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

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国魏] 嵇康<撰> 著,戴明扬 注
图书标签:
  • 嵇康
  • 国学
  • 文库
  • 校注
  • 先秦
  • 魏晋
  • 文学
  • 哲学
  • 历史
  • 古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57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926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国学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是魏晋玄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集》诗歌峻切,论说文新颖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对《嵇康集》本文的校勘注解,嵇康佚著的辑录,《广陵散》的辨证,后人对嵇康及其作品评骘的搜集,均功力深湛,几十年来一直被奉为《嵇康集》注释中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详校《嵇康集》众本,厘定文字,择录旧注,征引典故,广辑嵇康事迹及其人其作之评论,对研究嵇康生平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几十年来一直被奉为《嵇康集》注释中的经典之作。

目录

例言
嵇康集校注卷第一
兄秀才公穆人军赠诗十九首
双鸾匿景曜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
穆穆惠风
所亲安在
人生寿促
我友焉之
良马既闲
携我好仇
……

精彩书摘

  《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
  
  [九]鹦鹉赋:“冠云霓而张罗。”张衡东京赋:“造穷六区。”文选注:“区,域也。”尔雅:“ 鸟罟谓之罗。”曹植公宴诗:“列宿正参差。” [一〇]扬雄连珠日:“鸾凤养六翮以凌云。” 鹦鹉赋:“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尔雅: “迅,疾也。”又日:“羽本谓之翮。”庄子山木篇:“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汉书西南夷传: “智勇无所施。” [一一]汉书终军传:“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文选注:“时亦世也。”说文: “羁,马络头也。”曹植天地篇:“复为时所拘,羁鲽作微臣。” [一二]“翻孤”吴钞本作“翮独”,周校本“ 翮”误作“翩”,注云:“各本作‘翻’。”〇扬案:“翮”字乃钞者承上而误,此句初学记十八引作“ 单雌偏独游”。
  [一三]张衡舞赋:“惊雄逝兮孤雌翔。”曹植鹃赋:“若有翻雄骇逝,孤雌惊翔。”文选注引韩诗章旬日:“翻,飞貌。”楚辞九歌:“悲莫悲兮生别离。”鹦鹉赋:“哀伉俪之生离。” [一四]汉书息夫躬传:“著绝命辞日:‘鹰隼横厉鸾徘徊兮。’”注:“徘徊,谓不得其所也。” 文选思玄赋旧注:“俦,匹也。”玉篇引声类日:“ 侣,伴侣也。”古诗:“慷慨有馀哀。”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也。”战国策楚策:“蔡圣侯南游乎高陂。”古诗:“悠悠隔山陂。”说文:“陂,阪也。” [一五]“极”下吴钞本注云:“极”一作“损 ”。“心”吴钞本作“必”,是也。〇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日:‘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楚辞卜居篇:“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东方朔诗日:“才尽身危。” [一六]“世”字吴钞本涂改而成。o左氏僖公十六年传:“周内史叔兴日:‘吉凶由人。”’说苑敬慎篇:“孔子日:‘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 崔驷达旨日:“子苟欲勉我以世路。”楚辞七谏:“ 何周道之平夷兮,然芜秽而险戏。”注:“险戏,犹言颠危也。”古乐府满歌行:“遭世险戏,逢此百离。”蔡邕汝南周勰碑:“世路多险,进非其时。”案 “峻城”与“险戏”同。
  [一七]离骚:“退将复修吾初服。”曹植七启曰:“愿反初服,从子而归。”老子:“圣人被褐怀玉。”郦炎诗:“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汉书陈平传:“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封。”又叙传日:“ 六奇既设,我罔艰难。”
  ……

前言/序言

  《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缘起,要从九十年前说起。
  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办人陆费伯鸿先生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四部备要》。这套汇集三百三十六种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经史子集的“最要之书”,校订成“通行善本”,以精雅的仿宋体铅字排印。一经推出,即以其选目实用、文字准确、品相精美、价格低廉的鲜明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国人研治学问、阅读典籍的需要,广受欢迎。丛书中的许多品种,至今仍为常用之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倡导系统整理中国传统文献典籍。六十馀年来,在新的学术理念和新的整理方法的指导下,数千种古籍得到了系统整理,并涌现出许多精校精注整理本,已成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为学界所必备。
  同时,随着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快速发展,全社会对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国学,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让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得到继承和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普惠全人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当此之时,符合当代国民阅读需要的权威的国学经典读本的出现,实为当务之急。于是,《中华国学文库》应运而生。
  《中华国学文库》是我们追慕前贤、服务当代的产物,因此,它自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文库》所选均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最要之书”。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国学经典,皆在此列。
  二、《文库》所选均为代表当代最新学术水平的 “最善之本”,即经过精校精注的最有品质的整理本。其中既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获得学界定评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总之,不以新旧为别,惟以善本是求。
  三、《文库》所选均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中国古籍向以繁体竖排为标准样式。时至当代,繁体竖排的标准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于学术界,但绝大多数国人早已习惯于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的图书样式。《文库》作为服务当代公众的国学读本,标准简体字横排本自当是恰当的选择。
  《中华国学文库》将逐年分辑出版,每辑十种,一次推出;期以十年,以毕其功。在此,我们诚挚希望得到学术界、出版界同仁的襄助和广大读者的支持。
  中华书局自1912年成立,至今已近百岁。我们将《中华国学文库》当作向中华书局百年诞辰敬献的一份贺礼,更是向致力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实现复兴大业的全国人民敬献的一份厚礼。我们自当努力,让《中华国学文库》当得起这份重任,这份荣誉。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0年12月
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 卷一:养生论 原文摘录与解读 《养生论》是嵇康养生思想的代表作,贯穿了其对生命、健康与长寿的深刻洞察。全篇洋溢着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哲学理念,同时又融入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开篇即点明主旨:“夫有知而无生,则智虑愈扰;有生而无知,则愚冥不通。知与生,皆圣人之所贵也。” 嵇康认为,单纯的智慧如果不能导向生命的美好,反而会带来忧思烦扰;而生命如果缺乏智慧的引导,则会愚昧不清,无法通达事理。因此,智慧与生命同等珍贵,圣人必兼而有之。这并非简单的知行合一,而是将生命视为一种动态的、需要智慧去滋养和导引的艺术。 他进一步阐述了“致养”的理念,认为“养”并非仅仅指代生理上的温饱与安逸,而是涵盖了精神、情志、起居、饮食等方方面面的调养。“夫养生之道,非止于吞饵饵,吐故纳新,调气而已。” 嵇康批判了那些一味追求外丹、服用药物的“长生术”,认为它们往往适得其反,损害身体。相反,他强调“乐其情,安其性,顺其和,全其真”,即保持情志的舒畅、性情的安适、内心的和谐以及本真的状态,才是养生的根本。 对于情志的调养,嵇康提出了“去六欲,绝七情”的观点。他认为,过度的欲望和强烈的情感波动是损害健康的根源。“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是也;七情,视、听、嗅、尝、触、意是也。”(此处的“七情”与现代医学所指不同,更偏向感官与意识的活动)他认为,这些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情绪起伏,如惊涛骇浪,冲击着人体的生理机能,导致“精气耗散,形神俱惫”。因此,养生者需要学会“内观自省”,减少不必要的思虑,控制情绪的起伏,做到“心如止水”。 在起居方面,嵇康主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遵循自然的昼夜节律。他反对“深夜不眠,朝暮不休”的劳碌生活。“凡人之所以失其所者,非失其道,失其所也。” 他认为,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打乱了身体的正常运转,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也强调适度的运动,如“行、坐、卧、息”,讲究“动以养筋,静以养气”,达到动静结合的平衡状态。 饮食方面,嵇康提倡“饮食有节”,反对暴饮暴食和偏食。“食不节,非但伤脾胃,亦伤心神。” 他认为,食物的精微之气能够滋养身体,但如果饮食不当,则会成为身体的负担,影响消化吸收,甚至扰乱心神。他推崇清淡、自然、易消化的食物,强调“食不厌精,非厌其粗,乃厌其秽也。” 校注细节与阐释 校注工作在此处主要聚焦于几个方面: 1. 字词辨析:对《养生论》中一些古今异义的字词进行考订。例如,“致养”一词,在当下常理解为“达到养”,但在嵇康语境下,更侧重于“精心养育”或“精妙的养生之道”。又如“吐故纳新”,不仅仅是呼吸之法,也蕴含着新陈代谢、吐故纳弊的广义理解。 2. 典故溯源:对文中所引用的古代典故、寓言进行考证,明确其出处和意义,如“六欲”、“七情”的早期解释,以及可能与《庄子》、《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出入。 3. 思想源流:将嵇康的养生观置于魏晋玄学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梳理其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以及他对当时医学、养生流派的继承与批判。例如,他所批判的“吞饵饵”,可能指代当时流行的炼丹术,校注会详细考证相关炼丹的史料。 4. 文本校勘:对比不同传世本的异文,进行细致的校勘,以期还原最接近嵇康原意的文本。例如,某段文字在甲本中作“A”,乙本中作“B”,校注会分析两者的上下文,论证何者更合理,并可能给出“甲本”或“乙本”的标记,并说明理由。 5. 养生实践的现代解读:在注释中,会尝试将嵇康的养生理念与现代科学的健康理论相结合,例如,将“乐其情”解读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现代的睡眠卫生进行对比,但会强调保持原文的古风古韵,避免过度解读。 章节精要 “养生论”不仅是关于生理健康的指导,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嵇康通过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修炼,提出了“顺生”、“全真”的养生之道。他反对机械的养生术,倡导以智慧和觉悟去体悟生命,从而达到生理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实现真正的“长生久视”。此篇论述,对后世道家养生以及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卷二:言论集 原文摘录与解读 “言论集”收录了嵇康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议题发表的言论,或与其友人往来书信中的思想片段,展现了他作为思想家、文学家、玄学家的多重风貌。 关于人生价值与社会担当: 嵇康对于人生价值的看法,并非沉溺于玄虚,而是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在《与吕长绪论友人书》中,他写道:“人不能无好尚,好尚者,所以感于心,而动于形者也。好尚者,非性之所无,非情之所不能,故必有之。” 他认为,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而这些爱好和追求,会深刻地影响人的内心和行为。他接着指出:“然则吾人所当好者,岂非所宜得乎?斯言虽简,其意甚广。” 嵇康并非鼓励随波逐流,而是强调应追求那些“宜得”的、有价值的事物。 在批判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浮躁与虚伪时,他毫不留情。例如,他对于那些“以辩为巧,以誉为功”的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徒乱人意,增人患”。 这种直率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真诚、务实品格的推崇。 关于文学创作与艺术审美: 嵇康在文学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与山巨源书》中,他流露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写道:“吾性不习俗,不好世务,而乐于山水,不欲委身于俗,不欲适俗之宾。” 这种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 他对音乐的见解也尤为深刻。《声无哀乐论》中,他提出了“声无哀乐,感者心也”的观点,认为音乐本身并无喜怒哀乐之情,而是听者根据自己的心境去感受和赋予情感。这是一种超越现象的理性洞察,将艺术的体验归结于主体意识的活动。 关于玄学思辨与哲学立场: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思想深受老庄影响,但又有所发展。他对“有”与“无”、“名”与“实”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在《难自然论》中,他针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思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要效法自然,但人作为具有意识和理性的存在,不能完全抛弃人为的努力。“夫水性润下,火性炎上,此自然之势也。然人能为舟楫,济于水;能造火,以之烹饪。此非无为,岂可言无为乎?” 他以水火为例,说明人可以通过智慧和创造,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和超越自然。 校注细节与阐释 “言论集”的校注工作,重点在于: 1. 语境复原:由于言论集多为书信、答辩或随笔,校注需要深入考证其写作的时代背景、通信对象、讨论的具体事件,以准确理解嵇康的言外之意。例如,对《与山巨源书》的注释,需要了解当时山涛出仕的背景,以及嵇康与山涛之间的深厚情谊。 2. 思想关联:将不同言论中的思想片段进行关联,梳理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例如,将《养生论》中的“顺生”与“言论集”中关于人生价值的看法联系起来,探讨嵇康如何将养生理念融入人生选择。 3. 辨析论敌:对于嵇康的论辩性文章,如《难自然论》,校注需要辨明其所论驳的观点,介绍当时的哲学思潮,解释嵇康的论证思路和反驳依据。 4. 文学风格研究:分析嵇康在言论中所体现出的文学特色,如其语言的犀利、逻辑的严谨、情感的真挚,以及如何将哲学思考融入文学表达。 5. 重要概念解读:对“好尚”、“宜得”、“声无哀乐”、“自然”等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的词源学和哲学史梳理,解释嵇康赋予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 6. 文本校勘与疏证:与《养生论》类似,对不同版本的文本进行校勘,疏理字词,解释典故,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章节精要 “言论集”是了解嵇康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有深刻哲学思辨,又不乏人文关怀的魏晋名士形象。他敢于挑战世俗,坚持自我,追求精神自由,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批判。他的思想,既是魏晋玄学的代表,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人生态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卷三:诗赋与散文 原文摘录与解读 “诗赋与散文”部分收录了嵇康创作的诗歌、赋以及一些重要的散文篇章,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的才华。 诗歌: 嵇康的诗歌,以其刚健、慷慨、深沉的风格著称,充满了对人生、对自由、对自然的哲思。 《赠兄秀才诗》写道:“昔在幼年,常怀此志,欲随鲁阳,高飞远举。” 这里的“鲁阳”典故,化用了“鲁阳挥日”的故事,寄寓了嵇康追求高远理想,不愿受俗世羁绊的愿望。诗中还流露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但又强调了个体独立精神。“人生无常,而我与尔,异心殊趣。” 《养生论》中的一些语句,也带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哲理深度,例如:“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不仅仅是论养生,更蕴含了老子“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的哲学思想。 赋: 嵇康的赋,如《管鲍篇》,是受到《管晏列传》启发而作。他借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抒发了对知己的看重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忆昔君子,与我同游,言论契合,心意相求。” 他感叹知音难觅,并由此引申到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散文: 除了《养生论》和《言论集》中已提及的散文,此处还会收录如《四言诗》等篇章,这些作品往往结构严谨,论述深刻。 《四言诗》中的内容,常常是对人生哲理的阐发,例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生在世,譬如晨光。” 简练的四言句式,却蕴含着对宇宙的宏大认知和对人生短暂的慨叹。 校注细节与阐释 诗赋散文的校注,尤为注重: 1. 诗意与哲理的结合:深刻解读诗歌的字面意义、象征意义以及背后的哲学思想。例如,对诗中典故的解析,需要结合嵇康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背景。 2. 语言风格研究:分析嵇康在诗歌、赋、散文中的语言特色,如其用词的精炼、句式的变化、音韵的和谐,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3. 文学体裁特点:针对诗、赋、散文的不同体裁,采取相应的注释方法。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赋则要解析其铺陈、比兴等手法;散文则侧重于逻辑和论述。 4. 文学史地位考究:将嵇康的作品置于魏晋文学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与其他同时代作家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性和贡献。 5. 文本校勘与解读:进行细致的文本校勘,考订异文,梳理诗句、段落的逻辑关系,并对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 章节精要 “诗赋与散文”部分,充分展现了嵇康作为魏晋文学巨匠的风采。他的作品,无论是抒发个人情怀,还是阐述人生哲理,都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真诚的追求,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总论:嵇康的集大成 《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的编纂,旨在通过严谨的校勘和详实的注释,全面呈现嵇康的思想与文学成就。本书将嵇康的《养生论》、丰富的言论以及精美的诗赋散文集于一体,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了解这位魏晋风骨代表人物的平台。 校注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1. 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对历代传世的嵇康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校勘,纠正讹误,存真去伪,为后世研究提供可靠的文本基础。 2. 思想的阐释与传播:通过深入的注释,解读嵇康在养生、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想精髓,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阻隔,理解其思想的深刻内涵。 3. 文化传承的使命:嵇康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和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旨在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4. 学术研究的助推:为海内外学者提供最权威、最便捷的研究资料,推动对嵇康及其所处时代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 全书的整体风格与特色: 本书秉持“考据精审,疏证详明”的学术宗旨。注释力求贴合原文,不作穿凿附会之解。在释义时,既充分考虑魏晋时期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也适当引入后世学者和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但始终以还原嵇康原意为核心。篇章编排上,遵循内容逻辑和学术惯例,将嵇康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分类,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 对读者的启示: 通过阅读《嵇康集校注》,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嵇康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哲学思想,更能从中汲取关于人生智慧、精神自由、生命价值的启示。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嵇康“超然物外”、“独善其身”的魏晋风骨,以及对真诚、自由的执着追求,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生命状态和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沉迷于翻阅一些古代人物的传记和著作,总觉得那些古人的生活和思想,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次逛书店时,无意间被《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这个书名吸引住了。对于嵇康,我仅限于知道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其傲岸不羁的性格和才华闻名。但具体他的思想、他的文章是怎样的,我知之甚少。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中华国学文库》这个系列,我平时也接触过一些,给我的感觉就是内容严谨、学术性强,而且往往能做到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所以,我看到是这个系列出品的《嵇康集校注》,心里便涌起一股莫名的信任感。我尤其看重“校注”这两个字。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堆砌嵇康的作品,而是包含了对作品的细致研究和解释。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对古文基础不太扎实,但又渴望深入了解古代思想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校注本简直是学习的福音。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晦涩的文字,洞察作者的深层含义,甚至能够了解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以及校勘的依据,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嵇康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他“名士”的光环之下,而是能够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物,尤其对那些能够体现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著作很感兴趣。偶然间看到了《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这款产品,书名本身就有一种厚重感和学术气息,这让我非常期待。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位历史人物,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本人的著作,并辅以可靠的解读。《嵇康集校注》恰恰满足了这一点。首先,“嵇康集”说明它收录了嵇康的主要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他的诗歌、散文、论述等,这是了解一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直接来源。而“校注”二字,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意味着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将嵇康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严谨的校勘和注释。这意味着它能够帮助读者解决阅读古籍时常常遇到的难题,比如字词的解读、典故的出处、行文的逻辑等等。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没有校注的古籍,过程相当艰难,常常因为一个词语的含义不明而影响对整段文字的理解。因此,一本优质的校注本对于读者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国学文库》这个系列本身的声誉也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信心。它代表着一种系统性的国学整理和传播,其出品必有其水准。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嵇康这位魏晋名士,理解他的文学成就,感受他的哲学思想,领略他独特的精神风骨。这本书不仅仅是文献的整理,更是对一位伟大人格和思想的传承。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些古典文学,尤其是魏晋风骨。读《三国志》的时候,就被嵇康的才情和风骨深深吸引,他身上那种“非为圣人,但求无愧于心”的独立精神,还有他对音乐、文学的造诣,都让我觉得他是个极其有趣和值得探究的人物。于是,我便到处搜寻关于他的资料,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竹林七贤”之首。在浏览各大图书网站时,《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这本书,但仅从书名来看,我就对其充满了期待。首先,“中华国学文库”这个系列本身就代表着严谨和权威,能被收录在这个系列中的,想必都是经过精心遴选和考订的精品。而“嵇康集校注”更是直接点明了内容,这说明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嵇康的生平事迹或者他的代表作,而是包含了对他作品的详细校勘和注释。这对于一个想要深入研究嵇康文学和思想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看重“校注”二字,这意味着作者们在整理嵇康的古籍过程中,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去辨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去考证古籍中的疑难字句,去梳理其文献流传的脉络。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是保证一本书内容可靠性和学术价值的关键。我平时也喜欢阅读一些古籍,深知其中包含的艰深之处,如果能有一本详尽的校注本,无疑能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让我能更顺畅地领略嵇康文字的魅力,理解他思想的精妙。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魏晋时代精神世界的大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

我最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种能够体现古人独立思考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嵇康,这位在魏晋时期光芒四射的人物,一直是我想深入了解的对象。他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种精神特质至今仍能触动人心。偶然间,我在一个图书推荐列表上看到了《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中华国学文库”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名号,代表着该系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系统性梳理。“嵇康集”意味着它将嵇康最重要的作品汇集于一处,方便读者集中阅读和研究。“校注”更是点睛之笔,它表明这本书的编纂者们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文献的考证和解读,能够为读者提供可靠的文本和深入的理解。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古籍,虽然内容精彩,但因为缺乏注释和校勘,读起来非常困难,常常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而一本好的校注本,则能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并且能够帮助读者辨别真伪、理解深意。因此,我对于《嵇康集校注》的期待很高。我希望它不仅能让我领略嵇康文字的优美和思想的深刻,更能让我通过校注的过程,了解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和精神。这不仅是一次阅读之旅,更是一次学术探索的启蒙。

评分

最近在书架上偶然瞥见《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虽然我并非专攻古典文学的学者,但对魏晋时期那种特立独行的文人风气一直颇为神往。嵇康,作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其“非汤武而厚乎鬼神”的哲学观念,以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洒脱姿态,总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共鸣。这款《嵇康集校注》恰好能满足我对这位奇男子的好奇心。首先,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最看重的是图书的易读性和知识性。书名中的“校注”二字,虽然听起来有些学术,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它提供了详尽的解读和背景信息。这意味着,即便是对于古代文献不甚熟悉的我,也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充分的理解和引导,不会因为生僻的字词或典故而望而却步。想象一下,在阅读嵇康那些充满哲理和艺术性的篇章时,能够有精准的注释逐一解释,就像是在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陪同下,悠游于古人的思想海洋,这种体验定然是无比愉悦的。而且,“中华国学文库”的名号也为这本书打上了一层质量的保证。通常而言,这个系列的图书都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准和普及价值,其选材和编排都经过深思熟虑。因此,我对其内容质量抱有很大的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拨开历史的迷雾,更真实、更立体地认识嵇康,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那些至今仍能引发我们深思的言论和文章。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嵇康的书,更是对一种精神气度的探寻。

评分

叶嘉莹:戴明扬的《嵇康集校注》整理得这么好,收集的资料很全,而且对其中所收集的资料还附有自己的考证,还对《广陵散》这支曲子做了详细考证。有些人著书立说,在某一特定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是具有特殊的寓意的。

评分

这一套卖了许多本,很好,推荐购买。嵇康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是魏晋玄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集》诗歌峻切,论说文新颖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华国学文库:嵇康集校注》对《嵇康集》本文的校勘注解,嵇康佚著的辑录,《广陵散》的辨证,后人对嵇康及其作品评骘的搜集,均功力深湛,几十年来一直被奉为《嵇康集》注释中的经典之作。

评分

嵇康的中国古人最高贵的形象,有之一,之一极少。简体版的比繁体版更适合阅读。

评分

希望京东对于书的包裹包装加强,都用纸盒吧!!!

评分

除了一点小瑕疵,整体很满意

评分

好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书都这样出版,这种质量,中国学术有救了

评分

出货快,书的质量好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