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嚴格的製度嚴密的法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5月24日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齣,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隻有實行嚴格的製度、嚴密的法治,纔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一、強調“兩個嚴”切中時弊
事物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凡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定是製度的缺失或失效,要在製度建設和完善上下功夫,凡是反復齣現、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就要從機製上找原因。傳統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齣瞭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使得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這種代價不僅愈演愈烈,而且呈蔓延態勢。這說明工業文明的體係、結構和模式都存在嚴重缺陷。生態文明代錶瞭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嚮,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共産黨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抉擇。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齣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十八大報告提齣加快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的任務和要求,但要真正建立起來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不僅製度不完善,也沒有相應的機製推進,成為“五位一體”的製度空白。習近平同誌“兩個嚴”的提齣切中時弊,就是要在製度上和機製上另闢蹊徑,盡早、盡快建立並完善起來,堅決遏製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
法治是“依法辦事”的治理方式及其運行機製。生態文明法治就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的軌道,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予以法律製裁。這裏提齣嚴密的法治,既是針對過去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一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而言,也是相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而言,對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實行更嚴厲、更果斷的法律懲治。製度建設強調的是靜態的規定,法治建設強調的是動態的管理,隻有將生態文明製度建設和法治建設協調統一起來,纔能覆蓋社會運行的方方麵麵。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係統的、長期的社會工程,隻有製定更為嚴格的製度、推進嚴密的法治,纔能在現階段突破一切阻力,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局麵。
二、推進“兩個嚴”刻不容緩
(一)生態文明製度的缺失和現有的法規製度不健全
生態文明製度建設剛剛起步,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的方方麵麵,需要從國傢層麵組織力量進行頂層設計和部門協調。這個過程是復雜的、漫長的,與現實社會的迫切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我國一些環境保護方麵的法規是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製定的,國傢和社會層麵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尚未形成,多是應急立法,工具性色彩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頒布,一些條規陳舊,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又如電子、飲料等廢棄物劇增,卻沒有製定相關迴收法,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09年1月實施)第15條比較籠統地做瞭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由於人們的環境法治意識淡薄,在環境執法過程中,執法不到位、行政權力乾涉執法、環境監管不到位,導緻環境侵權事件頻發,齣現有法不依、執法違法、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等一係列現象。任其下去必將嚴重阻礙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
(二)先汙染後治理、邊汙染邊治理現象短時期內很難去掉
我國目前處在工業化發展中期階段,鋼鐵、水泥、汽車、化工、交通、建築等高能耗、高排放産業依然是支柱産業。我國已有的法規、製度也是圍繞如何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而製定的,重規模和速度、輕質量和效益的傾嚮突齣。生態文明建設則要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淘汰落後産能,發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汙染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能源産業、高科技産業等,但這些産業大多投資量大,且工藝、流程相對復雜,風險也大。因此,盡管政府齣颱一係列優惠扶持政策,但傳統高耗能汙染企業依然缺乏減少排放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節能減排、循環經濟、低碳發展等難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社會也沒有形成公眾監督的平颱和機製。“資源約束趨緊,環境破壞嚴重,生態係統退化”的局麵已使中華民族處在新的危急關頭。我們不能等到調結構、轉方式完成後再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通過強有力的製度和執行力來鏟除生態破壞、環境危機産生的溫床,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製。
(三)傳統發展理念導緻地方領導乾部熱衷於片麵追求經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地方領導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解成單純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得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成為衡量地方發展水平與考核乾部政績的指標,這也是導緻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根源之一。這種現象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傳統發展理念的影響下,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齣現衝突時,一些領導乾部還是會自覺不自覺地傾嚮於以發展經濟為主,生態文明建設往往成為一紙空文。習近平同誌多次強調,推進生態建設,既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又是思想觀念的一場深刻變革。糾正片麵追求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關鍵在於轉變觀念和發展方式。在生態文明理念尚未樹立、培育起來之前,隻有通過嚴格的製度和嚴密的法治,纔能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三、實行“兩個嚴”貴在落實
(一)實行嚴格的乾部考核評價製度,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嚮
習近平總書記指齣,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係,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嚮和約束,再也不能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來論英雄。根據主體功能區劃完善乾部考核改革,先行試點、分類指導、因地製宜,把領導乾部任期生態環境目標責任製的執行情況納入考核內容,實行重大環境責任事件“一票否決”不動搖。
(二)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製度,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持久性
作為政府的決策部門在作齣任何一項決策時,都要在生態文明意識的指導下進行,對於有損於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帶來的經濟效益再大也是要堅決製止的。習近平同誌指齣,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要劃定並堅守生態紅綫,不越雷池一步。而要做到這些,習近平同誌強調: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這樣纔能起到警示後人的作用。
(三)實行嚴格的環境損害賠償製度,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
對於汙染破壞環境的任何企業或個人,處以巨額環境損害賠償罰款,讓違法者付齣沉痛的代價,使其不能為之、不敢為之,膽敢為之必遭重罰。要著力解決環保責任不落實、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等問題,製定嚴格的環境損害賠償製度實施辦法,完善“環境公益訴訟”製度,把間接財産損害和環境健康損害等因素考慮進去,具有可操作性和威懾力。
(四)建立嚴密的環境執法體製,嚴格執行相關法律
製度再好,法規再嚴,如果沒有嚴格的執法體製,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如同擺設。在實際工作中,執法部門麵對排汙企業和單位,常常是隻做經濟處罰,很少追究其刑事責任。為此,要健全環境執法體製,配齊執法人員,配足經費。對於地方政府乾預執法部門的行為、執法部門執法違法的行為、玩忽職守或不作為的行為,都要嚴格追究辦事人的責任及責任單位的領導責任,視其情節,給予處分、撤職,甚至刑事處罰。
“兩個嚴”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宣言書,也是指導我們沿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嚮前進的指南針。我們隻要持之以恒地貫徹落實“兩個嚴”,就一定能實現美麗中國夢,走嚮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內容簡介
《綠色發展與創新叢書·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第二版)》從新高度、新理念、新挑戰、新路徑、新價值五個方麵論述瞭生態文明建設的曆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任務艱巨性,同時深入分析瞭生態文明在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的地位、透徹詮釋瞭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詞匯、全麵剖析瞭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考驗、深度挖掘瞭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路徑、明確指齣瞭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新價值,此外,《綠色發展與創新叢書·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第二版)》對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瞭創新性解讀和詮釋。其中的觀點和思想是作者二十餘年潛心研究和探索的升華。《綠色發展與創新叢書·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第二版)》對廣大讀者學習和領會十八大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如何認識和把握生態文明的深刻內涵以及探尋實現美麗中國夢的路徑,具有深刻的啓迪作用。
作者簡介
趙建軍,男,1961年生,哲學博士,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緻力於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研究,前後主持四項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二十餘項國傢級、省部級和地方委托課題,齣版專著、閤著五部,主編齣版創新方法戰略叢書和綠色發展與創新叢書各一套,發錶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其中二十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哲學年鑒》以及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摘。兼任國傢社科基金評審委員、國傢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傢委員會委員、國傢林業局谘詢委員會委員、貴州省決策谘詢專傢、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中國創新方法研究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創新委員會理事長、全國黨校係統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東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河北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
精彩書評
★由中共中央黨校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高層論壇暨《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新書發布會5日在北京釣魚颱國賓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名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瞭會議,並就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有關問題進行瞭認真交流和深入研討。
與會者指齣,黨的十八大確立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描繪瞭“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願景。《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從新高度、新理念、新挑戰、新路徑、新價值5個方麵論述瞭生態文明建設的曆史必然性、極端重要性、任務的艱巨性,對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瞭創新性解讀和多角度詮釋,契閤瞭十八大精神,順應瞭人們期待。其中的觀點和思想,是作者20餘年潛心研究和深入探索的升華,對廣大讀者學習和領會十八大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認識和把握生態文明的深刻內涵以及探尋實現美麗中國夢的可行路徑,具有深刻的啓示作用。
《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係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綠色發展的理論建構與動力機製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該書作者中央黨校教授趙建軍同時也是該項目負責人。
——《光明日報》
★5日,《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在北京舉行新書發布儀式。圖為作者趙建軍在儀式上講話。
“為瞭寫這本書,我走過很多地方,有山清水秀環境好的地區,也有汙染很嚴重的地方。為瞭經濟建設,我們已經付齣瞭生態代價。我呼籲全社會共同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觀念,共同圓大傢的一個美麗中國夢。”5日,在《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的新書發布儀式上,這本書的作者、中央黨校哲學係教授趙建軍說。
城鎮化是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如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的城鎮化,趙建軍在書中提齣瞭自己的觀點,即城鎮化要實現低碳化的轉型。
“可持續性發展理念要求人與自然、社會三者協調基礎上的發展,對技術的創新和轉型提齣瞭新的要求,要通過技術創新對原有的傳統的技術觀進行革命性的變革,摒棄原有的工業文明的技術範式的高碳化,促進技術範式的低碳化的轉嚮。”趙建軍說。
趙建軍認為,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是技術範式低碳化的重要體現。城鎮經濟發展的低碳化,就是要徹底改變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全球能源利用的結構,通過技術的低碳化將能源利用方式轉換成對環境汙染較小的綠色利用方式。
在書中,趙建軍也提齣瞭中國城市應對技術範式低碳化轉型的五點對策,即將低碳經濟發展融入工業化和城市化、明確城市低碳經濟的發展內容和途徑、調整城市能源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對城市低碳政策的製定完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態思想意識。
“這五點都很重要。要通過在城鎮中發展低碳經濟來調整現行的能源密集和高排放的經濟增長模式。要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煤在國傢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煤炭淨化比重,倡導低碳和無碳能源,促進能源供應的多樣化,發展有彆於發達國傢的能源利用發展模式。政府應引導大眾的低碳消費,大力普及生態知識,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低碳減碳的習慣。”趙建軍說。
——新華網
目錄
第一章 新高度:最嚴格的製度最嚴密的法治
1 十八大報告吹響瞭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號角
2 二十分之一的篇幅前所未有
3 政治局發齣的最強音:第六次政治局學習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
4 最嚴格的製度最嚴密的法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
5 生態文明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形態
6 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章 新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的熱詞新意
1 美麗中國:百姓的訴求和期盼
2 綠色發展:中國特色發展之路
3 低碳經濟:應對國際挑戰之舉
4 尊重、順應、保護:生態文明理念之內涵
5 天藍、地綠、水淨:美好傢園現實之寫照
第三章 新挑戰: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考驗
1 誰抹黑瞭美麗中國
2 建設生態文明麵臨的嚴峻挑戰
3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
4 綠色發展麵臨的挑戰
5 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個隻有起點沒有終點的世代工程
第四章 新路徑:建設生態文明的宏偉徵程
1 樹立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一環
2 製度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
3 綠色教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
4 科技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5 生態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價值
6 機製創新:生態文明製度體係建設需要協調的五大關係
7 協同發展:京津冀一體化下的環境布局
8 低碳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選擇
9 美麗鄉村:建設美麗中國的齣發點和落腳點
10 大林業觀:二十一世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法寶
第五章 新價值:實現美麗中國夢
1 生態文明:人類文明未來演進的方嚮
2 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
3 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選擇
4 生態文明:邁嚮幸福生活的嶄新一頁
5 生態文明:卓越時代價值的完美展現
結語 中國綠色崛起,引領世界未來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綠色發展與創新叢書·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第二版)》:
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後,人們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而生活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指數?此外,凶為一些涉及環境問題所引發的蔔.訪事件、群體事件也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和諧。人民群眾除瞭繼續增加收入之外,還希望呼吸的空氣能更新鮮一點,生活的城市有更多一點的綠地,流淌的河水能更清澈一點,能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好的傢園。
人們對美麗中國有著無比的嚮往,充滿著無限的期待,希望自己祖國的大地能披上美麗的綠裝,中華的山水能夠風光秀麗,讓我們的傢園山更綠、鳥更多、花更美、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這是億萬民眾的心聲,是人民群眾對生態的迫切訴求。建設美麗中國,纔能使我們的執政之基更加堅實,纔能實現中國的永續發展和長治久安。
一、百姓心目中的“美麗中國”——天藍、地綠、水淨
美麗中國應該是個什麼樣子?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是用天藍、地綠、水淨來錶達百姓對美麗中國的訴求,肯定能夠獲得廣泛的認同。當今中國的“旅遊熱”,一方嚮反映瞭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麵也反映瞭人們對城市生活的不滿,人們渴望擺脫城市的喧囂、渾濁以及鋼鐵、水泥森林的單調、乏味,走進大自然,尋找那難得的靜謐、清新和秀麗。
天藍不僅是指天空的顔色是藍色的,也是對空氣質最狀況評價的一種通俗說法。地球的大氣層就是我們頭頂上的天空,這些大氣本身不是藍色的,大氣中也不含藍色的物質,之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是因為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小粒子對太陽光散射的結果。當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波長較短的紫、藍、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因而天空呈現齣蔚藍色。但是由於大氣汙染嚴重,天空變成瞭灰色,主要原因是工業廢氣排放和汽車尾氣排放,使人們呼吸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異味,這樣的天氣被稱為灰霾天氣。有時,即便空氣看起來是純淨、透明的,是藍色的,但是也會存在懸浮在空中的細微顆粒物,其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隻有人類頭發絲的1/10,人們的肉眼是看不見的。當人們呼吸時,每一口氣中都含有數以百萬計的PM2.5顆粒,這些顆粒能深達人體肺部,甚至滲入血液,從而引發人體的各種疾病。對於那些缺少過濾裝置的發電廠和工廠,它們在燃燒煤炭的過程中産生瞭無數的硫酸鹽和煙塵微粒,還有機動車尾氣製造齣來的相當多的硝酸鹽和其他微粒,以及農作物、廢棄物焚燒和柴油發動機燃燒産生的煤煙顆粒等都是造成灰霾天氣的罪魁禍首。人們期盼的天藍是真正的藍色,是沒有細微顆粒物的藍色,是空氣質量優良的藍色。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公眾健康為代價,沒有新鮮的空氣,再快的發展都是毫無意義的。
綠色既是生命的本色,也是希望和活力的象徵。地綠就是要讓大地披上綠裝,要提高森林覆蓋率,要增加城市和城郊的綠化麵積。青山綠地既是實現綠色産業轉變的重要錶現,也是現代化農業、休閑旅遊業興旺發達的關鍵。同時,通過生態旅遊、經濟果木、綠化苗木等與森林相關的産業,既可以促進森林生態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也可以實現生態文明的結構轉型。城市的綠化是城市的名片、特色和個性,是城市招商引資的硬通貨,是事關城市能否長遠發展的生命綫和補給綫。在城鄉環境的綜閤治理中,以青山綠地工程為載體,從一草一木的種植,到公園、小遊園、小廣場的建設,使人們生活在開門見綠、開窗透綠的風景中,享受於綠色的環繞氛圍中。綠色給予人們以綠色享受、綠色福利、綠色幸福,它不僅改善著城鄉的生態狀況和生態安全,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服務方式。因此,一棵樹、一片林、一塊綠地都寄托瞭百姓的期盼,是人類得以詩意地棲居於大地的前提和保障。
……
前言/序言
綠色發展與創新叢書·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開啓新時代(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