舔砖产品的种类及营养价值? 35.调制青贮饲料应掌握哪些技术要点? 36.在家禽饲料中如何使用棉籽粕? 37.畜禽生产中使用是里饲料添加剂有哪些作用? 38.使用饲料添加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39.饲料中如何使用酶制剂? 40.用于蛋白和皮肤等着色的着色剂有哪些? 三、饲料配合及其生产技术 41.单一饲料喂畜禽为什么不好? 42.配合饲料有哪些种类和优点? 43.什么是浓缩饲料? 44.什么是预混料? 45.如何选用配合饲料产品? 46.如何考虑饲料配方设计的科学性? 47.设计猪饲料配方需要知道哪些知识? 48.如何设计全价饲料配方? 49.如何设计添加剂预混料配方? 50.如何设计添加剂浓缩料配方? 51.设计精料补充料配方的基本步骤? 52.如何确定奶牛精料补充料配方? 53.如何确定育肥肉牛精料补充料配方? 54.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55.饲料的混合方法及设备有哪些? 56.畜禽饲料粉碎细度多少是合适的? 57.饲料的粉碎方法及设备有哪些? 58.制粒对饲料质量有哪些影响? 四、饲料与猪、鸡生产 59.如何预防产蛋鸡的热应激? 60.营养对鸡蛋成分有何影响? 61.按猪生长或生理阶段可将猪的配合饲料分为哪些? 62.如何正确选用猪用预混料? 63.粪便颜色和皮肤颜色能代表饲料质量好坏吗? 64.提高仔猪成活率的营养措施有哪些? 65.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营养措施有哪些? 66.哪些营养措施可以提高断奶仔猪重量? 67.哪些营养措施可以提高公猪精子质量? 68.用玉米喂猪要注意哪些问题? 69.饲料中能量过多或过少对养猪生产有何危害? 70.使用农副产品喂猪要注意哪些问题? 71.霉变饲料喂猪有哪些危害? 72.防止猪异食癖的营养措施有哪些? 73.饲料对鸡蛋营养成分和味道有什么影响? 74.饲料成分对鸡蛋质量的影响有哪些? 75.鸡腹泻的饲料因素有哪些? 76.鸡的腿病与日粮营养有哪些关系? 77.鸡啄癖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78.自配鸡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9.种鸡营养物质缺乏对种蛋孵化率有何影响? 80.生态放养的鸡需要投喂配合饲料吗? 五、饲料与牛、羊生产 81.牛、羊生产常用的饲料及其营养特性有哪些? 82.如何利用发酵产物喂牛? 83.怎样利用酵母菌来处理秸秆饲喂肉牛? 84.如何利用青贮饲料饲喂肥牛? 85.饲喂氨化秸秆应注意什么? 86.奶牛精饲料与粗饲料应用需注意哪些问题? 87.奶牛饲喂青贮饲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88.奶牛生产前后乳房水肿的治疗及预防? 89.营养因素如何影响奶牛产后发情间隔? 90.干奶期奶牛如何饲养管理? 91.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奶牛应注意哪些问题? 92.奶牛产后腹泻病因分析及治疗? 93.如何确定奶牛日粮中谷物饲料的用量? 94.奶牛的日粮结构是怎样的? 95.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及养殖中的选用? 96.在牛、羊日粮中如何正确使用尿素? 97.半放牧半舍饲养羊如何用粗饲料进行补饲? 98.利用精饲料喂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99.奶牛产前三周日粮中用高浓度钙饲喂有什么害处及其预防? 1O0.围产期奶牛特征及饲养管理?
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一种非常鲜明的个人烙印,这让它在众多技术文献中脱颖而出。作者的文字功底显然是深厚的,遣词造句精确到位,但同时又带着一种老派工程师特有的那种务实和幽默感。它不会刻意去使用华丽的辞藻,但关键时刻的总结陈词却掷地有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举个例子,在讲解某个热敏性强的添加剂的添加时,作者可能不会用复杂的化学语言去警告,而是用一句类似“宁可慢一点,也别烫坏了这颗‘玻璃心’”这样的比喻来提醒,一下子就把严肃的技术要点用一种让人会心一笑的方式烙印在了脑海里。这种带着人情味的文字,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任务。它让你感觉,你不是在跟一本冰冷的机器交流,而是在跟一位愿意倾囊相授的良师益友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巧妙,完全没有传统技术书籍那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它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仿佛有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行业前辈在你身边,用最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掰开揉碎了给你讲明白。比如,它在介绍基础理论的时候,会先用一个非常贴近实际生产场景的小故事或案例导入,让你立刻明白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它。接着,再进入理论阐述,但即便是理论部分,作者也极力避免了纯粹的公式堆砌,而是用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来辅助说明,使得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可视化、直观化。这种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那些刚踏入这个领域的新手也能迅速抓住重点,而不是被晦涩的术语绕晕。可以说,它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做得非常出色,阅读体验流畅得让人几乎忘记了自己正在“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吸引人,封面选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那种深绿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那种厚实感所吸引,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考究,不是那种泛光的纸,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而且,排版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得当,即便是专业术语的堆砌,也能让人在视觉上有一个喘息的空间。看得出来,在书籍的实体制作环节,出版社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从侧面就能感受到对内容的尊重。这种注重细节的制作态度,往往预示着里面内容的严谨性,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它不光是一本工具书,拿在手里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体现出极强的逻辑性和工具性。它似乎是围绕着“效率”和“可复现性”两大核心原则来构建的。每一个技术点,无论是原料的粉碎粒度要求,还是膨化过程中的压力与温度曲线,都被拆解成可以量化、可以执行的标准模块。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个关键步骤后附带的“自检清单”或“参数对照表”。这些表格内容精炼,信息密度极高,非常适合在实际车间需要快速参考时调取信息。它不是那种需要你从头读到尾才能掌握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本被精心索引和分类的知识库。你可以根据自己当下遇到的具体问题,迅速定位到相关章节,找到解决思路和标准参数,然后马上应用到实践中去。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知识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具书的使用效率,让它在忙碌的工作环境中更具价值。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达到的那种奇妙的平衡感。它既不像某些入门读物那样只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更不像某些顶尖的学术专著那样深奥到脱离实际操作。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中间地带。它涵盖了从原料预处理到成品质量控制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信息的密度非常高,但叙述的密度却控制得很好。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例外情况”和“常见问题”的关注。很多技术书籍只告诉你“标准做法”,但这本书却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讨“如果设备出了A故障该怎么办”或者“不同季节的原料特性变化如何影响工艺参数”。这种对实际生产中那些“灰色地带”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经验,让这本书立刻从理论指导书升级成了现场操作的得力助手。这种深度,绝对是经过多年一线摸爬滚打才能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而不是简单的文献综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