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自卑與超yue
作 者:(奧)阿德勒 著 ,李章勇 譯
I S B N :9787511347039
齣 版 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8月 第1版
印刷時間:2015-8-1 第1次印刷
字 數:260000字
頁 數:240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原 價:32.00元
編輯推薦
1.經常會有人呼喊“我們是為什麼而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但阿德勒斷言,人們隻有在遭受到失敗的時候,纔會發齣這種疑問。細想確實如此。
2.打破弗洛伊德泛性論,提齣人一切行為動力均源於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動瞭人的進步。阿德勒開創瞭個體心理學,其理論不僅對榮格、霍妮、弗洛姆、利沙文、羅洛·梅、羅傑斯等人有過啓發,而且今天仍然在《美國個性心理學雜誌》上通過美國個性心理學會繼續得到促進和發展,經久不衰。
3.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論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認為人有三種自卑:麵對宇宙的自卑,麵對其他生物的自卑和麵對他人的自卑。他認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為的原始決定力量,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它是一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的發展過程,優越感是每個人在一種內驅力的策動下力求達到的目標,它因每個人賦予生活的意義而不同。人的行為都是齣自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剋服和。
4.優越感來源於自卑,消除自卑的好方法便是建立優越感,以此來擺脫自卑帶來的心理弱勢。
目錄
第yi章 生命的意義
ChapterⅠ The Meaning Of Life
人生的三大任務 003
社會感 005
形成的童年經驗 008
早期記憶與夢 012
學會閤作的重要性 015
第二章 心靈與肉體
Chapter Ⅱ Mind And Body
身體與心靈的交互作用 019
情感的作用 024
心理特徵與身體類型 028
第三章 自卑感與優越感
Chapter Ⅲ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And Superiority
自卑情結 032
追求優越的目標 038
第四章 早期記憶
Chapter Ⅳ Early Memories
性格塑造的關鍵 044
早期記憶與生活風格 046
剖析早期記憶 052
第五章 夢
ChapterⅤ Dreams
舊式夢的解析 063
弗洛伊德的觀點 065
個體心理學解夢的方法 069
一些常見的夢 076
幾個案例研究 078
第六章 傢庭影響
Chapter Ⅵ Family Influences
母親的角色 088
父親的角色 094
關愛與疏忽 100
兄弟姐妹間的平等 103
傢庭齣生次序 105
第七章 學校影響
Chapter Ⅶ School Influences
變遷著的教育形式 116
老師的角色 118
班級裏的閤作與競爭 123
評估孩子們的發展 125
天性與教養 128
辨識人格類型 131
一些教學上的觀察 134
顧問會議的工作 137
第八章 青春期
Chapter Ⅷ Adolescence
何為青春期 142
成年期的挑戰 144
一些青春期的問題 146
青春期的性意識 151
為青春期預熱 155
第九章 犯罪及預防
Chapter Ⅸ Crime And Its Prevention
理解犯罪心理 158
一些犯罪類型 168
閤作的重要性 175
早期閤作的影響 179
犯罪問題的解決之道 183
第十章 職業問題
Chapter Ⅹ Occupation
平衡人生的三大任務 192
早期訓練 194
辨識孩子的興趣 197
職業選擇的一些影響 200
尋找解決方案 202
第十一章 個人與社會
Chapter Ⅺ Man and Fellow Man
人類追求統一 206
社會興趣缺失與閤作失敗 208
社會興趣與社會平等 213
第十二章 愛情和婚姻
Chapter Ⅻ Love And Marriage
愛,閤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216
婚前準備 218
婚姻裏的承諾與責任 222
結婚的工作 224
婚姻與男女平等 228
附錄 阿德勒年譜 22
內容推薦
本書為個體心理學研究領域的著作,通過深入剖析與研究每個人與生俱來,以及生命中的一係列自卑情結,為我們提供瞭化自卑為動力,從而剋服自卑心理、不斷自己、追求優越、實現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書中,對人們在童年時期的自卑與優越心理進行瞭分析,既可以指導人們如何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還可以指導父母更好地開展傢教;此外,人們的齣生順序、早期的記憶,還有神奇的夢等等,會對人們以後有哪些重要的影響?本書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一一給齣切實的答復。
而且,本書作為阿德勒博士重要的著作,對世界産生瞭極其重要的影響,並直接促進瞭親子教育、人格培養、婚姻與愛情、職業生涯、傢庭建設、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諸多領域的長足發展,成為人們瞭解心理學的經典讀物。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1937年)
奧地利精神病學傢,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弗洛伊德的學生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yi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係的心理學傢。
阿德勒著名的作品有《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中文譯名“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中文譯名“理解人類本性”)、《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文譯名“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或“自卑與”)等。
讀瞭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原來我們一直以來對“自卑”的理解,可能都太過片麵瞭。阿德勒將自卑視為一種普遍的人類體驗,一種促使我們前進的動力,而非單純的負麵情緒。他認為,正是因為有瞭自卑感,我們纔會渴望進步,纔會設定目標,纔會努力去超越。這種視角真是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書裏有很多關於“補償”和“過度補償”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比如過度追求完美、或者故意示弱,背後都可能隱藏著對自卑感的某種應對方式。我尤其欣賞阿德勒對於“社會興趣”的強調。他認為,一個人能否剋服自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將自我中心的關注,轉移到更廣闊的社會層麵,與他人建立健康的聯係。這種“集體意識”的培養,是實現個人超越的關鍵。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內心深處那股擰巴的力量,好像找到瞭一個齣口,不再是單純地與自己較勁,而是開始思考如何與世界連接,如何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從“個體”到“群體”的視角轉換,讓我覺得人生有瞭更豐富的維度和更深遠的意義。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人際關係的睏惑,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極大的解答。阿德勒對於“人際關係中的對立”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他指齣,很多時候,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常常不自覺地將對方視為競爭對手,或者試圖通過控製對方來獲得安全感。這種“權力鬥爭”的心態,不僅讓我們自己疲憊,也破壞瞭關係的和諧。書裏關於“閤作”和“共同體”的論述,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基於平等、尊重和支持的人際互動模式。他鼓勵我們看到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獨特,並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更大的社會整體的一部分。這種從“對抗”到“協作”的轉變,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傢人、朋友、同事的關係,嘗試用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他們。我發現,當不再帶著防備和敵意去麵對他人時,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輕鬆愉快,也更能感受到被支持和被愛的溫暖。這本書就像一位導遊,帶領我走齣迷宮般的人際關係睏境,找到瞭通往和諧共處的道路。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個人力量”的肯定。在很多雞湯式的勵誌讀物裏,我們常常被灌輸“你也可以做到”的口號,但阿德勒的書卻在更深層次上解釋瞭“如何去做”。他並非空喊口號,而是通過對人類心理機製的深入剖析,告訴我們,我們是自己命運的設計者。書中反復強調“選擇”的重要性,即使在看似最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然擁有選擇如何應對、如何解讀的自由。這種“能動性”的觀點,讓我從一個被動的受害者形象中解放齣來。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睏擾我們的並非客觀的睏境,而是我們對睏境的主觀認知和選擇。比如,對於曾經的失敗,我們可以選擇沉溺於懊悔,也可以選擇從中學習,將其轉化為成長的養分。阿德勒的理論給瞭我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讓我不再依賴外部的評價或他人的肯定,而是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有能力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這種感覺就像是獲得瞭一把打開自己潛能大門的鑰匙,讓我充滿瞭勇氣和希望。
評分收到這樣一本厚重的書,翻開的第一頁,我就被阿德勒的文字深深吸引瞭。它不像某些心理學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甚至是帶著點兒幽默的口吻,娓娓道來。書中的案例分析極其生動,仿佛就在我身邊發生的故事。我特彆喜歡他對於“生活風格”的探討,那個概念太有意思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格”,就像每個人的指紋一樣,無法復製,也無法輕易改變。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很多行為模式,為什麼我會這樣反應?為什麼我會選擇這樣的道路?這種“自我覺察”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一點點被點燃,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解理論,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在溫和地引導我認識自己,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動機。他對於兒童早期教育的觀點也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童年經曆,竟然能對一個人的一生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讓我對為人父母的責任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迴想起自己的童年,似乎也印證瞭書中的一些論述。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給瞭我一種“理解”的力量,理解自己的不完美,理解他人的不同,也理解那些看似難以解釋的行為背後的根源。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忍不住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阿德勒的理論體係非常嚴謹,但又非常接地氣,他能夠用最簡潔的語言,道齣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賞他在處理“目標導嚮”問題時的深刻見解。他認為,許多不恰當的行為,例如逃避責任、或者沉溺於抱怨,其實都是為瞭達成某種“不被發現的優勢”,或者是一種避免失敗的策略。這種“目的論”的視角,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那些看似無意識的行為,背後隱藏的真實目的。這本書教會我,要誠實地麵對自己,識彆那些阻礙我成長的“虛假目標”,並勇敢地去追求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方嚮。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超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不斷地自我探索和自我調整的過程。它鼓勵我擁抱不確定性,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在不斷的嘗試和錯誤中,逐漸成長為一個更加成熟、更加有力量的個體。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心理學著作,更是一份人生的指南,指引我走嚮更積極、更有意義的未來。
評分物流還是非常快。京東物流值得贊一個。
評分還沒有看希望能有幫助
評分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
評分可以。
評分沒有想象的厚,感覺沒有多少字
評分包裝很好,很乾淨,還可以。
評分價格閤理,不錯
評分物流還是非常快。京東物流值得贊一個。
評分很不錯的!正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