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物理冶金檢測技術 |
| 作者: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定價: | 98.0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 |
| 齣版日期: | 2015-06-01 |
| ISBN: | 978712223617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分為基礎篇和實踐篇,基礎篇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包括瞭金相實驗室的基本要求、物理冶金檢測技術、材料鑄造組織和變形組織分析、金屬的熱處理等。實踐篇注重實技能的培訓,根據航空物理冶金檢測需求,對鋼、高溫閤金、鋁閤金、鈦閤金、銅閤金、焊接接頭、特種工藝條件下的組織特點、缺陷類彆與控製、金相檢測技術金相瞭介紹,並且為拓展物理冶金人員視野,還特彆介紹瞭金屬斷口與失效分析、非金屬材料分析技術。 本書內容全麵詳實、深入淺齣,可作為航空物理冶金人員培訓教材,也可作為材料與工藝研究人員、失效分析人員、檢測人員的參考書。同時也適閤航天、兵器、船舶等國防科技領域物理冶金人員的培訓教材與參考書籍,以及高鐵、汽車等領域物理冶金人員的培訓教材與參考書籍。 |
| 目錄 | |
| 基 礎 篇 第1章 金相實驗室與物理冶金檢測概述2 1.1 金相實驗室的通用要求2 1.1.1 國內相關標準對金相實驗室的要求2 1.1.2 ASTM E807對金相實驗室的要求7 1.1.3 SAE AS7101對金相實驗室的要求8 1.2 金相檢驗通用標準13 1.3 閤金相及閤金組織16 1.3.1 閤金相16 1.3.2 二元閤金相圖及組織18 1.3.3 鐵碳閤金相圖的特點22 1.3.4 碳和雜質元素對碳鋼顯微組織和性能的影響23 第2章 物理冶金分析技術25 2.1 光學金相分析25 2.1.1 光學金相試樣製備25 2.1.2 光學金相顯微組織顯示30 2.1.3 光學金相顯微組織分析37 2.2 電子光學分析40 2.2.1 掃描電子顯微術40 2.2.2 透射電子顯微術41 2.2.3 掃描透射電子顯微術42 2.3 顯微硬度測定技術43 2.3.1 硬度的基本概念43 2.3.2 顯微硬度試驗方法43 2.3.3 顯微硬度在金相研究中的應用48 2.3.4 顯微硬度測試技術的新進展49 2.4 其他分析技術49 2.4.1 晶體結構測定49 2.4.2 微區成分分析50 2.4.3 殘餘應力測定50 第3章 鑄造組織分析53 3.1 金屬結晶的基本規律53 3.1.1 金屬結晶的一般過程53 3.1.2 金屬結晶的能量條件54 3.1.3 金屬結晶的結構條件54 3.1.4 晶核的形成55 3.1.5 晶體的長大56 3.1.6 結晶速率56 3.2 鑄造組織形成與鑄造缺陷57 3.2.1 枝晶57 3.2.2 晶粒組織59 3.2.3 偏析62 3.3 受控凝固組織66 3.3.1 細晶鑄件66 3.3.2 定嚮凝固鑄件67 3.3.3 單晶鑄件68 3.3.4 急冷鑄件68 第4章 變形組織分析71 4.1 金屬的塑性變形71 4.1.1 單晶體的塑性變形71 4.1.2 多晶體的塑性變形73 4.1.3 閤金的塑性變形74 4.2 塑性變形對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75 4.2.1 性能的變化75 4.2.2 顯微組織的變化75 4.2.3 殘餘應力的變化77 4.3 迴復與再結晶77 4.3.1 迴復77 4.3.2 再結晶78 4.3.3 晶粒長大80 4.3.4 影響再結晶後晶粒大小的因素82 4.4 金屬的熱加工組織83 4.4.1 動態迴復與動態再結晶83 4.4.2 熱加工組織控製84 4.5 冷熱加工常見缺陷86 4.5.1 白點86 4.5.2 晶粒粗細不均導緻冷變形開裂86 4.5.3 過熱與過燒87 4.5.4 摺疊87 4.5.5 銅脆87 4.5.6 鍛裂87 第5章 金屬的熱處理88 5.1 鋼的熱處理基本原理88 5.1.1 概述88 5.1.2 鋼加熱時的組織轉變89 5.1.3 過冷奧氏體的轉變91 5.2 鋼的熱處理工藝與組織98 5.2.1 鋼的退火98 5.2.2 鋼的正火100 5.2.3 鋼的淬火100 5.2.4 鋼的迴火104 5.3 鋼的化學熱處理105 5.3.1 化學熱處理的一般原理106 5.3.2 影響化學熱處理過程的主要因素106 5.3.3 鋼的滲碳106 5.3.4 鋼的氮化109 5.3.5 碳氮共滲110 5.3.6 滲硼111 5.3.7 滲鋁112 5.4 有色金屬的熱處理113 5.4.1 退火113 5.4.2 固溶處理115 5.4.3 時效116 5.4.4 形變熱處理118 5.5 金屬的熱處理缺陷118 5.5.1 熱處理裂紋119 5.5.2 熱處理變形126 5.5.3 組織缺陷127 5.5.4 迴火脆性131 5.5.5 化學熱處理和錶麵熱處理缺陷134 實 踐 篇 第6章 鋼的組織與檢測136 6.1 概述136 6.2 鋼的組織137 6.2.1 結構鋼137 6.2.2 工具鋼143 6.2.3 特殊性能鋼145 6.3 鋼的金相檢測153 6.3.1 低倍組織153 |
| 編輯推薦 | |
| 物理冶金檢測技術全麵綜述瞭金屬材料物理冶金檢測的方方麵麵,既注重基礎知識的介紹,又注意技術的應用與實,針對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如何判斷,如何避免問題的齣現,書中都有詳細地講解。 |
| 摘要 | |
| 8.3 鋁閤金的金相檢測 8.3.1低倍組織 鋁閤金常用的檢驗方法有:GB10851-鑄造鋁閤金針孔;GB/T3246.2-變形鋁及鋁閤金製品低倍組織檢驗方法;JB/7946-鑄造鋁矽閤金金相等。在檢驗標準中詳細規定瞭鋁閤金低倍組織檢驗時的試樣製備、試樣浸蝕、組織檢驗、缺陷分類及典型形貌等。同時還包括斷口檢驗方法和晶粒度檢驗方法。應注意的是,鋁閤金低倍晶粒度的級彆錶示與高倍晶粒度級彆錶示正好相反,級彆越大,錶示晶粒越粗。 (1)常用鋁閤金低倍腐蝕劑及配方 ①80g/L~120g/LNaOH水溶液——適用於所有鋁閤金; ②HCl+HNO3+HF+H2O=5ml+5ml+10ml+380ml——適用於退火態硬閤金晶粒度顯示; ③HCl+HNO3+HF=75ml+25ml+5ml——適用於純鋁、防銹鋁等軟閤金晶粒度顯示。 腐蝕後通常應用30% HNO3水溶液清洗以去除錶層黑膜後進行觀察。 (2)鑄鋁閤金低倍缺陷及特徵 ① 針孔:在熔煉過程中高溫液態金屬溶入的部分氫氣在鑄造凝固時未完全逸齣,而在金屬內部析齣形成細小孔洞。 特徵: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針孔,有時也呈網狀分布的針孔,輪廓清晰,內壁光滑,互不連通。 ② 疏鬆:在閤金液體冷卻凝固的結晶過程中形成的缺陷。 特徵:一般産生在晶粒粗大,組織不緻密部位,分布不均勻,形狀不規則,高倍下沿晶界呈點狀或半網狀空洞分布。 ③ 縮孔:金屬凝固過程中收縮未得到充分補縮,在鑄件後凝固部位形成的缺陷。 特徵:缺陷呈管狀或枝叉狀孔洞,形狀不規則,位於後凝固熱節部位。 ④ 裂紋(分為熱裂紋和冷裂紋): (a)熱裂紋:閤金在凝固範圍內結晶和收縮過程中形成的裂紋。 特徵:多發生在鑄件尖角處和厚薄斷麵交接處,斷裂麵無金屬光澤,呈褐色或暗黑色的氧化色。高倍下裂紋沿晶界和枝晶網狀發展。 (b)冷裂紋:閤金在凝固後形成的裂紋。 特徵:一般較細小,斷口錶麵清潔或有輕微氧化色,高倍下呈穿晶穿過枝晶網的混閤形。 ⑤ 夾雜(夾渣):由於高溫液體金屬錶麵氧化膜遭到破裂形成碎片,可造成材料等不易上浮入渣和熔劑夾渣而形成的缺陷。 特徵:有氧化夾雜的閤金斷口呈暗黑色,灰色或金黃色斑狀,有熔劑夾雜的斷口缺陷處有腐蝕現象。 (3) 常見的變形鋁閤金低倍缺陷及特徵 ①粗晶環:由於金屬在擠壓過程中擠壓強烈變形區處於再結晶不完善狀態,當淬火或退火加熱和保溫過程産生的少量再結晶核心吞並已再結晶的小晶粒並迅速長大,形成錶層粗晶和內層細晶的兩個組織區域。檢查粗晶環的低倍試樣應經淬火處理。 粗晶環深度的測量,一般取其大深度,對於製品斷麵形狀復雜的粗晶環,則在環區一側取長、寬方嚮的正方形,其邊長即為粗晶環的深度。 特徵:兩種晶粒區域界麵清晰,晶粒尺差彆較大,擠壓方式不同,粗晶區分布形態不同,單孔擠壓呈圓環狀,多孔擠壓呈月牙狀。典型形貌見圖8-3-1~8-3-3。 ②非金屬夾雜(可分為外來夾雜和氧化膜夾雜),典型形貌見圖8-3-4、8-3-5 (a)外來夾雜:由混入鑄錠的熔渣或落入鑄錠的非金屬物質形成的缺陷。 特徵:呈褐色或凹陷黑色點狀和不規則狀存在,分布無規律。 (b) 氧化膜夾雜:由於再熔煉和澆注過程中金屬液發生湍流、翻滾、飛濺等引起金屬氧化及黏附在工具上的氧化膜捲入鑄錠形成的缺陷。 特徵:經堿液浸蝕後氧化膜呈短綫狀的黑色裂縫,一般長度小於10mm,寬約0.1~0.2mm左右,易造成擠壓件和模鍛件發生局部分層。 ③縮尾:由於擠壓過程中速率、方式、潤滑條件、模孔排列等因素使變形件內、外層金屬流動不均勻,中心層金屬流動速率大於周邊層金屬流動速率形成的 |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通常閱讀一些通俗易懂的書籍,但《國醫大師禤國維》這本書,雖然涉及中醫,但其敘事方式卻非常引人入勝。我被大師身上那種對醫學事業的純粹熱愛所深深吸引。在現代社會,很多東西都充斥著功利和浮躁,但大師卻始終堅守著一份初心,將治病救人視為自己畢生的使命。我特彆喜歡書中描繪的一些生活場景,比如大師在閑暇時如何與傢人相處,或者如何與鄰裏鄉親交流。這些細節展現瞭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溫情一麵,也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的醫者,其身上同樣具備著普通人應有的美好品質。這種“有血有肉”的描繪,使得大師的形象更加立體和鮮活,也讓我覺得他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親可近。我從中獲得的,是一種關於“匠人精神”的感悟,他對醫學的專注和執著,對每一個病人的負責,都體現瞭他對職業的敬畏之心。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醫者仁心”的真正含義,也讓我對中醫這門古老的學問,充滿瞭更加由衷的敬意。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書,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而不是僅僅提供信息。而《國醫大師禤國維》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的好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一些話語。比如,有一次讀到關於大師如何對待不同意見的記述,我被他那種包容和虛心的態度所打動。在醫學領域,各種理論和學派爭鳴是常態,但大師卻能夠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和吸收不同的觀點,這本身就是一種智慧。他並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始終保持著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和進步。書中也記錄瞭一些大師在麵對疑難雜癥時的思考過程,那種嚴謹求實的精神,以及對生命的高度尊重,都讓我感觸良深。我並非行醫之人,但從中我學到瞭很多關於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的啓示。這本書沒有刻意製造戲劇衝突,也沒有過多煽情的描寫,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真摯情感和深刻見解,卻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打動人心。我常常在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大師一樣,以一種更加包容和謙遜的態度去麵對生活,我們的世界是否會更加美好?
評分翻開《國醫大師禤國維》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充滿智慧與溫情的世界。這本書沒有冗長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禤國維大師不平凡的一生。我尤其被書中描繪的大師對待病人的態度所打動。書中不乏一些關於大師如何妙手迴春的記述,但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每一個病人,無論貧富貴賤,都給予同樣的關懷和重視。他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是安撫心靈。我常常在想,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還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如此細緻入微地關懷他人?大師身上那種“醫者父母心”的崇高品德,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位醫學大傢的故事,更像是一堂關於人生價值和人文關懷的生動課程。我從其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道理,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也讓我對中醫這門古老而偉大的學問,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傳承”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禤國維大師作為國醫大師,其醫術的精湛自不必說,但更令我著迷的是,他身上那種對中醫精髓的堅持和發揚。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中醫師,所以閱讀這本書,更多的是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視角,去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以及大師如何將這份寶貴的財富傳遞下去。書中提及的關於他如何指導年輕一代的片段,讓我看到瞭老一輩中醫人的心懷。他們並非敝帚自珍,而是傾其所有,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後輩,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情懷!我特彆喜歡其中一段關於大師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的發言,他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精髓,讓颱下許多初學者都茅塞頓開。這種“深入淺齣”的功力,絕非一日之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大師,不僅在於其醫術的造詣,更在於其人格的魅力和對中醫事業的擔當。我從這本書中感受到的,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連接,仿佛我正坐在大師的身邊,聆聽他關於中醫未來的暢想,也感受到瞭他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評分《國醫大師禤國維》這本書,在我拿到它之前,其實對禤國維大師的名字並非如雷貫耳,隻是偶然在一些中醫論壇上看到有人提及,稱其為“當代少有的國醫泰鬥”。這種略帶神秘的推崇,激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並沒有直接尋找那些驚世駭俗的醫案,而是先從大師的生平講起。我驚奇地發現,原來這位備受尊敬的醫者,他的成長曆程竟然如此充滿韌性。在那個年代,中醫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禤老先生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對中醫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這本身就是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精神。書中的描述,沒有過分渲染,隻是平實地勾勒齣他一步一個腳印,從學徒到名醫的軌跡。我尤其對其中提到的一些早年經曆印象深刻,比如他如何剋服睏難,深入民間,接觸形形色色的病人,積纍瞭寶貴的一手經驗。這種紮根於實踐的治學態度,與如今一些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的人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一位年輕的學子,眼神堅定,心懷仁術,在漫長的中醫道路上默默耕耘。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傳記,更像是一部濃縮瞭中國中醫發展史的縮影,其中蘊含的力量,足以激勵每一個對中醫抱有熱忱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