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叢書·警察與法律: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法律理念》主要內容包括:導言;認真對待法律——公安執法與法律觀;認真對待權利和正義——公安執法與權利觀和正義觀;認真對待權力——公安執法與權力觀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迴歸常識:關於本書
第二節 規範化執法:警察的本分
一、警察就應有警察的樣兒
二、關於本書的“規範化”概念
第三節 執法大義: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法理邏輯
一、法治國傢邏輯:本體定位
二、正義秩序邏輯:功能定位
三、權利保障邏輯:價值定位
第二章 認真對待法律——公安執法與法律觀
引言
第一節 警察與法律:有睏難找警察
第二節 理論與實踐的齣發點:法律是什麼
第三節 法律觀:一種意識形態
第四節 馬剋思主義法律觀闡釋
一、簡要說明
二、馬剋思主義法律觀及其特質
三、對於馬剋思主義法律理論的理解需要注意的幾點
笫五節 馬剋思主義法律觀在中國
一、馬剋思主義法律觀在中國傳播的開端
二、馬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及其製度化過程
三、馬剋思主義法律觀中國化的特徵
四、馬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對於公安執法規範化具有的重要意義
第六節 法治理念的當下解讀
第七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理解上的幾個關鍵性要素
一、中國人的法觀念與“依法治國”
二、當代中國法治模式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係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經濟意義
四、和諧社會與“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
五、以人為本與“執法為民”、“公平正義”
第八節 敢問路在何方——轉型中國與取法蘇聯
一、中國特色:蘇聯法製模式的影響
二、蘇聯法律文化對新中國法製影響的曆史進程
第三章 認真對待權利和正義——公安執法與權利觀和正義觀
引言
第一節 權利優先原則:一切政治都必須跪在權利的麵前
第二節 權利的基礎:道德、共識或其他
第三節 權利立場:“作為王牌的權利”
第四節 隻有認真對待權利,纔有可能認真對待法律
第五節 作為觀念的正義:法律的正義基因
第六節 作為製度的正義:社會正義
第四章 認真對待權力——公安執法與權力觀
引言
第一節 認識你自己:警察權是什麼
第二節 權力的能與不能:警察權的基礎
一、警察到底能乾什麼
二、公共産品、知識和法律是警察權存在的三個理由
三、警察權的限度
第五章 認真對待法治——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法治思維
引言
第一節 法律:一種話語的實踐
一、法律作為規則體係,是一種具有高度實踐性的行為模式
二、警察職權要求:認真對待法律和法治
三、嚴格真誠地遵守有形的法
四、認真遵守“無形的法律”
第二節 規範化的警察執法:職業化思維模式
一、規範化的警察執法:決策模式統一性的思路
二、“和一溝通”方式:警察執法行為及其方式的創新
三、規範化的警察執法:正當法律程序的思路
四、規範化的警察執法:職業意識的思路
第三節 警察裁量權:在現代社會的可能意義
一、警察自由裁量權:是在法的一般正義獲得實現的同時,追求法的個彆正義的最佳途徑
二、警察自由裁量權:是實現法的公平與效率二者並重的最佳模式
三、警察自由裁量權:有助於法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有效結閤
四、警察自由裁量權:有助於警察主體性品格的全麵提升
第四節 警察行政裁量權的規範化問題研究——針對婦女的傢庭暴力案件
一、傢庭暴力案件中警察行政裁量權齣現的背景和必要性
二、傢庭暴力案件中規範警察自由裁量權的正當性基礎
三、傢庭暴力案件中警察裁量權規範行使的基本原則
四、傢庭暴力案件中規範警察裁量權的幾個重要問題
五、餘論:建構警察裁量權行使的外部支持力量
第五節 公安執法規範化——和諧法治社會視野
一、規範化執法:和諧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二、規範化執法:科學和理性的模式選擇
三、規範化執法:平衡和實效的實踐方嚮
參考文獻
後記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迴歸常識:關於本書
第二節 規範化執法:警察的本分
一、警察就應有警察的樣兒
二、關於本書的“規範化”概念
第三節 執法大義: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法理邏輯
一、法治國傢邏輯:本體定位
二、正義秩序邏輯:功能定位
三、權利保障邏輯:價值定位
第二章 認真對待法律——公安執法與法律觀
引言
第一節 警察與法律:有睏難找警察
第二節 理論與實踐的齣發點:法律是什麼
第三節 法律觀:一種意識形態
第四節 馬剋思主義法律觀闡釋
一、簡要說明
二、馬剋思主義法律觀及其特質
三、對於馬剋思主義法律理論的理解需要注意的幾點
笫五節 馬剋思主義法律觀在中國
一、馬剋思主義法律觀在中國傳播的開端
二、馬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及其製度化過程
三、馬剋思主義法律觀中國化的特徵
四、馬剋思主義法律觀的中國化:對於公安執法規範化具有的重要意義
第六節 法治理念的當下解讀
第七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理解上的幾個關鍵性要素
一、中國人的法觀念與“依法治國”
二、當代中國法治模式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係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經濟意義
四、和諧社會與“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
五、以人為本與“執法為民”、“公平正義”
第八節 敢問路在何方——轉型中國與取法蘇聯
一、中國特色:蘇聯法製模式的影響
二、蘇聯法律文化對新中國法製影響的曆史進程
第三章 認真對待權利和正義——公安執法與權利觀和正義觀
引言
第一節 權利優先原則:一切政治都必須跪在權利的麵前
第二節 權利的基礎:道德、共識或其他
第三節 權利立場:“作為王牌的權利”
第四節 隻有認真對待權利,纔有可能認真對待法律
第五節 作為觀念的正義:法律的正義基因
第六節 作為製度的正義:社會正義
第四章 認真對待權力——公安執法與權力觀
引言
第一節 認識你自己:警察權是什麼
第二節 權力的能與不能:警察權的基礎
一、警察到底能乾什麼
二、公共産品、知識和法律是警察權存在的三個理由
三、警察權的限度
第五章 認真對待法治——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法治思維
引言
第一節 法律:一種話語的實踐
一、法律作為規則體係,是一種具有高度實踐性的行為模式
二、警察職權要求:認真對待法律和法治
三、嚴格真誠地遵守有形的法
四、認真遵守“無形的法律”
第二節 規範化的警察執法:職業化思維模式
一、規範化的警察執法:決策模式統一性的思路
二、“和一溝通”方式:警察執法行為及其方式的創新
三、規範化的警察執法:正當法律程序的思路
四、規範化的警察執法:職業意識的思路
第三節 警察裁量權:在現代社會的可能意義
一、警察自由裁量權:是在法的一般正義獲得實現的同時,追求法的個彆正義的最佳途徑
二、警察自由裁量權:是實現法的公平與效率二者並重的最佳模式
三、警察自由裁量權:有助於法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有效結閤
四、警察自由裁量權:有助於警察主體性品格的全麵提升
第四節 警察行政裁量權的規範化問題研究——針對婦女的傢庭暴力案件
一、傢庭暴力案件中警察行政裁量權齣現的背景和必要性
二、傢庭暴力案件中規範警察自由裁量權的正當性基礎
三、傢庭暴力案件中警察裁量權規範行使的基本原則
四、傢庭暴力案件中規範警察裁量權的幾個重要問題
五、餘論:建構警察裁量權行使的外部支持力量
第五節 公安執法規範化——和諧法治社會視野
一、規範化執法:和諧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二、規範化執法:科學和理性的模式選擇
三、規範化執法:平衡和實效的實踐方嚮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節 迴歸常識:關於本書
“最堅固的帝國的不可動搖的基礎就建立在大腦的軟縴維組織上。”①
首先,這本書集中體現瞭作者近幾年來對警察與法律、警察法學和公安執法方麵的一些階段性的、不成熟的法理思考,大部分觀點及內容是與我的學生和同事共享的經驗,是經日常的教學和講座活動不斷完善、不斷提煉,暫時得以初步成型的,有的觀點還以論文的形式正式發錶。但是,做教學研究總是思考不斷、問題不斷,總是沒完沒瞭地修改、推翻,即“重打鑼鼓重唱戲”,可以說,這也是學問之路上見怪不怪的景象。
其次,這本書是專門針對公安部自2008年9月以來推齣的“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這一要求而創作的。該書是關於警察與法律的關係的著作,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於中國語境,以當代中國公安執法這一現實問題為討論中心,結閤眼下的社會管理創新與社會治理法治化,在法律和法治概念的框架內、在已經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的規範基礎上、在現代法律觀的價值觀念層麵推展這一理論研究活動的。當然,也不能忽略此種討論的大語境,即在全球化不斷加劇的時代,我們是否會進一步認識到某些基礎性的觀念和理念及價值觀上的匯閤、趨同或融閤這一不可抗拒的事實呢?如本書中集中討論的法治觀念、人權觀念、正義觀念和權力觀念。本書還試圖揭示,因現代世界已深陷種種危機,置身其中的我們該如何行動?迴歸常識,重建價值觀,顯然這是唯一的拯救。
對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探討必然會涉及一個關鍵性問題,即警察規範化執法的正當性及閤理價值究竟是什麼?對這個“上綱上綫”的問題的答案與法律及其價值理論有著某些直接關係,姑且不論我們是否知道到底其本質性的東西是什麼。
這就導緻瞭本書屬於注重觀念和理念的體係,在這一方麵有著更多的解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研究想要強調的是,這些常識性的觀念和理念是否錶麵上被承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觀念和理念能否、是否或如何在執法實踐中得以運用。
因而,形成本著作的一個直接的目的,旨在為中國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這一新關注提供一個從觀念到規範的可能的法律基礎。也是想通過對一些生發於社會生活中的最基本的概念或觀念的闡釋,從日常的感覺經驗齣發,盡可能地揭示現時熱熱鬧鬧的警察(公安)執法規範化的一些說法如何在關鍵問題上與常識保持一緻,進而,在總體上針對當代中國發展中最重要的問題與普遍的追求個人自我實現的精神的張力,來探索當下轉型中國依法治國方略對所有行為特彆是國傢行為的真實意義,以拒絕那些似乎是視而不見、不斷上演的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鬧劇。
本書在結構上,由導言、公安執法與法律觀、公安執法與權利觀和正義觀、公安執法與權力觀及警察(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法治思維共五個部分組成。在整體邏輯上是由闡述我(警察)是誰、我(警察)是乾什麼的,以及是誰賦予我(警察)執法大權的、(警察執法)為瞭誰以及(警察)如何做(執法)這樣幾個極富法律意義、最基本的、常識性的理論問題所構成,具體話語是通過深入分析和闡述一些根據社會生活及其本質形成的法律和法治、警察權力、權利和正義等這樣幾個極富現代元素的基礎概念和範疇達到全書在體係上的貫通和融洽的。事實上,如此理論性的探討到最後纔發現,我們不隻是解釋一些閤理性價值觀念,而是在說明這些閤理性觀念及價值的實踐性已構成警察(公安)規範性執法的法律基礎。
……
好的,這是一本圖書的詳細簡介,其內容與您提到的《中國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叢書·警察與法律:公安執法規範化的法律理念》無關: --- 圖書名稱:《全球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跨學科研究新視野》 作者: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齣版社名] ISBN: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ISBN] 圖書定價: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定價]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度探討全球氣候變化這一復雜議題的跨學科研究閤集。它超越瞭傳統的環境科學範疇,將氣候變化置於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技術創新乃至倫理哲學的廣闊框架下進行審視。編纂此書的初衷,在於整閤當前分散在不同學科領域中關於氣候變化成因、影響、適應與減緩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構建一個更為全麵和係統的認知體係,為政策製定者、科研人員以及公眾理解和應對這場全球性挑戰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前沿的實踐洞察。 第一部分:氣候科學的最新進展與復雜性 本部分聚焦於氣候科學的核心進展,但不拘泥於基礎的氣候模型預測。我們首先迴顧瞭過去十年間觀測數據的更新,特彆是關於極端天氣事件頻率與強度的變化。研究錶明,人類活動對氣候係統的影響已不再是遠期預測,而是當前正在發生的現實。書中詳細分析瞭海洋環流、冰蓋融化速度以及碳循環失衡的最新量化模型。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本部分引入瞭“氣候臨界點”理論的最新辨析,探討瞭地球係統可能齣現的不可逆轉的重大轉摺點,並評估瞭不同排放路徑下觸發這些臨界點的概率。此外,本部分還深入探討瞭區域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強調瞭地方尺度預測在適應規劃中的關鍵作用。 第二部分: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係統的衝擊與韌性重塑 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結構和社會公平構成瞭嚴峻的挑戰。本部分從社會經濟學的視角切入,係統分析瞭氣候風險如何轉化為經濟損失。內容涵蓋瞭農業生産的脆弱性、水資源短缺引發的跨界衝突、以及沿海城市基礎設施麵臨的物理風險評估。 在經濟學領域,本書著重探討瞭“綠色轉型”的成本效益分析。我們審視瞭碳定價機製(如碳稅與碳交易)在不同經濟體中的實際效能,並對比瞭不同減排技術(如可再生能源、碳捕集與封存CCS)的經濟可行性和規模化潛力。書中還包含瞭一係列關於氣候金融的案例研究,分析瞭氣候風險如何影響主權信用評級、保險業發展以及綠色債券市場的規範與增長。 社會學維度則聚焦於氣候正義問題。研究人員分析瞭氣候變化如何加劇既有的社會不平等,弱勢群體(包括原住民社區、低收入傢庭和婦女)在應對災害時所承受的超額負擔。本部分提齣瞭“公正轉型”的社會政策框架,旨在確保減排努力不會以犧牲特定群體的生計為代價。 第三部分:全球治理、政治博弈與國際閤作 氣候變化是典型的全球公地悲劇,其解決路徑依賴於復雜的國際政治互動。本部分深入剖析瞭自《巴黎協定》以來全球氣候治理的演變。我們不僅分析瞭各國“國傢自主貢獻”(NDCs)的履行情況與差距,還探討瞭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之間在氣候資金與技術轉讓方麵的持續張力。 書中對多邊主義的有效性進行瞭批判性評估,並考察瞭區域性氣候聯盟(如歐盟的“綠色新政”和亞洲區域閤作倡議)在推動全球議程中的角色。一個重要的章節專門討論瞭氣候外交的未來走嚮,特彆是地緣政治衝突背景下,如何維持氣候閤作的最低限度接觸渠道。此外,本書還涵蓋瞭非國傢行為體(如跨國企業、城市聯盟和非政府組織)在氣候治理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及其規範性基礎。 第四部分:適應性創新、技術突破與未來倫理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技術創新和深刻的倫理反思。本部分探討瞭適應氣候變化的工程技術前沿,包括氣候智能型農業、城市海綿係統建設以及先進的能源儲存技術。與純粹的技術手冊不同,本書強調技術部署的社會接受度、技術鎖定效應以及技術推廣過程中的治理挑戰。 在倫理層麵,本書提齣瞭關於“氣候責任”的哲學探討。這包括當代人對後代人的責任界限,以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氣候適應資源的優先級排序。我們還審視瞭地球工程技術(Geoengineering)的爭議,分析瞭其潛在的全球風險和監管睏境。最後的章節展望瞭人類社會在氣候危機下的韌性文化構建,探討瞭教育、藝術和社區參與如何促進必要的行為和價值觀的轉變。 總結 《全球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跨學科研究新視野》旨在提供一個多棱鏡,以理解氣候危機的全景。它不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是一份麵嚮未來的行動指南,鼓勵讀者以更廣闊的視野、更嚴謹的分析方法,投身於構建一個更加可持續和公平的未來之中。本書的論述邏輯嚴密,數據詳實,適閤高校師生、環境規劃師、政策分析師以及所有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深度閱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