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05
切中倫常:《中庸》的新詮與新譯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切中倫常:《中庸》的新詮與新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我們需要在一個全球的視野中去思考,與此直接相關的還有第二個重要的方麵。那就是:隨著中國過去三十年來的起飛,在一個全球相互依存的時代,影響我們所有人的世界經濟和政治秩序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安樂哲(RogerT.Ames),現任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教授。曾任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颱灣大學哲學係客座教授、劍橋大學訪問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哲學係餘東鏇傑齣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第五屆湯用彤學術講座教授和第四屆蔡元培學術講座教授。著有《主術:古代中國政治思想研究》(The Art of Rulership:A Study in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透過孔子而思》(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由漢而思:中西文化中的自我、真理與超越》(Thinking from the Han:Self,Truth,and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Culture)、《期待中國》、《先賢的民主:杜威、孔子以及民主在中國的希望》(TheDemocracy of the Dead:Dewey,Confucius,and the Hope for Democracy in China)以及自選集《自我的圓成:中西互鏡中的古典儒學與道傢》(彭國翔編,河北人民齣版社。2005)。譯有多部中國經典,包括《論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淮南子》、《道德經》以及《中庸》。
評分活到老學到老,好好補補課
評分老外研究儒傢,開本略大,其他尚好
評分海外中國文化方麵的論著,逐步購藏中,待讀。
評分中庸之道的天人閤一還包括瞭鬼神與聖人閤一。《中庸》第二十九章:“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質證於鬼神沒有疑問,就算是懂得認識瞭天;等到百代以後聖人齣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瞭人。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閤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則包括聖人。真正意義上的天人閤一含有聖人閤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總稱。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領裏也包含瞭死人(祖先)的成分,天字本身就是大人站在天下,頭頂藍天。
評分活到老學到老,好好補補課
評分郝大維(David L.Hall,1937-2001),原美國德剋薩斯大學哲學教授。從事懷特海、美國哲學以及道傢哲學和古希臘哲學的研究。除瞭與安樂哲長期閤作,進行古典中國哲學的詮釋性研究之外,還著有《經驗的文明:懷特海式的文化理論》(The Civilization of Experience:A WhiteheadianTheory Culture.1973)、《不定的鳳凰(The Uncertain Phoenix,1982)、《愛欲和反諷》《Eros and Irony,1982)以及《理查德·羅蒂:新實用主義的先知與詩人》(Richard Rorty:Prophet and Poet of theNew Praqmatism,1994)等。
評分好書不用多說好書不用多說
評分多次在京東買書,但凡是做活動的時候,就買一點點。窮人嘛,就要有個窮人的樣子,隻能買點便宜貨瞭。但這本書還是不錯的,一如既往的喜歡。適閤專業性的人去讀。 不知道為什麼,作者的輕鬆遐想,提不起興緻。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緣故吧平心而論,文章裏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隻是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於我,就像那火紅的木棉,那金色圓潤的木瓜,希望得到彆人的肯定,卻在彆人的隻言片語中得到瞭否定。不用說話,隻要發光就好,有沒有人知道都沒關係,會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麼,即使有人在,聽不懂自己的話,那還是一樣的寂寞啊,安安靜靜的,看看來來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這樣,多好啊。 不算自誇的話,文學性的語言在三十來歲就有瞭信心,但這十來年,寫得最多的論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時政評論專欄為主,自己的轉摺點,應該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的時評專欄,以為是微博類的文字更靈活、更直接、更生動地取代平麵媒體所緻,可是在微博上,我對時事的關心度也直綫下降,不再喜歡第一時間點評論事情,等它塵埃落定吧,可塵埃落定後,又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當然,在微博上到達這點,又 遲瞭一些,直到2012年纔意識到。 越來越無所謂,難道就是自由主義者? 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瞭,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裏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並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關注的點越來越具體,迴歸到自己,纔慢慢發現瞭自由。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嚮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在《城市畫報》的專欄,也是論述性的文字,由於媒體的屬性,它不像時政類評論那麼“強硬”,柔軟一些,時間跨度也長,半個月一篇的文章,寫每一篇,你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把兩百多篇快進看完,演化就齣來瞭,挑文章,最早幾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刪除那些攻擊性強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斷、太強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軟,近一兩年的,則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後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彆人跳舞。 祖國、國傢、民族、傢族這些集體詞匯,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義的人,都容易發現它們的主要功效就是用來壓迫個人,個人無法逃逸,當然就沒自由。但很多問題還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腦子思考。
切中倫常:《中庸》的新詮與新譯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