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玻璃工艺学
原价:45.00元
作者:赵彦钊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502587369
字数:667000
页码: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两篇。第1篇为玻璃基础理论,主要介绍玻璃结构、组成、性能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基础理论;第2篇为玻璃工艺基础,主要介绍有关玻璃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玻璃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材料)专业教学使用,可作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或中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玻璃研究和生产的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篇 玻璃基础理论
绪论
0.1 玻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0.2 玻璃的发展历程
0.3 玻璃工艺研究发展展望
第1章 玻璃的结构与组成
1.1 玻璃的定义与通性
1.1.1 玻璃的定义
1.1.2 玻璃的通性
1.2 玻璃结构
1.2.1 晶子学说
1.2.2 无规则网络学说
1.2.3 玻璃结构理论的进展
1.3 玻璃结构和熔体结构的关系
1.3.1 硅酸盐熔体的结构
1.3.2 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的关系
1.4 单元系统玻璃
1.4.1 石英玻璃结构
1.4.2 氧化硼玻璃结构
1.4.3 五氧化二磷玻璃结构
1.5 硅酸盐玻璃结构
1.5.1 碱硅酸盐玻璃结构
1.5.2 钠钙硅玻璃结构
1.6 硼酸盐玻璃结构
1.6.1 碱硼酸盐玻璃结构
1.6.2 钠硼硅玻璃结构
1.7 磷酸盐玻璃结构
1.8 其他氧化物玻璃结构
1.8.1 铝酸盐玻璃
1.8.2 铝硼酸盐玻璃
1.8.3 铍酸盐、钒酸盐等类型玻璃
1.9 逆性玻璃
1.10 硫属化合物玻璃
1.11 卤化物玻璃
1.12 玻璃结构中阳离子的分类
1.12.1 网络生成体氧化物
1.12.2 网络外体氧化物
1.12.3 中间体氧化物
1.13 各种氧化物在玻璃中的作用
1.13.1 碱金属氧化物的作用
1.13.2 二价金属氧化物的作用
1.13.3 氧化铝
1.13.4 氧化硼
1.13.5 氧化镧
1.13.6 氧化铋
1.13.7 氧化锆
1.13.8 氧化钛
1.14 玻璃的热历史
1.14.1 玻璃在转变温度区的结构、性能的变化规律
1.14.2 热历史对性能的影响
1.14.3 理论分析
1.15 玻璃成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3
第2章 玻璃的形成规律
2.1 玻璃的形成方法
2.2 玻璃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2.3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2.4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理论
2.4.1 熔体结构
2.4.2 键强
2.4.3 键性
2.4.4 温特的原子构造理论
2.5 氧化物玻璃形成区
2.5.1 一元系统玻璃
2.5.2 二元系统玻璃形成区
2.5.3 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
思考题
第3章 熔体和玻璃体的相变
第4章 玻璃的黏度及表面性质
第5章 玻璃的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
第6章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第7章 玻璃的电学及磁学性质
第8章 玻璃的光学性质
第9章 玻璃的着色和脱色
第2篇 玻璃工艺基础
第10章 原料及原料选择
第11章 配合料制备
第12章 玻璃的熔制
第13章 玻璃体的缺陷
第14章 玻璃的成形
第15章 玻璃的退火与钢化
第16章 玻璃的加工
第17章 玻璃表面处理技术
第18章 玻璃工业的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很少会为一本书写评价,但《简易X形平衡法(修订版)》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太多的惊喜,让我忍不住想与大家分享。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每一章之间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仿佛在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以一种非常清晰、有序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总觉得有些概念很难理解,读了这本书之后,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了。而且,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那些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让文字充满了生命力。我曾经在阅读的时候,因为被作者的某句话触动,而反复阅读了几遍,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导,它让我看到了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我只能说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如何与读者沟通的人。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类似的读物,很多都显得过于说教,读起来让人感到压力很大。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分享着他的见解。我最欣赏的是书中那种不夸大其词的风格,作者并没有承诺什么“一夜之间改变人生”的奇迹,而是脚踏实地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强调的是持续的努力和内心的修炼,这让我感觉特别真实。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到如何建立长期习惯,作者分享了一个他自己亲身实践的“微习惯”理论,读后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苦恼于难以坚持一项长期的目标,但通过作者的方法,我开始尝试着从小处着手,并且真的看到了效果。这本书带来的改变,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生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在处理某些概念时,采用了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他并没有简单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而是深入挖掘了事物的本质,并用他自己的语言进行了重新诠释。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平衡”这个词的解读,他打破了人们对于平衡的刻板印象,提出了一个更加动态、更加个性化的理解。书中大量的比喻和类比,也为我的阅读增添了许多乐趣。他能够将非常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的画面呈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作者用“风筝”来比喻人生的方向和自由,这个比喻非常贴切,让我对如何把握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用一种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简洁而富有质感,那种淡淡的纸张香气扑鼻而来,仿佛在诉说着知识的积淀。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开篇深深打动了。他用一种极其平实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我一直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些模糊的概念,总觉得它深奥难懂,但这本书的切入点却异常的接地气。作者仿佛知道我脑海中那些挥之不去的疑问,用一步步的引导,一点点地消解我的困惑。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堆砌大量的理论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如何调整心态来应对生活压力的章节,作者引用了一个我生活中遇到过的类似场景,然后提供了几种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的方法。读完那段,我顿时感觉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一把打开心结的钥匙。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也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最初是被它的书名吸引,觉得“X形平衡”这个概念很有意思,但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当阅读体验开始后,我发现我完全低估了它的价值。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他能够将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层层剥开,直到露出其最核心的本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阐述某些核心观点时,那种循序渐进的论证方式。他不会上来就抛出一个结论,而是会先铺垫背景,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让你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观点。这本书的叙事节奏也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会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我曾经在阅读过程中,因为被某个观点深深吸引,而一口气读了好几个小时,期间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而且,作者在细节上的处理也非常到位,他会注意到一些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微小之处,并将它们与整体的理论体系联系起来,这种洞察力让人拍案叫绝。
评分这本书很不错,一定要认真读读
评分书很好,是正版
评分这本书很不错,一定要认真读读
评分给老妈买的,老人家每天坚持锻炼养生,棒!
评分正在看那,希望能自学自治
评分送货速度慢
评分帮老公买的,好书,不错。
评分送货速度慢
评分给老妈买的,老人家每天坚持锻炼养生,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