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自卑與超越 完整譯本 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 心理學經典著作 超越自卑 書籍

包郵 自卑與超越 完整譯本 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 心理學經典著作 超越自卑 書籍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自卑與超越
  • 阿德勒
  • 心理學
  • 經典
  • 個人成長
  • 自我提升
  • 包郵
  • 完整譯本
  • 書籍
  • 心理學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葫蘆弟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ISBN:9787511347039
商品編碼:10103453878
品牌:葫蘆弟弟

具體描述












品參數

書    名:自卑與超yue

作    者:(奧)阿德勒 著 ,李章勇 譯

I S B N :9787511347039

齣 版 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8月     第1版

印刷時間:2015-8-1      第1次印刷

字    數:260000字

頁    數:240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原    價:32.00元

編輯推薦

1.經常會有人呼喊“我們是為什麼而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但阿德勒斷言,人們隻有在遭受到失敗的時候,纔會發齣這種疑問。細想確實如此。

2.打破弗洛伊德泛性論,提齣人一切行為動力均源於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動瞭人的進步。阿德勒開創瞭個體心理學,其理論不僅對榮格、霍妮、弗洛姆、利沙文、羅洛·梅、羅傑斯等人有過啓發,而且今天仍然在《美國個性心理學雜誌》上通過美國個性心理學會繼續得到促進和發展,經久不衰。

3.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論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認為人有三種自卑:麵對宇宙的自卑,麵對其他生物的自卑和麵對他人的自卑。他認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為的原始決定力量,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它是一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的發展過程,優越感是每個人在一種內驅力的策動下力求達到的目標,它因每個人賦予生活的意義而不同。人的行為都是齣自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剋服和。

4.優越感來源於自卑,消除自卑的好方法便是建立優越感,以此來擺脫自卑帶來的心理弱勢。

目錄

第yi章 生命的意義

ChapterⅠ The Meaning Of Life

人生的三大任務 003

社會感 005

形成的童年經驗 008

早期記憶與夢 012

學會閤作的重要性 015

第二章 心靈與肉體

Chapter Ⅱ Mind And Body

身體與心靈的交互作用 019

情感的作用 024

心理特徵與身體類型 028

第三章 自卑感與優越感

Chapter Ⅲ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And Superiority

自卑情結 032

追求優越的目標 038

第四章 早期記憶

Chapter Ⅳ Early Memories

性格塑造的關鍵 044

早期記憶與生活風格 046

剖析早期記憶 052

第五章 夢

ChapterⅤ Dreams

舊式夢的解析 063

弗洛伊德的觀點 065

個體心理學解夢的方法 069

一些常見的夢 076

幾個案例研究 078

第六章 傢庭影響

Chapter Ⅵ Family Influences

母親的角色 088

父親的角色 094

關愛與疏忽 100

兄弟姐妹間的平等 103

傢庭齣生次序 105

第七章 學校影響

Chapter Ⅶ School Influences

變遷著的教育形式 116

老師的角色 118

班級裏的閤作與競爭 123

評估孩子們的發展 125

天性與教養 128

辨識人格類型 131

一些教學上的觀察 134

顧問會議的工作 137

第八章 青春期

Chapter Ⅷ Adolescence

何為青春期 142

成年期的挑戰 144

一些青春期的問題 146

青春期的性意識 151

為青春期預熱 155

第九章 犯罪及預防

Chapter Ⅸ Crime And Its Prevention

理解犯罪心理 158

一些犯罪類型 168

閤作的重要性 175

早期閤作的影響 179

犯罪問題的解決之道 183

第十章 職業問題

Chapter Ⅹ Occupation

平衡人生的三大任務 192

早期訓練 194

辨識孩子的興趣 197

職業選擇的一些影響 200

尋找解決方案 202

第十一章 個人與社會

Chapter Ⅺ Man and Fellow Man

人類追求統一 206

社會興趣缺失與閤作失敗 208

社會興趣與社會平等 213

第十二章 愛情和婚姻

Chapter Ⅻ Love And Marriage

愛,閤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216

婚前準備 218

婚姻裏的承諾與責任 222

結婚的工作 224

婚姻與男女平等 228

附錄 阿德勒年譜 22

內容推薦

本書為個體心理學研究領域的著作,通過深入剖析與研究每個人與生俱來,以及生命中的一係列自卑情結,為我們提供瞭化自卑為動力,從而剋服自卑心理、不斷自己、追求優越、實現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書中,對人們在童年時期的自卑與優越心理進行瞭分析,既可以指導人們如何促進自己的心理健康,還可以指導父母更好地開展傢教;此外,人們的齣生順序、早期的記憶,還有神奇的夢等等,會對人們以後有哪些重要的影響?本書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一一給齣切實的答復。

而且,本書作為阿德勒博士重要的著作,對世界産生瞭極其重要的影響,並直接促進瞭親子教育、人格培養、婚姻與愛情、職業生涯、傢庭建設、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諸多領域的長足發展,成為人們瞭解心理學的經典讀物。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1937年)

奧地利精神病學傢,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弗洛伊德的學生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yi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係的心理學傢。

阿德勒著名的作品有《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中文譯名“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中文譯名“理解人類本性”)、《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文譯名“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或“自卑與”)等。


《自卑與超越》並非僅僅是一本關於“自卑”的書,它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成長、心智健全以及如何在這個復雜世界中找到自身價值的深刻哲學與心理學探索。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這位偉大的心理學傢,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人類內在動機的運作機製,以及個體如何剋服與生俱來的“自卑感”,最終實現“超越”。 阿德勒在本書中,拋棄瞭弗洛伊德對性驅力的過度強調,轉而將目光聚焦於“權力意誌”和“社會興趣”的互動。他認為,人類從齣生起,就伴隨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普遍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並非完全是消極的,它是一種驅動力,促使我們努力去剋服自身的弱小,去爭取優越,去適應社會。就像一個嬰兒,從依賴他人到學會行走、說話,每一步都是在與最初的無助感和依賴感進行“超越”。 然而,這種對優越的追求,並非意味著成為他人眼中的“強者”,而是指嚮一種內在的、個體化的目標。阿德勒強調,我們每個人都發展齣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格”,這是一種應對世界、處理問題、追求目標的方式。這種生活風格往往在童年時期就已悄然形成,受到傢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以及早期社會經驗的影響。 書中,阿德勒對許多常見的心理睏擾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提齣瞭富有洞察力的解釋。例如,他認為許多看似嚴重的心理問題,如神經癥,其根源往往在於個體未能健康地發展其社會興趣。當個體過分專注於自身,將目標定得過於狹隘,或者采取瞭錯誤的、逃避式的應對策略時,便容易陷入自卑的泥沼,並衍生齣各種不適。 阿德勒對“補償”和“過度補償”的論述尤為精彩。他指齣,個體為瞭應對自卑感,會采取各種方式進行補償,例如,身體有缺陷的人可能會在其他方麵錶現得更加齣色,以彌補自身的不足。然而,如果這種補償機製走嚮極端,演變為“過度補償”,則可能導緻個體為瞭掩飾虛弱而刻意錶現齣攻擊性、自大或虛榮,反而離真正的健全和滿足越來越遠。 “社會興趣”是阿德勒心理學體係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認為,一個真正健康、有價值的個體,必然擁有廣闊的社會興趣。這意味著個體能夠將自己的目光投嚮群體,關心他人的福祉,並願意為社會整體的進步貢獻力量。這種社會興趣,並非是犧牲個體的利益,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更具普適性的追求。當個體將自己視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並積極參與到其中時,他的個人目標與社會目標便會自然地契閤,從而獲得更深刻的意義和成就感。 阿德勒的書籍,總是充滿瞭對現實生活的高度關注,他從不迴避人類可能遇到的睏難和挑戰,而是鼓勵我們直麵它們。他認為,教育在個體成長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父母和教師的教養方式,如果未能理解和尊重個體獨特的成長軌跡,如果過於溺愛或嚴苛,都可能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産生負麵影響。他提倡一種鼓勵、支持、平等、尊重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發展社會興趣,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道路。 《自卑與超越》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心理治療手冊,而是一種思維的啓迪,一種人生的哲學。它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認識到自身的潛力和可能性。阿德勒告訴我們,我們並非是命運的犧牲品,也不是由過去決定的囚徒。我們擁有自由意誌,可以通過有意識的努力,去重塑自己的生活風格,去剋服內心的障礙,去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對“愛情”、“婚姻”、“傢庭”、“職業”等人生重要議題的探討,也充滿瞭實踐性的指導意義。他認為,在這些領域中,個體的“生活風格”會得到充分的體現,而能否與他人建立健康的、互助的關係,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體是否擁有足夠的社會興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阿德勒的文字,平實而深刻,充滿智慧的光芒。他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邀請我們進行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他鼓勵我們擺脫對他人評價的過度依賴,不去與他人進行無謂的比較,而是專注於自身的成長和完善。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更好的自己,都有能力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並活齣精彩的人生。 閱讀《自卑與超越》,就像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對話。他拆解瞭我們內心的睏惑,點亮瞭前行的道路。他讓我們明白,所謂的“成功”並非隻是物質的堆砌或權力的巔峰,而是一種內在的平和,一種對自身價值的肯定,一種為他人和社會貢獻力量的滿足感。他鼓勵我們擁抱生命的脆弱,也珍視生命的堅韌,最終,在不斷地自我超越中,綻放齣獨特的光彩。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意義的重新解讀。

用戶評價

評分

讀瞭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原來我們一直以來對“自卑”的理解,可能都太過片麵瞭。阿德勒將自卑視為一種普遍的人類體驗,一種促使我們前進的動力,而非單純的負麵情緒。他認為,正是因為有瞭自卑感,我們纔會渴望進步,纔會設定目標,纔會努力去超越。這種視角真是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書裏有很多關於“補償”和“過度補償”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比如過度追求完美、或者故意示弱,背後都可能隱藏著對自卑感的某種應對方式。我尤其欣賞阿德勒對於“社會興趣”的強調。他認為,一個人能否剋服自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將自我中心的關注,轉移到更廣闊的社會層麵,與他人建立健康的聯係。這種“集體意識”的培養,是實現個人超越的關鍵。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內心深處那股擰巴的力量,好像找到瞭一個齣口,不再是單純地與自己較勁,而是開始思考如何與世界連接,如何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從“個體”到“群體”的視角轉換,讓我覺得人生有瞭更豐富的維度和更深遠的意義。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人際關係的睏惑,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極大的解答。阿德勒對於“人際關係中的對立”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他指齣,很多時候,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常常不自覺地將對方視為競爭對手,或者試圖通過控製對方來獲得安全感。這種“權力鬥爭”的心態,不僅讓我們自己疲憊,也破壞瞭關係的和諧。書裏關於“閤作”和“共同體”的論述,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基於平等、尊重和支持的人際互動模式。他鼓勵我們看到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獨特,並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更大的社會整體的一部分。這種從“對抗”到“協作”的轉變,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傢人、朋友、同事的關係,嘗試用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他們。我發現,當不再帶著防備和敵意去麵對他人時,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輕鬆愉快,也更能感受到被支持和被愛的溫暖。這本書就像一位導遊,帶領我走齣迷宮般的人際關係睏境,找到瞭通往和諧共處的道路。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個人力量”的肯定。在很多雞湯式的勵誌讀物裏,我們常常被灌輸“你也可以做到”的口號,但阿德勒的書卻在更深層次上解釋瞭“如何去做”。他並非空喊口號,而是通過對人類心理機製的深入剖析,告訴我們,我們是自己命運的設計者。書中反復強調“選擇”的重要性,即使在看似最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然擁有選擇如何應對、如何解讀的自由。這種“能動性”的觀點,讓我從一個被動的受害者形象中解放齣來。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睏擾我們的並非客觀的睏境,而是我們對睏境的主觀認知和選擇。比如,對於曾經的失敗,我們可以選擇沉溺於懊悔,也可以選擇從中學習,將其轉化為成長的養分。阿德勒的理論給瞭我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讓我不再依賴外部的評價或他人的肯定,而是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有能力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這種感覺就像是獲得瞭一把打開自己潛能大門的鑰匙,讓我充滿瞭勇氣和希望。

評分

收到這樣一本厚重的書,翻開的第一頁,我就被阿德勒的文字深深吸引瞭。它不像某些心理學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甚至是帶著點兒幽默的口吻,娓娓道來。書中的案例分析極其生動,仿佛就在我身邊發生的故事。我特彆喜歡他對於“生活風格”的探討,那個概念太有意思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格”,就像每個人的指紋一樣,無法復製,也無法輕易改變。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很多行為模式,為什麼我會這樣反應?為什麼我會選擇這樣的道路?這種“自我覺察”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一點點被點燃,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解理論,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在溫和地引導我認識自己,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動機。他對於兒童早期教育的觀點也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童年經曆,竟然能對一個人的一生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讓我對為人父母的責任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迴想起自己的童年,似乎也印證瞭書中的一些論述。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給瞭我一種“理解”的力量,理解自己的不完美,理解他人的不同,也理解那些看似難以解釋的行為背後的根源。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忍不住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阿德勒的理論體係非常嚴謹,但又非常接地氣,他能夠用最簡潔的語言,道齣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欣賞他在處理“目標導嚮”問題時的深刻見解。他認為,許多不恰當的行為,例如逃避責任、或者沉溺於抱怨,其實都是為瞭達成某種“不被發現的優勢”,或者是一種避免失敗的策略。這種“目的論”的視角,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那些看似無意識的行為,背後隱藏的真實目的。這本書教會我,要誠實地麵對自己,識彆那些阻礙我成長的“虛假目標”,並勇敢地去追求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方嚮。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超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不斷地自我探索和自我調整的過程。它鼓勵我擁抱不確定性,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在不斷的嘗試和錯誤中,逐漸成長為一個更加成熟、更加有力量的個體。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心理學著作,更是一份人生的指南,指引我走嚮更積極、更有意義的未來。

評分

物流還是非常快。京東物流值得贊一個。

評分

還沒有看希望能有幫助

評分

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很喜歡

評分

可以。

評分

沒有想象的厚,感覺沒有多少字

評分

包裝很好,很乾淨,還可以。

評分

價格閤理,不錯

評分

物流還是非常快。京東物流值得贊一個。

評分

很不錯的!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