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对古代历史,特别是唐代社会结构感兴趣的爱好者,我怀着极大的期待购入了这套《元和郡县图志》。开篇之初,就被其详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书中对于每一处地点的记述,都力求追溯其最早的称谓、演变的轨迹,以及在不同朝代下的行政隶属关系。这种精细到极致的考证,对于理解一个地方在漫长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至关重要。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一些重要军事关隘、交通要道的描述,它们往往是历史事件发生的重要背景,也是理解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关键。例如,书中对一些边境州郡的记载,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想象当时边防的严峻,以及中央王朝如何通过设置郡县来巩固统治。此外,书中对地方物产、特产的提及,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宝贵线索。不同于一些泛泛而谈的历史著作,这套书更像是一本“地图册”与“地方志”的结合体,用文字勾勒出了古代中国的地理轮廓和地方社会的面貌,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评分这套《元和郡县图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展现出的史料搜集和整理的严谨性。书中对于每一次地名变动、每一次行政区划调整,都尽可能地追溯其源头,引用相关的史书、碑刻等文献。这种“以文献为本”的研究方法,使得全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重要城市或地区,多角度、多层面的记述。比如,对于一些曾经显赫一时却后又衰落的郡县,书中会详细记载其兴衰的原因,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经济重心的变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虽然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其中所有的专业术语和考证细节,但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编纂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这本身就足够令人肃然起敬。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古人的世界,感受历史的温度。
评分坦白说,在翻阅这套《元和郡县图志》之前,我对古代地理学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但读完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地理并非仅仅是“山川湖海”的简单罗列,而是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书中对不同地区气候、土壤、物产的细致描绘,让我能理解为何某些地区会成为重要的农业基地,为何某些地区又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尤其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于古代交通路线的描绘,无论是陆路驿道还是水路航线,都清晰可见,这对于理解古代信息传播、商品流通以及军队调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记载,大致勾勒出一条古代商旅的路线,想象着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情景。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地理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所蕴含的知识量和研究深度,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入学习的。
评分初次捧起这套《元和郡县图志》,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过往的深深眷恋,仿佛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人文荟萃的时代。封面素雅,字体古朴,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读。拆开包装,书页的纸张触感温润,印刷清晰,装帧也很扎实,看得出是用心之作。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对全书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一个初次接触此类古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尤其喜欢其对地名、沿革、建置等信息的梳理方式,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仿佛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山川河流的地理特征,到州县的设置与变迁,再到户口、赋税、风俗等社会生活细节,都力求详尽,展现了唐代作为一个统一王朝,其统治疆域和内部管理的宏观图景。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区域,书中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让我能勾勒出大概的轮廓。阅读的过程,不单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古人智慧和对历史地理研究的敬畏之情。
评分《元和郡县图志》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旅程。它并非那种一目十行的轻松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反复咀嚼的。书中大量引用的史料原文,虽然有些晦涩,但恰恰是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才最能体现其学术价值。我尝试着将书中的记载与现代地图对照,想象着书中描绘的山川河流在当下的模样,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我对地理的变迁和历史的厚度有了更深的体会。例如,书中对一些已经消失的河流或山脉的描述,便引发了我对生态环境变迁的思考。同时,书中对一些地方风俗习惯的记录,也让我对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有了更丰富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地理环境的独特视角,它不仅是一部地理学著作,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经济史的资料库,其价值在于能够激发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
评分中华出品必属精品,可能是最早的地理历史的书了,关于历史地理的延革。
评分不错!
评分少了上册,客服已帮忙解决
评分杭州,是他的老朋友了。现在是"湖山依旧我重来"。他这次过的这个春天和夏天是舔伤口了("卧病空山春复夏"),胜果寺可能更凉快--"六月深松无暑来"。他得的是肺病。只宜静养。他现在既需要用静心的沉思来"洗心",也需要用高质量的空气来洗肺。他从心眼里喜欢这个风水宝地。在这种人间天堂的环境中过心魂相守的宁静的书生日子,是他发自内心的愿望。再用颜子的内倾的精神境界来比论一番,就更心安理得了。"把卷有时眠白石,解缨随意濯清漪。"这种冰雪文字是心存富贵的功利人写不出来的。"便欲携书从此老"是他真实的心声。他若没有这种淡泊的心境,也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功业。因为淡泊养"义",因义生的"利"才是好"利"。此时还算进修,在深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功夫。当然,只有这样养心,才能养病。
评分波斯人信札
评分十年沧桑
评分地理志
评分书已收到!很满意!发票也有了,可是没有附上 详细的出货单,有书名的那个单子,我无法到单位报销啊!能麻烦给我再寄一张?谢谢了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