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世说新语(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 作者 | 沈海波注 |
| 定价 | 20.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13235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150000 | 页码 | 319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我国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该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整体选材和编排逻辑,显示出一种非常成熟的编辑思路。它并非简单地将所有篇章罗列,而是似乎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归类,让阅读的连贯性和主题的聚焦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某些关键人物或话题上做了横向的串联,这使得原本看似零散的笔记体片段,组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群像图,有助于读者构建起对那个时代社会网络的基本认知。比如,关于“竹林七贤”的几则轶事,在不同篇章中被巧妙地穿插对比,展现了他们性格的多面性。这种组织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的系统性,避免了传统读本中常见的“串珠式”的松散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那种微微泛黄的色调,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阅读。封面设计得很有韵味,既有古典美,又不失现代的简洁大气,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件赏心悦目的收藏品。更值得称赞的是字体选择,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疲劳。对于我这种对实体书有执念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每一页的触感,每一处的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的尊重和对读者的用心。这种对物理形态的精雕细琢,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无与伦比的仪式感,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注释系统做得非常扎实,简直是初学者的福音,但同时又不至于让老读者感到啰嗦。作者的解读深入浅出,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典故和人物背景,都能提供清晰、精准的背景资料,让你在理解故事的表层意思之外,还能洞察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貌。我特别欣赏其中一些对当时士人群体精神状态的剖析,那种对魏晋风度的精准捕捉,比许多枯燥的史书要生动得多。它不仅仅是在翻译文字,更是在重构那个时代的氛围,让你感觉自己就像是那个时代里的一位旁观者,亲耳聆听那些名士们的机锋与洒脱。这种将学术研究与通俗易懂完美结合的能力,是很多“升级版”读物常常遗漏的关键点,但这本书拿捏得恰到好处。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一本经典重述的作品,它的语言风格把握得非常巧妙,既保留了原著那种典雅含蓄的韵味,又用现代的白话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梳理,确保了流畅性。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更加直译的版本,读起来常常需要频繁查阅注释,体验不佳。而这本则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向导,在你快要迷失于古语的丛林时,适时地伸出手,轻巧地将你引向正确的方向。它没有过多地做现代化的“改造”,而是努力去贴近原文的语境和语感,这使得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力,这对于想要提升文学素养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相较于市面上许多追求“快餐式”普及的读物,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慢工出细活”。它不急于让你在短时间内读完,而是鼓励你停下来,去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和哲学思辨。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挖掘出了以前被忽略的细节。那些看似随性的言谈举止背后,其实都蕴含着对生命、对权力、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这种经得起反复品味的特质,才是一部“经典”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智慧与精神困境,对于现代社会中面临压力和选择的我们,依然有着极强的启发意义,让人在笑谈古人时,反思自身的处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