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理

论真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克里希那穆提 著,罗若蘋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384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6498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全球有影响力的心灵导师、给一代又一代大师级人物以灵感源泉的思想者——克里希那穆提,经典系列文集重装推出!《论真理》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克里希那穆提探索真理的集大成之作!“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一旦你追随他人,你就远离了真理。”
  海报:
  
  
  
  

内容简介

  《论真理》是克里希那穆提探索真理的集大成之作。
  “我认为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通过任何宗教派别或方法而达到它。既然真理是无限、不受任何制约、无路可循的,当然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了。没有任何组织有权力强制人依循特定的道路。如果那样做,真理就会变成僵固的教条,同时也会变成那些懦弱之人和不满足之人的玩物。”
  “真理无法屈就于人,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亲近它。高山无法自动移到你的脚前,你必须不畏艰险地穿越山谷、攀过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山顶。”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学家,是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时代运动”(New Age Movement,又称“东西文化合流运动”)紧密相关的思想大师,在东西方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思考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都在帮助人类从恐惧中彻底解脱,体会生活的真正乐趣。他的五十余本著作,全是由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被译成47种文字。
  纪伯伦、萧伯纳、亨利?米勒、披头士乐队、卓别林、量子物理学家波恩等等20世界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都曾坦言从克氏的话语中找到灵感的源泉。

精彩书评

  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

  克里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和他相识是人生光荣的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

  他(克里希那穆提)是我所见过的美的人类。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克里希那穆提,虽然并未标榜任何信仰,或者自创某种教法,但若以佛法看审视他的发心和言行,正如以下几位尊者所评价的那样,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中观大师。
  ——胡因梦

目录

浦那,1948年10月3日
圣雄甘地墓,1949年1月23日
拉贾蒙德里,1949年11月20日
孟买,1950年3月12日
伦敦,1952年4月23日
在圣雄甘地墓对学生的谈话,1952年12月31日
孟买,1953年2月8日
浦那,1958年9月10日
《真理与真实》摘录,1975年5月18日
萨嫩,1975年8月1日
《真理与真实》摘录,1976年7月25日
布洛克伍德公园的对话,1979年6月28日

精彩书摘

  浦那
  1948年10月3日
  问:你曾说过记忆并非完整的体验。我对你前些时候所说的话存有记忆,并且印象清晰。你从何可知这些并非完整的体验?请详加解释。
  克:我们所指的记忆是什么?你上学学到了满脑子的事实、知识与技术。如果你是个工程师,那么应用记忆中关于工程方面的知识你就可以造出一座桥。这是事实的记忆。另外还有心理的记忆。比如说,你对我说了一些令人愉快或者不悦的话,而我记住了它,等到下次再遇到你的时候,我将带着这些记忆与你相处,凭着记忆中你说过或不曾说过的话。
  所以记忆有两个层面,心理的或事实的。它们总是相互关联,因此不容易界定清楚。
  我们皆知事实的记忆在作为谋生工具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但心理的记忆是否必要?是何种因素保存了心理的记忆?是何种因素令人记住了耻辱或者赞美?为何人们保存某些记忆,而排斥其他的呢?显然,人们保存愉悦的记忆,排斥不愉快的记忆。若你用心观照,你将明了痛苦的记忆比那些愉悦的更快被忘记。而不管你从任何层面来看心灵,或者用任何名字来称呼它,它本身就是记忆;心灵是过去的产物,它建立于过去,这就是记忆,一种受限制的状态。
  现在我们总是以记忆来面对生活,来面对全新的挑战。挑战总是崭新的,然而我们的反应却总是老旧的,原因是它来自过去。所以不倚赖记忆的体验是一回事,而以记忆去体验又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挑战总是全新的,但我们总是用一贯的方式来应付它。因此,会发生什么结果?我接收了新事物,却无法理解它,因为对新事物的体验受到过去的制约。所以,对新事物的了解总是片面的,从来没有完全了解。而只有对事物有全然的了解,才不至于使记忆留下伤痕。
  当挑战来临时,它经常是全新的,而你却用旧有的方式迎接它。旧的回应方式限制了对新事物的理解,于是认识遭受扭曲,而有了偏差。因此新的体验纳入旧的认知方式,强化了旧的体验。这可能显得有些抽象,但若你略微深入,并仔细探究,并不难理解。今天的世界局势之下,除非有新的思考方式,否则不足以处理不断出现的难题。我们无法这么做,是因我们总是用被过去制约的心,以及各种国家、地域、家庭或宗教等根深蒂固的偏见去应付今天与将来。也就是说,先前的体验阻碍了我们正确认知新的挑战,导致我们持续地培养并强化记忆,所以无法了解新的事物,乃至于无法全然地面对挑战。只有当人有能力以全新、鲜活的方式,抛弃旧日偏见面对挑战时,心灵才得以富饶,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发问者提到:“我对你前些时候所说的话存有记忆及清晰的印象。从何可知这些并非完整的体验?”若你对一件事只有一个印象、记忆,那显然是不完整的体验。如果你理解了我所说之言,悟出其中真理,那真理就不单单是记忆。真理并非记忆,因为它总是全新的,它本身不断在变化。你对我前些时候所说的话存有记忆。为什么呢?因为你把我的话当作指引,但却未全然了解。你想深入了解,所以便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保存下来。但若你全然了解,也就是全然明白其中的真理,那么你将发现关于它没有任何记忆存在。
  我们的教育就是记忆的培养与强化。所有的宗教修行与仪式,阅读和知识,全都是记忆的强化。这些有何意义?为何我们总是抓着记忆不放?我不知你是否曾注意到,若你变老,你会惦记着过去,缅怀它的喜悦、痛苦;如果你还年轻,你会期待未来。我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记忆为何变得如此重要呢?显而易见,这都是因为我们不能全然地活在当下。我们不断地将现在当成一种手段,一种达成未来目标的手段,所以当下就显得无足轻重。而我们无法活在当下的原因是我们不停地将现在当作通往未来之路。因为我无时无刻不想着成为某某,所以就无法全然认识自我,而认识自我——当下的我究竟为何,则与记忆无关。相反,记忆是了解真相的障碍。
  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唯有在心灵不被记忆之网套住时,才会有新思想或新感觉来临。在两种思绪、记忆之间存在着间隔,而当那间隔可以维持下去时,便产生了一种不再是记忆的新状态。我们拥有记忆,并培养记忆,将它视为延续自我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不停止培养记忆,“我”与“我的”就变得非常重要。于是我们背负着“我”和“我们”,让记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假如你没有记忆,你的财产、你的家庭、你的观念就不会这么重要;因此为了强化“我”与“我的”,你继续浇灌着你的记忆。可是你若静心观察,将会发现两个念头之间、两种情绪之间,有个间隔。在这个非记忆产物的间隔内,存在着脱离“我”与“我的”的非凡自由,并且这个间隔是超越时间的。
  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看问题。确定无疑的是,记忆就是时间,不是吗?我的意思是,记忆创造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昨日的记忆造就今天,并形成明天。也就是说,过去通过现在创造了未来。其中时间历程相续不断,这正是我们的意志力造成的。记忆就是时间,透过时光流逝,我们企求达成目标。今天我是个小职员,但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与机运,将来我会成为经理、老板,所以我一定需要时间。基于同样的心理,我们宣称:“我将证悟实相,我将得见上帝。”因此,我需要时间来了解,这表示我必须培养记忆,强化记忆,借着练习、训练,去实现,去获得,去成为某人,而这一切都意味着时间的相续不断。因此透过时间,我们企求超越时间;透过时间,我们梦想着永恒。你能这样做吗?你可以经由记忆,即时间的产物,在时间之网内捕捉永恒吗?
  超越时间只能在记忆止息时达成。假如你能明白这项事实——经由时间,则无法超越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探讨记忆这个问题。技术知识的记忆是必要的,但心理记忆维持“自我”、“我”与“我的”,给予认同感与自我延续感——却不利于理解生命与真相。如果你可以看清其中的真相,错误就消失了,那么就没有昨日记忆的心理残留了。
  当你初次看到美丽的夕阳或田野中美丽的树木时,你全然地陶醉于美景,于是你带着重温旧梦的渴望回头找它。当你这么做时会发生什么结果?全无陶醉可言,因为这是昨天落日的记忆正催促着你,赶着你,令你快点回来。昨天的你不带一丝记忆,只有发自内心的赞叹,是直接的反应,但今天的你却渴望再一次捕捉昨天的体验。也就是说,记忆正干扰着你享受夕阳时光,因此你不再陶醉,不再有那纯然与丰富的美了。再比如说,你有个朋友昨天对你说了什么,不管是侮辱或赞美之言,你都储存于记忆之中。而带着那记忆,今天你又遇到了这位朋友。其实,你所遇到的并不是你的朋友——你带着昨天的记忆,而它干扰着你。记忆不断地包围我们与我们的行动,因此我们不再有新奇与新鲜感。这就是记忆使生命枯萎、呆滞与空虚的缘故。
  记忆强化了“我”与“我的”,因此我们生活在对他人的敌意中。通过现在的行动,记忆有了生命,也就是我们在当下赋予其生命;但若我们拒绝赋予其生命,则记忆将消逝无形。因此对事实与技术知识的记忆显然是必要的,但保存心理的记忆将妨碍我们对生命的了解,以及心灵相互间的交流。
  问:你曾说当意识静止时,潜意识将会自己出来。潜意识是否为一个层次较高的存在呢?而我们是否有必要释放出所有隐藏在迷宫般的潜意识内的东西,以寻求自我解脱?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克:我不知道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晓得潜意识的存在,以及我们意识的不同层次。我想大部分的人只知道它与日常生活有关,是整天活动、喋喋不休的表面意识。我们不知道那隐含于其他层次意识的深度、重要性及其意涵。只有在偶然间,经由梦、暗示等途径,人们才能意识到另有其他层次的意识存在。我们都太忙了,以至于日常生活、娱乐、色欲、虚荣心占满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只看到表面意识。多数人把生命浪费在追求权力、政治或个人的成就与地位上。
  现在,有人问道:“潜意识是否为一个层次较高的存在呢?”这是要解答的第一点。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之外,是否有另一个层次较高的存在呢?无疑,只要思考的过程还存在,它就可以被分为较高或较低的层次,但却没有一个更高的存在,或永恒的存在能避免无常的变动。所以我们必须仔细探讨这个问题,以了解意识的重要性。我曾经说过当你心怀疑问而苦思难解时,你经常会在清晨醒来时恍然大悟。当意识寂然不动时,隐藏于内的潜意识就开始运作,着手解决问题。所以,你一觉醒来时,答案就揭晓了。可以肯定的是,这意味着隐藏的潜意识在你睡觉时并不休息,无论何时它都不停地运作。
  虽然表面意识或许会沉寂,其他不同层次的无意识层面却正埋首解决问题,并且自然地将它本身投射到清醒的表面意识上。那么,现在的问题是:那是高层次的存在吗?显然不是。你指的“高层存在”是什么呢?你指的是超越时空的灵性存在,不是吗?你被思想占据,所以这个你所能设想的一定不是灵性存在——它是思想的一部分,它脱胎于思想,在思想的范畴之内。不论你称它什么,它仍是思想的产物;因此,它是思想的产物,不是灵性存在。
  下个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必要释放出隐藏于迷宫般的潜意识内的东西,以寻求自我解脱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如我所说,意识有许多不同层次。首先,最外层的是表面意识,在表面意识之下存有记忆,因为若没有记忆的话,就没有任何行动。在这之下存在着实现、成为、完成的各种欲望。如果你再深入探索,将发现一种全然否定、不确定及空虚的状态。这些全部都是所谓的意识。那么,只要实现、成为、完成的欲望存在,各个不同层次意识中的“我”与“我的”,就一定会被强化。而只有当我们能了解欲望实现的历程,各层次意识的空寂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只要实现、成为、完成的欲望存在,记忆就会被强化,而通过记忆产生行动,行动则会进一步制约心灵。我希望你对这些事情感兴趣,如果不然,也不要紧;但我仍需继续下去,因为你们有些人可能已经觉察到这个问题。
  生命不单是一层意识而已,它也不仅是一片树叶或一根树枝,生命是一个全然、完整的历程。在我们领会生命的美妙、伟大、哀伤、痛苦及喜悦之前,必须明了其全部历程。为了放空潜意识,这打开存在与意识之谜的钥匙,我们必须明了它由什么组成;我们必须觉察不同形式的制约,例如种族、家庭、团体的记忆等等。现在我们可以着手分析这些记忆,抓住每一个反应、记忆,并解开它,全然融入其中,然后加以破解。然而如此一来,一个人可能要耗掉难以计数的时间、巨大的耐心与持续的注意力。当然这个难题也有其他破解方式。
  任何曾稍稍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对于针对反应进行分析、追踪并破解的历程,一定相当熟悉。这种方式必须对每一个反应分析,如果没有完整分析一个反应,或者在分析中遗漏某个环节,你就必须从头开始,并且耗费许多时间在这个无效的分析历程中。所以必然有个不同的方式可以释放全部的记忆,这样心灵才能时时刻刻保持清新。这要如何进行呢?你了解问题所在吗?问题是这样的:我们习惯以旧记忆、旧传统、旧习惯来面对生活,我们以昨天面对今天。那么,人可以不理会昨天而专注于今天、专注于当下吗?这是个新的问题,不是吗?我们都知道旧的方法是通过练习、训练等手段一步步分析每个心理反应,然后加以破解,而这一法门离不开时间这项因素。然而以时间作为破解制约的手段时,很明显它只会强化这个制约。假如我将时间当成解放自我的手段,在每个历程中,我将持续受到制约。
  那我该怎么做呢?既然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我必须找出新的方法。也就是说,人可能当下就自由吗?没有了时间这个只不过是记忆的元素,人就能重生吗?我所说的重生、转化,绝对是在当下,不是明天,转化只有从昨天解脱出来才会发生。人们如何从昨天解脱呢?此刻,我谈到这个问题,请问你的心中正起何种变化?当你明了心灵必须保鲜,昨天必须放下,你的心灵会如何应变?当你瞥见其中的真相,你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想了解现代画,显然你无法运用古典艺术方面的积累。当你认清这一点,你该怎么办?当你企图了解一幅现代画时,应抛开任何古典艺术的积累——挑战是全新的,你要领悟不能通过昨天的视角来了解新的挑战。看清其中的真理,那么昨日就消失了,昨日的种种将彻底净化。
  你必须认清这个真理:昨天不能诠释今天。只有了悟真理才得以彻底解除制约,而了悟这个真理需要高度的专注,只要稍稍分心,就无法达到高度的专注。然而我们所谓的分心究竟是什么?如果你从几个兴趣中选择一个,并专注于其中,那么任何引导你分散注意力的其他兴趣,就会导致分心。为何你仅选择了一个兴趣,而放弃其他的呢?你选择兴趣的原因是它比较有利可图,所以你的选择是基于利益、想获得利益的欲望。而当你有所求时,任何使你的思绪脱离主要兴趣的分心,你都必须对抗。除了本能的欲求之外,你有任何主要兴趣吗?我质疑的是你是否有个主要兴趣。若没有,你将不会分心,你只是生活在一个不需要兴趣的状态。
  要认识真理的人必须高度专注,而只有在毫无选择时,才可能会全然地专注,绝不会分心。生命就是一场活动,而我们必须了解这整场活动的全貌,不要把它切割成兴趣与使人分心的事。我们必须如实观照万事万物,看清真相或假象。当你看清真相,心灵就能从昨日的束缚中解放。这你可以自己试验。想了解有关国家主义的真相,而且不拘泥于赞成或反对的框框,你必须深入其中,了解争议的所有意涵。不预设支持或反对的立场,认清问题所在,看清国家主义的谬误,这样才能从整个国家主义的问题中解放出来。
  所以只有认清真相才能自由,而要认清真相需要高度地专注,这意味着你必须投入全部身心来看清、了解。
  圣雄甘地墓
  1949年1月23日
  或许你们之中大部分人已追随过某位老师或上师,无论他在喜马拉雅山,或在街口转角处,你们都可以向他们寻求指引。但为何你需要他?你对他的需求显然不是因为物质上的原因,除非他答应改天介绍一份好工作给你。因此,可以推论你对他的需求源自心理上的目的。为什么呢?很明显,你需要上师,你说:“我现在一片混乱,我不知如何活在世上,事物自相矛盾,我要面对混乱、悲惨的局面,面对死亡,面对腐化、颓废、分化的事物,我需要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
  这不就是你投向上师的原因吗?你说:“觉得一片混乱,我需要一个上师,帮助我净化所有的纷争,消弭所有的冲突。”所以你的需要是心理上的。你不可能对你老板如上师一般,因为他只与物质生活有关,你对他只期待物质上的满足,而你对上师则期待心理上的满足。
  你对需求这个词有什么看法?我需要日光,我需要食物,我需要衣服以及庇护所;同样,我是不是需要个上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得找出是谁在我的周围及身上弄了这一堆麻烦。如果我必须对这混乱的局面负责,那么我就是唯一能收拾这局面的人。这意味着我自己必须搞清楚所有的状况。然而你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寻找一位上师,请求他将你从混乱中解救出来,或为你指引一条明路,或者视状况指导你如何应对。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啊!世上的一切都是假的,我必须找到真理。”而上师说:“我已证得真理。”所以你投向他,与他分享真理。
  混乱的状态能假手他人收拾,不论他是多么高明的人吗?可以肯定的是,混乱的状况源于我们与外界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洞察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财产的关系、与所有观念的关系等等。而真有人能为我们提供对这些关系的理解吗?或许有人可以为我们指出来,但是我们还是得自己弄清楚这些关系。
  你对这有兴趣吗?我不敢肯定,因为你只是正在看着某人做某事。当你提出一个问题,你可以感受到专注倾听及回答的重要吗?你不觉得生命相当重要,而必须彻底了解吗?你若是为了肯定自己寻求上师的努力,或者是为了强化“上师是必要的”信念而专心倾听,那么以这种方式,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真理。向你的内心探索,问自己为何需要上师,如此才可找到真理。
  这个问题牵涉到很多事情。似乎很多人认为上师可以引导他们走向真理,就如同有人可以指引你到车站一样。这意味着真理是静止的,但它真的是这样吗?或许你希望它是,因为真理若是静态的,则将皆大欢喜,至少你知道它是什么,可以紧紧抓住它。
  所以实际上你所追求的是满足感。你希望获得安全感,希望得到上师的认可,希望上师对你说:“你做得很好,继续下去。”你渴望来自他的心理慰藉,渴望他亲切地拍拍你的肩膀。因此你投向的是一个可以满足你需求的上师。这就是有这么多上师和门徒的原因。这表示你们并不是真的在追寻真理。你想要的是满足后的喜悦,而给你最大满足感的人,你就叫他上师。这种满足感不仅是精神上的,是肉体上,也是心理上的。当上师出现时,你有种极度平和、静谧的感觉,并感受到深深地得到理解。换句话说,你想要的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或者母亲,他或她能帮你克服困难。
  你曾在树下安静地坐着吗?在那儿,你将找到极其平和的感觉,你也将感受到被理解!换句话说,在极度宁静的人面前,你也变得宁静,而你将这份宁静归功于你的老师。你将荣耀的花环挂在他的颈项上,而踢走你的仆人。因此,当你说“我想寻找一位上师”,以上所说的事情全都不言而喻,不是吗?而上师,他担保你的解脱,于是就成为你的“需求品”。
  现在我们已知混乱存在于关系中,那么为何我们需要他人帮助我们了解这混乱呢?你或许会这么说:“你在做什么?你不是正扮演着我们的上师吗?”我绝对不是扮演上师,因为,首先我不会给你们任何满足感,我也不会告诉你每一天、每一刻应该做什么,我只是指出某些东西给你看。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予理会。这是你的选择,不是我的。我不会收受你任何东西,不管是你的崇拜、你的奉承或者讽刺。我说这是事实,随你接受或拒绝。然而你们绝大部分的人,会由于无法在其中获得满足感而离开。但那些真有诚心的人、认真探求真理的人,将从我所说的话中汲取充分的养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想要了解这种关系,必须觉察它,而不是逃避它,要看清关系的全部内容。真理离我们不远,它近在咫尺;它就在每片树叶之下,在每个人的微笑、眼泪中,每个人说的话、他的感情和想法都包含着真理。但是我们必须挖掘它,因为它被埋得很深。想挖掘它就必须先要发现什么是错误的;当你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并避开它,真理就会显现在你眼前。
  所以真理无时无刻都存在——它需要被人发现,而不是被人相信、引用与公式化。
  但是为了看到真理,你的心一定要非常柔软、警觉。而很不幸,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想变得柔软、灵敏和警觉,而只想借着咒语和仪式让自己沉睡。我们总是用很多方式让自己的心 论真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论真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论真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论真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好哈,价格实惠,不错哦

评分

很好

评分

  ——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

评分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

评分

有人说,夜莺为了学生而献出心血,令玫瑰染上血红,绽开绝美的花瓣,可是学生却在被女孩拒绝之后心灰意冷地丢弃玫瑰,这让他们感觉不值,感觉夜莺太可悲。可是,在我看来,夜莺并不是可悲的。如果站在夜莺的角度来看待整个故事,能为所爱之人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最大代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再加之夜莺本就不求任何回报,又有什么遗憾的呢?只要自己心甘情愿,哪怕对方并不知晓,也并不是件可悲的事情吧。这样伟大的觉悟,就个人而言,完全可以与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媲美。    又有人认为,故事中的女孩过于势利,可是换个角度来看待,女孩也没有过错。这个世界本就物欲横流,面包比水仙花更容易吸引人去追逐。宝石的闪亮掩盖了玫瑰的凄艳,女孩的举动虽让人能够理解,却更觉得无奈。    穷学生最终从中悟出了道理:“在现实的世界里,首要的是实用。”这种领悟我们不能说不对,但却为之感到悲哀,少年还未体会爱情的美妙滋味,就已经被情所伤,只能回到他的“哲学和玄学书”的世界中去,将自己的性灵囚禁在高高的象牙塔中,不再接触世事。这固然不会再受到伤害,但也不能再亲身去品味人世沧桑,去了解复杂多样的人性……由此而言,学生才是故事中最悲哀的角色。    在整个童话集中,我最喜欢的童话实际上是《巨人的花园》。    世人称这篇童话是王尔德所著九篇童话中最美的一篇。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开创者,《巨人的花园》就充斥着明显的唯美情调和宗教氛围。 无论是小孩们攀上树枝使得花开满树、莺啼燕舞,抑或是巨人死在大树之下,身上覆满了白花,这些唯美的情景都有中世纪油画般的典雅精致,和天主教对死亡意义的神圣追溯。 王尔德在这个故事里,似乎仅仅传达着一种“善有善报”的因果论,但是实际上,更多的反而是在体现某种宗教情结。故事中,巨人最喜欢的小孩——手掌和脚掌上分别都有一清晰的钉子印——他是耶稣的化身,是神的孩子,令巨人颤抖下跪,发自内心地敬畏喜爱,并在他的指引下,灵魂前往这个小孩的花园——天堂。 1900年,王尔德在自己友人的帮助下,改信天主教。也许,这篇童话早早地便预示了这样的结果吧。 《快乐王子》也是让人读后忍不住落泪的美妙之作。这个故事中的王子雕像与小燕子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崇高伟大、无私忘我的精神特质。王子将自己身上的宝石和金子委托给燕子,让他送给那些需要这些东西的人们——也许是穷困潦倒的戏作家,也许是卖不出火柴的小女孩,也许是那些忍饥挨饿的乞丐

评分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

评分

  克里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

评分

包装印刷不错 适合长期阅读

评分

有点看着晕,外版翻译的不行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论真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