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历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作出的极大贡献。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司马迁欲以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迹;“表”简要记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件,是全书叙事的脉络和重要补充;“书”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及现状,类似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世家”除《陈涉世家》外,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亦有叙述靠前和国外少数民族历史的列传。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出于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而非严格的历史考据。我更看重的是《史记》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那些气势磅礴的叙事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套选读本在文学性的保留上做得尤为出色。编者似乎保留了大部分司马迁标志性的排比句式和对仗工整的描述,使得你在阅读那些经典段落时,仍然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史诗感和悲壮气息。即便是经过了现代文字的润饰和注释,那种“史家笔法”的精髓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让我意识到,阅读古典名著,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一种审美体验。这套书成功地让我体会到了司马迁是如何将历史的冰冷与文学的火热完美熔铸于一炉的,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细节来看,这绝对是出版社下了大工夫的作品。上下两册的设计也非常合理,使得携带和阅读都十分方便,不像有些厚重的古籍,捧在手里就让人望而生畏。内页的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即便是反复翻阅查找注释,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编注团队在注释的处理上,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点到为止,既解决了阅读障碍,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司马迁的原文魅力。我对比了几本其他的《史记》读本,感觉这套选读本的注释是最为精炼且有针对性的。它不是一股脑地把所有可能遇到的知识点都塞给你,而是专注于那些真正影响理解核心情节的关键点进行阐释,这种克制的专业态度,非常难得。对于正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或者历史的大学生来说,这本书简直是课堂学习之外最好的辅助材料。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住了。那些泛黄的纸张,仿佛真的能带你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古代。作为一名业余的中国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心向往之,但原著的文言文对我来说实在有些晦涩难懂。这套选读本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编注者在选篇上可谓是用心良苦,既保留了司马迁叙事的精髓和文学的魅力,又通过详尽的注释,将那些拗口的词汇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一一梳理清楚。特别是对一些关键人物的生平、重大事件的起因经过,都有非常到位和深入的解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历史的厚重与趣味。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感,更像是在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那些英雄豪杰的悲欢离合。每次合上书卷,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金戈铁马、权谋斗争的画面,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太棒了!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本来对这种“选本”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断章取义,损害原著的完整性和艺术性。然而,这套书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划的导读手册,而非简单的删节本。编者似乎深谙如何引导读者进入司马迁的宏大叙事结构之中。我特别喜欢它对人物性格的侧写和对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这一点比很多纯粹的学术研究著作都要直观和有效。比如阅读到关于刺客列传的部分时,那些紧张的氛围、决绝的抉择,通过现代汉语的辅助解读,一下子就变得鲜活起来,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个体。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搭建了一座现代读者与古代经典之间的坚实桥梁,让晦涩的历史典籍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却丝毫未牺牲其应有的历史深度和人文光辉。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普及”与“专业”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需求融为一体。对于初次接触《史记》的读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友好且可靠的入门路径,让你在不被海量信息压垮的前提下,快速领略到中国史学的源头活水;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编注者提供的细致入微的考证和背景补充,又能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我尤其欣赏它对“异闻”和地方志等内容的处理,往往会通过侧边栏或者脚注的形式给出简要说明,避免了正文的冗长,却又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常置案头的工具书和文学读物,它不仅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更让我对司马迁这位伟大的史学家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和文学抱有好奇心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