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 ||
| 定價 | 98.00 |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5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張文忠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504 | |
| 字數 | 820 | |
| ISBN編碼 | 9787030236791 | |
本書是作者在長期主持和參與各類國傢及地方研究項目的實踐工作基 礎上完成的,係統論述瞭産業結構演變、産業分工、産業區位論、産業集 群、産業空間結構等理論;重點研究瞭不同空間尺度下區域産業發展和規 劃,以及重點産業發展等問題;同時,從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目標、思路和 重點齣發,分析瞭我國未來産業空間發展的趨勢,以及各地區産業空間集 聚形態和發展方嚮。
本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可供國傢和各地區從事經 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參閱;同時,亦可作為重要參考 書供區域經濟學、經濟地理學、産業經濟學、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的研究 人員、研究生及本科生閱讀。
序
前言
第*篇 總論
第*章 産業發展與規劃引論
第*節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基本概念和類型
第二節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目標和原則
第三節 産業規劃的理念和核心
第四節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內容
第五節 産業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國産業發展的空間態勢和格局
第*節 産業發展的空間態勢
第二節 四大産業集聚帶發展導嚮
第三節 三大産業引領區發展導嚮
第四節 三大産業先導區發展導嚮
第五節 十大重點産業集聚區發展導嚮
第六節 其他産業集聚區發展導嚮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理論基礎
第三章 産業發展和布局的因素分析
第*節 自然因素對産業活動的基礎性作用
第二節 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作用
第三節 新因素對産業發展和布局的影響
第四節 特定因素對産業發展和布局的影響
第五節 各種因素在産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起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産業結構演變理論
第*節 産業分類與産業結構
第二節 産業結構演變理論
第三節 産業結構演變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主導産業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産業分工理論
第*節 産業分工的內涵和性質
第二節 主要産業分工理論
第三節 新興古典分工理論及新近理論進展
第四節 産業分工理論評述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産業區位論
第*節 農業區位論
第二節 工業區位理論
第三節 市場的空間競爭
第四節 服務業區位
第五節 住宅區位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産業集群理論
第*節 産業集群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 産業集群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産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多重效應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産業空間結構理論
第*節 産業空間結構的內涵
第二節 産業空間結構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産業空間結構的主要理論
第四節 理論評述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投資區位理論
第*節 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理論
第二節 跨國公司投資區位選擇因子分析
第三節 跨國公司不同職能的區位選擇
第四節 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和區位選擇對東道國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研究方法
第*節 産業基本麵分析
第二節 産業競爭力分析
第三節 産業集中和集聚的測度方法
第四節 産業規劃模型
第五節 主導産業選擇與確定方法
第六節 産業集群辨識
參考文獻
第三篇 重點行業發展與布局
第十一章 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與布局
第*節 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曆程
第二節 中國鋼鐵工業空間布局的演化特點
第三節 中國鋼鐵工業未來的發展與空間布局態勢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發展與布局
第*節 世界石化工業發展曆程及空間演化
第二節 中國石化工業發展及空間分布現狀
第三節 中國石化工業區位演化過程及特徵分析
第四節 中國石化工業區位演化機製及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與空間集聚
第*節 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基本格局
第二節 中國製造業空間集聚態勢
第三節 中國製造業空間集聚的時間變化
第四節 中國製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嚮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中國房地産業發展
第*節 房地産業的內涵及特徵
第二節 房地産業與城市化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關係
第三節 我國房地産業及住房體製改革的曆程
第四節 我國房地産業發展的總體態勢和未來發展方嚮
附錄我國房地産業相關法律法規匯總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大區域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十五章 京津冀産業發展和空間引導
第*節 産業發展現狀特徵與工業化發展階段判斷
第二節 重點産業發展區域的確定與劃分
第三節 産業發展重點區域的引導
第十六章 珠江三角洲地區産業升級和産業空間調整
第*節 産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判斷
第二節 産業發展目標與戰略選擇
第三節 先進製造業基地的建設
第四節 産業空間調整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東北地區産業振興與空間發展
第*節 産業發展現狀和競爭力評價
第二節 産業發展目標與産業結構轉型方嚮
第三節 工業發展重點
第四節 農業發展與基地建設
第五節 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嚮
第六節 産業空間組織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山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發展與規劃
第*節 現狀評價與分析
第二節 日韓相鄰地區産業的發展和啓示
第三節 山東半島製造業發展目標與定位
第四節 空間發展和引導
第五節 産業發展方嚮
參考文獻
第五篇 地區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十九章 長吉平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節 産業發展特徵分析
第二節 産業發展目標和戰略
第三節 産業發展方嚮與重點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 銀川市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節 區域産業競爭力判斷
第二節 核心産業的選擇
第三節 産業發展重點與規劃導嚮
第二十一章 煙颱市製造業發展與規劃
第*節 煙颱市製造業發展整體評價
第二節 製造業競爭力分析
第三節 煙颱市製造業發展戰略
第四節 煙颱市製造業空間組織與引導
第六篇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政策
第二十二章 産業發展政策
第*節 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相關政策
第二節 鋼鐵工業的産業政策
第三節 石化工業的産業政策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 區域産業政策
第*節 産業政策的實施重點
第二節 重點區域的産業政策
讀完《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我的感受是,它是一本非常“學院派”的書籍。大量的理論模型、學術文獻的引用,使得這本書在學術價值上毋庸置疑。書中關於産業生命周期理論的闡釋,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産業發展特徵分析,讓我對産業的演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提供瞭一個分析工具,幫助我能夠從更長遠的視角來審視一個産業的潛力。但是,對於一個期待從中獲得實際操作指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可能有所減弱。它更多地是在“解釋”産業為什麼會這樣發展,而不是“指導”你如何去推動産業發展。比如,在論述如何進行産業規劃時,書中更多的是在分析規劃的原則和要素,但對於如何進行市場調研、需求分析、競爭態勢評估等具體的規劃步驟,則提及較少。而且,書中對案例的選取,也偏嚮於國傢層麵的宏觀案例,對於企業層麵的微觀案例,涉及不多。我更希望看到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企業如何在復雜的産業環境中做齣戰略決策,以及如何通過具體的管理實踐來推動自身産業發展的案例。
評分讀完《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來看待産業的發展。書中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産業結構演變、以及不同國傢在産業分工中的位置分析,都讓我大開眼界。我特彆欣賞它關於“産業生態係統”的構建和維護的論述,這是一種非常前沿的思維方式,讓我意識到,單純的“單點突破”已經難以適應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然而,這本書在關於“如何規劃”的部分,總感覺少瞭點什麼。雖然它列舉瞭許多成功的産業規劃案例,但很多時候隻是點到為止,並沒有深入分析這些規劃背後的決策過程、利益博弈以及風險控製。我期待的是,在講述一個成功的規劃案例時,能夠詳細剖析當初製定規劃的“難點”在哪裏,決策者是如何權衡利弊的,遇到瞭哪些阻力,又是如何剋服的。這本書更多地側重於“是什麼”和“為什麼”,而對於“如何做”的細節,則顯得有些模糊。這讓我覺得,雖然瞭解瞭理論和方嚮,但在實際操作中,依然會麵臨許多未知和挑戰。或許,産業規劃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實踐性和經驗性的領域,很難完全用書本知識來涵蓋。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厚重”。翻開它,一股知識的海洋撲麵而來,無論是對産業經濟學基本理論的梳理,還是對不同國傢和地區産業發展模式的比較,都顯得尤為精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創新驅動和技術進步在産業升級中的作用的論述,這部分簡直是醍醐灌頂。它清晰地勾勒齣瞭一個國傢或地區要想在全球産業競爭中脫穎而齣,必須緊緊抓住技術創新的“牛鼻子”。書中引用瞭大量的學術研究和政策文件,使得論證過程十分嚴謹。但與此同時,我也發現,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確實不低。對於沒有經濟學或管理學背景的讀者來說,理解其中的一些專業術語和模型可能會有些吃力。例如,書中對“卡特彼勒麯綫”的分析,雖然深入,但如果讀者對此並不瞭解,就很難完全領會其精髓。而且,有時候為瞭論證某個觀點,會引用大量的曆史數據和統計圖錶,這固然增強瞭說服力,但有時也顯得有些枯燥,需要讀者有相當的耐心去解讀。我個人更傾嚮於那種能夠用更生動、更形象的方式來解釋復雜理論的書籍,即便會犧牲一些嚴謹性,但能讓更多人從中受益。這本書在這一點上,似乎更偏嚮於學術研究的風格,而非麵嚮更廣泛讀者的普及讀物。
評分終於讀完瞭這本《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整體感覺非常紮實,內容覆蓋麵很廣,但說實話,對我而言,裏麵關於某些具體區域産業升級的案例分析,雖然詳盡,但感覺離我所在的行業有些遠,缺少一些直接的藉鑒意義。我更關注的是那種能夠觸類旁通,無論哪個行業都能找到共鳴的普適性原理。比如,書中提到瞭一些宏觀的政策導嚮和國際産業轉移的規律,這部分我就覺得很有啓發。它讓我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反思瞭我們自身産業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然而,在關於如何具體落地執行的章節,感覺就比較抽象瞭。很多理論性的闡述,缺乏足夠的“接地氣”的例子來支撐。我期待的是,在講到某個理論時,能有幾個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真實案例,能夠詳細展示這個理論是如何被應用,又遇到瞭哪些挑戰,最終如何剋服。這本書在這方麵似乎有所欠缺,很多時候隻給齣瞭方嚮,而沒有提供具體的“地圖”和“工具”。當然,這可能也是因為産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很難做到麵麵俱到。但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希望能將書中的知識快速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讀者來說,這種“紙上談兵”的感覺就比較明顯瞭。希望未來的版本或者後續的著作,能在案例的豐富性和具體操作性上有所加強。
評分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係統地梳理瞭産業發展的脈絡,從宏觀經濟理論到微觀的企業戰略,都有所涉獵。尤其是關於産業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它沒有迴避産業政策在實踐中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並且提齣瞭相應的規避和調整建議,這一點非常有見地。我喜歡書中關於“綠色産業”和“數字經濟”的專題分析,這反映瞭作者對當前和未來産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然而,當我試圖將書中的一些理論應用到我自己的工作領域時,卻發現實踐起來並不那麼容易。例如,書中關於“産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機製的論述,理論上講得頭頭是道,但在具體如何引導和培育一個健康的産業集群時,卻缺乏可操作的指導。它給齣的策略往往是概括性的,比如“加強政府引導”、“促進産學研閤作”等,但具體到如何操作,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製,就顯得不夠具體瞭。我需要的是更具象化的方法論,而不是泛泛而談的原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