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智能製造
:98.00元
作者:國傢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212816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製造2025係列叢書之《智能製造》。中國工程院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閤組織開展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戰略谘詢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
內容提要
本書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傢安全重大需求,由中國工程院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閤組織開展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戰略谘詢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智能製造是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嚮。本書深入闡述瞭智能製造的內涵和特徵,介紹瞭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分析的變革、挑戰和應用、雲製造的技術和應用案例、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麵臨的挑戰及我國智能製造體係的初步設想,分析瞭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狀況和關鍵問題。此外,本書還分彆介紹瞭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數控一代”和“智能一代”的實施成效和總體情況。本書可為政府部門、製造業企業和研究機構中從事製造業政策製定、管理決策和谘詢研究的人員提供參考,也可以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和其他關心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人士閱讀。
目錄
目錄智能製造——“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嚮 //001一、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意義和部署 //002二、兩化融閤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綫,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嚮 //010三、“中國製造2025”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要動力 //033智能製造的內涵和特徵 //039一、製造與智能 //040二、智能製造概念的産生與發展 //042三、智能製造的定義 //044四、智能製造的目標 //047五、智能製造的技術體係 //049六、智能製造的係統特徵 //066七、關於智能製造的一些思考 //068參考文獻 //071大數據技術的關鍵是數據分析 //073一、大數據的發展、定義和特徵 //074二、數據分析流程簡介 //077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分析變革與挑戰 //081四、數據分析關鍵技術和應用 //087五、大數據分析軟件工具介紹 //100六、大數據在智能製造中的應用 //116參考文獻 //127雲製造—— 一種智能製造的模式與手段 //129一、引言 //130二、雲製造1.0 簡介 //132三、智慧雲製造(雲製造2.0)概論 //137四、航天雲網的雲製造應用範例 //159五、智慧雲製造研究與實施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172六、本章小結 //176參考文獻 //178標準化是智能製造的重要基礎 //183一、迫切性 //184二、智能製造標準化的範圍 //186三、智能製造標準化工作麵臨的挑戰 //187四、智能製造相關國際標準活動 //190五、我國智能製造標準體係的初步設想 //197參考文獻 //212工業互聯網發展狀況及關鍵問題 //213一、工業互聯網的作用和意義 //214二、國外工業互聯網發展布局策略 //216三、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問題 //221四、工業互聯網主要應用場景和案例 //228五、産業界加快工業互聯網布局和實踐 //231六、我國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初步建議 //235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 //239一、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作開展情況 //241二、智能製造試點示範推進目標 //249三、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典型案例 //252四、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幾點體會和思考 //285參考文獻 //288“數控一代”和“智能一代”機械産品創新工程 //289一、實施“數控一代”和“智能一代”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的核心內容,是實現中國“工業4.0”的有效途徑 //290二、“數控一代”機械産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概述 //292三、“數控一代”示範工程(一期)總體實施效果良好,湧現瞭一批典型案例 //299四、開展“智能一代”機械産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的一些思考 //315五、撰寫小組 //319
作者介紹
中國工程院其主要任務是促進全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團結與閤作,推動我國工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強工程科學技術隊伍和人纔的建設與培養,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服務。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職責包括: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産業政策和標準;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傢信息安全等。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職責包括: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産業政策和標準;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傢信息安全等。
文摘
序言
最近,我一直在尋覓一本能夠真正觸及到“智能製造”核心的書籍,希望它不僅能提供理論框架,更能展現實際應用的可能性。當我翻開這本書(盡管我在這裏不具體提及它的名字,但它在我手中散發著知識的魅力)時,我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概念的梳理上做得很到位,從工業1.0到4.0的演進邏輯,再到智能製造的關鍵要素,比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都進行瞭清晰的闡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這些復雜技術時,並沒有過於深奧的術語堆砌,而是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閤一些形象的比喻,讓初學者也能迅速理解。它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如何製造”,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一步步地引領我認識智能製造的“是什麼”和“為什麼”。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感到非常安心,也為我後續更深入地理解智能製造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曾嘗試過閱讀一些過於理論化的著作,常常在半途中就感到力不從心,而這本書的這種“普及性”和“引導性”的特點,確實讓我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索下去。它讓我明白,智能製造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需要從多個維度去理解和實踐。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並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巧妙地將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點進行瞭預設。雖然我不能在此透露具體的案例,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試圖搭建一個理論與實際操作之間的橋梁。它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書籍,而是試圖去啓發讀者思考,如何在現實的生産環境中,落地智能製造的理念。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某些技術應用時,所展現齣的前瞻性。它讓我看到瞭未來製造業可能的發展方嚮,以及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例如,在討論到數據在智能製造中的作用時,它不僅僅是陳述數據的重要性,更是在暗示如何去采集、分析和應用這些數據,以驅動更高效、更靈活的生産。這種“點石成金”的智慧,讓我對智能製造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它讓我意識到,擁抱新技術、新理念,是企業在未來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導師,在我思考“如何將想法變為現實”時,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內容的組織上,也頗具匠心。它並沒有將所有內容一股腦地傾倒給讀者,而是采用瞭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逐步深入。我喜歡它在介紹某個技術或概念時,會先將其置於更宏觀的背景下進行解釋,然後再聚焦於其具體細節。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讓我能夠更好地把握知識的脈絡。而且,它似乎也考慮到瞭不同讀者的閱讀習慣,在某些章節,它會提供一些拓展閱讀的建議,或者引用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這對於那些希望進一步深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我特彆贊賞作者在敘述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即使麵對復雜的工業流程和前沿的技術,它也能梳理得井井有條,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個環節。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使得這本書在同類書籍中脫穎而齣,成為瞭我案頭的常客。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之一,是它對於“以人為本”的智能製造的關注。在許多關於智能製造的書籍中,往往會側重於技術的革新和設備的升級,而這本書似乎在探討如何通過智能製造,來提升工人的技能、改善工作環境,甚至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它讓我看到瞭智能製造並非是為瞭取代人力,而是為瞭更好地賦能人力,讓人類能夠從重復、繁瑣的勞動中解放齣來,去從事更具創造性和附加值的工作。這種對人文關懷的注入,讓智能製造這個概念,不再是冰冷的技術堆砌,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性的光輝。我特彆喜歡它在討論人機協作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它讓我明白,未來的製造業,將是人與智能係統協同閤作的時代,而如何構建這種和諧的關係,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這本書讓我相信,智能製造的終極目標,是為瞭更好地服務人類,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評分坦白說,在閱讀之前,我對“智能製造”這個概念,更多的是一種模糊的印象,覺得它很高深,很遙遠。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讓我意識到,智能製造並非隻存在於科幻電影中,而是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身邊的世界。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腳踏實地的精神,它並沒有過分誇大智能製造的能力,而是以一種務實的態度,去探討它的可行性和實際意義。例如,在談論到設備互聯互通時,它並沒有忽略現實中可能遇到的技術瓶頸和標準化問題,而是將其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來討論。這種“接地氣”的寫作風格,讓我對智能製造有瞭更清晰、更理性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技術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挑戰,而剋服這些挑戰,正是推動智能製造嚮前發展的動力。這本書就像一位誠實的嚮導,不會過度美化眼前的道路,但會讓你清楚地看到前方的風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