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巴曼尼得斯篇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巴曼尼得斯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希腊] 柏拉图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古典哲学
  • 巴曼尼得斯
  • 古希腊哲学
  • 译著
  • 学术著作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历史学
  • 文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0238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26843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8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巴曼尼得斯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陈康先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译出本文,并详加注释,于1944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次重印除校正原版排印中的一些讹误,并将当时因限于印刷条件,转用拉丁字母排印的希腊字改回希腊字母外,其余一仍其旧。

内页插图

目录

凡例

绪论
巴曼尼得斯篇
附录一 “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考
附录二 论柏拉图的《巴曼尼得斯篇》


《巴曼尼得斯篇》并非一部独立成书的哲学著作,而是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一篇。在柏拉图众多的作品中,这篇对话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对“理念论”的深刻探讨而闻名,它既是理解柏拉图后期哲学思想的关键,也是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本之一。 《巴曼尼得斯篇》的文本背景与结构 《巴曼尼得斯篇》的篇幅相对较短,但其内容密度极高,充满挑战性。对话的场景设定在雅典,年迈的巴曼尼得斯(Parmenides)和他的学生芝诺(Zeno)拜访了年轻的苏格拉底(Socrates)。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哲学上的传承与对话。对话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年轻苏格拉底的理念论的批判。巴曼尼得斯以一种极其严谨且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对苏格拉底刚刚提出的“理念”(Forms)概念提出了质疑。他提出了著名的“第三人论证”(Third Man Argument),指出如果一个事物(例如“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它分有“人”的理念,那么就需要一个更高的、第三的“人”的理念来解释“人”的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理念的无限分裂。此外,巴曼尼得斯还质疑了理念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有/仿说),以及理念的唯一性与复数性问题。他对苏格拉底的理念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难题。 第二部分:巴曼尼得斯的“假定”(Hypotheses)。在第一部分对苏格拉底的理念论进行批判之后,巴曼尼得斯并没有否定理念的存在,而是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和抽象的论证过程,即对“ Einheit”(统一,一)或“Sein”(存在,是)的不同“假定”进行推演。他从“一”出发,探讨了“一”是否“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关于“一”的属性,例如“一”是否是“全”的、是否是“静止”的、是否是“运动”的等等。他的论证过程极为精妙,通过对“是”与“不是”、“一”与“多”等基本范畴的辩证考察,展现了一种高度形式化的哲学思考方式。这一部分的论证,其目的并非要得出绝对的真理,而是通过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彻底的逻辑推演,揭示出思想的边界和认识的局限性,同时也为理解“一”与“多”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一种框架。 《巴曼尼得斯篇》的核心哲学议题 《巴曼尼得斯篇》触及了柏拉图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核心的问题: 理念论的精炼与困境: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基石,它认为感官世界是不断变化、不真实的,而永恒不变、完美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巴曼尼得斯篇》通过巴曼尼得斯的批判,尖锐地指出了早期理念论可能存在的逻辑难题,尤其是在解释理念与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有效性上。这篇对话被认为是柏拉图自我反思和修正其哲学体系的重要证据。 “一”与“多”的辩证关系: 这是《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核心。如何理解世界是单一的整体,同时又包含无数的个体?巴曼尼得斯通过对“一”的各种假定进行推演,试图展示“一”与“多”之间的复杂联系。他论证了“一”既可以被理解为“是”,也可以被理解为“不是”,并且在不同的假定下,“一”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属性。这种辩证的推演方法,预示了后世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辩证法思想。 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深度融合: 《巴曼尼得斯篇》并非仅仅讨论“什么存在”,更深入地探讨了“我们如何认识存在”。巴曼尼得斯对“存在”本身的属性进行了一系列抽象的逻辑分析,这种分析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他对“理念”的分析,也涉及到我们如何通过理性认识理念,以及理念是否能够被我们完全把握。 逻辑的严格性与哲学的思辨: 《巴曼尼得斯篇》以其高度的逻辑严谨性著称。巴曼尼得斯的论证过程一丝不苟,充满了对概念的细致辨析。这表明柏拉图对哲学研究的要求之高,他认为真正的哲学思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基础上。同时,他的论证又不仅仅停留在逻辑游戏,而是指向了对现实世界和真理的深刻追问。 《巴曼尼得斯篇》的哲学意义与影响 《巴曼尼得斯篇》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 对柏拉图哲学的重新解读: 许多学者认为,《巴曼尼得斯篇》是理解柏拉图后期哲学思想的关键,它表明柏拉图并未固守早期理念论,而是对其进行了修正和深化。这篇对话的复杂性也使得后世对柏拉图的解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西方辩证法的滥觞: 《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辩证推演,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思想的早期萌芽。通过对矛盾概念的分析和推演,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重可能性。 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发展: 《巴曼尼得斯篇》对概念的严谨分析和逻辑推理,为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对“存在”、“一”、“多”、“理念”等形而上学概念的探讨,也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 认识论的挑战: 巴曼尼得斯对苏格拉底理念论的批判,迫使人们思考我们如何能够真正认识到永恒不变的理念,以及感官世界的认识是否有价值。这促使后来的哲学家更加深入地探讨认识的来源、方法和限度。 对后世哲学家的启发: 从新柏拉图主义的伊amblichus(他曾撰写《论巴曼尼得斯》),到近代哲学家如黑格尔,再到20世纪的分析哲学家,无数的哲学家都曾深入研究《巴曼尼得斯篇》,并从中汲取灵感。它被视为理解西方哲学谱系的一条重要线索。 阅读《巴曼尼得斯篇》的挑战与乐趣 《巴曼尼得斯篇》绝非一部轻松易读的作品。其抽象的哲学概念、复杂的逻辑论证以及独特的文体,对读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次阅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晦涩,甚至难以把握其核心论点。这篇对话需要读者耐心细致地品味,反复琢磨其中的论证过程,并辅以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背景知识。 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巴曼尼得斯篇》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它迫使读者超越日常的经验和直观的认知,进入到一种纯粹的思辨领域。通过与巴曼尼得斯的思想进行对话,读者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自己的哲学视野,并对“真实”、“存在”、“认识”等根本性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总而言之,《巴曼尼得斯篇》是柏拉图哲学体系中一颗璀璨而又极具挑战性的明珠。它不仅是理解柏拉图思想演变的钥匙,更是西方哲学史上一部关于逻辑、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至今不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出版策略非常具有前瞻性。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重要的、奠基性的思想成果反而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新著之中。而这套丛书,就像是知识海洋中的灯塔,为我们保留了那些穿越时间考验的智慧结晶。这次收到的这本,虽然内容本身可能源自非常古老的哲学思辨,但它所探讨的关于“存在”、“同一性”等核心问题,至今依然是诸多学科绕不开的议题。我个人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它如何影响了后世的形而上学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方式。我期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思维定势如何被打破的范例,那将是对我日常思考方式的一次有力矫正和提升。

评分

这套丛书的选本质量一直让人称道,每次拿到新书都充满了期待。这次的这本,从装帧设计上看,就透着一股沉稳厚重的学术气息,纸张的手感也很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尤其欣赏它在翻译上的严谨态度,对于原著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译者似乎下了不少功夫去考证和阐释,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让当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精髓。虽然我这次暂时还没来得及细读这本特定的篇章,但从已有的几本经验来看,相信它在学术价值上绝不会让人失望。那种面对经典,试图拨开历史迷雾,与先哲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感觉,正是这套丛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深意的知识载体。希望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像以往一样,充满启发与惊喜。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套丛书的感情很复杂,它既是知识的宝库,有时候也像一块需要用力啃下的硬骨头。拿到的这本,从目录上看,涉及的议题无疑是相当宏大和深奥的,这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我通常会先翻阅一下导言和注释部分,试图从中摸索出作者构建其思想体系的脉络。我发现,即便是那些我已经略有耳闻的概念,在经过这套丛书的重新梳理后,往往能展现出我先前未曾注意到的细微差别和内在逻辑。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编者和译者团队非凡的耐心和专业素养。我希望这次的阅读,能帮助我更好地构建起对早期西方思想图景的整体认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零散的知识点上,那种系统性的、脉络清晰的论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评分

坦白讲,作为一名业余的哲学爱好者,我深知自己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原著的全部深奥之处,但我依然愿意投入时间去阅读这套丛书,原因很简单:它提供了一个“接近原典”的最高平台。这本新到的书,从其选入的学术地位来看,无疑是西方思想史上绕不开的一环。我更倾向于将它视为一种“思维训练手册”,而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训练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如何审视一个论证的起点和终点。即便读后只能领悟其十分之一,那份对思维边界的拓展,也远胜过阅读十本肤浅的“哲学入门”读物。这套丛书代表的,是对智识深度不妥协的追求,这正是它价值所在。

评分

每一次拿到这套丛书的新书,我都会习惯性地去比较不同译本之间的风格差异(尽管这次我只接触到这一种译法)。这次的译本,给我的初印象是其用词的选择非常古典、精准,保留了原著应有的那种庄重感,但在一些关键的逻辑转折处,译者似乎也适当地加入了现代的表达习惯,使得阅读的流畅性得到了保证,这一点非常巧妙。对我来说,阅读哲学原著的乐趣,一半在于理解其思想,另一半则在于欣赏其语言的艺术性——如何用文字去描摹那些抽象的概念。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种将复杂的思绪组织得如同精妙的几何图形一般的语言构建能力。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智力上的享受。

评分

商品质量好,物流速度快,满意!

评分

柏拉图后期代表作,好书,但不易读。

评分

书收到了,纸张很好,版本正

评分

如果要了解古人的思想,一定要阅读他们的经典名着,才最能了解他们的哲学,了解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智慧,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的参考价值。书的包装很完好,京东配送质量很好,速度很快,非常值得信赖。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书收到了,纸张很好,版本正

评分

纸张 墨味 都不及老版

评分

据说是非常难懂得一本书,如果把它搞明白,就不愁其他的哲学和逻辑类书籍了,决定挑战一下!

评分

很不错,值得研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