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

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邱彰 著
图书标签:
  • 美国华人史
  • 法律史
  • 移民史
  • 种族歧视
  • 社会史
  • 文化史
  • 龙与鹰
  • 美中关系
  • 华人权益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579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766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展现两百年来华人移民美国的悲壮史
  记录两百年来华人在美国的奋斗史
  述说两百年来华人的排华抗争史
  这是一场龙与鹰的搏斗,更是小人物改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佳作

内容简介

  自从鸦片战争被列强叩开国门,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也随之开启。早期踏上美利坚的华人先辈们,建设了号称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他们淘金、开矿、洗衣、种菜无所不能,他们反抗压迫、参与诉讼,开创法律先河。然而同这些丰功伟绩和辛勤奉献相伴而来的不是承认和褒奖,而是华人不准投票、不准多人一起租房、不准扛物走人行道、不准留长发、不准拥有土地、不准种菜……凡此种种无一不给华人套上重重的枷锁。
  如今的读者能否想象出这些真实的场景以及背后的原因?能否想象出华人又是怎样一步步从最艰难环境中开辟出一条条血泪之路,最终成为一支优秀的族群作者邱彰将为您娓娓道出这段历史。

作者简介

  邱彰,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新泽西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曾任立法委员,大陆投资法律先驱,美国执业律师,著名大学兼职教授。熟悉国际商务及政治运作,出版著作五十余种。

精彩书摘

  《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
  
  根据记载,当时华人每月工资是26美元,随后逐步增加到35美元,但不包括食宿;白人的工资则为50美元,食宿免费。华人的食宿由自己掏腰包,因为华人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宁可自己人聚在一起煮东西,也不肯吃白人的伙食。
  尽管华人工资不如白人,但与中国国内农民相比,还是很可观。同一时期,中国国内农民一个月只有1美元的收入。当时加州报纸报导,华工每月可以省下13美元;只要运气好,2年左右,省下400美元就可以回中国当个富农,或是拿这些钱去开店。
  1869年太平洋铁路修建完成,无数的华工贡献了他们的血汗及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华工,就没有美国铁路。”但今天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的铁路博物馆 (California Railroad Museum)里,见不到一张当年华工的照片,或是对他们的描写或赞扬。其中一幅由史丹福先生(Leland Stanford)于1877年雇画家西尔(Thomas Hill)画的铁路完工图,基本上是幅想象画,很多当时不在场的人都被画入,但功劳最大的华工们当时有一万多人在现场,却连一位也没被画进去。
   铁路完工次年(1870年),华人在美数量增加至63 200人,他们随着铁路移居美国各地。华人不但逐渐走出中国城,为了融入美国社会,许多人甚至将名字改成洋名。他们学会了平等、尊严的民主意识,甚至懂得如何表达自身的诉求。
  ……

前言/序言


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 一、 时代的洪流与法律的边界:晚清至民国时期华人移民的法律困境 本书深入剖析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大批华人移民涌入美国所面临的法律和制度性挑战。在加州淘金热的驱动下,华人以“他者”的形象进入美国社会,其法律地位始终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1. 早期排斥性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演变 我们首先审视了早期美国法律对华人移民的初步反应。从加州的“人头税”(Poll Tax)到州级立法,试图限制华人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自由。重点分析了美国最高法院在“移民入籍案”(The Chinese Naturalization Cases)中的系列判决,这些判决确立了非裔和亚裔群体在法律上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的先例。 2. 《排华法案》的诞生与法律体系的固化 《1882年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的通过是美国移民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书不仅梳理了该法案的立法背景、国会辩论,更侧重于分析其实施细则对华人社区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考察了法案如何系统性地限制华人劳工的入境、阻止其家庭团聚,并为美国边境执法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权力。 3. “纸上美国人”的抗争:法律诉讼与人权主张 尽管面临严酷的法律环境,华人社区从未停止抵抗。本部分详述了华人律师和社区领袖利用现行法律体系进行的抗争。重点分析了著名的“黄德美案”(Wong Kim Ark, 1898),此案关乎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子女的公民权问题。通过对最高法院判词的细致解读,本书揭示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特别是“出生公民权”条款)在面对种族歧视时的适用困境与历史局限性。 二、 法律的灰色地带:日常生活中的制度性压迫 在正式的移民法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州和地方法律构成了对华人社区的第二重围堵。 1. 土地所有权与契约限制 本书探讨了美国西部各州,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如何通过诸如“禁止外籍人士拥有土地法”(Alien Land Laws)的变体,间接限制已合法居留的华人积累财富和建立永久定居点的能力。我们考察了“受托人结构”(Trust Arrangements)等规避策略,以及法院对这些策略的判决,揭示了法律如何被重塑以服务于种族隔离的目的。 2. 刑事司法中的偏见 在刑事案件中,华人社区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本书分析了证人资格限制(如早期禁止华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如何使得华人社区在面对暴力和财产犯罪时,难以获得司法救济。同时,对华人帮派和“唐人街”的刻板印象如何影响了陪审团的构成和法官的量刑。 3. 家庭、婚姻与监护权 法律对于华人家庭结构的冲击尤为显著。我们研究了限制华人移民携带家眷的政策如何导致了长期分离的家庭,以及在涉及跨国婚姻和子女监护权的案件中,美国法律如何倾向于采纳白人标准来评判华人家庭的“适宜性”。 三、 艰难的松动:从战争动员到法律平权之路 二战爆发成为推动法律体系发生微妙变化的催化剂。 1. 战争中的例外与同盟国的身份重塑 二战期间,美国与中华民国结为盟友,这使得排斥华人的法律立场在外交上变得尴尬。本书详细分析了《麦克阿伦法案》(Magnuson Act, 1943)的通过,该法案废除了《排华法案》,允许极少数高素质的华人移民入籍。我们论证了这一废除更多是出于外交考量而非真正的平权精神,入籍配额依然极其微小。 2. 司法挑战与平权运动的早期影响 随着二战后民权运动的兴起,华人法律活动家开始将目光投向联邦法院,寻求基于平等保护条款的权利。本部分追踪了针对移民配额、职业限制以及“思想审查”政策(如麦卡锡主义时期对被怀疑有共产主义倾向的华人的审查)的法律战。 3. 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的深远影响 本书的收尾聚焦于《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65)的通过。这部法律彻底废除了基于国籍的配额制度,极大地改变了美国华人的构成和法律地位。我们分析了该法案如何为后续大规模的华人移民打开大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法律问题,例如身份的复杂性、多代移民的文化冲突与法律适应。 结论:未竟的博弈 《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最终展现了一个持续的、多层次的法律博弈过程。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法律条文的编年史,更是对一个少数族裔群体如何在一部看似“中立”的法律体系下,不断争取生存空间、维护尊严和重新定义“美国人”含义的深刻历史叙事。本书揭示了法律如何成为构建种族等级、压迫少数族裔的工具,同时也成为他们寻求解放和正义的最后战场。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这本书时,我被一种史诗般的叙事所吸引。作者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而是在重现那些被遗忘的呐喊和抗争。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暗示了华人在美国的法律经历并非一路坦途,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碰撞与博弈。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华人移民所面临的法律挑战的细致梳理。从最初的被边缘化、被剥夺基本权利,到后来逐渐争取法律上的平等,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法律案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华人移民是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反击歧视和不公的。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法律的辩论,更是人性尊严的捍卫。我特别对书中描绘的那些华人维权领袖和律师的形象很感兴趣,他们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信念,如何将法律的专业知识与族裔的生存需求相结合,最终推动了法律的进步。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法律并非是真空中的存在,它与社会现实、文化冲突、以及政治力量紧密相连。

评分

这本《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这个书名给深深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陈述,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充满了力量与抗争。我一直对美国的历史,尤其是那些被边缘化群体的故事很感兴趣,而华人移民在美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标题就暗示了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东方古老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新兴强国中的“鹰”,在法律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这种比喻非常生动,让人立刻联想到华人在美国所遭遇的各种不公、歧视,以及他们如何运用智慧和毅力,在法律框架内为自己争取权益。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详细描绘这些斗争的细节,比如具体的法律条文、重要的案例、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却又坚韧不拔的华人律师和维权人士。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运用美国法律体系的?他们又是如何面对那些旨在限制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法律壁垒的?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少数族裔如何在陌生的法律环境中生存、成长并最终影响历史进程。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法律在塑造美国华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一种双刃剑的角色。

评分

读完《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枯燥的史学论述,而是将宏大的历史事件拆解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华人洗衣店主、农场工人、以及早期华工在面对不公平法律时的无奈与反抗的描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在法律的巨浪前,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书中对于《排华法案》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是如何通过立法来系统性地排斥和压迫一个族裔的。不仅仅是法案本身,更重要的是法案背后所代表的社会思潮和歧视心态。但令人振奋的是,书中也详细讲述了华人社区如何组织起来,通过法律途径、公民运动,乃至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去挑战这些不公正的法律。这些抗争经历,不仅仅是为了改变法律,更是为了捍卫尊严和争取平等的公民权。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法律并非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承载着社会价值观和权力关系的复杂载体。每一次法律的进步,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血泪和奋斗。

评分

《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关于勇气和韧性的史诗。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同情心的方式,描绘了华人移民在美国法律体系中的复杂地位。我特别被书中那些关于早期华人移民如何适应和理解美国法律的章节所吸引。在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背景下,他们如何学习法律、如何寻求法律援助,以及在遭受不公时,如何找到有效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书中对一些标志性法律事件的解读,比如华人移民在土地所有权、公民权、以及家庭团聚权等方面的法律斗争,都写得非常详实。我尤其关注那些被社会遗忘的角落,比如华人女性在法律上面临的独特困境,以及她们如何为争取自身权益而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法律条文,更是在讲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牺牲。它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局限性,也看到了法律的进步空间,更看到了普通人在法律面前所能爆发出的巨大能量。

评分

《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以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视角,揭示了华人移民在美国法律体系中漫长而艰辛的斗争历程。我被书中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所深深吸引,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激烈的法律辩论、那些不公正的判决,以及那些不屈不挠的抗争。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描绘了华人移民如何从最初的被视为“异类”和“法律上的二等公民”,一步步通过法律途径争取自己的权利。书中对于《排华法案》等一系列限制性法律的深刻解读,让我看到了种族歧视是如何通过法律形式来固化的。但同样令人鼓舞的是,书中也详细讲述了华人社区如何组织起来,如何寻求法律援助,如何通过庭审和立法游说,来挑战这些不公正的法律。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局限性,也看到了法律的变革力量,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追求正义道路上的巨大勇气和智慧。

评分

0人参与 0评论

评分

原标题:龙与鹰的搏斗 美国华人法律史

评分

龙与鹰的搏斗 美国华人法律史

评分

2015年03月08日 08:31

评分

2015年03月08日 08:31

评分

作者 邱彰

评分

原标题:龙与鹰的搏斗 美国华人法律史

评分

原标题:龙与鹰的搏斗 美国华人法律史

评分

《龙与鹰的搏斗——美国华人法律史》述说两百年来华人的排华抗争史,早期踏上美利坚的华人先辈们,建设了号称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他们淘金、开矿、洗衣、种菜无所不能,他们反抗压迫、参与诉讼,开创法律先河。然而同这些丰功伟绩和辛勤奉献相伴而来的不是承认和褒奖,而是华人不准投票、不准多人一起租房、不准扛物走人行道、不准留长发、不准拥有土地、不准种菜……凡此种种无一不给华人套上重重的枷锁。这是一场龙与鹰的搏斗,更是小人物改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