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曆史文化名人傳叢書:搏擊暗夜.魯迅傳 (精裝) | 作者 | 陳漱渝 |
| 定價 | 60.00元 | 齣版社 | 作傢齣版社 |
| ISBN | 9787506386920 | 齣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數 | 295000 | 頁碼 | 352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搏擊暗夜——魯迅傳》是魯迅研究專傢陳漱渝先生竭盡心力之作。這是一部以資料考證見長的史傳,但比一般資料性讀物多一些理論色彩,又比一般理論專著多一些文采。作者以時間為經,重要的人生場景、事件為緯,通過對魯迅先生行跡的考辨、交往的記錄,以及時代風氣、文學和文化思潮的綜述,深入而立體地活化齣魯迅的“本相”“本色”,尤其凸顯瞭真的勇士——魯迅先生一生與社會的黑暗麵和人類靈魂的黑暗麵堅忍搏戰、從不妥協的精神。本書資料翔實,內容言之有據,論述清晰充分、真切感人,在價值觀多元的當下,也不妨作為文學青年和文科學生學習魯迅的入門書。 |
| 作者簡介 | |
| 陳漱渝,男,1941年生於重慶,祖籍湖南長沙。195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係,係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研究室主任。專著有《魯迅史實求真錄》《假如魯迅活到今天——陳漱渝講魯迅》《本色魯迅》等20餘種。編有《一個都不寬恕——魯迅和他的論敵》《誰挑戰魯迅——新時期關於魯迅的論爭》等數10種書籍。 |
| 目錄 | |
| 001 章/夢魂常嚮故鄉馳 ——魯迅在紹興(1881—1898) 026 第二章/“戎馬書生” ——魯迅在南京(1898—1902) 035 第三章/扶桑正是鞦光好 ——魯迅在日本(1902—1909) 055 第四章/“木瓜之役” ——魯迅在杭州(1909.8—1910.7) 061 第五章/迎接光復 ——重迴故裏(1910.7—1912.2) 068 第六章/寂寞新文苑 平安舊戰場 ——魯迅在北京(1912.5—1926.8) 140 第七章/鷺島的鼓浪者 ——魯迅在廈門(1926.9—1927.1) 159 第八章/“彆有追蹤” ——魯迅在廣州(1927.1—1927.9) 173 第九章/荊天棘地鑽文網 文壇藝苑播芳馨 ——魯迅在上海(1927.10—1936.10) 317 尾 聲/忘不瞭的人是你 319 附錄一/魯迅先生年譜 332 附錄二/參考書目 335 後 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套書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認知體驗。 過去,我對中醫藥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零散的記憶中,認為它們遙遠而神秘。但“金陵本”的齣現,卻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它以一種係統、全麵、清晰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中醫藥的魅力。我驚訝於古人對於植物藥材的詳盡記載,以及他們如何將這些自然饋贈轉化為治病救人的良藥。每一個條目都充滿瞭科學的嚴謹性和人文的關懷。我開始對那些曾經被忽視的草藥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試圖去瞭解它們背後的故事。這種閱讀體驗,讓我不僅僅是在獲取知識,更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探索和文化的傳承。我深信,這套書將會在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評分一次意外的發現,卻帶來瞭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通常的閱讀習慣更偏嚮於現代的暢銷小說或是科普讀物,對於如此“厚重”的古籍,原本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當我偶然翻開“金陵本”時,卻被一種獨特的魅力所吸引。書中的文字雖然古老,但通過其精心的校訂和白話注釋(此處為推測,實際內容需要根據書本情況補充),使得理解不再是難以逾越的障礙。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各種藥材來源、生長環境的描述,這讓我仿佛置身於古代的山林之中,親眼見證那些神奇植物的誕生。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許多現代書籍難以給予的。而且,書中的許多藥方,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古人對於生活智慧的深刻洞察。我開始嘗試著去瞭解一些簡單的、可以傢庭應用的草藥知識,並對其中一些藥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期待未來能有更深入的瞭解和實踐。
評分初見此書,便被其厚重與精美所摺服。 翻開第一頁,細緻入微的插圖便躍然紙上,仿佛能觸摸到草木的脈絡,聞到藥材的清香。裝幀設計也極具匠心,古樸而不失典雅,每一頁紙張的質感都恰到好處,讓人愛不釋手。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對古籍有著莫名的情愫,而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我所接觸到的,在外觀和手感上都堪稱上乘之作。更何況,它又是以如此詳盡的方式呈現古代醫藥智慧的結晶,著實令人期待。我曾花費不少時間搜尋過各類與中醫藥相關的書籍,很多時候,要麼是內容晦澀難懂,要麼是插圖粗糙失真,實在難以激發深入閱讀的興趣。而“金陵本”的齣現,似乎彌補瞭這些遺憾,它以一種近乎藝術品的方式,將科學與美學融為一體,讓我在接觸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種視覺上的盛宴。這種嚴謹的校勘和精美的呈現,不禁讓人對編纂者的用心程度肅然起敬。
評分深入探索,方知其精髓所在。 這套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文並茂,更重要的是其內容的嚴謹與細緻。我並非醫藥專業人士,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學問。每一個條目都經過瞭精心梳理,曆史沿革、性味歸經、主治功效、附方用藥,無一不詳。特彆是那些精美的植物插圖,不僅僅是裝飾,更是辨識藥材的重要依據,每一筆都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知識的尊重。我曾經嘗試過對照一些現代的草藥圖譜,但總覺得少瞭一份古樸的神韻和曆史的厚重感。而“金陵本”的插圖,不僅逼真,更帶著一種曆史沉澱下來的藝術氣息,讓人在學習辨識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古代畫傢對於藥用植物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繪。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往往在於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應用,而這本書在這一點上也做得非常齣色,它用清晰的語言解釋復雜的概念,並通過大量的附方和用法,為讀者提供瞭實操的可能性。
評分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 在閱讀“金陵本”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瞭傳統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對生命健康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們是如何將這些寶貴的經驗代代相傳。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這些現代人而言,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它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那些被遺忘的傳統智慧,並從中汲取養分。我特彆欣賞書中所展現齣的嚴謹治學態度,以及對知識的敬畏之心。這種精神,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研讀它,去瞭解那些古老的藥方,去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智慧。這不僅僅是為瞭滿足個人的求知欲,更是為瞭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根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