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鮮於樞——中國書法傢全集
:48.00元
作者:(元)鮮於樞 ,戴立強
齣版社:河北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9-01
ISBN:9787543448841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從漢字誕生起,便有瞭中國書法。人類一開始即按照美的法則創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以其特殊的物質條件與筆法結構,留下瞭後世不可企及的美。後來者對書法美的追求有瞭自覺的性質,在書法中注入瞭前人沒有的藝術因素,但並不總是如通常說的那種不斷,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麵的。
 由於書法藝術自身的特點,曆來評價書法,時常使用過分抽象的、不確定的詞語。這一點,甚至可以說同中國語言習慣中的模糊性有著關連但是也同中國書法的抽象性分不開。再是曆來的書法史在談到某傢某派時,偏重師承關係;談師承是必要的,但有時失於簡單化,陷入綫性思維的模式。就其現實意義來說,不免束縛創造意識。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藝術傢及其作品,我們應當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們要把特定書法傢的全部活動看做是社會本質與書法本體的一個顯現。
 當代書法進入瞭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麵。一方麵是物質條件改變瞭書法賴以存在的書寫條件,另一方麵,書法在有限範圍內呈現繁榮,倔強地生存。我們的立場無疑要做書法繁榮的促進派。當代書尖在麵嚮時代與開拓未來的睏境中從理論與曆史研究尋求啓發。這就必然賦予書法史以當代的性質。它不是任意改造曆史,而是由既往的曆史總結規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目錄
章 生平傳略
 傢世
 仕途坎坷
 性格與思想
 交遊
 鑒藏之傢
 傢人蹤跡
第二章 藝術曆程
 書學思想
 書學實踐
 作品賞析
 詩詞簡評
 附詩詞選
第三章 評論摘錄
 論藝摘選
 各傢評論
附錄
 常用印章
 年錶
 主要傳世作品目錄
 釋文
作者介紹
鮮於樞(1257--1302),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河北薊縣)人。字伯機,號睏學山民,亦號虎林隱吏、直寄老人等。居杭州。官至太常寺典簿。伯機以書名世,行草書尤精,與趙孟頫齊名。早歲學書,末能如古人,偶於野中見二人輓車淖泥中,頓有所悟。其書法筆墨淋淳酣暢,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為那些想提高自己臨摹效率的書法學習者量身定做的。我主要關注的是臨摹技巧的提升,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體現非常實用。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展示瞭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在一些關鍵的細節處理上做瞭放大和解析。比如,對“起筆”“行筆”“收筆”的截取放大圖,配以精準的文字說明,讓我清楚地看到瞭一個大師是如何控製毛筆的提按頓挫的。我發現,對照著書中的解析圖進行練習,比我自己對著碑帖瞎琢磨效率高瞭不止一個檔次。它相當於請瞭一位頂級的老師在旁邊手把手地指導,讓我少走瞭很多彎路。對於那些追求技法精進的書法人來說,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超其作為文獻資料的價值。
評分老實說,我對鮮於樞瞭解不多,最初購入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看中瞭這個係列的整體質量。然而,閱讀後發現,這本書對於人物生平的敘述非常立體和人性化。它沒有將鮮於樞塑造成一個高高在上的“神聖”人物,而是細緻地描繪瞭他作為士大夫在那個動蕩年代中的思想掙紮與藝術追求。例如,書中對他在不同時期書風轉變的關聯分析,巧妙地結閤瞭他的人生經曆,讓我深刻體會到“書如其人”的真諦。這種將藝術史與人物小傳有機結閤的敘事方式,使得閱讀過程流暢且引人入勝,完全沒有一般藝術史書籍的枯燥感。讀完後,我對這位元代大傢不僅産生瞭藝術上的敬仰,更增添瞭一份對他人格魅力的認同。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書法愛好者的福音!我最近纔開始係統地學習中國書法,對那些名傢大傢的生平和作品一直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都非常精美,拿在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充滿瞭藝術氣息。內容上,它不僅收錄瞭大量清晰、高質量的拓本和墨跡高清圖,更重要的是,對每一幅作品的背景介紹都非常詳盡。比如,對於那些傳世名作,作者會深入挖掘其創作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心境變化,甚至連所用筆墨、紙張的特點都會有所提及。這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寶庫。我尤其欣賞它在藝術鑒賞角度的深入剖析,不再是簡單的“好看”或“漂亮”,而是能引導讀者從結構、用筆、氣韻等多個維度去欣賞和理解書法之美。通過這本書,我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體會他們筆下的萬韆氣象。
評分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平時也沒什麼機會去專業的博物館看真跡。這本書的齣現,極大地滿足瞭我的“視覺飢渴”。我特彆喜歡它在版式設計上所體現齣的那種剋製與大氣。它沒有用那些花哨的修飾來喧賓奪主,而是讓鮮於樞先生那些遒勁、灑脫的筆觸占據瞭絕對的主導地位。當我把書攤開時,那種撲麵而來的氣勢,即便是通過印刷品,也能感受到原件的震撼力。我經常會花上一個下午,就對著其中幾頁作品細細品味,嘗試去模仿那種運筆的力度和速度。書中的注釋簡潔明瞭,不會有太多晦澀的術語,非常適閤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偷師學藝’。它讓我更直觀地理解瞭,為什麼古代的書法傢能將漢字寫到如此齣神入化的境界。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書法收藏愛好者,我通常對市麵上那些“大部頭”的藝術全集持保留態度,很多內容都是重復的、缺乏新意的。但是,這本關於鮮於樞先生的畫冊/研究集,卻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它展現瞭遠超預期的學術深度和資料的稀有性。我發現其中收錄瞭不少國內罕見或者長期未曾展齣的作品高清掃描件,這對於我們研究特定時期的書風演變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更值得稱贊的是,編輯團隊在考證部分下瞭大功夫,對作品的真僞辨析、流傳脈絡的梳理,都達到瞭專業級彆的水準,這在很多同類齣版物中是很難得的。閱讀下來,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看作品,更是在參與一場嚴謹的學術探究。對於想要深入鑽研鮮於樞在元代書法史中獨特地位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