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齐家之道 中华国学大讲堂古文典故 申圣云著

正版现货 齐家之道 中华国学大讲堂古文典故 申圣云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申圣云 著,申圣云 编
图书标签:
  • 齐家之道
  • 中华国学
  • 古文典故
  • 申圣云
  • 传统文化
  • 家庭生活
  • 修身养性
  • 国学经典
  • 文化典籍
  • 现货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云唱蓝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18411
商品编码:10740768925
包装:塑封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家风决定着家庭成员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如果家风不正,就容易滋生腐败恶习,出现各种问题。家事不是小事,党员干部对于家人身上的苗头性问题,要早教育、早制止、早纠正,以防发生问题时措手不及,酿成大祸。党员干部还应该以身作则、以家为圆心,将谦虚谨慎、尊老敬贤、奉公守法、乐于奉献、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等正能量传递到社会上,不仅要让家庭成员得到进步,更要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满意,对得起自己的党员身份。

第一章训诫/001

良好的家教是良好家风的前提,古代很多“家训”和“戒条”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家教第一课就是要教育家庭成员知法、守法,正身、修身,同时也不能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有所懈怠,要勤俭仁孝,善学重教。

一◎守法——人能胜乎天者,法也/003

二◎勤俭——俭以养德/007

三◎重教——盛年不重来/011

四◎廉耻——廉不蔽恶,耻不从枉/014

五◎仁孝——百善孝为先/017

六◎宽厚——宽则得众/019

七◎修睦——和为贵/022

八◎正身——其身正,不令而行/026


第二章教养/029

身边人的教养由党员干部的行为决定,党员干部应对身边人约束到位,使他们谦恭有志,知足守礼。同时,领导干部必须遵循基本的回避原则和廉政要求,遵守国家法律和党内纪律,真正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相得益彰。

九◎劝学——学不可以已/031

一〇◎循矩——无规矩不成方圆/034

一一◎恭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038

一二◎养志——有志者事竟成/041

一三◎思齐——见贤思齐/045

一四◎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048

一五◎礼让——有礼则安,无礼则危/051

一六◎身教——以身教者从/054


第三章赡亲/057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考察党员干部是否尊老敬老,是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的,可以用作评判其是否有“德”的标准。另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而是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

一七◎顺意——乐其心不违其志/059

一八◎敬重——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062

一九◎遵诲——父母命,行勿懒/065

二〇◎持恒——大孝终身慕父母/069

二一◎分忧——仁之实,事亲是也/072

二二◎勿烦——劳苦莫教爹娘受/074

二三◎饱暖——薄父母,不成人子/077

二四◎及时——子欲养而亲不待/080


第四章夫妻/083

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等身边人,认真而自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正确使用权力,因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它当作自己和家庭成员牟取私利的手段。

二五◎互爱——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085

二六◎互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088

二七◎互助——贤妇令夫贵/091

二八◎互省——妇不贤,则无以事夫/094

二九◎避嫌——妻贵于室/097

三〇◎互重——糟糠之妻不下堂/100

三一◎互敬——唇齿相依关共运/103

三二◎互励——君子以自强不息/106


第五章友悌/109

党员干部应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善于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尤其要从身边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兄友弟恭,互帮互助。

三三◎同心——内睦者,家道昌/111

三四◎诚待——内不欺己,外不欺人/114

三五◎谦恭——谦恭者无争/118

三六◎扶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22

三七◎矫误——兄弟相师友/125

三八◎榜样——以身教者从/129

三九◎敦睦——兄弟敦和睦/133

四〇◎帮衬——亲爱之而已矣/136


第六章修德/139

“德”是驾驭和行使权力的基础,也是权力得以实现的基础,更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从政底线。有德才有权,党员干部无论是在自我修养还是在治家治国方面,都应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四一◎遵纪——万物莫不有规矩/141

四二◎奉法——奉公如法则上下平/145

四三◎举贤——知贤不能亲,难为人上人/148

四四◎止佞——亲贤臣,远小人/152

四五◎倡朴——本资民用反为殃/155

四六◎明辨——慧眼善识人/158

四七◎谦逊——满招损,谦受益/161

四八◎自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64


第七章交友/167

交友并非小事,党员干部交友尤其要慎重,这是对党员干部人格和党性的考验。党员干部时刻面临着各种考验,必须自觉地审视自己的社交圈,有原则地与人交往,防患于未然,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四九◎慎择——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69

五〇◎近贤——近朱者赤/173

五一◎真诚——人无信不立/176

五二◎勿匿——行正大之言/179

五三◎解仇——冤家宜解不宜结/182

五四◎不争——士有三不斗/185

五五◎纳谏——从善如流/188

五六◎和合——君子和而不同/191


第八章处世/195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员干部除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还必须对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工作人员等给予一定的约束和引导,使其走上为人处世的正确道路,防止其利用党员干部的权力和身份牟取非法利益。

五七◎宽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97

五八◎顺时——得时者昌/200

五九◎脱俗——能脱俗便是奇/203

六〇◎忠义——位卑未敢忘忧国/206

六一◎惟德——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208

六二◎少疑——风不可系,影不可捕/211

六三◎自处——人皆可以为尧舜/215

六四◎自强——君子敬其在己者/218


第九章家计/221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应该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进而塑造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党员干部对于家庭的经营要三思而行,谨慎为之,勤俭轻利,彰显正能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五◎有度——非礼勿动/223

六六◎节俭——成由勤俭败由奢/226

六七◎崇勤——吹尽黄沙始到金/230

六八◎远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233

六九◎患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37

七〇◎节制——一积一散谓之道/240

七一◎轻利——不为五斗米折腰/243

七二◎兼济——达则兼济天下/246


第十章风气/249

党员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大处要守得住,小事上不轻忽,既要自己做得好,又要对家属、下属等身边人严格要求,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净化身边环境,做到风清气正。

七三◎朴质——不如人,勿生戚/251

七四◎求简——衣取蔽寒,食取充腹/254

七五◎静思——静坐常思己过/257

七六◎威仪——以信取威则实/260

七七◎平心——心虚则性现/263

七八◎取信——以折中取信/266

七九◎熟虑——谋定而后动/269

八〇◎戒急——戒急用忍/273

书分为十章,分别阐述古代齐家之道中的训诫、赡亲、夫妻、友悌、家计等十个方面,注重从《论语》《礼记》《孝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典籍中选取有关齐家之道的经典论述,同时大量引用古今经典案例,以期为党员干部提供治家方面的镜鉴。



《齐家之道》:安身立命,家国天下的智慧之光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探索幸福的根源。许多人将目光投向远方,寻求宏大的哲学理论,却常常忽略了最贴近我们生活、最影响我们心灵的基石——家庭。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归宿;家庭,是文明的摇篮,也是社会的缩影。如何才能经营好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如何才能在家庭中实现个人的成长与价值?如何才能让家庭成为抵御人生风雨的港湾,甚至是传承家风、教化子女、贡献社会的起点? 申圣云先生的《齐家之道》,正是这样一部拨开迷雾、指引方向的智慧之作。它并非冰冷的学术论述,而是融汇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智慧,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家”的真谛,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实现“齐”的理想境界。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家庭管理的指南,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安身立命、修身养性的深刻启示录。 一、 何为“齐家”? 远不止于表面和谐 “齐家”二字,出自《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字,犹如一条层层递进的上升通道,指引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理想发展路径。其中,“齐家”是“修身”的自然延伸,也是“治国”的必要前提。然而,现实中的“齐家”,常常被误读为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或者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富足。申圣云先生在《齐家之道》中,却为我们展现了“齐家”更为深邃的内涵。 “齐”,不仅仅是整齐划一,更是和谐有序,是各司其职,是充满爱与理解。它涵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维系、沟通模式、责任分担、品德传承等方方面面。一个“齐”的家庭,并非没有矛盾,而是懂得如何化解矛盾;并非没有分歧,而是懂得如何在尊重中寻求共识;并非没有挑战,而是懂得如何携手共同应对。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命力。 申圣云先生通过对历代贤哲思想的梳理与解读,尤其是对儒家“孝悌”、“仁爱”、“礼义”等核心概念在家庭实践中的应用,深刻阐释了“齐家”的根本在于“修身”。“修身”是“齐家”的基石,没有个人的品德修养,没有内心的平和宁静,又何谈“齐”一个家庭?只有当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作为家庭“灵魂人物”的父母,能够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为家庭的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父母之道: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在《齐家之道》中,父母的角色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文化的首要塑造者。申圣云先生强调,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教,不如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让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和成长。 书中探讨了“孝”与“慈”的辩证统一。孝道,是对父母的敬重与奉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孝道并非愚孝,而是建立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而“慈”,则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与关怀。真正的慈爱,不是溺爱,而是懂得适时放手,鼓励子女独立自主;不是过度保护,而是引导子女勇于面对挑战。 申圣云先生还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他提倡倾听、理解、尊重,鼓励父母与子女建立平等对话的模式,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这种开放、坦诚的沟通,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化解不必要的误会,让家庭充满温情与信任。 此外,书中也触及了如何培养子女的独立性、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申圣云先生认为,培养孩子的品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持续的关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懂得感恩,明白是非,这样才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夫妻之道:同舟共济,相濡以沫 家庭的稳定,离不开夫妻关系的和谐。夫妻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共同面对人生风雨的伙伴。申圣云先生在《齐家之道》中,对夫妻相处之道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强调,夫妻关系,是建立在爱情、友情、亲情之上的多元情感融合。 书中阐述了“相敬如宾”的现实意义。在家庭生活中,由于长期的朝夕相处,夫妻之间容易产生疏忽与懈怠。而“相敬如宾”,并非做作,而是时刻保持对彼此的尊重与欣赏,不因熟悉而轻慢,不因琐碎而厌倦。这种尊重,体现在对对方的意见的重视,对对方付出的感激,以及对对方人格的珍视。 申圣云先生也强调了夫妻之间的“同舟共济”。人生之路,充满了起伏与挑战,夫妻二人,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在困难面前,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在顺境之中,共享喜悦,共同成长。这种共同进退、患难与共的精神,是维系夫妻感情、巩固家庭根基的关键。 书中还涉及了如何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与分歧。申圣云先生提倡以沟通和理解来化解冲突,而非指责与抱怨。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他也提醒读者,在处理矛盾时,要着眼于长远,顾全大局,不让小小的争执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 四、 家风家训:传承文明,立德树人 “家风”二字,承载着一个家族的精神基因,是世代相传的品德与智慧。《齐家之道》深入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精髓,并将其与现代家庭教育相结合。申圣云先生认为,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塑造个体的品德,甚至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书中探讨了如何建立和传承积极的家风。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诲,更重要的是通过家长的行为去示范,通过家庭的制度去约束,通过家庭的活动去强化。例如,鼓励家庭成员阅读经典,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诚信为本,言行一致;弘扬勤俭节约,知足常乐;提倡互助友爱,懂得感恩。这些,都是构成良好家风的重要元素。 申圣云先生还强调了家训的重要性。家训,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能够为家庭成员提供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这些家训,往往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是指导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身处世的宝贵财富。 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齐家”的智慧。从古圣先贤的典故,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申圣云先生用他深厚的学养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温馨动人的家庭画卷。 五、 结语:回归初心,安顿身心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迷失。当我们疲惫于外界的喧嚣,不如回归家庭,从“齐家”之道中汲取力量。申圣云先生的《齐家之道》,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通往幸福与和谐的道路。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家庭的和睦;真正的成功,在于个人的成长与家庭的圆满。 读罢此书,你会发现,“齐家”并非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升华的过程。它关乎我们如何与至亲至爱之人相处,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如何为子女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让家庭成为抵御风雨、安顿身心的港湾。 《齐家之道》,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传世之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家庭,更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安身立命的智慧,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最终“治国、平天下”的宏图,也必将因此而拥有更加坚实的根基。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一份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承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般“国学普及读物”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上,而是深挖了那些典故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辨和处世智慧。比如,它对某个古代人物决策的分析,并非简单的“对”与“错”,而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道德准则乃至人性弱点等多个维度进行交叉审视,这种多角度的审视令人耳目一新。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与古人的灵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汲取处理当代复杂人际关系和个人困境的灵感。它的思想的穿透力很强,能让人在读完一个典故后,安静地沉思许久,反思自身行为的逻辑,这种内省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学术堆砌方式,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娓娓道来。我注意到作者在引入每一个典故时,都会先给出一个非常生活化、易于理解的现代语境切入点,这样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接着,才深入到古文原文的解析,那翻译和注释部分做得极其精准,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保证了现代人能准确领会其深层含义。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多重含义的词汇,作者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用对比和举例的方式,让“一词多义”不再是阅读的障碍,而是探索的乐趣。这种编排方式,让学习过程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巧妙地融合了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流畅性。在阐述观点时,它用词精准,句式结构严谨,让人感到非常信服;但在描述历史场景或人物心境时,笔锋又变得极其细腻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我特别喜欢它在行文中穿插的那些富有节奏感的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古典美学的韵律感。这种恰到好处的文采驾驭,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愉悦的音韵体验,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整体感觉就像是在听一场高水平的古典音乐会,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段落)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评分

从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来看,这本书的体系感极强,它并非是零散典故的简单罗列,而是建立了一个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融会贯通”的概念,每当讲到一个新的典故时,都会巧妙地将其与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概念或人物进行关联,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的留存率,因为新的信息总能找到旧的信息作为锚点。对于想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可靠的底层框架。它教会我的不只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对事物本质的探究,才是真正的国学精髓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封面那种典雅又不失厚重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感觉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速食读物。纸张的选用也非常讲究,阅读起来触感舒适,而且油墨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繁复的古文字体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在不同光线下会折射出低调而内敛的光芒,这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收藏价值。我把它放在书架上,仅仅是作为摆设,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绝对是那种可以作为传家宝珍藏的书籍,不是那种看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从包装到内页的排版,都能看出出版方对“国学”二字的敬畏与认真,这点非常难能可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