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洋规划与管理的生态系统方法》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视角,以欧洲海洋规划与管理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阐述了生态系统方法的内涵以及在海洋规划与管理领域推广这一新方法面临的关键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海洋规划与管理的生态系统方法》对从事海洋规划和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本重要的科研和管理参考书,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对我国海洋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内页插图
目录
图、表、专栏目录
作者列表
首字母缩略词列表
译者序
前言
参考文献
第1章 生态系统方法和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
1.0 前言
1.1 生态系统方法的起源
1.2 生态系统方法的定义
1.3 生态系统方法的原则
1.4 生态系统方法操作指南
1.5 在非海洋环境中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的经验
1.6 在海洋环境中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的经验
1.7 在海洋规划和管理中应用生态系统方法的关键问题
1.8 拓展人文观念
1.9 应对关键信息的挑战
1.10 建立与宏观议题的关联性
1.11 结论
第2章 建立生态系统方法的人文因素:与陆地空间规划紧密结合
2.0 前言
2.1 海洋和陆地空间规划的共同基础
2.2 考虑海洋规划与管理的目标
2.3 建立海洋规划与管理的过程
2.4 英国海洋空间规划的起源
2.5 《2009年英国海洋和海岸带准入法》
2.6 英国海洋规划和陆地规划之间的关系
2.7 结论
第3章 欧盟海洋政策和欧洲海洋经济发展
3.0 前言
3.1 海洋政策内容
3.2 欧盟海洋和海事政策发展
3.3 《欧盟宪法》和政治发展与《里斯本议程》
3.4 变化的内容:意识形态和政治发展
3.5 结论:欧盟的发展和海洋政策
第4章 维护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海洋规划与管理
4.0 前言
4.1 何谓生态功能7..
4.2 英国海洋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和价值
4.3 大气同化与气候调节
4.4 营养盐循环
4.5 废物同化能力
4.6 生境功能
4.7 食物供给
4.8 生物多样性的社会价值——休闲娱乐、垂钓、划船、观鸟、滨海旅游和潜水、存在价值和文化价值
4.9 海洋生态系统过程及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4.10 英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压力
4.11 时间尺度的变化
4.12 大气同化和气候调节的风险评估
4.13 营养盐循环能力的风险评估
4.14 废物同化能力丧失的风险评估
4.15 生境功能的风险评估
4.16 食物供给的风险评估
4.17 生物多样性社会价值的风险评估
4.18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海洋空间规划
4.19 结论
4.20 致谢
4.21 注意
第5章 国际渔业管理方法综述——作为生态系统方法和海洋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
5.1 海洋管理的生态系统方法
5.2 决策支持数据和模型
5.3 在海洋管理中应用生态系统方法面临的挑战
5.4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中的海洋空间规划工具箱
5.5 未来挑战
第6章 海洋规划与管理的生态系统方法——未来展望
6.0 前言
6.1 以生态系统方法为指导管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2 揭示生态系统方法中的人文观念:与陆地空间规划相衔接
6.3 统筹陆地和海洋规划与管理事务
6.4 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6.5 数据和模型方法以及科学在生态系统方法中发挥的作用
6.6 研讨会的结论
精彩书摘
3.3 《欧盟宪法》和政治发展与《里斯本议程》
20世纪90年代,欧盟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伴随着一系列为应对扩大和整合欧盟职能的宪法修订,欧盟接纳新成员国而逐渐壮大。这些国家在本章前言中已经提及。《欧盟宪法》的修订是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阿姆斯特丹条约》(1999)、《尼斯条约》(2003)、《里斯本条约》(2009)等一系列条约实现的。在21世纪前十年,欧盟委员会制定的两项战略延续了这一过程,即关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哥德堡战略》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和活力的《里斯本战略》或称《里斯本议程》。这两个战略相辅相成。
《里斯本议程》(2000-2010)旨在提供政策和体制框架,特别是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在生产力低于美国的背景下,,欧盟到2010年的目标是使欧盟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体,有能力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该议程结合经济增长与发展、陆地和海洋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价值、设想和优先议题,其中反映出贯穿议程设计和酝酿过程中的经济竞争的市场原则。正因为如此,欧盟经济社会政策体现了经济动因和对经济内容的重视,旨在制定各种政策动议,通过成员国的采纳实施,应对低生产力和潜在的经济停滞。这是一项携手共进的战略性政策,其中的经济行动框架将有助于弥合欧盟各成员国的分歧。《里斯本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预计于2010年实现。
《里斯本议程》主要致力于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在实践中,则更倚赖于以创新的经济概念作为发动机,从技巧和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机遇方面,推动经济变革、确保经济增长、提倡知识经济,保证低于欧盟薄弱领域或行业的社会和环境的更新。《里斯本议程》的理念明确指出,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发展、投资和生产力,实现欧盟整体上的经济独立和活力。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里斯本议程》认识到强劲的经济将实现更多就业,社会和经济政策也将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在很多方面,《里斯本议程》代表了制定空间经济政策的常规方法。它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寻求制定亚欧盟和亚国家层次的行动战略框架,并通过促进整体经济增长,逐渐解决更为广泛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英国等欧盟国家在战后早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研究人员指出这类受市场影响的政策和制度干涉,正是由于缺乏生态意识,因此,过于强调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这也许预示了历史是在经济和环境问题的纷扰中不断前行的。
……
蓝图之下:海岸带社区的适应性发展与韧性构建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资源枯竭与社会经济转型等多重压力下,全球海岸带社区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治理模式和实践,实现从传统的、线性的发展路径向更具韧性与适应性的未来过渡。我们摒弃了宏大叙事下的僵化规划,聚焦于微观层面的社区能动性、知识融合以及跨尺度协作的复杂动态。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一个成功的海岸带未来并非由自上而下的蓝图精确绘制而成,而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调整的“适应性循环”。这种循环要求我们超越单纯的环境保护或经济增长的二元对立,转而关注系统整体的健康与功能的维护,特别是社区内部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部化。 第一部分:岸线演变与认知的重塑 第一章:传统的规划困境与系统性思维的回归 本章批判性地审视了二十世纪末期在海岸带发展中盛行的“分区规划”与“工程控制论”的局限性。我们指出,将海洋与陆地割裂开来的管理框架,以及对“稳定”状态的执着追求,恰恰削弱了海岸带应对突发冲击(如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随后,本书引入了生态系统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基本原理,强调海岸带是一个由物理、生物、社会和经济要素交织而成的非线性系统。关键在于理解反馈机制和临界点,而非仅仅优化当前的效率。 第二章:在地知识、科学数据与决策的融合 海岸带社区的知识体系是其韧性的重要基石。本章深入剖析了“垂直知识”(科学模型、遥感数据)与“水平知识”(世代相传的渔业经验、传统海洋利用模式)之间如何有效地交汇、验证和互补。我们考察了多种参与式行动研究(PAR)的案例,展示了如何设计透明且包容的知识平台,确保科学发现能够转化为社区可采纳的适应策略,避免知识鸿沟演变成决策鸿沟。本章重点分析了原住民知识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不可替代价值。 第三章:跨尺度的治理张力与协同机制 海岸带的管理涉及从地方(村庄、港口)到国家(海洋法、主权管辖)再到全球(公海条约、气候公约)的多个尺度。本书着重探讨了尺度间的“权力错位”和“信息失真”问题。我们提出了“嵌套式治理”的概念,即上层政策的灵活性必须允许下层实践的创新空间,同时地方行动的成果必须能够有效地反馈并影响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成功的协同机制依赖于建立共享的目标框架,而非僵硬的规章制度。 第二部分:适应性实践与经济的转型 第四章:气候不确定性下的基础设施韧性投资 面对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频发,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海堤、硬质防波堤)的长期效益受到质疑。本章聚焦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我们对比了不同治理模式在长期成本效益、生态增益和社会公平性方面的表现。特别关注了对红树林恢复、珊瑚礁保护以及湿地复育的投资,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如何在提供防御的同时,维持了关键的生计支持和生态功能。本章包含对多种金融工具(如灾害债券、生态补偿机制)在支持此类投资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五章:生计多样化与蓝色经济的再定义 本书拒绝将“蓝色经济”等同于大规模的海洋工业开发。我们主张将生计多样化视为抵御单一产业风险的关键策略。通过对东南亚和北欧特定渔业社区的追踪研究,我们展示了社区如何从过度依赖特定渔获转向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水产养殖以及海洋文化产品。成功的转型关键在于社区对自身“比较优势”的重新定位,以及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对环境承载力的不懈尊重。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辅助小规模、高价值的海洋产品市场对接。 第六章:资源共享、冲突管理与社会公平性 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不同用户群体(渔民、旅游业者、能源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加剧。本章将资源管理视为一种社会契约的构建过程。我们详细分析了多方利益攸关者平台(MSP)在促进对话和建立互信中的作用,强调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即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和包容性,往往比最终决策的结果更能巩固社区的长期合作意愿。案例研究集中于共同治理(Co-management)框架下,如何有效地分配权利与责任,确保弱势群体(如老年渔民、无地渔工)的利益得到保障。 第三部分:监测、学习与制度化 第七章:适应性监测与快速反馈环 有效的适应需要基于持续的学习。本章探讨了如何建立“适应性管理周期”中的监测体系。这要求监测系统不仅报告系统的状态(如鱼群数量、水质),更要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其意外后果。我们介绍了低成本、高频率的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方法,如何与高精度传感器数据结合,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可信的决策信息。关键在于将监测数据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而非仅仅是合规报告的负担。 第八章:制度的柔性与政策的迭代 海岸带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管理制度本身具备“制度弹性”。本书认为,僵化的法规是适应的障碍。本章主张采用“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es)和“试验性政策”(Pilot Policies)来测试新的管理范式,允许在受控的环境下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探讨了如何设计“后撤机制”(Fallback Mechanisms),以便在试验失败或环境条件发生突变时,能迅速而有序地回归到已验证的次优方案。制度的进步不是一次性的立法,而是持续的“制度调整”。 第九章:构建跨代际的韧性文化 最终,本书总结认为,技术和治理工具只是手段,社区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度和对可持续未来的共同愿景才是韧性的核心。本章回归到教育和文化层面,探讨了如何在教育系统中植入系统思维和适应性伦理。通过对多个长期致力于可持续实践的社区案例的考察,我们描绘了一个将生态责任内化为社区身份认同的未来图景——一个能够理解“变化是常态,适应是生存之道”的岸线社会。 目标读者: 区域规划师、海洋资源管理者、气候变化适应专家、环境社会学家、地方政府决策者以及所有关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者和实践者。 本书承诺: 本书不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引导读者在面对复杂的海岸带挑战时,能够独立设计出贴合当地情境、面向未来的适应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