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

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克林 编
图书标签:
  • 黄渤海湿地
  • 迁徙水鸟
  • 鸟类研究
  • 湿地生态
  • 生物多样性
  • 生态保护
  • 鸟类迁徙
  • 渤海湾
  • 黄海
  • 湿地鸟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45123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39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9-01
页数:2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陈克林先生是我们多年的朋友和同事。从1996年初开始,他受命主持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工作,已经10年,在此期间,他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和东亚地区湿地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因于此,陈克林先生和他领导的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在国内外湿地保护方面受到了人们敬重,获得了崇高的声誉是理所当然的。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本专著记载的有关黄渤海湿地的两项国际合作考察,在中国和有关国家都是首次,也是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主持的富成效的两项国际合作。考察不仅广泛地收集了多学科丰富的科学资料,而且分时间、分季节甚至分年度地获得了有关湿地特别是迁徙鸟类的第一手资料,这是非常难得非常可贵的。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将此汇集成册,作为专著出版,不仅是对考察成果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中国和有关国家湿地及迁徙鸟类保护的一项重要贡献。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在开展湿地及迁徙鸟类的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等及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和有关科研教育等工作,都可以本专著中获得有益的参考、借鉴和指导。

目录

序1
序2
前言
致谢
一、综述
黄渤海环境特点
黄渤海海岸湿地
黄渤海生物多样性
黄渤海环境状况
黄渤海海岸湿地开发
黄渤海湿地管理
黄渤海生物多样性保护
黄渤海重要自然保护区
二、重点研究
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概要
1997年黄河三角洲北迁鸻鹬鸟类数量调查
1997年黄河三角洲鸻鹬鸟类生境调查
1997年、1998年黄河三角洲北迁鸻鹬鸟类数量对比调查
1997-1998年黄河三角洲小杓鹬北迁停歇地综合调查
1997-1999年黄河三角洲北迁鸻鹬鸟类调查综合报告
1997年长江口北迁鸻鹬鸟类数量调查
1997年崇明东滩鸻鹬鸟类生境调查
……
2001年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迁鸻鹬鸟类数量调查
2002年渤海湾北迁鸻鹬鸟类数量调查
2004年山东、江苏部分沿海地区北迁鸻鹬鸟类数量调查
2005年江苏、辽宁部分沿海地区北迁鸻鹬鸟类数量调查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份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湿地生态、鸟类行为、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力求详实且不含任何提及原书名的信息: --- 《潮间秘境:全球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变迁与保育》 作者:[此处可填写真实的作者或研究团队名称] 出版社:[此处可填写真实的出版社名称] ISBN:[此处可填写真实的ISBN号] 图书描述: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全球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特别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关键过渡区域的综合性研究专著。它深入剖析了潮间带、河口三角洲及近海滩涂等地貌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的动态响应。全书分为四大核心部分,旨在为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地理学家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海岸带地貌演变与水文动力学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海岸带湿地形成和演替的地质基础与水动力过程。我们首先考察了河流输入、海浪作用、潮汐强弱对泥沙沉积和地貌塑造的影响。书中详细描述了泥炭地、红树林、盐沼和沙滩等不同类型湿地的物理结构特征,并结合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历史地质记录,重构了过去数千年间海岸线变化的轨迹。 特别地,本章对“水文连通性”的概念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和量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河流、近海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效率。通过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我们揭示了人类工程活动(如堤坝修建、围垦造地)如何干扰了区域径流和盐度梯度,进而对湿地生态功能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对某典型河口湾的案例分析表明,上游水库调度对下游滩涂沉积速率的影响,远超当地海浪侵蚀作用。 第二部分: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此部分深入探究了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如剧烈的盐度波动、周期性的淹水与暴露)得以繁衍的特殊生物群落。本书的核心贡献在于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精细分析。我们通过多站点长期监测数据,构建了以蠕虫、双壳类和甲壳类为主的食物网模型。这些生物不仅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和分解者,更是高营养级生物(如特定水鸟)的主要食物来源。 生物的生理适应性是本章的另一重点。书中详述了盐腺分泌机制、渗透压调节以及厌氧呼吸等关键生理过程,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物种能够占据特定生态位。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揭示了其在碳、氮、硫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微生物多样性对湿地维持稳定性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部分: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热点与物种迁移生态学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研究的焦点投向了生命活动的动态层面——生物的迁徙行为。虽然本书不局限于单一物种,但系统性地阐述了全球重要鸟类区(IBA)的概念及其在全球生物地理学中的意义。我们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卫星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多个关键物种的“生命线”。 书中详细分析了数种依赖于海岸带栖息地的涉禽和雁鸭类水鸟的飞行路线、停歇点选择标准以及越冬地的生态压力。我们发现,迁徙物种对栖息地质量的依赖性表现出高度的时间敏感性。例如,特定的鸻鹬类物种必须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补充足够的能量,以确保其能够完成跨越海洋的无停留飞行。任何在关键中途停歇地(Staging Sites)的栖息地退化,都可能导致整个迁徙种群的生存风险急剧增加。 此外,本部分还探讨了物种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错配”现象(Phenological Mismatch)。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昆虫孵化时间提前,依赖于这些昆虫作为食物的幼鸟可能面临食物高峰期与育雏高峰期不一致的困境,从而严重影响繁殖成功率。 第四部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综合管理策略 在认识了地貌、生物和动态过程之后,本书最后一部分转向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量化了海岸带湿地提供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碳汇能力、洪水缓冲、水质净化以及渔业资源供给。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书中估算了湿地退化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管理策略部分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EbM)框架。这要求超越传统的单一物种或单一要素管理,转而考虑整个水陆交错带的复杂相互作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栖息地恢复技术,例如生态护岸工程、盐沼重建中的植被选择原则,以及如何通过构建生态廊道来增强栖息地连通性,以适应物种的未来迁移需求。 结语与展望: 《潮间秘境》致力于将最新的前沿科学发现与迫切的保护需求相结合,为理解和保护这些地球上最活跃、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本书不仅是一份详尽的科学记录,更是一份对未来可持续海岸带管理的行动呼吁。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引人遐想,让我对这片神秘的土地和那些振翅而飞的生命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中国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那些连接陆地与海洋,孕育着无数生命的湿地,更是心生敬畏。黄渤海,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辽阔和深邃,让人不禁联想到广袤的海域、蜿蜒的海岸线,以及那些在潮涨潮落间默默守护着生命的湿地。而迁徙水鸟,这些跨越千山万水的旅者,更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们每一次的迁徙,都承载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规律,每一次的停歇,都将自然的脉搏传递到我们耳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黄渤海湿地的腹地,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聆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去观察水鸟们在滩涂上觅食、休憩的生动场景。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是什么样的独特地理条件造就了如此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又是什么样的力量,牵引着这些水鸟们年复一年地踏上漫长的旅程?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更是一扇通往理解地球生命连接的窗口,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探寻那些未知的答案。

评分

“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这个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这片海域的无限遐想。我曾经在某个纪录片里看到过关于黄渤海冬季景象的片段,那是一种辽阔而寂静的美,海风吹拂着枯黄的芦苇,偶尔有几只海鸥掠过,打破了沉寂。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和那些在其中生息的生命的关注。我一直认为,湿地是地球上最宝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是无数生灵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的天然屏障。黄渤海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滨海湿地,承载着怎样的生命故事?那些迁徙而来的水鸟,它们的到来,又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怎样的活力?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关于黄渤海湿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其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的详细阐述。更希望能了解到,那些远道而来的水鸟,在黄渤海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又如何在这片“加油站”中积蓄力量,继续它们的生命征程。这本书,在我心中,是一次关于生命与土地的深度对话。

评分

“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这个书名,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曾在一个海边小镇短暂居住过,对于潮涨潮落、海风呼啸以及海鸟的鸣叫声有着深刻的印象。黄渤海,在我眼中,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咽喉,是生命得以繁衍生息的温床。湿地,更是如此,它们是如此脆弱,又如此顽强,是无数生命最后的庇护所。迁徙水鸟,这些风雨无阻的旅行者,它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黄渤海湿地的神韵?是否会详细介绍这片湿地的地貌特征、水文环境、植被分布,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着水鸟的生存?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迁徙水鸟的奥秘: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旅途中找到方向?黄渤海湿地又为何成为它们重要的停歇地和补给站?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科学研究的探讨,更是一次对生命韧性与自然和谐的赞颂,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启发,去理解这片土地和这些生命之间的紧密联系。

评分

读到“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广阔的滩涂在晨曦中闪耀着迷人的光泽,成千上万只姿态各异的水鸟,有的展翅高飞,划破宁静的天空,有的低头在泥泞中搜寻着食物,发出此起彼伏的鸣叫。我一直以来都对鸟类行为学和生态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候鸟的迁徙,更是让我着迷。它们究竟是如何在广阔的海洋上辨别方向?又是什么样的内在机制驱使它们进行如此艰辛的长途跋涉?黄渤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滨海湿地,更是候鸟迁徙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和越冬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揭示这一区域湿地的生态特征,包括其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分布以及微生物群落等,从而为理解候鸟在此地生存繁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关于不同种类迁徙水鸟的详细记录,包括它们的繁殖地、迁徙路线、停歇地选择、觅食习性以及越冬地的具体情况。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走进自然、探索生命奥秘的邀约,我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科学认知和更具象化的自然体验。

评分

读到“黄渤海湿地与迁徙水鸟研究”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一本充满生命力的书。我一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与海洋和鸟类相关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黄渤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壮阔和神秘感,它连接着广袤的海洋和陆地,孕育着独特的生态系统。而迁徙水鸟,这些勇敢的旅行者,它们的生命故事总是能触动人心,每一次的迁徙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我非常好奇,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会如何描绘黄渤海湿地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湿地的形成原因、水文特征、土壤类型、植被构成等等,这些看似枯燥的科学元素,在我看来,却是构成生命之源的重要基石。同时,我也很想知道,书中对于迁徙水鸟的研究,会涉及哪些方面?是关于它们的种类、数量、迁徙路线、行为习性,还是它们在黄渤海湿地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邀请函,邀请我走进那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聆听生命跳动的声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