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他是《NBA篮球训练法》的作者,一位在中国执教的美国篮球教练; 他曾执教于达拉斯小牛、克里夫兰骑士、奥兰多魔术等NBA球队; 他了解美国篮球,因为到过中国,所以他也了解中国篮球; 他将40年篮球执教生涯中的收获,结合中国篮球的实际呈现在你面前; 他想帮助每一位想成为“林书豪”的中国篮球明日之星实现梦想; 他想与他的中国篮球教练同行分享自己关于篮球的所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部分
第1章 中国式的篮球训练
1.毛泽东时代
2.现代中国篮球
3.出国打球人少的问题
4.中国目前的篮球训练方法
5.美国的篮球训练方法介绍
小结
第2章 东莞篮球学校
1.训练
2.教练团队
3.组织安排
4.比赛
5.专门成立的球队
6.球员的反馈信息
第3章 Monk体系的科学性
1.投篮命中率因素
2.受干扰的投篮和未受干扰的投篮
3.球权效率评估
4.正性和负性球权数目
5.间隙期(SPACES), 乱战期(SCRAMBLE) 和
即兴发挥(IMPROVISATION)
小结
第4章 训练体系的重要性
1.你是否拥有一个训练体系?
2.训练体系清单
第5章 Monk体系
第2部分
第6章 Monk体系的历史渊源
1.引言
2.Monk进攻和Monk体系的区别
3.Monk名字的由来
4.Monk体系下的球队整体防守
第7章 教练即老师
1.“篮球运动员靠的是本能,而不是头脑”
(BASKETBALL PLAYERS PLAY WITH THEIR SPINAL
CORD NOT THEIR BRAIN)
2.“教练们执教球队时最需要关注的地方不在于你如何教,而在
于球员们如何学”。(IT ISN'T HOW YOU TEACH; IT IS HOW
THE PLAYERS LEARN.)
3.重复
4.简单化
5.耐心
6.体验
7.纠正
8.激励
9.要求
10.纪律
第8章 专有术语
1.乱战期(SCRAMBLE)
2.间隙期(SPACES)
3.习得性表现(LEARNED PERFORMANCE)
4.本能表现(INSTINCTIVE PERFORMANCE)
5.原则框架下的进攻(RULE OFFENSE)
6.原则框架下的防守(RULE DEFENSE)
7. Monk 进攻
8.固定战术(SETS)
9.花样变化(STUNTS)
10.战术失败(PLAY BREAKDOWN)
11.快攻没打成转换成阵地进攻阶段(TRANSITION)
12.未打任何进攻战术(NO-PLAY)
第9章 Monk进攻
第10章 Monk进攻原则
1.无球进攻队员(AWAY FROM THE BALL)
2.持球进攻队员(WITH THE BALL)
3.所有进攻球员都要遵守的一般原则(GENERAL RULES)
4.进攻球员不假思索就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AUTOMATICS , MUST DO )
5.进攻球员不能做的(禁止做的)(CAN'T DO)
6.解读Monk进攻原则
第11章 Monk进攻的教学理念
第12章 Monk进攻教学
第13章 Monk进攻的球队练习
1.项目
2. 3打3 练习
3. 4打4练习
4. 5打5练习
5.半场接全场的Monk练习
第14章 Monk进攻的技术练习
1.项目
2. Monk 空切
3.弱侧掩护空切
4.下掩护空切
5.劈切
6.背掩护空切
7.底线掩护空切
第15章 Monk进攻的个人进攻技巧
1.投篮机会选择
2.传球
3.空切
4.突破
5.做掩护和利用掩护摆脱防守
6.抢进攻篮板球
7.投篮
第16章 半场阵地进攻战术 :空切
1.空切战术
2.空切战术的教学要点
3.空切战术2
4.空切2战术的教学要点
5.自动进攻战术
6.自动进攻的多种变化
7.自动进攻战术的教学要点
8.关于固定的半场阵地进攻战术的其他想法
第17章 快攻和Monk进攻
1.快攻原则
第18章 攻击区域防守的进攻打法
1.攻击联防的Monk进攻
2.漏洞区域 :突破、空切和传球
3.耐心
4.投篮机会选择
5.前场篮板
6.从快攻到阵地进攻的过渡阶段
第19章 防守
1.防守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20章 球线防守
第21章 球线防守原则
1.基本原则
2.低位防守的原则
3.防突破的原则
4.防守有球掩护的原则
5.防守无球掩护的原则
6.全场防守的原则
7.对球线原则的解释
第22章 球线防守的教学理念
1.教学指南
2.球线防守的练习项目
第23章 一些关于球线防守的额外想法
第24章 带摇摆人的区域防守(ROVER ZONE DEFENSE)
1.摇摆人的职责
2.一般原则和一些微调
3.联防的位置和相应的调整
第25章 设计训练计划
第26章 前12周的训练计划
1.Monk体系前12天的每日训练计划
第27章 Monk体系训练项目手册
后记
致谢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精彩书摘
1.毛泽东时代
毛泽东时代对现代中国篮球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执政时期,中国政府对差不多所有的西方文艺和运动项目都持抵制态度,但就毛泽东个人而言却对篮球情有独钟,他认为此项运动非常有益于人民。因此经他倡导篮球运动在中国军队中被大力推广开来。事实上,毛泽东可以像他抵制棒球那样抵制篮球,但他对篮球的喜爱使篮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避免了和棒球一样的“凄惨命运”。
毛泽东时代在中国篮球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另一原因就是:现存的很多训练方法都起源于那个时代。毛泽东很推崇斯大林的一些做法,苏联体育执行的是政府主导的高度计划体制,篮球这个世界性的运动项目也不例外。苏联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被医学预测能长成大个子的青少年,很早就被发掘出来,送至政府主办的体育学校接受训练。这些学校更为强调球员的身体训练和个人技巧训练,训练过程也非常严格。中国基于毛泽东时代同苏联的紧密联系,也采用了同样的体育训练模式。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中国篮球的日常训练中大量看到当时所使用训练模式的影子。
我在克利夫兰骑士队担任助教时,曾和来自立陶宛的NBA球员扎诸纳斯.伊尔戈斯卡斯共事过,他当时是骑士队的中锋。他同我分享过他从小在立陶宛接受的苏联式的训练经历。小时候接受了测试显示他会长得很高,所以他被选派到了一所专门的篮球学校接受训练。不负众望,他最终长到了英尺3英寸(相当于2.2l米)。在一个NBA休赛期的整个夏季里,我帮助他进行每日的训练,整整持续了三个月。在此过程中,我见识到了苏联式训练模式的种种特征,因为伊尔戈斯卡斯就是典型的苏联式训练培养出的球员。在我来华担任技术总监之初,曾经推测中国的篮球训练应该与苏联式的训练有类似之处。
中国也发展出来和苏联一样的高度计划性和组织性的体育模式。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它会通过早期的骨龄测试来寻找预期高大的球员。同时,和苏联一样,中国也成立了大量的政府主导的、专门的体育学校来培养运动员。
姚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父母都很高大,他也理所当然地被预期会长到很高。姚明9岁吋进入体校启蒙训练,13岁时进入职业队接受更为专业的篮球训练,一天要训练4次,他每天的4次训练要从早上6:30开始,直到晚上8:30才结束。这与伊尔克斯卡斯告诉我的训练经历颇为相似。
这种体校的训练模式确实在某些运动项目上能够帮助运动员取得很好的成绩,特别是一些个人性的运动项目,如体操、网球、长跑、乒乓球、游泳、羽毛球和跳水等。但它对团体运动项目的帮助不大。因为团体项目需要很多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比如篮球就要求5个运动员同场协同竞技,这种团队作战项目需要同个人项目不一样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
……
《跃动:篮球运动的科学与艺术》 一本关于篮球运动全面解析的著作,旨在揭示这项运动的深层奥秘,从生理、心理到技术,全方位提升球员的理解与表现。 前言 篮球,一项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运动,它不仅仅是身体的较量,更是速度、技巧、策略与意志的完美融合。从街头巷尾的简单投篮,到世界顶级赛场上行云流水的配合,篮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然而,想要真正在这项运动中取得突破,仅仅依靠热情与天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篮球运动的本质,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将其与艺术般的技巧融为一体。 《跃动:篮球运动的科学与艺术》正是应运而生,它致力于为所有热爱篮球的人们,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球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项运动。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动作手册,也不是一篇关于某个特定战术的论文。相反,它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旨在揭示隐藏在篮球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阐释训练的本质,并最终帮助读者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赛场上的卓越表现。 我们相信,真正的篮球技艺,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科学的训练能够为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身体的潜能;而艺术的理解,则能赋予技术生命,使其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展现出灵动与创造力。本书将引领您踏上一段求知之旅,从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出发,逐步深入到运动心理学、战术分析、伤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最终描绘出一幅属于您自己的篮球发展蓝图。 第一章:身体的基石——篮球运动员的生理学基础 任何高超的篮球技巧都离不开健康的体魄作为支撑。本章将深入探讨篮球运动对人体提出的生理学要求,并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 肌肉与骨骼系统:力量、爆发力与耐力的源泉 肌肉类型与功能: 了解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篮球运动中的不同作用。例如,跳跃、冲刺等爆发性动作主要依赖快肌,而长时间的跑动和防守则需要慢肌的耐力支持。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优化这两种肌肉纤维的比例与功能。 骨骼结构与生物力学: 分析篮球运动中常见的骨骼受力点,如踝关节、膝关节、腰部等,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运动模式和力量训练来增强骨骼的抗压能力,预防骨折和应力性损伤。本书将详细讲解不同运动链的生物力学原理,帮助读者理解动作是如何传递力量的。 力量训练的科学: 介绍不同类型力量训练(最大力量、爆发力、耐力)的原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我们将重点阐述如何设计适合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计划,包括负重训练、自重训练、药球训练等,并强调核心肌群在提供稳定性和爆发力中的关键作用。 心血管与呼吸系统:持续奔跑的动力 心肺功能的重要性: 深入剖析高强度的篮球比赛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挑战,以及良好的心肺功能如何直接影响球员的体能、恢复能力和比赛表现。 有氧与无氧运动: 区分篮球运动中的有氧与无氧能量代谢过程,并解释如何通过间歇训练、持续耐力训练等方法来提高身体的能量供给效率。我们将提供具体的训练方案,帮助读者构建强大的心肺引擎。 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 探讨长期篮球训练如何促进心脏的增大(绝对肥厚)、毛细血管网络的扩张以及血液携氧能力的提升,从而带来更强的运动耐力。 神经肌肉协调性:精准控制的秘密 本体感觉与平衡能力: 解释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在篮球运动中的关键作用,包括身体在空间中的感知、关节的稳定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我们将介绍提高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如单腿站立、不稳定器械训练等。 反应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探讨神经信号传递的速度、肌肉激活的顺序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如何影响球员的变向能力、投篮精准度和防守反应。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旨在提升反应速度和全身协调性的训练游戏与练习。 动作模式的优化: 分析篮球运动中常见的技术动作,如运球、投篮、传球、防守滑步等,并从神经肌肉协调性的角度解析如何通过重复练习和纠正来优化动作模式,使其更高效、更流畅。 第二章:心理的力量——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建设 在体能与技术之外,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区分优秀与卓越的关键。本章将聚焦于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建设,帮助读者克服心理障碍,提升赛场表现。 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持: 自信的来源: 分析自信心是如何通过成功经验、充分准备、积极反馈等途径建立起来的。 自我效能感: 探讨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即一个人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念,以及如何在训练中通过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分解任务来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 应对失败与挫折: 学习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非被其击垮。我们将介绍积极的认知重构技巧,帮助读者将负面想法转化为积极动力。 专注力与注意力控制: 注意力的类型: 区分广度注意力(同时关注多个信息)和深度注意力(集中关注单一信息),以及比赛中不同阶段对注意力的需求。 保持专注的技巧: 介绍冥想、正念练习、视觉化训练等方法,帮助球员在比赛的喧嚣和压力下保持高度专注。 应对干扰: 学习如何在嘈杂的观众、裁判的判罚、对手的挑衅等外界干扰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情绪管理与压力调适: 情绪对表现的影响: 分析过度兴奋、紧张、沮丧等情绪如何影响球员的决策、技术执行和身体状态。 情绪识别与调节: 学习识别自身情绪,并掌握有效的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练习、积极自我对话等。 比赛焦虑的应对: 提供针对比赛前、比赛中不同阶段的焦虑应对策略,帮助球员将紧张转化为能量。 团队合作与沟通: 信任与默契: 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共同的训练来培养默契。 角色定位与责任感: 鼓励球员清晰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冲突解决与团队凝聚力: 学习如何在团队内部处理分歧,并通过共同的目标和情感连接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第三章:技艺的升华——篮球技术的精进之道 本章将深入剖析篮球运动中的各项核心技术,从基本功到高级技巧,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进阶指导。 基本功的反复雕琢: 运球: 细致讲解不同类型的运球(原地、行进间、胯下、背后、转身等)的动作要领、发力点与节奏控制。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枯燥但极其重要的基础运球练习,以及如何通过变化来提升运球的实战性。 传球: 深入分析胸前传球、击地传球、单手传球、长传等传球方式的技巧,强调传球的时机、线路、力度与精准度。本书还将探讨如何根据防守情况选择最佳传球方式。 投篮: 从身体姿势、持球、瞄准、发力到出手,全方位解析投篮的各个环节。我们将讲解不同距离和情况下的投篮技巧,如定点投篮、行进间投篮、后仰跳投、三分球等,并强调投篮节奏与手感的重要性。 防守: 详细阐述站立姿势、滑步、判断、协防、单防等防守基本功。我们将分析如何有效限制对手的突破、投篮与传球,并强调防守意识与团队防守的配合。 进阶技术与战术应用: 突破技巧: 讲解变向、加速、假动作、转身等突破技巧,以及如何结合掩护、挡拆来创造突破空间。 脚步技术: 分析欧洲步、后撤步、三步上篮等多种脚步动作,强调流畅性与欺骗性。 篮板球的争抢: 讲解卡位、起跳时机、争抢姿势等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预判和积极性来提高篮板球能力。 单打与得分手段: 探讨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技术动作,创造得分机会。 训练方法与反馈机制: 碎片化训练与系统化训练: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碎片化练习,以及如何构建系统的训练计划。 录像分析与自我纠错: 强调通过录像回放来发现技术动作中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改进。 他律与自律: 如何接受教练的指导,并培养自主训练的习惯。 第四章:战术的智慧——篮球比赛的策略与决策 篮球不仅仅是个人技术的比拼,更是团队智慧的较量。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篮球战术,提升比赛的理解与决策能力。 进攻战术的原理与运用: 空间利用: 讲解如何通过球员的跑位、掩护、挡拆来创造进攻空间,拉开防守。 球的流动: 强调快速、精准传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传切配合来瓦解对手防守。 战术体系: 介绍快攻、阵地战、半场进攻等不同进攻模式,以及如何根据对手特点选择合适的战术。 核心战术讲解: 详细分析“三角进攻”、“挡拆配合”、“跑轰战术”等经典战术的执行要领与变化。 防守战术的博弈与克制: 区域联防与人盯人防守: 分析两种防守方式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比赛情况灵活切换。 协防与补防: 讲解如何通过团队协防来限制对手的突破和内线进攻。 半场与全场紧逼: 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防守强度来扰乱对手的进攻节奏。 针对性防守: 如何分析对手的核心球员,并制定相应的防守策略。 临场决策与应变: 暂停的价值: 讲解暂停在调整战术、鼓舞士气、稳定军心方面的作用。 换人策略: 如何根据比赛进程、球员状态和对手情况进行有效换人。 关键时刻的战术: 探讨如何在比赛最后阶段,采用高效的进攻或防守策略,争夺胜利。 数据分析的应用: 简要介绍如何利用比赛数据来辅助战术决策。 第五章:健康的守护——篮球运动员的伤病预防与恢复 保持健康是职业生涯持续的基础。本章将聚焦于篮球运动员的伤病预防、科学训练以及有效的恢复手段。 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 踝关节扭伤: 分析扭伤的原因,并提供预防性训练,如脚踝力量、柔韧性训练。 膝关节损伤(如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 强调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肉的力量平衡,以及落地时的缓冲技术。 肌肉拉伤与撕裂: 重点关注赛前热身、赛后拉伸的重要性,以及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肩部与手腕伤病: 讲解投篮、运球等动作对这些部位的压力,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性练习。 科学的热身与放松: 动态热身: 强调运动前进行动态拉伸,激活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为高强度运动做好准备。 静态拉伸: 介绍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柔韧性。 泡沫轴放松: 讲解泡沫轴在缓解肌肉酸痛、改善肌筋膜张力方面的作用。 伤病后的康复与回归: 康复计划的制定: 强调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循序渐进的训练: 讲解如何从低强度、基础动作开始,逐步增加训练负荷。 心理重建: 关注伤病对球员心理的影响,并提供心理疏导方法。 安全回归赛场: 制定明确的回归标准,确保球员能够安全、有效地重返赛场。 营养与休息的重要性: 均衡饮食: 介绍篮球运动员所需的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提供能量和促进恢复。 水分补充: 强调运动过程中的水分流失与补充的重要性。 充足睡眠: 阐述睡眠在身体修复、生长激素分泌、能量恢复中的关键作用。 结语 《跃动:篮球运动的科学与艺术》的旅程至此,我们已经一同探索了篮球运动从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技术精进到战术智慧,再到健康守护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提供知识的读物,更是一份激发您对篮球运动更深层次思考的指南。 篮球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在于每一次的拼搏与每一次的成长。我们鼓励您将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您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去感受身体的每一次跃动,去体会技术带来的每一次进步,去洞悉战术中的每一次巧妙博弈,去拥抱每一次挑战与每一次超越。 愿您在这段篮球的旅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将科学的力量与艺术的灵感融为一体,在属于您的篮球场上,尽情“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