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红楼小讲》是周汝昌先生为广大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一部名作。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蒙作者慨允,本次得由中华书局再版,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二〇〇〇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深入浅出,不枝不蔓,辞采焕然,娓娓有致,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堪称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不错入门读物。我们特为本书选配经典红楼插图四十余幅,其中二十幅彩绘插图,更令全书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应读者要求,本次新版为布面精装本。 周汝昌 著;周伦玲 整理 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历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小讲”式的解读抱有一种保留态度,总担心会流于表面化或过度阐释。然而,实际阅读下来,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它并非简单的故事复述,更像是一场关于文化背景、人物动机和社会风俗的深度剖析课。编者对于原著中蕴含的礼仪规范、诗词歌赋的典故,以及贵族阶层的生活细节,都有着非常扎实的功底。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浪漫想象中。比如,对于府中各种节庆仪式的描述,那种繁复而讲究的规矩,通过这部“小讲”的梳理,变得清晰明了,让人不禁感叹古代社会对仪式感的极致追求。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探索和理解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学术价值和趣味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复古韵味的插图,细腻入微,仿佛能透过纸面触摸到那个时代的风华。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种厚重的质感吸引住了,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富有韧性,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适,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尤其是那些彩绘插图,每一幅都像是独立的艺术品,画风典雅,人物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将原著中那些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为阅读增添了极大的美学享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对于喜爱精装本和经典艺术风格的读者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体验。无论是作为个人藏书还是馈赠亲友,这样的版本都显得格外有品位和诚意。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侧重点处理得非常精妙,它没有试图面面俱到,而是精准地抓住了那些最能体现原著精髓和时代特色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我尤其欣赏它在人物性格剖析上的细致入微。比如,对于某些配角的命运和性格转折点的探讨,往往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人对那些原本模糊的形象产生深刻的共鸣和理解。它并非简单地赞美或批判,而是站在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高度,去审视每一个角色的悲欢离合,理解他们在时代洪流下的无奈与挣扎。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整个故事群像的认知,也让我对古典文学中复杂的人性描写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读完合上书本时,脑海中留下的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那些鲜活、复杂的人物群像在历史背景下的剪影,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每次拿起这本书,我都会被那种独特的叙事节奏所吸引,它不像传统长篇那样铺陈冗长,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精炼、更具节奏感的叙事手法。每一个章节的布局都非常紧凑,重点突出,仿佛是把精华部分提炼出来,用一种更适合现代人快节奏思维的方式重新组织。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厚重的题材变得轻盈而富有活力,即使是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并沉浸其中。作者似乎深谙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悬念或者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到下一页探个究竟。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技巧,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愉悦,它既满足了深度思考的需求,又照顾到了便捷阅读的诉求,完美地平衡了文学性和可读性。
评分我向来对经典文学抱着敬畏之心,但阅读体验往往受限于翻译的优劣和注释的详尽程度。这次尝试阅读的这本,在文字处理上无疑是下足了功夫。它并没有用过于晦涩的古文来阻碍现代读者的理解,而是用一种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不失流畅易读性的语言进行阐述,使得那些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社会哲理得以更清晰地呈现。每每读到一个关键情节,我都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间流淌出的那份细腻与深沉,那种对于世事人情的洞察力,即便是隔着几百年的光阴,依然能强烈地震撼人心。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在关键处的一些旁注和引申解读,恰到好处地点亮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让整体的阅读层次一下子丰富了起来,仿佛有位博学的导游在身旁,耐心指引你欣赏每一个角落的精妙之处。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却又保持了对原作精神的忠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