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搏击暗夜.鲁迅传 (精装) | 作者 | 陈漱渝 |
| 定价 | 60.00元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ISBN | 9787506386920 | 出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数 | 295000 | 页码 | 352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搏击暗夜——鲁迅传》是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竭尽心力之作。这是一部以资料考证见长的史传,但比一般资料性读物多一些理论色彩,又比一般理论专著多一些文采。作者以时间为经,重要的人生场景、事件为纬,通过对鲁迅先生行迹的考辨、交往的记录,以及时代风气、文学和文化思潮的综述,深入而立体地活化出鲁迅的“本相”“本色”,尤其凸显了真的勇士——鲁迅先生一生与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灵魂的黑暗面坚忍搏战、从不妥协的精神。本书资料翔实,内容言之有据,论述清晰充分、真切感人,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下,也不妨作为文学青年和文科学生学习鲁迅的入门书。 |
| 作者简介 | |
| 陈漱渝,男,1941年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195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室主任。专著有《鲁迅史实求真录》《假如鲁迅活到今天——陈漱渝讲鲁迅》《本色鲁迅》等20余种。编有《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和他的论敌》《谁挑战鲁迅——新时期关于鲁迅的论争》等数10种书籍。 |
| 目录 | |
| 001 章/梦魂常向故乡驰 ——鲁迅在绍兴(1881—1898) 026 第二章/“戎马书生” ——鲁迅在南京(1898—1902) 035 第三章/扶桑正是秋光好 ——鲁迅在日本(1902—1909) 055 第四章/“木瓜之役” ——鲁迅在杭州(1909.8—1910.7) 061 第五章/迎接光复 ——重回故里(1910.7—1912.2) 068 第六章/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鲁迅在北京(1912.5—1926.8) 140 第七章/鹭岛的鼓浪者 ——鲁迅在厦门(1926.9—1927.1) 159 第八章/“别有追踪” ——鲁迅在广州(1927.1—1927.9) 173 第九章/荆天棘地钻文网 文坛艺苑播芳馨 ——鲁迅在上海(1927.10—1936.10) 317 尾 声/忘不了的人是你 319 附录一/鲁迅先生年谱 332 附录二/参考书目 335 后 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见此书,便被其厚重与精美所折服。 翻开第一页,细致入微的插图便跃然纸上,仿佛能触摸到草木的脉络,闻到药材的清香。装帧设计也极具匠心,古朴而不失典雅,每一页纸张的质感都恰到好处,让人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对古籍有着莫名的情愫,而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所接触到的,在外观和手感上都堪称上乘之作。更何况,它又是以如此详尽的方式呈现古代医药智慧的结晶,着实令人期待。我曾花费不少时间搜寻过各类与中医药相关的书籍,很多时候,要么是内容晦涩难懂,要么是插图粗糙失真,实在难以激发深入阅读的兴趣。而“金陵本”的出现,似乎弥补了这些遗憾,它以一种近乎艺术品的方式,将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让我在接触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种视觉上的盛宴。这种严谨的校勘和精美的呈现,不禁让人对编纂者的用心程度肃然起敬。
评分深入探索,方知其精髓所在。 这套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严谨与细致。我并非医药专业人士,但即便如此,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学问。每一个条目都经过了精心梳理,历史沿革、性味归经、主治功效、附方用药,无一不详。特别是那些精美的植物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辨识药材的重要依据,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的尊重。我曾经尝试过对照一些现代的草药图谱,但总觉得少了一份古朴的神韵和历史的厚重感。而“金陵本”的插图,不仅逼真,更带着一种历史沉淀下来的艺术气息,让人在学习辨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画家对于药用植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它用清晰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附方和用法,为读者提供了实操的可能性。
评分这套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认知体验。 过去,我对中医药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零散的记忆中,认为它们遥远而神秘。但“金陵本”的出现,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以一种系统、全面、清晰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我惊讶于古人对于植物药材的详尽记载,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自然馈赠转化为治病救人的良药。每一个条目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关怀。我开始对那些曾经被忽视的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这种阅读体验,让我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探索和文化的传承。我深信,这套书将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评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在阅读“金陵本”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让我看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对生命健康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是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代代相传。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传统智慧,并从中汲取养分。我特别欣赏书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这种精神,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读它,去了解那些古老的药方,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求知欲,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
评分一次意外的发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通常的阅读习惯更偏向于现代的畅销小说或是科普读物,对于如此“厚重”的古籍,原本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当我偶然翻开“金陵本”时,却被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书中的文字虽然古老,但通过其精心的校订和白话注释(此处为推测,实际内容需要根据书本情况补充),使得理解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各种药材来源、生长环境的描述,这让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山林之中,亲眼见证那些神奇植物的诞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现代书籍难以给予的。而且,书中的许多药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于生活智慧的深刻洞察。我开始尝试着去了解一些简单的、可以家庭应用的草药知识,并对其中一些药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