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解易经》是一部对儒家经典《易经》进行注译解读、图文并茂的青少年国学读物。全书以王弼的《周易注》为底本,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进行解读。书中插配了近200张与《易经》内容相关的图片,有力地提升了该书的阅读性。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六十四卦的解读,反映了《易经》一书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变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全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图片精美,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经典读物。
乾卦
坤卦
屯卦
蒙卦
需卦
讼卦
师卦
比卦
小畜卦
履卦
泰卦
否卦
同人卦
大有卦
谦卦
豫卦
随卦
蛊卦
临卦
观卦
噬嗑卦
贲卦
剥卦
复卦
无妄卦
大畜卦
颐卦
大过卦
坎卦
离卦
咸卦
恒卦
遁卦
大壮卦
晋卦
明夷卦
家人卦
睽卦
蹇卦
解卦
损卦
益卦
夬卦
姤卦
萃卦
升卦
困卦
井卦
革卦
鼎卦
震卦
艮卦
渐卦
归妹卦
丰卦
旅卦
巽卦
兑卦
涣卦
节卦
中孚卦
小过卦
既济卦
未济卦
乾卦
乾卦在自然中象征天,为圜;在人伦中象征父、君;在人体部位中象征首,就是大脑;在动物之中象征龙、马;另外还象征雾、金、冰,还可表示万物的颜色,即大赤,就是大红大紫的那种赤,还有寒冷的寒等象征。
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元亨利贞”四个字系于卦之下,谓之卦辞。“元”的意思可以解释成开始、创始、初始。“亨”,古代的“亨”字与“享”字是相通的。享是指祭祀,是指供奉天、供奉先祖时献上供品。“利”,即为收获,有利。“贞”就是占卜之用,古时的卜实际上是观察天象,观察时间,预测方位,当然也预测事情。贞的引申意是“正”字,正就是立,正立、成立、建立。乾卦卦辞的“元亨利贞”四字表面上没有取象,用的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从乾卦的彖传可以看出,乾卦取象于天,但不是取象于天的形体,而是取象于天的性质。天的性质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健,乾就是健。健是什么?健是天体有规律地运转,永不停息,什么力量都不能阻止它,改变它。卦辞用“元亨利贞”四个字释健之义,“元亨利贞”就是健。合言之是健,分言之是元亨利贞。所以乾卦的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本质特点是健。健是乾之德,乾就是健,故“大象”以卦德替卦名,而称“天行健”。健是运行不息的意思。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故云“天行健”。君子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强不息。君子与天共一乾德,故能自强,无须外力而自我前行。息是止,不息,即不停止。概括起来,“元亨利贞”四个字讲的就是事物由开始出现到逐渐壮大的过程,从社会人生角度来说就是开始创业、逐渐亨通、利己利人、壮大巩固。这一过程与天生万物的过程是息息相通的,由个人而推演到社会国家及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外乎此。只要有天的刚健的精神,个人的发展才会从无到有,发扬光大。对于个人来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亦必须具备自强不息、生生不止的特质,只有这样,人生事业才能由创业而亨通而利己利人而壮大巩固。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为什么称初九呢?因为“初”为本卦中的开始一爻,也是 下的一个爻位。虽然为阳爻,根据重卦规则,初、二爻为地道,三、四爻为人道,五、上爻为天道。“九”,是阳爻的名称,所以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但身居下位,也得遵守规则,暂时将阳气潜藏于下。爻辞指出,本爻的结果是“勿用”,深层意义上“勿用”不是不用,而是暂时不用;不是不行动,而是暂时不行动;不是不为,而是时机成熟了大有作为。因为尚在初九阶段,即社会的底层,时机尚不成熟,自己力量的积累尚不厚实,阳气尚未充盈,对于这种状态,必须隐忍、潜藏,加强自身的修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厚积薄发,等待时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二称“见龙在田”。“见龙在田”,龙已脱离潜伏状态,出现在地上,到了该发挥作用,有所施行的时候了。“见龙”是把握“现”的时机;“在田”是面对现实,面对大众,崭露头角,初显身手;是先以善行美德施行于众人,利益于社会,然后自然得利于众人。就人事说,九二刚健得中,有大人之象。从爻辞上来说这位有大德之人既已出世,其恩惠必将遍施天下,泽被苍生,天下人都高兴见到他,因此上说“利见大人”。换句话说,到九二爻就好比一个人开始脱离社会底层,依靠自己的修为和德行步入社会,并且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需要再去隐藏自己,潜心修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三,阳爻居阳位,位置得当,但刚得过重。因为这里又是阳位,又是阳爻,刚中有刚,就是刚得过重。“终日乾乾”,终日戒慎恐惧,自强不息。“夕惕若”,即使到了晚上,还是心怀忧惕,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若,语词。厉,危厉。九三在下卦之上,是多凶的危厉之地,本来要有过咎,由于它刚处得正,能够“终日乾乾,夕惕若”,有咎可以转变为无咎。个人发展到这个地步,社会地位也有了,但还没有达到事业的 ,还有许多值得忧虑的地方,因此必须终日勤勤恳恳,时时警惕自己。并且要“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修饰言辞,讲话文雅,以诚待人,以信立业。预知时机已至,即全力以赴,把握机会。知道该终止时,即适可而止。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
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九四是阳爻居阴位,阳刚居于柔中,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九四为上经卦的下位,又接近九五的尊位。尤须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时可进则进,时不可进则退。进退依时而定,故有龙或跃起或在渊之象。“跃”是跳跃。有时身居高位,有时跃入低谷,并不是行为中有什么邪恶所至,而是可上可下,上下可居的一种修为的自在状态。有非常修为的功夫,这也就是非常手段。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把“跃”作为思想境界的飞跃,作为进德修业的功夫。也就是说当人们的事业接近巅峰的时候,恰恰是处在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要想达到“无咎”这个结果,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疑惑中敢于思考,不回避矛盾,也不畏惧矛盾。思想境界有多高,就能跃多高,审时度势,把握有利时机,知进知退,可上可下。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这是阳爻居阳位,又居中位,是典型的中正之位,刚健得中,不偏不倚,纯粹精微,所以称为君位,“九五之尊”一词即来源于此。得此位者,能与见解相合者产生共鸣,与意趣相同者相互吸引。像水那样一往无前;像火那样热情常有,青春常在;处世能使万物感应,决断能使天下归心。以天为本,蓬勃向上;以地为本,向下扎根。务事,先于时又能符合天道法则。办什么事,能赶在时间的前面,而且也会把握机会,不会与机会错过。如后于天时,又能把握天赐良机。换句话说,九五一爻对于个人而言,都是事业和社会地位的巅峰时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位已是本卦中 高位,也是 末位。本卦六个阳爻至此是阳气将消,阴气将长,说明“龙”飞得太高,成了“亢龙”。因为离开了“九五”的尊位,这里所以称“亢龙”,是指只知进,不知退;只知道生,却不明白死;只知道取得,却不知付出。“亢”是过的意思。九五飞龙在天,龙已经到了极高处,到了止进而退的时候,继续前进而不退,便要走向反面,故“有悔”。有了问题,但是能够注意解决;有了过失,但是能改。“亢”是上九的客观境遇,“悔”是上九的主观修养。概括起来,上九一爻所阐述的道理其实就是告诫人们在事业人生达到 的时候,一定要居安思危,否则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局面,知进知退,知存知亡,才是保障事业发展的关键。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乾卦与坤卦都有“用九”与“用六”的断语,这在其他六十二卦中是没有的。这里是“用九”,即用刚。为何用呢?“见群龙无首”,见,即表现、展现。就人事而言,宋代理学家程颐释“无首”为无自为首。意思是说资质刚健的人物不要自认为可以作为领导者,而需要让其他人拥戴自己为领导者。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就在这个“用”字上,善于用刚则不会离开龙群,换句话说要保持刚健自强的状态,不脱离社会群体,不强自出头,始终让自身所在的社会群体表现为“群龙无首”的状态和心态。这样,对于自身而言,才能得到吉祥。
……
人类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在浩如烟海的精神宝库中,大浪淘沙,遗留下来了大量的远古先民的智慧精髓,一次又一次地引起后人的惊叹,也一代又一代地启迪着人们的心智。中国是世界 早产生文明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眼中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古代典籍常常因高深莫测而为其增添神妙的光辉。《易经》即其中之一。
《易经》为儒家经典。六经之中,它因其体例和内容而被特别地列为占卜之书,散发着一股神秘的气息。《易经》在大众眼中之所以神秘,在于它从江湖术士滔滔不绝的颠倒阴阳中透露出宿命的玄机;《易经》在智者眼中之所以神秘,在于其深刻的思辩智慧和朴素的辩证观念。它肯定事物的运动变化永无穷尽,认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它因其直击万事万物根本之理而为各科所援用,正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孔子读《易》而“韦编三绝”;量子物理学家玻扣凉叹几千年前的太极图与他发明的并协(互补)原理颇为吻合,并以太极图为其族徽核心;哲学 捷恩则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易经》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易经》成书,有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等。其 原始文本中,有些文字已无人可识。有研究者发现诸学中不少牵强附会之说。因而,学习《易经》正确的态度就是辩证客观地对待诸说。如此,方能一窥典籍之堂奥,真正达到启迪智慧、传承文明之目的。
我们精心编撰的此本《彩色图解易经》即本此原则而敷演,力求以平实清晰的语言、辩证的论述启发读者,抛却惊世骇俗之论、虚远玄妙之谈,使初入门者踏入恰当的学习途径。抛砖在于引玉,执玉方能真正进入古籍神秘的殿堂。
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所下的功夫,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我指的是那些穿插在文字间的图解部分,它们的设计精妙绝伦,每一个图表、每一个流程示意,都不仅仅是装饰,而是核心内容的视觉化辅助。它们准确地捕捉了文字描述中抽象的概念,并用简洁、直观的图形将其固化下来。例如,在解释某些复杂的卦象组合变化时,如果没有那些清晰的色彩分区和箭头指示,单靠文字描述,我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理解其中的动态过程。然而,通过那些精心绘制的图示,我只需扫一眼,就能立刻把握其核心逻辑。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加速了我的理解速度,也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流畅和享受。可以说,这本书的成功,有一半归功于这种对视觉化教学的极致追求。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强烈感受到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点,更是在培养一种观察世界、解析事物内在联系的思维模式。它教会我的,不是简单地去“背诵”几条卦象的含义,而是去理解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辩证关系是如何在自然万物中体现出来的。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丰富,很多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切入,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下一步可能如何发展”。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记忆。我开始尝试着用这种新的视角去看待我正在处理的一些工作难题,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复杂局面,惊喜地发现,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其适用范围远超我的想象。它像是一副能帮助我看清事物本质的“滤镜”,让原本混沌的局面变得清晰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拿在手里摩挲,就能感受到一丝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书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色彩饱满却不刺眼,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处理,无论是文字的疏密排布,还是关键概念的突出方式,都显示出编者在用户体验上的用心。很多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往往败在晦涩的排版上,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非常亲和,仿佛一位耐心温和的老师在引导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无疑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让原本被认为是“高冷”的学问,变得触手可及。我原本对手中的这本书抱持着一份试试看的心态,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几章的导读,就已经被其整体呈现出的专业性和美感所折服。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愿意收藏并时常翻阅。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类比和现代化的阐述方式,这极大地帮助我跨越了理解上的鸿沟。举个例子,涉及到一些古代的宇宙观和哲学思辨时,作者并没有生硬地堆砌古文,而是结合现代科学的某些基本原理进行类比,使得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理论瞬间具象化了。这种“古为今用”的翻译功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我以前接触过一些易学入门的书籍,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充斥着生僻的注解,让人读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是过于通俗化,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了理论的深度。而这本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保持了传统学问的严谨性,又确保了普通读者能够顺畅地跟进思路。这种兼顾深度与广度的叙事策略,让我对这部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自己不再是站在门外窥视,而是真正开始踏入殿堂,感受其内在的逻辑魅力。
评分与其他侧重于速成或者单一应用领域的国学书籍不同,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完整和扎实。它从最基础的符号意义讲起,逐步深入到更高阶的哲学思辨层面,最后再落脚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闭环。我特别喜欢它在基础概念讲解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厌其烦”的耐心,它确保了读者在进入下一层级学习之前,对前一个知识点已经有了牢固的掌握。这对于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认知框架至关重要。很多入门者往往因为基础不牢固,导致在学习中途产生混乱,最终放弃。而这本书的编排思路,显然是站在初学者的角度精心规划的,保证了学习路径的平滑和有效性。这种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追求,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本简单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