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2
口述历史访问计划,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在筹备时期,即由筹备主任(嗣任首任所长)郭廷以开始拟订进行,其目的在访问当代军事、政治、外交、文教、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人物,请其自述生平,为现代史保留忠实而深入的纪录,以备历史学者之研究。自一九五九年十月起迄一九七二年九月止,参加访问工作者先后有沈去龙、王聿均等二十二人,接受访问者七十余人,成稿六十六份,约四百八十万言。
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之处甚多,这些笔录,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将有莫大的帮助。本所于一九八二年开始征得应访者(或其家属)同意,陆续刊印访问纪录,列为口述历史丛书。一九八四年春在所长吕实强推动下,成立口述历史组,恢复访问工作。
口述历史系列: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口述历史系列: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很好的一本书,京东搞活动书很便宜
评分 评分很好很满意 下次再来
评分在京东买东西挺好的,绝对是正品啊!
评分1952年冬至1955年夏之间,中研院获得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和美国洛氏基金会补助,在台北县南港镇兴建中研院的新院址,将史语、数学两所迁到新址,后来又成立经济学研究所,恢复化学、植物学研究所,并在台北市区确定总办事处地址。至此中研院往昔的规模,又逐渐恢复。据林忠胜先生访问记录所云:时任代院长的朱家骅先生很早就有意使用迁台国府旧档,揭开本院近代史研究序幕。近史所成立之议,在当时史语所引起很大的反对声浪,但朱先生还是独排众议。1955年2月1日近史所筹备处正式成立,郭廷以先生任筹备处主任,后续任首任所长,开始了将近史所从襁褓培育成日后享誉海外的近代史学派的历程。可以说,近史所草创时期,无论从研究人员、研究题目和资源以及所内一切同开办有关的事物,绝大多数都与郭廷以先生有关。据陈存恭先生受访纪录,郭先生从事筹办、奠定近史所基础的工作:一是充实所内图书文献资料,特别是购买国内外图书馆绝版书籍微缩胶卷及美国国会文书,影印未刊行的外交档案;二是注重史料收集和编纂工作,对争取到的“外交部”旧档,由所内同仁陆续进行编目;后来更是与哥大合作开展口述历史工程。所内逐渐形成培养研究人才的机制,如不拘出身来历选拔学者、例行学术讨论会、注重专题研究,鼓励同仁撰写专著,轮派同仁出国进修等。举凡一个研究单位所需高屋建瓴的举措,郭先生几乎都投入精力,他的研究风气是精细严谨,随时注重资料的收集,对学生论文每每亲自校阅、订正,所内青年学者得到很好的训练,将此学风继承下来。
评分(3)徐啟明先生訪問紀錄 精裝200元 200頁 1983年出版
评分淩鴻勛先生(1894-1981),廣州巿人。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公學)土木科畢業,美國橋樑公司實習。曾任京奉鐵路唐山段工務員、交通部路政司考工科辦事、上海南洋大學教授、代理上海南洋大學校長、交通部路政司署技正兼考工科科長、上海南洋大學校長、廣西省梧州巿工務局長、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局長、粵漢鐵路管理局長、湘桂鐵路南鎮段工程處長兼總工程師、湘桂鐵路桂南段工程局長兼總工程師、西北公路管理處長、寶天鐵路工程局長兼總工程師、交通部常務次長、交通部政務次長、代理交通部長、中國石油公司董事長等職。先生自敘生平重要事蹟,實為中國鐵路史的重要參考資料。(訪問/沈雲龍,紀錄/林能士,藍旭男)
评分口述历史系列: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
评分¥53.00
口述历史系列:南港学风:郭廷以和中研院近史所的故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