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錢穆先生常望能就新時代之需要,探討舊曆史之真相,故寢饋史籍數十寒暑,求在發明古史實情,期能對當前國內一切問題,有一本源之追溯與較切情實之考查。本書即係以分彆、專門、變化三種眼光治史之所得者。由當時社會思潮之反省齣發,縱論古今,而標識其演變之大勢所在,足資有誌於知人論世、會通國史者之參考。
中國社會演變一中國是不是一個封建社會?這一問題,應該根據曆史事實來解答。中國史上秦以前的所謂“封建”,乃屬一種政治製度,與秦以後的“郡縣製度”相針對。在西洋曆史中古時期有一段所謂Feudalism的時期,Feudalism則並不是一種製度,而是他們的一種社會形態。現在把中國史上“封建”二字來翻譯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瞭名詞糾纏之病。西洋Feudalism之起源,事先並非齣自任何人的計劃與命令,也沒有一種製度上之共同規律。隻因北方蠻族入侵,羅馬政府崩潰,新的政府與法律不及産生,農民和小地主在混亂中無所依賴,各自嚮較強有力者投靠,要求保護;於是在保護者與被保護者間,成立瞭各樣的契約。後來此種契約關係,逐漸擴大,連國傢、國王、皇帝、城市乃至教會,都被捲入。這是一種由一 中國社會演變.下而上的演進。中國曆史上所謂“封建”,究竟始於何時,已難詳考。據傳說,遠從夏、商時已有。古史渺茫,此當由專門古代史傢經過嚴格考據來論定。但我們不妨說,正式的封建製度則始自西周。西周封建,乃由武王、周公兩次東徵,消滅瞭殷王室的統治權,逐步把自己的大批宗室親戚分封各地,以便統製。先由天子分封諸侯,再由諸侯分封卿大夫,逐步擴張。這種演進是由上而下的。西方封建由統一政府之崩潰而起;東方封建則是加強政府統一的一種強有力的新製度。若加進經濟情形來講,周代封建實是一種武裝集團的嚮外墾殖。西周本是一個農耕部族,他們徵服瞭殷朝,遂把他們的近親近族,一批批分送去東方,擇定交通及軍略要衝,圈地築城,長期屯駐;一麵耕墾自給,一麵建立起許多軍事基點。在其相互間,並完成瞭一個包絡黃河流域,乃至南達漢水、淮水,甚至長江北岸的龐大交通網。原有殷代遺下的幾許舊的城郭與農耕區,被包絡在這一個龐大交通網與許多軍事基點之內的,也隻有接受周王朝新定的製度,而成為他們統屬下的侯國瞭。至於在此一兩百個城郭農耕區域之外,當時中國中原大陸還有不少遊牧部落。他們並不專務農業,他們也沒有城郭宮室,還是到處流動遷徙。這些便是當時之所謂“戎狄”。因此西周封建,同時實具兩作用:一是便於對付舊殷王朝之反動。一是防禦四圍遊牧人侵擾。我們若把這一種形勢和進程來比擬西洋史,周代封建實是當時以“軍事”和“政治”相配閤,而又能不斷地動進的一種建國規模。遠之頗像羅馬帝國,近代則似英倫三島之海外殖民。由一個中心嚮外擴展,由上層的政治勢力來控製各地的社會形態。西方中古時期之所謂封建,則由各地散亂的社會漸漸嚮心凝結,在下層的許多封建契約上,逐步建立起政治關係來。由日耳曼諸選侯來公選日耳曼王,再由日耳曼王來充當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又是中西封建恰相顛倒的一個對比。若就社會形態言,周代封建確與西洋中古史上之封建社會有一相似處,厥為同樣顯然有“貴族”與“平民”兩階級存在。然此一形態,並非封建社會之主要特徵。因希臘、羅馬時代,同樣有貴族、平民兩階級,但那時則並非封建社會。即就中國周代與西洋中古之貴族階級作一比較,其間亦有許多不同。西洋中古時代之貴族地主,實際上多是在一塊農田即他的領地上居住,築有一所堡壘,一個像中國後來所謂莊主或土豪的身份而止。他的地位,在當時也隻等如一個寺廟中的方丈或一個市鎮上的鎮長。而中國在春鞦時代所見的諸侯卿大夫,則都是像樣的政治領袖。
……
自序
國傢當動蕩變進之時,其已往曆史,在冥冥中必會發生無限力量,誘導著它的前程,規範著它的旁趨;此乃人類曆史本身無可避免之大例。否則曆史將不成為一種學問,而人類亦根本不會有曆史性之演進。中國近百年來,可謂走上前古未有最富動蕩變進性的階段。但不幸在此期間,國人對已往曆史之認識,特彆貧乏,特彆模糊。作者竊不自揆,常望能就新時代之需要,探討舊曆史之真相,期能對當前國內一切問題,有一本源的追溯,與較切情實之考查。寢饋史籍,數十寒暑,發意著新史三部:一通史,就一般政治社會史實作大體之敘述。一文化史,推廣及於曆史人生之多方麵作綜閤性之觀察。一思想
史,此乃指導曆史前進最後最主要的動力。第一部分先成《國史大綱》一種,第二部分續成《中國文化史導論》一種,第三部分於四五年前,曾在昆明繼續公開作四十次之講演,而未整理成稿。其他尚有《政學私言》一種,亦於第一、第二兩部分有所發揮。積年所有雜文及專書,亦均就此三部分集中心力,就題闡述。要之,根據已往史實,平心作客觀之尋求,決不願為一時某一運動、某一勢力之方便而歪麯事實,遷就當前。如是學術始可以獨立,而智識始有真實之價值與效用。
頃來蒿目時艱,受友好敦促,擬繼續撰寫《國史新論》一種。大體所見,仍與前成各種無多違異。惟旨求通俗,義取綜閤,限於篇幅,語焉不詳。其為前數種所已經闡發者,能避則避,能略則略。讀者儻能就此新撰,進窺前構,庶可益明其立論之根據。總之,求在發明古史真相;其於國人現代思潮有閤有離,非所計及。
診病必須查詢病源,建屋必先踏看基地。中國以往四韆年曆史,必為判斷近百年中國病態之最要資料,與建設將來新中國唯一不可背棄之最實基礎。此層必先求國人之首肯,然後可以進讀吾書,而無不著痛癢之責難,與彆具用心之猜測。至於語語有本,事事著實,以史籍浩瀚,囊括匪易,尚祈讀者恕其疏失,匡其未逮。循此而往,中國曆史必有重見光明之一日,而國運重新,亦將於此乎賴。特於刊布之先,再揭其宗旨綱要如此。
本書暫收論文五篇,第一篇《中國社會演變》,第二篇《中國傳統政治》,兩文成於一九五○年。第三篇《中國智識分子》,成於一九五一年。第四篇《中國曆史上之考試製度》,乃是年鼕在颱北國民政府考試院之講演稿。第五篇《中國文化傳統之演進》乃民國三十年鼕在戰時陪都重慶之講演稿,為拙著《中國文化史導論》之總提綱,一並附綴於此。前三篇曾刊載《民主評論》,並單印為《中國問題叢刊》;第四篇曾刊載於考試院《考詮月刊》之創刊號。茲匯編單行,特嚮民評社及考試院誌謝。
錢穆於一九五〇年十月誌於九龍新亞書院
讀此書者,如能參讀作者舊著《中國文化史導論》及《政學私言》,及隨後所成之《中國曆史精神》及《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諸書,當尤可明瞭作者之理論根據及作意所在。
再版序
餘在一九五一年,曾收論文五篇,匯為《國史新論》一書,先後在港、颱兩地付印,迄今已二十餘年矣。偶檢新舊存稿,未編入其他各書,而體裁與此編相近,可以加入者,重為編目,仍以《國史新論》為名,再以付梓。
本書各篇,有以分彆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專門眼光治史所得,有以變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論題,必分古今先後時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變。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則本之於當前社會之思潮。
餘幼孤失學,本不知所以治史。增知識,開見解,首賴報章雜誌。適當“新文化運動”驟起,如言自秦以下為帝皇專製政治,為封建社會等;餘每循此求之往籍,而頗見其不然。故餘之所論每若守舊,而餘持論之齣發點則實求維新。亦可謂為餘治史之發蹤指示者,則皆當前維新派之意見。
餘自在北京大學任“中國通史”一課程,連續七年之久,貫古今,融諸端,自謂於國史大體粗有所窺,寫成《國史大綱》一書。凡餘論史,則皆齣《國史大綱》之後。其以變化眼光治史成書者,如《中國文化史導論》,分彆上古、先秦、兩漢、隋、唐、宋、元、明、清各時代,而指陳其各有演變之所在。其以專門眼光治史成書者,如《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雖亦分時代,分項目,而專以政治為範圍。其以分彆眼光治史成書者,如《中國曆史精神》及此書等。雖屬分篇散論,自謂亦多會通閤一之處,而無扞格抵牾之病。
凡餘治史,率本此三途。國史浩瀚,餘初未敢以一人之力薈萃組織,成一巨編。然數十年來,自幸尚能不懈於學問,而所得終亦未見有先後大相違背處,故每以自恕。或所窺測,尚亦有當於國史之大體;而非餘之淺陋愚昧所敢輕犯眾意,以作狂妄之挑剔。
竊意國史具在,《二十五史》、《十通》之類,雖固浩瀚難窮,亦復一翻即得。餘生斯世,豈敢輕視當世人之意見。然史籍詳備,我古昔先民之鄭重其事,吾儕亦不當忽視。餘之治史,本非有意於治史,乃求以證實當前大眾之意見而已。讀餘書者,若能效區區之所為,遇當前意見所趨,涉及古人,亦一一究諸舊籍;遇與當前意見不閤處,非為欲迴護古人,乃庶於當前意見有所獻替。則誠所私幸。固非謂餘之淺陋愚昧為必有當於古人之真相也。
錢穆先生著作係列(簡體版):國史新論(新校本)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錢穆先生著作係列(簡體版):國史新論(新校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
評分不錯,活動給力,囤著慢慢看
評分非常經典的曆史書籍,值得收藏
評分運輸速度很快,而且包裝質量很好
評分喜歡這種國學大師的書,很好的書,正是我想要的,剩下的就是細心品讀瞭。
評分最近閱讀各種通識類史書,再穿插著看錢穆老先生的幾本書,讀史過程感悟更多!
評分包裝完整,價格實惠,錢穆先生大作需要仔細拜讀
評分書不錯,還沒仔細看,慕名買來,估計這是個簡略版本,如果書很棒的話,可以再買彆的版本看一下。
評分不錯,版本可以,九州的價格比三聯美好多瞭。
錢穆先生著作係列(簡體版):國史新論(新校本)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