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典藏版:三十六计

连环画典藏版:三十六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洁,周婕 谭磊 著
图书标签:
  • 连环画
  • 三十六计
  • 古典文学
  • 策略
  • 智慧
  • 军事
  • 传统文化
  • 故事
  • 漫画
  • 艺术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马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ISBN:9787511013163
商品编码:10949719040
包装:盒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连环画典藏版:三十六计

:78.00元

作者:刘洁,周婕 谭磊 改编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1013163

字数:22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连环画典藏版:三十六计》是一部专讲军事思想和政治斗争策略的兵书。书中介绍三十六计,共分18册(每册含2计),详细讲述了胜战计、敌战计、攻计、并战计、败战计在实战中的运用,书中多引用宋代以前的战例子和孙武、尉缭子辟语句。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一本难得的经典连环画读物。

目录


01 计 瞒天过海 薛仁贵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孙膑围魏救赵
02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子贡救鲁国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王翦灭楚
03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越王勾践
第六计 声东击西 周亚夫平叛乱
04 第七计 无中生有 张仪妙计骗怀王
第八计 暗度陈仓 韩信智取三秦
05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十计 笑里藏刀 公孙鞅攻打魏国
06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赵氏孤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淝水之战
07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兵败崤山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大泽乡起义
08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石碏平叛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郑庄公平内乱
09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孙万荣之乱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毛遂自荐
10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火烧乌巢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智取南郡
11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计退司马懿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长平之战
12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假道伐虢
13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赵高弄权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齐桓公称霸
14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孙膑装疯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韩信背水之战
15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火牛阵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郑庄公巧取戴城
16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甘露寺刘备召亲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空城计
17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蒋干盗书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专诸和要离
18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王允计杀董卓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鸿门宴

作者介绍


刘洁,传统连环画策划人、出版人,已出版连环画数十部,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是传统连环画传承者,其独到的连环画审视眼光,对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文摘


序言



《兵法韬略:古代军事思想的智慧精粹》 一部深入剖析古代战争艺术与战略哲学的恢弘巨著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古代某几部经典兵书的简单汇编或注解,而是一部立足于历史纵深,旨在系统梳理、深入阐释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脉络与核心内涵的权威著作。我们力求超越单纯的战术层面,直抵古代将帅们在沙场内外所依赖的深层哲学基础与系统性思维框架。 第一部分:思想溯源与哲学基石 本部分将追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源头,探讨其如何深深植根于先秦时期的哲学土壤之中。 一、从“义”到“兵”:早期思想的交融 我们将详细考察周代礼乐制度对早期战争观念的影响,分析“兵者,凶器也”的伦理困境,以及如何逐渐过渡到以“义战”为名的军事合法性构建。重点解析《尚书》、《周易》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如何被早期军事家(如姜太公)转化为对形势变化、攻守转换的深刻洞察。 二、道家与兵家的形神合一 这一章节将深入探讨老庄哲学对兵家思想的渗透与重塑。“不战而屈人之兵”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无为”思想在军事领域实践的精妙演绎。我们将分析“知彼知己”、“致虚极,守静笃”等概念,如何指导将帅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决策过程,强调“势”的营造与“气”的运用,而非单纯的硬碰硬。 三、法家之术:制度、效率与绝对控制 与道家的“柔性”战略形成鲜明对比,法家思想为古代军事组织提供了严密的执行框架。本节着重剖析商鞅变法、申不害、韩非子等人的理论,如何被应用于军纪的建立、物资的调配、以及对将领权力的精确制约。探讨“赏罚分明”背后的效率哲学,以及法家如何看待战争中的“利”与“害”。 第二部分:核心战略体系的构建与演变 本卷聚焦于经典兵学体系的形成,解析几部核心兵书各自的侧重点与体系建构的独到之处。 一、孙武的“形与势”:先胜而后战的系统工程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本书将对其“计”、“谋”、“形”、“势”、“虚实”等核心概念进行细致的解构。我们不仅关注其对作战技巧的描述,更侧重于其对“用间”、“地形”、“五事七计”的系统性评估方法论。重点论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对敌我双方资源、士气、战略位置的全面系统分析,实现对战争进程的绝对掌控。 二、吴起的“全军制胜”:治军与练兵的实践哲学 吴起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军队内部管理的极端重视。我们将探讨“治军如治国”的理念,从士卒的选拔、奖惩的透明化,到与士兵“同食息”的亲和力建设。重点分析其对“先胜而求战”的具象化实践,即如何通过精密的军事训练和严明的军法体系,确保军队在进入实战前已立于不败之地。 三、司马穰苴的《司马法》:礼法与军事的结合 《司马法》代表了周代重“礼”的军事传统。本节探讨其如何将国家大政与军事行动紧密结合,强调“先义后战”的政治正确性。分析其在战略运用上对“慎战”的强调,以及如何通过祭祀、誓师等仪式来凝聚全军的意志力。 第三部分:战术的精细化与环境的融入 战略需要战术的支撑,本部分转向战场环境的利用与具体交战的艺术。 一、地形的语言:山、川、泽、地的军事解读 古代战争极度依赖对地形的理解与利用。本书将根据《军争篇》、《地形篇》的精髓,系统梳理不同地理环境下,军队的行进、布阵、防御与进攻的原则。例如,分析“死地”、“幽塞”、“轻地”等概念对士气和部队机动性的实际影响。 二、奇正相生:兵力部署的动态平衡 “奇正”是战术的核心辩证法。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灵活调配主力(正兵)与偏师(奇兵),并非简单地将奇兵用于侧翼突袭,而是如何通过奇兵的“不测”性,调动敌方的注意力,牵制其战略部署,从而为主力的正面突击创造决定性的战机。 三、信息战的雏形:间谍系统的构建与运用 古代的“用间”是战略决策的生命线。本章将对五间(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的分类及其在不同战略阶段的应用进行详尽的分析,阐明信息获取的成本与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反间计识破敌方的意图,实现战略上的“明察秋毫”。 第四部分:历史语境下的战略应用与反思 军事思想并非静态的教条,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验证、修正和发展的实践学问。 一、从春秋到三国:战略模型的历史演变 通过对春秋时期霸业争夺、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以及三国时期以弱胜强(如赤壁之战)的经典案例分析,考察古代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适应性。重点分析在中央集权加强后,君主对军事指挥权的干预如何影响了经典战略的实施效果。 二、后勤与战略的耦合:战争的经济基础 伟大的军事家无不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本节将探讨古代战争中,漕运、屯田、物资征发等后勤体系的构建,如何成为决定战略纵深和持久战能力的关键因素。分析“兵贵速胜”的背后,是对后勤压力过大的深刻规避。 三、中国军事思想对现代战略思维的启示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背景下,中国古代兵学的价值何在?本书最后将回归对现代读者的指引,强调其在竞争战略、危机管理、非对称作战以及组织文化建设中的普适性价值,引导读者从历史的深处汲取智慧,洞察未来竞争的本质规律。 本书特色: 体系化构建: 从哲学源头到具体战术,构建完整的古代军事思想知识图谱。 文本精准考据: 引用原文,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场景还原,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历史学、哲学、管理学等多重维度,拓宽对兵法的认知边界。 阅读此书,您将获得: 一套理解古代智慧的钥匙,一套洞察复杂局势的分析框架,以及一种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冷静与远见的思维模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兵法秘录:权谋与智慧的交锋》简直是本让人手不释卷的佳作。作者对古代军事思想的理解深刻透彻,不仅仅停留在对战役的复盘上,更是深入挖掘了那些影响历史走向的深层谋略。书中对“势”的运用描绘得尤为精彩,那种无形却又强大到可以扭转乾坤的力量,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心理战的部分,它揭示了战场上人心比武器本身更致命的真相。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审视过去的一切纷争,那些所谓的“奇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可以被逻辑推演的策略集合。它不光是给历史爱好者看的,对于任何想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人来说,这本书里的智慧都是可以直接转化的。它教会你的不是如何去打赢一场仗,而是如何从一开始就占据不败之地。书中的案例分析详实,逻辑链条清晰,即便是对古代战争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很快跟上作者的思路,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精妙之处。装帧设计也很有质感,拿在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让人倍感珍视。

评分

说实话,当我拿起《权谋的逻辑:从易变到不变的思维模型》时,我原本以为它会是另一本老生常谈的谋略解读。然而,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试图从“不变的底层逻辑”出发,来解析那些在不同时代屡试不爽的策略。作者将所有复杂的战术和权术提炼成了几个核心的“逻辑公式”,例如“风险的对冲”、“资源的耦合”等等。这种高度的抽象化处理,使得原本看似复杂的军事行动,变得可以用简洁的数学模型来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时机”的把握,他阐述了为什么有时候“不动”比“妄动”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清晰的判断力。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现代,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帮助读者梳理复杂的因果关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人际交往中的博弈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直觉驱动的反应,而是一套可以被理性分析的系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前瞻性的策略读物,它超越了历史的范畴。

评分

翻开《智圣遗风:策略大师的日常》这本书,首先被它独特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似乎摒弃了传统严肃的学术笔法,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来描绘古代那些顶尖谋士的思维片段。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聚焦于那些关键性的决策瞬间——可能只是一次深夜的密谈,或是一张在棋盘上移动的棋子。这种“去宏大叙事化”的处理,反而让那些复杂的计谋显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具可操作性。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对着某一段话反复咀嚼,思考如果换做是我,在那种信息不对称、压力巨大的环境下,会做出何种选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维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如何看穿表象、如何布局先手、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有效引导的方法论。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哲学读物,而非简单的历史回顾。印刷的字体大小和间距都很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细节之处见真章,看得出出版社对读者的体验非常用心。

评分

我最近沉浸在这本《局中局:决策者的心理博弈》中,这本书的精彩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几乎完全聚焦于“人”的层面,探讨了在极端压力下,决策者是如何进行心理活动的,以及如何利用对手的认知偏差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来佐证古代谋士的经验总结,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丝毫没有生硬的堆砌感。书中对“欺骗的艺术”的剖析尤其精妙,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谎,更是教你如何建立一个足以让人深信不疑的“现实框架”。我发现,许多古代的“反间计”或“疲敌之策”,其核心驱动力都是对人性的精准拿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高风险的谈判桌前,时刻需要警惕信息的真伪,并计算下一步行动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本书的语言充满了张力和画面感,读起来有一种悬疑小说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智慧,最终都会归结于对人心的洞察与驾驭之上。

评分

我刚读完这本《沙场点兵:古今用兵艺术的对比研究》,真是大呼过瘾。这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框架,将古代的经典战例与现代管理学、博弈论的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映射和比较。作者并没有厚古薄今,而是冷静地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制约因素,比如信息传递速度、技术水平等,对策略有效性的影响。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后勤与信息战”那一章,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冲锋陷阵”的刻板印象,强调了看不见的支撑系统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忍不住在脑中进行“即时翻译”,把书中的古代术语转化为现代商业语言,比如“围点打援”对应着供应链管理中的“中心辐射策略”等等。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大量的注释和引文佐证了作者的观点,但其语言风格却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洞察力带来的兴奋感。对于那些既爱历史又对现代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饕餮盛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