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他是《NBA籃球訓練法》的作者,一位在中國執教的美國籃球教練; 他曾執教於達拉斯小牛、剋裏夫蘭騎士、奧蘭多魔術等NBA球隊; 他瞭解美國籃球,因為到過中國,所以他也瞭解中國籃球; 他將40年籃球執教生涯中的收獲,結閤中國籃球的實際呈現在你麵前; 他想幫助每一位想成為“林書豪”的中國籃球明日之星實現夢想; 他想與他的中國籃球教練同行分享自己關於籃球的所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部分
第1章 中國式的籃球訓練
1.毛澤東時代
2.現代中國籃球
3.齣國打球人少的問題
4.中國目前的籃球訓練方法
5.美國的籃球訓練方法介紹
小結
第2章 東莞籃球學校
1.訓練
2.教練團隊
3.組織安排
4.比賽
5.專門成立的球隊
6.球員的反饋信息
第3章 Monk體係的科學性
1.投籃命中率因素
2.受乾擾的投籃和未受乾擾的投籃
3.球權效率評估
4.正性和負性球權數目
5.間隙期(SPACES), 亂戰期(SCRAMBLE) 和
即興發揮(IMPROVISATION)
小結
第4章 訓練體係的重要性
1.你是否擁有一個訓練體係?
2.訓練體係清單
第5章 Monk體係
第2部分
第6章 Monk體係的曆史淵源
1.引言
2.Monk進攻和Monk體係的區彆
3.Monk名字的由來
4.Monk體係下的球隊整體防守
第7章 教練即老師
1.“籃球運動員靠的是本能,而不是頭腦”
(BASKETBALL PLAYERS PLAY WITH THEIR SPINAL
CORD NOT THEIR BRAIN)
2.“教練們執教球隊時最需要關注的地方不在於你如何教,而在
於球員們如何學”。(IT ISN'T HOW YOU TEACH; IT IS HOW
THE PLAYERS LEARN.)
3.重復
4.簡單化
5.耐心
6.體驗
7.糾正
8.激勵
9.要求
10.紀律
第8章 專有術語
1.亂戰期(SCRAMBLE)
2.間隙期(SPACES)
3.習得性錶現(LEARNED PERFORMANCE)
4.本能錶現(INSTINCTIVE PERFORMANCE)
5.原則框架下的進攻(RULE OFFENSE)
6.原則框架下的防守(RULE DEFENSE)
7. Monk 進攻
8.固定戰術(SETS)
9.花樣變化(STUNTS)
10.戰術失敗(PLAY BREAKDOWN)
11.快攻沒打成轉換成陣地進攻階段(TRANSITION)
12.未打任何進攻戰術(NO-PLAY)
第9章 Monk進攻
第10章 Monk進攻原則
1.無球進攻隊員(AWAY FROM THE BALL)
2.持球進攻隊員(WITH THE BALL)
3.所有進攻球員都要遵守的一般原則(GENERAL RULES)
4.進攻球員不假思索就要做的,也是必須做的
(AUTOMATICS , MUST DO )
5.進攻球員不能做的(禁止做的)(CAN'T DO)
6.解讀Monk進攻原則
第11章 Monk進攻的教學理念
第12章 Monk進攻教學
第13章 Monk進攻的球隊練習
1.項目
2. 3打3 練習
3. 4打4練習
4. 5打5練習
5.半場接全場的Monk練習
第14章 Monk進攻的技術練習
1.項目
2. Monk 空切
3.弱側掩護空切
4.下掩護空切
5.劈切
6.背掩護空切
7.底綫掩護空切
第15章 Monk進攻的個人進攻技巧
1.投籃機會選擇
2.傳球
3.空切
4.突破
5.做掩護和利用掩護擺脫防守
6.搶進攻籃闆球
7.投籃
第16章 半場陣地進攻戰術 :空切
1.空切戰術
2.空切戰術的教學要點
3.空切戰術2
4.空切2戰術的教學要點
5.自動進攻戰術
6.自動進攻的多種變化
7.自動進攻戰術的教學要點
8.關於固定的半場陣地進攻戰術的其他想法
第17章 快攻和Monk進攻
1.快攻原則
第18章 攻擊區域防守的進攻打法
1.攻擊聯防的Monk進攻
2.漏洞區域 :突破、空切和傳球
3.耐心
4.投籃機會選擇
5.前場籃闆
6.從快攻到陣地進攻的過渡階段
第19章 防守
1.防守的三個基本要素
第20章 球綫防守
第21章 球綫防守原則
1.基本原則
2.低位防守的原則
3.防突破的原則
4.防守有球掩護的原則
5.防守無球掩護的原則
6.全場防守的原則
7.對球綫原則的解釋
第22章 球綫防守的教學理念
1.教學指南
2.球綫防守的練習項目
第23章 一些關於球綫防守的額外想法
第24章 帶搖擺人的區域防守(ROVER ZONE DEFENSE)
1.搖擺人的職責
2.一般原則和一些微調
3.聯防的位置和相應的調整
第25章 設計訓練計劃
第26章 前12周的訓練計劃
1.Monk體係前12天的每日訓練計劃
第27章 Monk體係訓練項目手冊
後記
緻謝
附錄 學生調查問捲結果
精彩書摘
1.毛澤東時代
毛澤東時代對現代中國籃球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毛澤東執政時期,中國政府對差不多所有的西方文藝和運動項目都持抵製態度,但就毛澤東個人而言卻對籃球情有獨鍾,他認為此項運動非常有益於人民。因此經他倡導籃球運動在中國軍隊中被大力推廣開來。事實上,毛澤東可以像他抵製棒球那樣抵製籃球,但他對籃球的喜愛使籃球運動在國內的發展避免瞭和棒球一樣的“淒慘命運”。
毛澤東時代在中國籃球發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另一原因就是:現存的很多訓練方法都起源於那個時代。毛澤東很推崇斯大林的一些做法,蘇聯體育執行的是政府主導的高度計劃體製,籃球這個世界性的運動項目也不例外。蘇聯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被醫學預測能長成大個子的青少年,很早就被發掘齣來,送至政府主辦的體育學校接受訓練。這些學校更為強調球員的身體訓練和個人技巧訓練,訓練過程也非常嚴格。中國基於毛澤東時代同蘇聯的緊密聯係,也采用瞭同樣的體育訓練模式。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從中國籃球的日常訓練中大量看到當時所使用訓練模式的影子。
我在剋利夫蘭騎士隊擔任助教時,曾和來自立陶宛的NBA球員紮諸納斯.伊爾戈斯卡斯共事過,他當時是騎士隊的中鋒。他同我分享過他從小在立陶宛接受的蘇聯式的訓練經曆。小時候接受瞭測試顯示他會長得很高,所以他被選派到瞭一所專門的籃球學校接受訓練。不負眾望,他最終長到瞭英尺3英寸(相當於2.2l米)。在一個NBA休賽期的整個夏季裏,我幫助他進行每日的訓練,整整持續瞭三個月。在此過程中,我見識到瞭蘇聯式訓練模式的種種特徵,因為伊爾戈斯卡斯就是典型的蘇聯式訓練培養齣的球員。在我來華擔任技術總監之初,曾經推測中國的籃球訓練應該與蘇聯式的訓練有類似之處。
中國也發展齣來和蘇聯一樣的高度計劃性和組織性的體育模式。一個典型特徵就是它會通過早期的骨齡測試來尋找預期高大的球員。同時,和蘇聯一樣,中國也成立瞭大量的政府主導的、專門的體育學校來培養運動員。
姚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父母都很高大,他也理所當然地被預期會長到很高。姚明9歲吋進入體校啓濛訓練,13歲時進入職業隊接受更為專業的籃球訓練,一天要訓練4次,他每天的4次訓練要從早上6:30開始,直到晚上8:30纔結束。這與伊爾剋斯卡斯告訴我的訓練經曆頗為相似。
這種體校的訓練模式確實在某些運動項目上能夠幫助運動員取得很好的成績,特彆是一些個人性的運動項目,如體操、網球、長跑、乒乓球、遊泳、羽毛球和跳水等。但它對團體運動項目的幫助不大。因為團體項目需要很多運動員之間的閤作,比如籃球就要求5個運動員同場協同競技,這種團隊作戰項目需要同個人項目不一樣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法。
……
《躍動:籃球運動的科學與藝術》 一本關於籃球運動全麵解析的著作,旨在揭示這項運動的深層奧秘,從生理、心理到技術,全方位提升球員的理解與錶現。 前言 籃球,一項充滿激情與智慧的運動,它不僅僅是身體的較量,更是速度、技巧、策略與意誌的完美融閤。從街頭巷尾的簡單投籃,到世界頂級賽場上行雲流水的配閤,籃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愛好者。然而,想要真正在這項運動中取得突破,僅僅依靠熱情與天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深入瞭解籃球運動的本質,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並將其與藝術般的技巧融為一體。 《躍動:籃球運動的科學與藝術》正是應運而生,它緻力於為所有熱愛籃球的人們,無論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球員,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這項運動。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動作手冊,也不是一篇關於某個特定戰術的論文。相反,它是一次全麵而深入的探索,旨在揭示隱藏在籃球運動背後的科學原理,闡釋訓練的本質,並最終幫助讀者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賽場上的卓越錶現。 我們相信,真正的籃球技藝,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閤。科學的訓練能夠為身體打下堅實的基礎,提升身體的潛能;而藝術的理解,則能賦予技術生命,使其在瞬息萬變的賽場上展現齣靈動與創造力。本書將引領您踏上一段求知之旅,從身體的結構與功能齣發,逐步深入到運動心理學、戰術分析、傷病預防等各個方麵,最終描繪齣一幅屬於您自己的籃球發展藍圖。 第一章:身體的基石——籃球運動員的生理學基礎 任何高超的籃球技巧都離不開健康的體魄作為支撐。本章將深入探討籃球運動對人體提齣的生理學要求,並提供科學的分析方法。 肌肉與骨骼係統:力量、爆發力與耐力的源泉 肌肉類型與功能: 瞭解快肌縴維和慢肌縴維的特性,以及它們在籃球運動中的不同作用。例如,跳躍、衝刺等爆發性動作主要依賴快肌,而長時間的跑動和防守則需要慢肌的耐力支持。我們將介紹如何通過針對性的訓練來優化這兩種肌肉縴維的比例與功能。 骨骼結構與生物力學: 分析籃球運動中常見的骨骼受力點,如踝關節、膝關節、腰部等,以及如何通過正確的運動模式和力量訓練來增強骨骼的抗壓能力,預防骨摺和應力性損傷。本書將詳細講解不同運動鏈的生物力學原理,幫助讀者理解動作是如何傳遞力量的。 力量訓練的科學: 介紹不同類型力量訓練(最大力量、爆發力、耐力)的原理、方法與注意事項。我們將重點闡述如何設計適閤籃球運動員的力量訓練計劃,包括負重訓練、自重訓練、藥球訓練等,並強調核心肌群在提供穩定性和爆發力中的關鍵作用。 心血管與呼吸係統:持續奔跑的動力 心肺功能的重要性: 深入剖析高強度的籃球比賽對心血管和呼吸係統的挑戰,以及良好的心肺功能如何直接影響球員的體能、恢復能力和比賽錶現。 有氧與無氧運動: 區分籃球運動中的有氧與無氧能量代謝過程,並解釋如何通過間歇訓練、持續耐力訓練等方法來提高身體的能量供給效率。我們將提供具體的訓練方案,幫助讀者構建強大的心肺引擎。 訓練對心血管係統的適應性: 探討長期籃球訓練如何促進心髒的增大(絕對肥厚)、毛細血管網絡的擴張以及血液攜氧能力的提升,從而帶來更強的運動耐力。 神經肌肉協調性:精準控製的秘密 本體感覺與平衡能力: 解釋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在籃球運動中的關鍵作用,包括身體在空間中的感知、關節的穩定性以及快速反應能力。我們將介紹提高本體感覺和平衡能力的訓練方法,如單腿站立、不穩定器械訓練等。 反應速度與協調性訓練: 探討神經信號傳遞的速度、肌肉激活的順序以及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閤如何影響球員的變嚮能力、投籃精準度和防守反應。本書將提供一係列旨在提升反應速度和全身協調性的訓練遊戲與練習。 動作模式的優化: 分析籃球運動中常見的技術動作,如運球、投籃、傳球、防守滑步等,並從神經肌肉協調性的角度解析如何通過重復練習和糾正來優化動作模式,使其更高效、更流暢。 第二章:心理的力量——籃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建設 在體能與技術之外,強大的心理素質是區分優秀與卓越的關鍵。本章將聚焦於籃球運動員的心理建設,幫助讀者剋服心理障礙,提升賽場錶現。 自信心的建立與維持: 自信的來源: 分析自信心是如何通過成功經驗、充分準備、積極反饋等途徑建立起來的。 自我效能感: 探討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即一個人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能力的信念,以及如何在訓練中通過設定可實現的目標、分解任務來不斷增強自我效能感。 應對失敗與挫摺: 學習如何從失敗中汲取教訓,而非被其擊垮。我們將介紹積極的認知重構技巧,幫助讀者將負麵想法轉化為積極動力。 專注力與注意力控製: 注意力的類型: 區分廣度注意力(同時關注多個信息)和深度注意力(集中關注單一信息),以及比賽中不同階段對注意力的需求。 保持專注的技巧: 介紹冥想、正念練習、視覺化訓練等方法,幫助球員在比賽的喧囂和壓力下保持高度專注。 應對乾擾: 學習如何在嘈雜的觀眾、裁判的判罰、對手的挑釁等外界乾擾下,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專注。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情緒對錶現的影響: 分析過度興奮、緊張、沮喪等情緒如何影響球員的決策、技術執行和身體狀態。 情緒識彆與調節: 學習識彆自身情緒,並掌握有效的調節方法,如深呼吸、放鬆練習、積極自我對話等。 比賽焦慮的應對: 提供針對比賽前、比賽中不同階段的焦慮應對策略,幫助球員將緊張轉化為能量。 團隊閤作與溝通: 信任與默契: 強調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共同的訓練來培養默契。 角色定位與責任感: 鼓勵球員清晰認識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並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衝突解決與團隊凝聚力: 學習如何在團隊內部處理分歧,並通過共同的目標和情感連接來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第三章:技藝的升華——籃球技術的精進之道 本章將深入剖析籃球運動中的各項核心技術,從基本功到高級技巧,提供科學的訓練方法與進階指導。 基本功的反復雕琢: 運球: 細緻講解不同類型的運球(原地、行進間、胯下、背後、轉身等)的動作要領、發力點與節奏控製。我們將提供一係列枯燥但極其重要的基礎運球練習,以及如何通過變化來提升運球的實戰性。 傳球: 深入分析胸前傳球、擊地傳球、單手傳球、長傳等傳球方式的技巧,強調傳球的時機、綫路、力度與精準度。本書還將探討如何根據防守情況選擇最佳傳球方式。 投籃: 從身體姿勢、持球、瞄準、發力到齣手,全方位解析投籃的各個環節。我們將講解不同距離和情況下的投籃技巧,如定點投籃、行進間投籃、後仰跳投、三分球等,並強調投籃節奏與手感的重要性。 防守: 詳細闡述站立姿勢、滑步、判斷、協防、單防等防守基本功。我們將分析如何有效限製對手的突破、投籃與傳球,並強調防守意識與團隊防守的配閤。 進階技術與戰術應用: 突破技巧: 講解變嚮、加速、假動作、轉身等突破技巧,以及如何結閤掩護、擋拆來創造突破空間。 腳步技術: 分析歐洲步、後撤步、三步上籃等多種腳步動作,強調流暢性與欺騙性。 籃闆球的爭搶: 講解卡位、起跳時機、爭搶姿勢等技巧,以及如何通過預判和積極性來提高籃闆球能力。 單打與得分手段: 探討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結閤技術動作,創造得分機會。 訓練方法與反饋機製: 碎片化訓練與係統化訓練: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碎片化練習,以及如何構建係統的訓練計劃。 錄像分析與自我糾錯: 強調通過錄像迴放來發現技術動作中的不足,並進行針對性改進。 他律與自律: 如何接受教練的指導,並培養自主訓練的習慣。 第四章:戰術的智慧——籃球比賽的策略與決策 籃球不僅僅是個人技術的比拼,更是團隊智慧的較量。本章將帶領讀者深入瞭解籃球戰術,提升比賽的理解與決策能力。 進攻戰術的原理與運用: 空間利用: 講解如何通過球員的跑位、掩護、擋拆來創造進攻空間,拉開防守。 球的流動: 強調快速、精準傳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傳切配閤來瓦解對手防守。 戰術體係: 介紹快攻、陣地戰、半場進攻等不同進攻模式,以及如何根據對手特點選擇閤適的戰術。 核心戰術講解: 詳細分析“三角進攻”、“擋拆配閤”、“跑轟戰術”等經典戰術的執行要領與變化。 防守戰術的博弈與剋製: 區域聯防與人盯人防守: 分析兩種防守方式的優劣勢,以及如何根據比賽情況靈活切換。 協防與補防: 講解如何通過團隊協防來限製對手的突破和內綫進攻。 半場與全場緊逼: 探討如何運用不同的防守強度來擾亂對手的進攻節奏。 針對性防守: 如何分析對手的核心球員,並製定相應的防守策略。 臨場決策與應變: 暫停的價值: 講解暫停在調整戰術、鼓舞士氣、穩定軍心方麵的作用。 換人策略: 如何根據比賽進程、球員狀態和對手情況進行有效換人。 關鍵時刻的戰術: 探討如何在比賽最後階段,采用高效的進攻或防守策略,爭奪勝利。 數據分析的應用: 簡要介紹如何利用比賽數據來輔助戰術決策。 第五章:健康的守護——籃球運動員的傷病預防與恢復 保持健康是職業生涯持續的基礎。本章將聚焦於籃球運動員的傷病預防、科學訓練以及有效的恢復手段。 常見運動損傷的分析與預防: 踝關節扭傷: 分析扭傷的原因,並提供預防性訓練,如腳踝力量、柔韌性訓練。 膝關節損傷(如韌帶撕裂、半月闆損傷): 強調股四頭肌、膕繩肌等肌肉的力量平衡,以及落地時的緩衝技術。 肌肉拉傷與撕裂: 重點關注賽前熱身、賽後拉伸的重要性,以及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 肩部與手腕傷病: 講解投籃、運球等動作對這些部位的壓力,並提供相應的保護性練習。 科學的熱身與放鬆: 動態熱身: 強調運動前進行動態拉伸,激活肌肉,提高關節活動度,為高強度運動做好準備。 靜態拉伸: 介紹運動後進行靜態拉伸,緩解肌肉緊張,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柔韌性。 泡沫軸放鬆: 講解泡沫軸在緩解肌肉酸痛、改善肌筋膜張力方麵的作用。 傷病後的康復與迴歸: 康復計劃的製定: 強調在醫生和康復師的指導下,製定個體化的康復方案。 循序漸進的訓練: 講解如何從低強度、基礎動作開始,逐步增加訓練負荷。 心理重建: 關注傷病對球員心理的影響,並提供心理疏導方法。 安全迴歸賽場: 製定明確的迴歸標準,確保球員能夠安全、有效地重返賽場。 營養與休息的重要性: 均衡飲食: 介紹籃球運動員所需的宏量營養素(碳水化閤物、蛋白質、脂肪)和微量營養素,以及如何通過飲食提供能量和促進恢復。 水分補充: 強調運動過程中的水分流失與補充的重要性。 充足睡眠: 闡述睡眠在身體修復、生長激素分泌、能量恢復中的關鍵作用。 結語 《躍動:籃球運動的科學與藝術》的旅程至此,我們已經一同探索瞭籃球運動從生理基礎、心理素質、技術精進到戰術智慧,再到健康守護的方方麵麵。我們希望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提供知識的讀物,更是一份激發您對籃球運動更深層次思考的指南。 籃球的魅力在於它的無限可能性,在於每一次的拼搏與每一次的成長。我們鼓勵您將書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您自己的實踐相結閤,去感受身體的每一次躍動,去體會技術帶來的每一次進步,去洞悉戰術中的每一次巧妙博弈,去擁抱每一次挑戰與每一次超越。 願您在這段籃球的旅程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將科學的力量與藝術的靈感融為一體,在屬於您的籃球場上,盡情“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