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上下)(精)

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上下)(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超尘 编
图书标签:
  • 本草纲目
  • 中医药学
  • 传统医学
  • 药物学
  • 博物学
  • 古籍
  • 明代
  • 李时珍
  • 金陵本
  • 校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科技
ISBN:9787532390809
商品编码:1016855498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8-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搏击暗夜.鲁迅传 (精装) 作者 陈漱渝
定价 60.00元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 9787506386920 出版日期 2016-03-01
字数 295000 页码 35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搏击暗夜——鲁迅传》是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竭尽心力之作。这是一部以资料考证见长的史传,但比一般资料性读物多一些理论色彩,又比一般理论专著多一些文采。作者以时间为经,重要的人生场景、事件为纬,通过对鲁迅先生行迹的考辨、交往的记录,以及时代风气、文学和文化思潮的综述,深入而立体地活化出鲁迅的“本相”“本色”,尤其凸显了真的勇士——鲁迅先生一生与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灵魂的黑暗面坚忍搏战、从不妥协的精神。本书资料翔实,内容言之有据,论述清晰充分、真切感人,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也不妨作为文学青年和文科学生学习鲁迅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陈漱渝,男,1941年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195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室主任。专著有《鲁迅史实求真录》《假如鲁迅活到今天——陈漱渝讲鲁迅》《本色鲁迅》等20余种。编有《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谁挑战鲁迅——新时期关于鲁迅的论争》等数10种书籍。


   目录

001 章/梦魂常向故乡驰

——鲁迅在绍兴(1881—1898)

026 第二章/“戎马书生”

——鲁迅在南京(1898—1902)

035 第三章/扶桑正是秋光好

——鲁迅在日本(1902—1909)

055 第四章/“木瓜之役”

——鲁迅在杭州(1909.8—1910.7)

061 第五章/迎接光复

——重回故里(1910.7—1912.2)

068 第六章/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鲁迅在北京(1912.5—1926.8)

140 第七章/鹭岛的鼓浪者

——鲁迅在厦门(1926.9—1927.1)

159 第八章/“别有追踪”

——鲁迅在广州(1927.1—1927.9)

173 第九章/荆天棘地钻文网 文坛艺苑播芳馨

——鲁迅在上海(1927.10—1936.10)

317 尾 声/忘不了的人是你

319 附录一/鲁迅先生年谱

332 附录二/参考书目

335 后 记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上下)(精)》是医药学领域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著作,它以李时珍的经典之作为蓝本,经过现代学者严谨细致的校勘、考订与增补,力求在内容、编排和注释上达到更高的学术水准。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古代医药学遗产的珍视与传承,更是对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有力推动。 一、 传承与发展:源远流长的本草学精神 《本草纲目》作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者,其历史地位无需多言。李时珍先生历时数十年,搜集整理了大量植物、动物、矿物等药用资源的真实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附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然而,历经数百年,原著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字讹误、版本差异,以及随着科学发展对传统认识的补充与修正。 《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的编著者们,正是怀揣着对传统医药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市面上流传的多种《本草纲目》版本进行系统性的比对与梳理。他们深入研究历代本草学家的考证成果,参考考古发现、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原著中的每一个词条、每一个字都进行了反复推敲。这种“新校正”并非简单的文字修补,而是包含着深厚的学术内涵,是对本草学精神的继承与创新。 二、 精致编校:现代学术的严谨体现 本书的“新校正”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版本校勘的精细化: 编著者们广泛搜集了现存的各种《本草纲目》刻本、抄本,尤其是金陵本作为重要的源头之一,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与精细校对。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异文、讹误进行辨析,力图还原最接近李时珍原意的文本。每一个文字的增损、调换,都附有详细的校勘记,说明其依据,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校勘的过程与结果。 2. 药材考证的科学化: 许多古代本草中的药材名称,在现代已不易辨识,或存在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的混淆现象。《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引入了现代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学科的分类体系和命名法,对每一个药材的植物形态、动物特征、矿物产地等进行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配以高清的彩图(若书籍中有配置),更是直观地展示了药材的真实面貌,解决了许多长久以来困扰本草学研究的难题。 3. 性味功效的现代阐释: 在尊重古代本草理论的基础上,本书结合现代药理学、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部分药物的性味、功效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例如,对于一些具有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会进行更详尽的说明和警示;对于一些效果显著的药物,会尝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读其作用机制。这使得古代的经验认识与现代的科学证据得以融合,为药物的应用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4. 附方的筛选与考证: 《本草纲目》的附方部分价值极高,但其中部分方剂的来源、用法、疗效等可能存在模糊或需要进一步考证之处。编著者们对附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一些流传久远、疗效确切的方剂,会追溯其出处,考证其合理性;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方剂,则会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或提出建设性的补充意见。 5. 条目结构的优化: 为了提升阅读的便捷性和学术的系统性,《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条目结构进行了优化。例如,将相关联的药物进行归类,或对信息进行更清晰的标注,使读者能够更快地获取所需信息。 三、 精装典藏:厚重与珍贵的结合 本书采用“精装”形式,不仅意味着其印刷装帧的精美与耐用,更象征着其内容的珍贵与学术的分量。精装本的设计通常更加考究,选用优质纸张,印刷清晰,装订牢固,适合长期保存和反复查阅。上下两册的设置,也体现了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对于热爱传统文化、潜心医药研究的学者、医生、学生乃至广大中医爱好者而言,拥有一套《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上下)(精)》,无疑是重要的学术财富。 四、 适用范围与研究价值 《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的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药研究者: 为深入研究《本草纲目》原貌、探讨本草学发展史、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权威的校勘本与参考资料。 临床中医师: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使用药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本草理论,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中医药院校师生: 是学习、教学和研究《本草纲目》的必备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本草学基础。 医药历史文化爱好者: 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医药成就,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相关学科研究者: 可以从中获取大量历史文献中的物种信息,为现代研究提供历史溯源。 本书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 保存与传承: 保护和传承了中国古代本草学的宝贵遗产,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本依据。 学术规范: 推动了本草学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中药鉴定、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理论创新: 在古今结合的基础上,为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实践指导: 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新药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线索。 总之,《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上下)(精)》是一部集学术性、实践性、收藏性于一体的优秀学术著作。它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科技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庄严致敬,也是对未来医药事业的有力展望。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见此书,便被其厚重与精美所折服。 翻开第一页,细致入微的插图便跃然纸上,仿佛能触摸到草木的脉络,闻到药材的清香。装帧设计也极具匠心,古朴而不失典雅,每一页纸张的质感都恰到好处,让人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古籍有着莫名的情愫,而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所接触到的,在外观和手感上都堪称上乘之作。更何况,它又是以如此详尽的方式呈现古代医药智慧的结晶,着实令人期待。我曾花费不少时间搜寻过各类与中医药相关的书籍,很多时候,要么是内容晦涩难懂,要么是插图粗糙失真,实在难以激发深入阅读的兴趣。而“金陵本”的出现,似乎弥补了这些遗憾,它以一种近乎艺术品的方式,将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让我在接触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种视觉上的盛宴。这种严谨的校勘和精美的呈现,不禁让人对编纂者的用心程度肃然起敬。

评分

深入探索,方知其精髓所在。 这套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严谨与细致。我并非医药专业人士,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学问。每一个条目都经过了精心梳理,历史沿革、性味归经、主治功效、附方用药,无一不详。特别是那些精美的植物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辨识药材的重要依据,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的尊重。我曾经尝试过对照一些现代的草药图谱,但总觉得少了一份古朴的神韵和历史的厚重感。而“金陵本”的插图,不仅逼真,更带着一种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气息,让人在学习辨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画家对于药用植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用清晰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附方和用法,为读者提供了实操的可能性。

评分

这套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认知体验。 过去,我对中医药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零散的记忆中,认为它们遥远而神秘。但“金陵本”的出现,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以一种系统、全面、清晰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我惊讶于古人对于植物药材的详尽记载,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自然馈赠转化为治病救人的良药。每一个条目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关怀。我开始对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这种阅读体验,让我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探索和文化的传承。我深信,这套书将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评分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在阅读“金陵本”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让我看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对生命健康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是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代代相传。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传统智慧,并从中汲取养分。我特别欣赏书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这种精神,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读它,去了解那些古老的药方,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求知欲,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

评分

一次意外的发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通常的阅读习惯更偏向于现代的畅销小说或是科普读物,对于如此“厚重”的古籍,原本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当我偶然翻开“金陵本”时,却被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书中的文字虽然古老,但通过其精心的校订和白话注释(此处为推测,实际内容需要根据书本情况补充),使得理解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各种药材来源、生长环境的描述,这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山林之中,亲眼见证那些神奇植物的诞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现代书籍难以给予的。而且,书中的许多药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于生活智慧的深刻洞察。我开始尝试着去了解一些简单的、可以家庭应用的草药知识,并对其中一些药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