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蝴蝶的一个吻触
定价:28.0元
作者:张丽钧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6379571
字数:17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骨干教师、《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张丽钧散文精选,书中文章近二十次被选作中考高考试题
内容提要
世间细腻、别致的敲击
与世间细腻、别致的吻触,
大约都是能拨动人心弦的东西吧?
张丽钧散文精选集,分为“爱的盛宴”“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海棠花在否”“这个星球有你”“小时候的云彩”“生命本质的香”“心灵洞箫”“创造月亮”等八辑,收录张丽钧经典散文和新作九十篇。书中文章近二十次被选作中考高考试题。
目录
作者介绍
张丽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骨干教师,《读者》《意林》等杂志签约作家。出版个人文集二十余部,多篇文章被选入内地、香港地区、新加坡中小学课本,近二十篇文章被选为全国高考、各省市中考阅读材料。
张丽钧部分被选入教材的篇目:、
《门的悬念》·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必读第5册
《抬头看云》·人教版初中自读课本
《还有人活着吗》·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捐赠天堂》·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张丽钧部分被选作中高考试题的篇目:
《捐赠天堂》·2002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
《心灵的选择》(原名《分享生命》)·2002年高考全国卷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2004年广西玉林市中考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2005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
《铭记与忘记》(原名《洒扫心灵》)·2005年高考全国卷(卷2)
《创造月亮》·200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
《锋利的纸》·2006年云南省中考
《浇花》·2007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
《牡丹花水》·2008年甘肃省张掖市中考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
《留守寸土》·201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
《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2012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
《别丢了坎蒂德》·2012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
《这个星球有你》·2012年广西北海市中考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201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
文摘
不顾一切地老去
不饶人的岁月,在催人老的同时,也慨然沉淀了太多的大爱与大智,让你学会思、学会悟、学会怜、学会舍。
天光有些暗。我侧脸照了一下镜子,竟被镜中的影像吓了一跳。那个瞬间的我,像极了自己的母亲;一愣神儿的工夫,我越发惊惧了,因为,镜中的影像,居然又有几分像我的外祖母了。我赶忙揿亮了灯,让镜中那个人的眉眼从混沌中浮出来。
——这么快,我就撵上了她们。
母亲有一件灰绿色的法兰绒袄子。盆领,泡袖,掐腰,用今天的话说,是“很萌”的款式。大约是我读初二那年,母亲朝我抖开那件袄子说:“试试看。”我眼睛一亮——好俏气的衣裳!穿在身上,刚刚好。我问母亲:“哪来的?”母亲说:“我在文化馆上班的时候穿的呀。”我大笑。问母亲:“你真的这么瘦过?”
后来,那件衣服传到了妹妹手上。她拎着那件衣服,不依不饶地追着我问:“姐姐,你穿过这件衣服?你真的那么瘦过吗?”
现在,那件衣服早没了尸首。要是它还在,该轮到妹妹的孩子追着妹妹问这句话了吧。
人说,人生禁不住“三晃”:一晃,大了;一晃,老了;一晃,没了。
我在晃。
我们在晃。
倒退十年,我怎能读得进去龙应台的《目送》?那种苍凉,若是来得太早,注定溅不起任何回音;好在,苍凉选了个恰当的时机到来。我在大陆买了《目送》,又在台北诚品书店买了另一个版本的《目送》。太喜欢听龙应台这样表述老的感觉——走在街上,突然发现,满街的警察个个都是娃娃脸;逛服装店,突然发现,满架的衣服件件都是适合小女生穿的样式……我在书外叹息着,觉得她说的,恰是我心底又凉又痛的语言。
记得一个爱美的女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揽镜自照,小心翼翼地问候一道初起的皱纹:“你是路过这里的吧?”皱纹不搭腔,亦不离开。几天后,再讨好般地问一遍:“你是来旅游的吗?”皱纹不搭腔,亦不离开。照镜的人恼了,遂对着皱纹大叫:“你以为我有那么天真吗!我早知道你既不是路过,也不是旅游,你是来定居的呀!”
有个写诗的女友,是个高中生的妈妈了,夫妻间惟剩了亲情。一天早晨她打来电话,跟我说:“喂,小声告诉你——我梦见自己在大街上捡了个情人!”还是她,一连看了八遍《廊桥遗梦》。“罗伯特站在雨中,稀疏的白发,被雨水冲得一绺一绺的,悲伤地贴在额前;他痴情地望着车窗里的弗朗西斯卡,用眼睛诉说着他对四天来所发生的一切的刻骨珍惜。但是,一切都不可能再回来了……我哭啊,哭啊。你知道吗?我跟着罗伯特失恋了八次啊!”——爱上爱情的人,是被时光的锯子锯得痛。
老,不会放掉任何一个人。
生命,不顾一切地老去。
多年前,上晚自习的时候,一个女生跑到讲台桌前问我:“老师,什么叫‘岁月不饶人’啊?”我说:“就是岁月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她越发蒙了:“啊?难道是说,岁月要把人们都给抓起来吗?”我笑出了声,惹得全班同学都抬头看。我慌忙捂住嘴,在纸上给她写了五个字:“时光催人老。”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回到座位上去了。其实,再下去几十年,她定会无师自通知晓这个词组的确切含义的。当她看到满街的娃娃脸,当她邂逅了道前来定居的皱纹,当她的爱不再有花开,她会长叹一声,说:“岁月果真不饶人啊!”
深秋时节,握着林清玄的手,对他说:“我是你的资深拥趸呢!”想举个例子当佐证,却不合时宜地想起了他《在云上》一书中的那段话:一想到我这篇文章的寿命必将长于我的寿命,哀伤的老泪就止不住滚了下来……这分明是个欢悦的时刻,我却偏偏想起了这不欢悦的句子。——它们,在我的生命里根扎得深啊!
萧瑟,悄然包抄了生命,被围困的人,无可逃遁。
离开腮红就不自信了。知道许多安眠药的名字了。看到老树著新花会半晌驻足了。讲欧阳修的《秋声赋》越来越有感觉了。
不再用刻薄的语言贬损那些装嫩卖萌的人。不经意间窥见那脂粉下纵横交错的纹路,会慈悲地用视线转移法来关照对方的脆弱的虚荣心。
柳永有词道:“是处红衰绿减,冉冉物华休。”这样的句子,年少时根本就入眼不入心。于今却是一读一心悸,一读一唏嘘。说起来,我多么为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两个演员庆幸,如果他们是在自己的青葱岁月中冒失闯进《廊桥遗梦》,轻浅的他们,怎能神奇地将自我与角色打烂后重新捏合成一对完美到让人窒息的厚重形象?
不饶人的岁月,在催人老的同时,也慨然沉淀了太多的大爱与大智,让你学会思、学会悟、学会怜、学会舍。
去探望一位百岁老人。清楚地记得,在校史纪念册上,他就是那个掷铁饼的英俊少年。颓然枯坐、耳聋眼花的他,执意让保姆拿出他的画来给我看。画拿出来了,是一叠皱巴巴的仕女图。每个仕女都画得那么难看,像幼稚园小朋友的涂鸦。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兴致勃勃地欣赏。
唉,这个眼看要被“三晃”晃得灰飞烟灭的生命啊,可还记得母校操场上那个掷铁饼的小小少年?如果那小小少年从照片中翩然走出,能够认出这须眉皆白的老者就是当年的自己么?
——从子宫到坟墓,生命不过是这中间的一小段路程。
我们回不到昨天;明天的我们,又将比今天凋萎了一些。那么,就让我们带着三分庆幸七分无奈,宴飨此刻的完美吧……
浇花
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
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茁壮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
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序言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总是对那些真正能指导临床实践的著作充满期待。“许公岩口述临证精要”这个书名,就给我一种踏实、靠谱的感觉。我无法触及书本的真实内容,但我可以想象,这本“口述”的书,一定是充满了个性化和经验性的光芒。许公岩先生,想必是一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中医临床的大家。他的“精要”,绝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我设想,在书中,他会用一种通俗易懂、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分享他处理各种病证的独到见解。或许是某个关键的辨证切入点,或许是某个出人意料的用药思路,又或许是某种对病情发展的精准预判。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醍醐灌顶”的力量,让我在面对临床问题时,能有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少一些迷茫和困惑。
评分我对中医临床实践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许公岩口述临证精要”这个书名,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无法想象书中的具体内容,但“口述”二字,赋予了这本书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有机会直接聆听一位资深医家的临床智慧。我猜测,许公岩先生一定是一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大家。他的临证经验,必然是经过无数次临床锤炼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他如何深入理解病情,如何准确辨证施治,以及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疑难杂症。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中医临床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
评分我曾听闻过许多关于许公岩老先生的传奇故事,他的医名在圈内早已是如雷贯耳。这本书的问世,无疑是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后学者,有机会一窥他那炉火纯青的临床技艺。我设想,这本书的“口述”形式,一定极具感染力,仿佛亲临其境,听他娓娓道来,每一个病例的讲述,都是一次生动的教学,每一次医案的剖析,都是一次深刻的启迪。我好奇的是,他会如何讲解那些看似棘手、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他又是如何从纷繁的症状中,抽丝剥茧,找到关键的病机所在?那种“胸有成竹”的自信,那种“举重若轻”的从容,一定是通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和深刻的思考才得以练就。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将其一生所学、所思、所悟,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的宝贵财富,是对中医事业传承与发展最实在的贡献。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许公岩,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一座灯塔。虽然我无法具体提及书中的内容,但我能感受到他那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是如何通过这本书的“口述”形式传递出来的。我常常在想,一位真正的大医,他的临证智慧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是日复一日的勤奋问诊、细致切脉、深入辨证,还是对古籍经典反复揣摩、融会贯通?这本书,虽未读,但仅凭名字,我就仿佛能窥见一位老中医在三尺讲台上的神采飞扬,或是灯下伏案,沉思良久的身影。他的话语,想必字字珠玑,句句是宝,蕴含着无数个“灵光一闪”的瞬间,以及无数次“豁然开朗”的领悟。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触摸到他那如履薄冰、又如履平川般的临床心法,学习他如何驾驭复杂多变的病情,如何拨开迷雾,直达病机。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更是一种对医道的敬畏。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位老者,他或许面色红润,眼神睿智,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他站在讲台前,或是在病榻前,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讲述着他行医数十年的临床心得。这本书的“口述”特点,让我觉得它一定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许公岩先生那份对生命的尊重,对病人的关怀,以及他对中医事业那份执着的追求。我猜想,他一定会在书中分享许多在他行医过程中,那些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例,以及那些让他受益匪浅的经验。这些经验,或许来自于对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或许来自于对临床实践的细致总结,又或许来自于他那超越常人的洞察力。我渴望从这本书中,汲取到那份宝贵的临床智慧,让我在未来的行医道路上,能够少走弯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